网络回忆-20年IT风雨

半夜失眠,回想起IT行业的风风雨雨。本文没有参考任何资料,只凭作者回忆写成。

最初的网络起源于多用户,因而,回顾网络的历史,不能不提及UNIX,AT&T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大公司,由于反垄断的原因,使其不能参与计算机的生产和经营,但该公司贝尔实验室的软件产品UNIX却是计算机世界里的天之骄子。

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能力是与生具来的,那是为了提高巨额费用的计算机的使用率,使一台计算机可以多个人同时使用。记得那时还有一个已经被人忘记的计算机管理指标,就是CPU利用率,利用率低了,就是计算机投资的浪费。

多用户的终端系统,终端与主机之间的通讯内容,只包括输入输出字符,因而从有终端开始的时候,几乎就有了远程终端,尽管当时的速率只有50HZ。其实,这就是网络的前身。

IBM和APPLE公司几乎同时发布了低价格的个人电脑,只是苹果占据了价格的两端,而IBM则取中间。

低端的APPLE-II 是6502CPU,内置的BASIC语言,有点近乎单板机的味道,由于操作系统和软件都是内置的,所以除了用于教学,并不利于应用开发。由于忽视了个人机的市场,叫IBM占据了主要阵地。APPLE的一个想法是正确的,就是在个人机的高端部位,没有人能和他竞争。APPLE忽视的地方,则是“低端市场比高端市场更大”。

然而当时除了这两个公司外,其他公司好象不相信个人机能有多大的市场,认为计算机的未来是大型超大型机的世界,持这种想法的人,甚至包括了IBM自己,所以在后来的几年中,IBM一直坚持其大型机路线。

IBM-PC在推出了8086-8088的时候,用户还没有感觉到谁来领导潮流,但286的出现,使用户感觉到了系统发展的连续性,从而吸引了大批开发商。开发商的支持,造成应用的极大丰富,使IBM-PC脱颖而出,成为个人机的领头产品。也因此成为业界的公认标准。

IBM兼容!这是行业的事实上的标准,没有企业可以不尊重这个标准而能够生存下去。如果说有例外的话,那就是东芝电脑,总有些不兼容的问题,因而直到现在,一些人买东芝电脑时,还要考虑是否兼容的问题。

MS的GZ正是这时候进入的,当时的DOS有两种,用户不大区分得开,就是MS-DOS和PC-DOS,其实用起来都差不多。但是MS的BASIC出世时,的确引起震惊,有专家惊叹:有了MS-BASIC,还要其他语言干什么?

如果你想知道BASIC火到什么程度,打开这20年间的打印机或扫描仪或数字化仪的手册,看看里面描述指令应用时用的什么语言。

在个人机真正进入应用,并且软件足够丰富的时候,高级用户开始发现,没有网络的机器其实用处不大。

是3COM公司开创了网络时代。3COM公司的3+网,从软件到硬件提供完整的产品和服务。首先,至少是解决了文件共享和其他设备共享的问题(比如打印机)。败者为贼,遗憾那些没成功的公司没有被提及,但还应该提到:现在还溜边的D-LINK,也曾有过自己的网络,叫D-LINK网络,好象是树型结构的,但其硬件产品很快就3COM兼容了,因而软件也就被遗忘了。

3COM公司在网络应用程序开发上面,也做出了明确定义,以至直到现在,关于网络软件开发的共享问题处理的方案,还是3COM公司定义的。

3COM的成功是巨大的,现在的人都难以想象其中的辉煌,全世界在争购同一个公司的产品,收来的钱可以用来填海。然而,3+网的天生缺陷是用了DOS内核,别说DOS是单用户的操作系统,只是640K内存就无法支持应用,虽然3COM的“专用服务器”可以使用2M内存。

另外其复杂的安装过程,也使3+网络必须由专业网络公司的指定技术人员来支持。当时,满中关村也没有几个人能安装3+网。3COM忽略了软件的发展和升级。

NOVELL公司的NETWARE是微机网络中真正的黑马,比起3COM的3+网络,首先在网络安装上占据了优势,随便一个什么网络公司都可以提供销售支持。其次就是超小的服务系统,能够在一台计算机上同时安装网络服务和客户端,甚至安装汉字系统,然后支持几个工作站(终端)之间的共享服务,这使那些不想投资网络服务器的用户也可以享受网络。中关村也在一夜之间增加了许多网络公司(你好,三佳网络)。

虽然当时3COM公司也在挣扎,但回想起来,好象NOVELL公司一夜之间就替换了所有的网络。然而NOVEL公司的真正实力,在于NETWARE的强大并完善的权限管理系统和优秀的文件系统内核。用户感觉,使用NOVELL的网络,文件存储速度比本地硬盘要快得多。

如果说3+网络使用户开始尝试个人电脑的网络环境,NOVELL的NETWARE真正使网络进入了开发和应用。许多企事业单位都开始在NOVELL上开发和建立起自己的应用系统。至此,NOVELL网络铺天盖地,充满了整个世界。

NOVELL是个软件公司,没有自己的硬件产品,但仅仅是软件收入,就足够令计算机行业的各位老大眼红的了。3COM公司自知不是NOVELL的对手,自动退居二线,提供硬件支持(3+网软件根本就没有过实质性的升级版本)。

直到这个时候,IBM和各位老大才慌起来,因为微机局域网是对大型机的真正挑战,有了网络,更多的事情就不需要大型机来解决了。于是,IBM推出了自己的网络来支持微机连网,这就是我们在配置WINDOWS网络时偶尔看到的“SNA”。可惜到了此时,任谁也动摇不了NOVELL的统治地位。

在计算机的历史中,微机局域网的真正作用,是提高了微机的地位,极大的扩大了微机的应用范围,因此决不可忽视。也因为如此,行业内几位老大开始协商,要替代NOVELL的统治地位。于是,由IBM、SUN、MS、包括3COM等几个IT巨头出面组成联合阵营,LANMANAGER问世了。

LANMANAGER是真正按照网络七层协议来实现的网络应用,不仅各层接口明确,直到应用层也规定得清清楚楚,使用任何一家的LANMANAGER,所有操作方法和结果都是一样的。LANMANAGER是一个典型的学术产品的代表作。

可是,到了客户手里,LANMANAGER却一钱不值,为什么呢?因为在DOS的640K内存里,系统占60、汉字系统和输入法占60-120,汉字字库占200K,如果使用NOVELL,只需要耗费60K,而如果使用LANMANAGER,则需要耗费220K,那应用程序(比如WPS)在哪里运行啊?LANMANAGER的命运总叫人想起一句话:书生造反,十年不成。

正在LANMANAGER进退无据时,联合阵营内部起反,MS率先退出了联盟,独立开发自己的网络产品。虽然最初的产品是乱七八糟,甚至没什么权限概念,但总算在链路层上面,建立起了自己的网络环境,能够实现网络共享,当然包括平等的共享:每个人都可以是服务器。况且MS根本不宣传自己的网络,只是默默提供免费(赠送)的服务,于是也省却了业界的攻击。

MS的网络简单又免费,却不能赢得那些老网络客户,因为在真正的网络应用中,权限的严格和方便的管理是最重要的。MS有些拿不定主意,是使用NOVELL的目录权限管理方式,还是使用用户权限管理方式,缺省的当然是NOVELL惯用的目录权限(所以至今在WINDOWS的网络管理里面,仍有这两个让新手莫名其妙的选项)。

另外,NOVELL的坚强内核也是用户难以放弃的一个重要因素(我怀疑至今也没有哪个系统的文件内核能赶上NOVELL的NETWARE)。强攻不下就迂回,NOVELL的“非开放性”遭到各界批评,好象成了NOVELL败落的根本原因。其实NOVELL也没办法,因为内核既不是DOS,又不是UNIX,拿什么来开放呢?而直接在协议层开放,NOVELL又不甘心。

MS的免费网络,包括其技术进步,终止了微机局域网的竞争,没有人来分这个鸡肋了。虽然MS的网络也不是开放性的,而且根本看不到7层协议的任何迹象。

NOVELL在网络史上的地位是无可质疑的,所以直到现在,在WINDOWS的网络配置环境里,还有IPX/SPX支持,与其说是为了兼容,不如说是为了纪念。NOVELL的辉煌,一点不亚于3COM的创世业绩。

在网络历史上,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UNIX为什么不能承担局域网的服务(没成为主流),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UNIX几乎一直就在IT经济圈的外围——没有利益驱动的杠杆,包括AT&T这个UNIX老大,也不关心微机和局域网的发展。

即使到了这个时候,UNIX仍未死去,因为以上所有争端都在局域网上,而不包括远程网络。而且UNIX的多任务多用户的环境仍然处于领先地位。

那么,在局域网快速发展的过程中,SUN在做什么?SUN公司坚持认为,微机的发展的下一步,就是小型机中型机和大型机,并以这个商业假设来推动市场。SUN公司的业绩是显而易见的,只要看看银行、邮电、铁路以及许多大企业里堆积的那么多从没使用过的SUN公司的小型机,就知道SUN公司的销售能力是多么的令人骄傲或恐惧。

MS的免费网络终止了局域网的竞争,消灭也是占有了这个市场。但是没人想到远程网络也带来竞争。

在UNIX环境下,已经有了很成熟的电子邮件系统,DOS下也先后有了NOVELL的MAIL和FOXMAIL,而电子邮件系统,就是浏览器的前身。那时,一些人开始在电子邮件的基础上,建立“信息网”系统,其实就是现在的浏览器。(电子邮件直接架构的信息系统通常是离线浏览)

信息网的目的,是通过远程网络发布、交换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图片和文字,有一定的排版要求。在最开始的时候,没有太多远程维护的需要,每一个网站都是本地维护的。于是,创建了两个协议:HTTP和HTML,其中HTTP是用于远程浏览的传输协议,而HTML则是用于安排图文的格式描述协议。

现在网络的其他协议,如FTP、TELNET等,都是从UNIX继承来的,与INTERNET的发展原本无关。

从HTTP协议可以看出来,其设计完全(仅仅)是为了下载图文资料,不支持任何交互操作。HTTP的工作方式,就是“请求-接收-断开”这样的重复过程。另外,请求是用户主动的,因此,没有服务器呼叫的环节。这就是为什么浏览器(没有ASP)不能支持电子商务的根本原因之一。

信息系统首先要解决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大量用户参与的问题,如果每天有上百万人浏览信息,服务器是否能够支持?HTTP的工作方式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所谓的“无状态”连接,所有用户从服务器取得信息后,服务器立刻清除用户连接的所有痕迹,以至用户每一次连接都要携带全部状态(比如COOKEE,怎么拼的?)

由HTTP和HTML构成的信息系统席卷全球,不但使网景赚了大钱,更使人们(包括市场)更新了观念(信息观念,消费观念,地域观念等等)。信息系统对世界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世界许多著名计算机网络公司,包括NOVELL(也包括后来的ORACLE),都称自己实际上不是网络(数据库)公司,而是信息系统公司。

INTERNET对这个世界的冲击,就是从这里开始的。“INTERNET经济新秩序”,“企业没有网络就没有未来”,慌乱之中,看不到事情的首尾,再加上业界的商业宣传,高科技泡沫开始了。

那么,UNIX远程终端和浏览器到底什么关系呢?其实,UNIX客户端有着强大的功能,根本就是浏览器所无法比拟的。然而远程终端的工作方式(TCP/IP)是连机操作,就是每个用户至少建立一个TCP连接,于是,上百万人浏览一个网站就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在MS看来,网景不过是有点运道罢了,能拿出来的,也就是HTML文本描述协议。然而由于是文本描述,既没有秘密(必须公开,否则用户无法维护网站,属于一种公开建议)也没有知识产权。对于MS来说,或说从技术上来说,真是小菜一碟。干掉网景,不啻捏死一只小鸡。

此时,IBM和SUM在观看,那个模样就好象我们现在看股票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峰顶或谷底。在UNIX上或IBM的大型主机上,提供HTTP支持是很容易的事,甚至不需要编程,在ED里写几句就可以了。可是,INTERNET要闹到什么时候?谁也不知道。

从IBM-PC出现到后来的10多年,有一个公认的行业标准,就是“IBM兼容”,记得么?“无论是一大步还是一小步,都是领导计算机潮流的第一步”。在这个口号下,IBM走出了在微机行业里的最后一步。

有了信息网,是否就有了远程电子商务?很可惜,办不到,因为HTTP和HTML根本就不是给电子商务准备的环境。真正的对电子商务的支持,当时只能使用UNIX的远程终端系统。

其实,电子商务与网站根本就是不同的事情,但是,网站已经解决了大部分问题,因而这些开发商就认为:是否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建立电子商务呢?于是就这样做了。但是电子商务与网站的需求差别太大了,所以造成现在对电子商务开发环境的极大不满(也是现在没有多少人敢在网络上支付款项的根本原因)。

HTTP+HTML其实是解决了静态网络的问题,一般是通过邮件来上传信息,然后用浏览器查阅浏览信息。可以分类,可以查找,可以订阅,可以离线浏览。

但是很快,交互的需要出现了,比如身份确定(权限)等。(使用HTTP的工作方式居然解决了这个问题,真正令人拍案叫绝。)网站需要编程支持。但网站的程序支持该如何解决呢?

建立网站不是开发软件,最初需求是简单而且多变的,因而解决的最好办法,就是对用户指令进行解释执行,比如像早期的BASIC那样,这个东西就是ASP。我真不知道ASP是谁先做出来的,只是猜想,如果是MS,可能根本就不要ASP,只要用BASIC就完全可以解决的,我因此猜测不是MS。

此时MS也有些手忙脚乱了,因为有太多的方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于是先弄一个IIS,又弄一个DHTML,一个VISUAL STUDIA(忘了怎么写) 还有用VB和其他MS的开发系统提供的IIS工程甚至用户控件,连MS的铁杆用户都糊涂了,不知道到底用什么方法才好。(只VB6里就有好多种与网站开发相关的工程方案)

其实,只是启动VB6的IIS工程,就可以建立完整而高效率的电子商务系统了,虽然在某些方面不尽人意。然而有一点不可不知:使用的IIS工程创建的网站有着非常高的运行效率,而且是编译执行的,与ASP的解释执行的速度是不同的概念。也许要补充这些不尽人意的地方,XML问世了。

SUN公司真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大概一直对自己的商业能力有着极大的自信吧。SUN有自己的网站支持方案,并且当时看来,要支持大型网站或大型论坛,是有理由使用小型机或大型机的。可惜,小型机的开发费用(且单说人工费用)是微机开发的5-10倍,而且人才奇缺(我已经多年没碰到过UNIX专家了)。

于是SUN公司提出了“跨平台”建议,就是JAVA。同时,为了降低开发费用,又提出了J2EE建议,用通用部件来解决开发中的困难部位。

为什么要跨平台呢?因为SUN的联合阵营里,就有多个不同的平台,这是为了协作。同时,也为那些现在使用微机和WINDOWS,又对微机和WINDOWS的支持能力表示怀疑的人,提供一个后路。

网络的变化造成的冲击实在太大了,包括业界专家都开始糊涂了,认为B/S系统是计算机发展的一个新的里程碑,以后计算机里面干脆只有浏览器,别的就没什么用处了。包括MS,连“我的电脑”的窗口,都改成浏览器窗口,差点用浏览器把WINDOWS替换下来。其他的软件公司,比如ORACLE,也开始寻求在B/S环境中的切入点——生成数据页面。好象所有软件如果不支持浏览器环境就没有未来一样。

记得“瘦客户机”么?怎么没人提起?我也不提了吧。

在这个过程里,APPLE公司的外表冷静得叫人吃惊。我曾想过,将来是否需要APPLE公司来收拾这个IT残局呢。可惜APPLE的贵族习气死也不改,10年内大概也不会有什么进步吧。

20年弹指一挥间,IT业的风风雨雨,也该有人总结一下。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