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goto和switch的一些思考

昨晚在实验室回寝室前,和队友们谈到关于goto的问题,于是不禁想到了《CODE COMPLETE Ⅱ》中举的一个巧妙例子:

if(statusOK)
{
	if(dataAvailable)
	{
		importantVariable = x;
		goto MID_LOOP;
	}
}
else
{
	importantVariable = GetValue();
MID_LOOP:
	//	lots of code
	//	...
}

这个例子的逻辑比较曲折,想不用goto重写它并不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在多数语言中,重写后的代码都会比原来的代码略多,效率也会相对低一点,但除非此代码段位于一个对效率要求极其严格的位置,否则在重写时无需考虑这么多。

书中给出了一个最佳重写方法:把lots of code部分移植到一个单独的子程序里去,然后就可以在goto出现的地方调用该子程序,同时保留原有的代码结构。代码如下:

if(statusOK)
{
	if(dataAvailable)
	{
		importantVariable = x;
		DoLotsOfCode(importantVariable);
	}
}
else
{
	importantVariable = GetValue();
	DoLotsOfCode(importantVariable);
}

但是,有的时候,把重复的代码提取成为单独的子程序是不现实的。此时我们可以考虑改变代码的条件判断结构以消除goto,代码如下:

if((statusOK && dataAvailable) || !statusOK)
{
	if(statusOK && dataAvailable)
	{
		importantVariable = x;
	}
	else
	{
		importantVariable = GetValue();
	}
	//	lots of code
	//	...
}

这种方式无疑是可靠的,但是也很机械,而且检测条件比原代码要多。个人不喜欢这种方式,因为使用决策的结构要更为直观。

以上只是为了说明一个情况:goto并非在所有情况下都可以被取代。

接下来引用《CODE COMPLETE Ⅱ》中的几点关于goto的使用原则,笔者甚是认同:

  • 在那些不直接支持结构化控制语句的语言里,用goto去模拟那些控制结构。在做这些的时候,应该准确地模拟。不要滥用goto所带来的灵活性。
  • 如果语言内置了等价的控制结构,那么就不要用goto。
  • 如果是为了提高代码效率而使用goto,请衡量此举实际带来的性能提升。在大多数情况下,你都可以不用goto而重新编写代码,这样既可以改善可读性,同时也不会损失效率。如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