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四层协议模型与ISO七层模型(TCP/IP系统学习(2))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到,像TCP/IP这样的协议系统必须负责完成以下任务:
1. 把消息分解为可管理的数据块,并且这些数据块能够有效的通过传输介质。
2. 与网络适配器硬件连接。
3. 寻址,即发送端计算机必须能够定位到接收数据的计算机,接收计算机必须能够识别自己要接收的数据。
4. 将数据路由到目的计算机所在的子网,即使源子网和目的子网分处不同的物理网络。
5. 执行错误控制、流量控制和确认;对可靠的通信而言、发送和接收计算机必须能够发现并能够纠正传输错误,并控制数据流。
6. 从应用程序接收数据并传输到网络。
7. 从网络接收数据并传输到应用程序。

为了实现以上的功能,TCP/IP开发者使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所以就制定了协议模型。

1. TCP/IP参考模型

ISO制定的OSI参考模型的过于庞大、复杂招致了许多批评。与此对照,由技术人员自己开发的TCP/IP协议栈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是TCP/IP参考模型和OSI参考模型的对比示意图。

这里写图片描述

2. TCP/IP参考模型层次结构

  TCP/IP协议栈是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计算机网(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 Network,ARPANET)和其后继因特网使用的参考模型。ARPANET是由美国国防部(U.S.Department of Defense,DoD)赞助的研究网络。最初,它只连接了美国境内的四所大学。随后的几年中,它通过租用的电话线连接了数百所大学和政府部门。最终ARPANET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互连网络-因特网。最初的ARPANET于1990年永久性地关闭。  
  TCP/IP参考模型分为四个层次:应用层、传输层、网络互连层和主机到网络层。如图所示。(四层模型只是标准模型,实际使用中并不是唯一的模型,比如RFC 871中描述的ARPAnet模型有3层:网络接口层、主机到主机层、处理/应用层。)
这里写图片描述

在TCP/IP参考模型中,去掉了OSI参考模型中的会话层和表示层(这两层的功能被合并到应用层实现)。同时将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合并为主机到网络层。下面,分别介绍各层的主要功能。

1. 主机到网络层  

  实际上TCP/IP参考模型没有真正描述这一层的实现,只是要求能够提供给其上层-网络互连层一个访问接口,以便在其上传递IP分组。由于这一层次未被定义,所以其具体的实现方法将随着网络类型的不同而不同。  

2. 网络互连层  

  网络互连层是整个TCP/IP协议栈的核心。它的功能是把分组发往目标网络或主机。同时,为了尽快地发送分组,可能需要沿不同的路径同时进行分组传递。因此,分组到达的顺序和发送的顺序可能不同,这就需要上层必须对分组进行排序。  
  网络互连层定义了分组格式和协议,即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  
  网络互连层除了需要完成路由的功能外,也可以完成将不同类型的网络(异构网)互连的任务。除此之外,网络互连层还需要完成拥塞控制的功能。  

3. 传输层  

  在TCP/IP模型中,传输层的功能是使源端主机和目标端主机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行会话。在传输层定义了两种服务质量不同的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TCP协议是一个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它将一台主机发出的字节流无差错地发往互联网上的其他主机。在发送端,它负责把上层传送下来的字节流分成报文段并传递给下层。在接收端,它负责把收到的报文进行重组后递交给上层。TCP协议还要处理端到端的流量控制,以避免缓慢接收的接收方没有足够的缓冲区接收发送方发送的大量数据。  
  UDP协议是一个不可靠的、无连接协议,主要适用于不需要对报文进行排序和流量控制的场合。  

4. 应用层  

  TCP/IP模型将OSI参考模型中的会话层和表示层的功能合并到应用层实现。  
  应用层面向不同的网络应用引入了不同的应用层协议。其中,有基于TCP协议的,如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虚拟终端协议(TELNET)、超文本链接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也有基于UDP协议的。

3. TCP/IP报文格式  

3.1、IP报文格式  

  IP协议是TCP/IP协议族中最为核心的协议。它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服务,也即依赖其他层的协议进行差错控制。在局域网环境,IP协议往往被封装在以太网帧中传送。而所有的TCP、UDP、ICMP、IGMP数据都被封装在IP数据报中传送。如图2-3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2-3  TCP/IP报文封装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2-4是IP头部(报头)格式:(RFC 791)。

  其中:  
  ●版本(Version)字段:占4比特。用来表明IP协议实现的版本号,当前一般为IPv4,即0100。  
  ●报头长度(Internet Header Length,IHL)字段:占4比特。是头部占32比特的数字,包括可选项。普通IP数据报(没有任何选项),该字段的值是5,即160比特=20字节。此字段最大值为60字节。  
  ●服务类型(Type of Service ,TOS)字段:占8比特。其中前3比特为优先权子字段(Precedence,现已被忽略)。第8比特保留未用。第4至第7比特分别代表延迟、吞吐量、可靠性和花费。当它们取值为1时分别代表要求最小时延、最大吞吐量、最高可靠性和最小费用。这4比特的服务类型中只能置其中1比特为1。可以全为0,若全为0则表示一般服务。服务类型字段声明了数据报被网络系统传输时可以被怎样处理。例如:TELNET协议可能要求有最小的延迟,FTP协议(数据)可能要求有最大吞吐量,SNMP协议可能要求有最高可靠性,NNTP(Network News Transfer Protocol,网络新闻传输协议)可能要求最小费用,而ICMP协议可能无特殊要求(4比特全为0)。实际上,大部分主机会忽略这个字段,但一些动态路由协议如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Protocol)、IS-IS(Intermediate System to Intermediate System Protocol)可以根据这些字段的值进行路由决策。  
  ●总长度字段:占16比特。指明整个数据报的长度(以字节为单位)。最大长度为65535字节。  
  ●标志字段:占16比特。用来唯一地标识主机发送的每一份数据报。通常每发一份报文,它的值会加1。  
  ●标志位字段:占3比特。标志一份数据报是否要求分段。  
  ●段偏移字段:占13比特。如果一份数据报要求分段的话,此字段指明该段偏移距原始数据报开始的位置。  
  ●生存期(TTL:Time to Live)字段:占8比特。用来设置数据报最多可以经过的路由器数。由发送数据的源主机设置,通常为32、64、128等。每经过一个路由器,其值减1,直到0时该数据报被丢弃。  
  ●协议字段:占8比特。指明IP层所封装的上层协议类型,如ICMP(1)、IGMP(2) 、TCP(6)、UDP(17)等。  
  ●头部校验和字段:占16比特。内容是根据IP头部计算得到的校验和码。计算方法是:对头部中每个16比特进行二进制反码求和。(和ICMP、IGMP、TCP、UDP不同,IP不对头部后的数据进行校验)。  
  ●源IP地址、目标IP地址字段:各占32比特。用来标明发送IP数据报文的源主机地址和接收IP报文的目标主机地址。  
  ●可选项字段:占32比特。用来定义一些任选项:如记录路径、时间戳等。这些选项很少被使用,同时并不是所有主机和路由器都支持这些选项。可选项字段的长度必须是32比特的整数倍,如果不足,必须填充0以达到此长度要求。 
 

3.2、TCP数据段格式  

  TCP是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字节流服务。源主机在传送数据前需要先和目标主机建立连接。然后,在此连接上,被编号的数据段按序收发。同时,要求对每个数据段进行确认,保证了可靠性。如果在指定的时间内没有收到目标主机对所发数据段的确认,源主机将再次发送该数据段。  
  如图2-5所示,是TCP头部结构(RFC 793、1323)。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2-5  TCP头部结构 
 
  ●源、目标端口号字段:占16比特。TCP协议通过使用”端口”来标识源端和目标端的应用进程。端口号可以使用0到65535之间的任何数字。在收到服务请求时,操作系统动态地为客户端的应用程序分配端口号。在服务器端,每种服务在”众所周知的端口”(Well-Know Port)为用户提供服务。
  ●顺序号字段:占32比特。用来标识从TCP源端向TCP目标端发送的数据字节流,它表示在这个报文段中的第一个数据字节。  
  ●确认号字段:占32比特。只有ACK标志为1时,确认号字段才有效。它包含目标端所期望收到源端的下一个数据字节。  
  ●头部长度字段:占4比特。给出头部占32比特的数目。没有任何选项字段的TCP头部长度为20字节;最多可以有60字节的TCP头部。  
  ●标志位字段(U、A、P、R、S、F):占6比特。各比特的含义如下:  
  ◆URG:紧急指针(urgent pointer)有效。  
  ◆ACK:确认序号有效。  
  ◆PSH:接收方应该尽快将这个报文段交给应用层。  
  ◆RST:重建连接。  
  ◆SYN:发起一个连接。  
  ◆FIN:释放一个连接。  
  ●窗口大小字段:占16比特。此字段用来进行流量控制。单位为字节数,这个值是本机期望一次接收的字节数。  
  ●TCP校验和字段:占16比特。对整个TCP报文段,即TCP头部和TCP数据进行校验和计算,并由目标端进行验证。  
  ●紧急指针字段:占16比特。它是一个偏移量,和序号字段中的值相加表示紧急数据最后一个字节的序号。  
  ●选项字段:占32比特。可能包括”窗口扩大因子”、”时间戳”等选项。
  

3.3、UDP数据段格式  

  UDP是一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数据报服务。源主机在传送数据前不需要和目标主机建立连接。数据被冠以源、目标端口号等UDP报头字段后直接发往目的主机。这时,每个数据段的可靠性依靠上层协议来保证。在传送数据较少、较小的情况下,UDP比TCP更加高效。  
  如图2-6所示,是UDP头部结构(RFC 793、1323):

这里写图片描述
 
  ●源、目标端口号字段:占16比特。作用与TCP数据段中的端口号字段相同,用来标识源端和目标端的应用进程。  
  ●长度字段:占16比特。标明UDP头部和UDP数据的总长度字节。  
  ●校验和字段:占16比特。用来对UDP头部和UDP数据进行校验。和TCP不同的是,对UDP来说,此字段是可选项,而TCP数据段中的校验和字段是必须有的。  

3.4、套接字  

  在每个TCP、UDP数据段中都包含源端口和目标端口字段。有时,我们把一个IP地址和一个端口号合称为一个套接字(Socket),而一个套接字对(Socket pair)可以唯一地确定互连网络中每个TCP连接的双方(客户IP地址、客户端口号、服务器IP地址、服务器端口号)。
  
  如图2-7所示,是常见的一些协议和它们对应的服务端口号。
这里写图片描述
图2-7  常见协议和对应的端口号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应用层协议可能基于不同的传输层协议,如FTP、TELNET、SMTP协议基于可靠的TCP协议。TFTP、SNMP、RIP基于不可靠的UDP协议。  
  同时,有些应用层协议占用了两个不同的端口号,如FTP的20、21端口,SNMP的161、162端口。这些应用层协议在不同的端口提供不同的功能。如FTP的21端口用来侦听用户的连接请求,而20端口用来传送用户的文件数据。再如,SNMP的161端口用于SNMP管理进程获取SNMP代理的数据,而162端口用于SNMP代理主动向SNMP管理进程发送数据。  
  还有一些协议使用了传输层的不同协议提供的服务。如DNS协议同时使用了TCP 53端口和UDP 53端口。DNS协议在UDP的53端口提供域名解析服务,在TCP的53端口提供DNS区域文件传输服务。

另补充:ISO七层协议每层代表的含义。

第一层 物理层

第一层负责最后将信息编码成电流脉冲或其它信号用于网上传输。它由计算机和网络介质之间的实际界面组成,可定义电气信号、符号、线的状态和时钟要求、数据编码和数据传输用的连接器。如最常用的RS-232规范、10BASE-T的曼彻斯特编码以及RJ-45就属于第一层。所有比物理层高的层都通过事先定义好的接口而与它通话。如以太网的附属单元接口(AUI),一个DB-15连接器可被用来连接层一和层二。

第二层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通过物理网络链路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不同的数据链路层定义了不同的网络和协议特征,其中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物理编址(相对应的是网络编址)定义了设备在数据链路层的编址方式;网络拓扑结构定义了设备的物理连接方式,如总线拓扑结构和环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向发生传输错误的上层协议告警;数据帧序列重新整理并传输除序列以外的帧;流控可能延缓数据的传输,以使接收设备不会因为在某一时刻接收到超过其处理能力的信息流而崩溃。数据链路层实际上由两个独立的部分组成,介质存取控制(Media Access Control,MAC)和逻辑链路控制层(Logical Link Control,LLC)。MAC描述在共享介质环境中如何进行站的调度、发生和接收数据。MAC确保信息跨链路的可靠传输,对数据传输进行同步,识别错误和控制数据的流向。一般地讲,MAC只在共享介质环境中才是重要的,只有在共享介质环境中多个节点才能连接到同一传输介质上。IEEE MAC规则定义了地址,以标识数据链路层中的多个设备。逻辑链路控制子层管理单一网络链路上的设备间的通信,IEEE 802.2标准定义了LLC。LLC支持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的服务。在数据链路层的信息帧中定义了许多域。这些域使得多种高层协议可以共享一个物理数据链路。

第三层 网络层

网络层负责在源和终点之间建立连接。它一般包括网络寻径,还可能包括流量控制、错误检查等。相同MAC标准的不同网段之间的数据传输一般只涉及到数据链路层,而不同的MAC标准之间的数据传输都涉及到网络层。例如IP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因而可以实现多种网络间的互联。

第四层 传输层

传输层向高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的网络数据流服务。传输层的功能一般包括流控、多路传输、虚电路管理及差错校验和恢复。流控管理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确保传输设备不发送比接收设备处理能力大的数据;多路传输使得多个应用程序的数据可以传输到一个物理链路上;虚电路由传输层建立、维护和终止;差错校验包括为检测传输错误而建立的各种不同结构;而差错恢复包括所采取的行动(如请求数据重发),以便解决发生的任何错误。传输控制协议(TCP)是提供可靠数据传输的TCP/IP协议族中的传输层协议。

第五层 会话层

会话层建立、管理和终止表示层与实体之间的通信会话。通信会话包括发生在不同网络应用层之间的服务请求和服务应答,这些请求与应答通过会话层的协议实现。它还包括创建检查点,使通信发生中断的时候可以返回到以前的一个状态。

第六层 表示层

表示层提供多种功能用于应用层数据编码和转化,以确保以一个系统应用层发送的信息可以被另一个系统应用层识别。表示层的编码和转化模式包括公用数据表示格式、性能转化表示格式、公用数据压缩模式和公用数据加密模式。

公用数据表示格式就是标准的图像、声音和视频格式。通过使用这些标准格式,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系统可以相互交换数据;转化模式通过使用不同的文本和数据表示,在系统间交换信息,例如ASCII(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标准数据压缩模式确保原始设备上被压缩的数据可以在目标设备上正确的解压;加密模式确保原始设备上加密的数据可以在目标设备上正确地解密。

表示层协议一般不与特殊的协议栈关联,如QuickTime是Applet计算机的视频和音频的标准,MPEG是ISO的视频压缩与编码标准。常见的图形图像格式PCX、GIF、JPEG是不同的静态图像压缩和编码标准。

第七层 应用层

应用层是最接近终端用户的OSI层,这就意味着OSI应用层与用户之间是通过应用软件直接相互作用的。注意,应用层并非由计算机上运行的实际应用软件组成,而是由向应用程序提供访问网络资源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应用程序接口)组成,这类应用软件程序超出了OSI模型的范畴。应用层的功能一般包括标识通信伙伴、定义资源的可用性和同步通信。因为可能丢失通信伙伴,应用层必须为传输数据的应用子程序定义通信伙伴的标识和可用性。定义资源可用性时,应用层为了请求通信而必须判定是否有足够的网络资源。在同步通信中,所有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都需要应用层的协同操作。

OSI的应用层协议包括文件的传输、访问及管理协议(FTAM) ,以及文件虚拟终端协议(VIP)和公用管理系统信息(CMIP)等。
  • 21
    点赞
  • 4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Linux网络编程之TCP/IP基础篇 01TCPIP基础(一) ISO/OSI参考模型 TCP/IP四层模型 基本概念(对等通信、封装、分用、端口) 02TCPIP基础(二) 最大传输单元(MTU)/路径MTU 以太网帧格式 ICMP ARP RARP 03TCPIP基础(三) IP数据报格式 网际校验和 路由 04TCPIP基础(四) TCP特点 TCP报文格式 连接建立三次握手 连接终止四次握手 TCP如何保证可靠性 05TCPIP基础(五) 滑动窗口协议 UDP特点 UDP报文格式 Linux网络编程之socket编程篇 06socket编程(一) 什么是socket IPv4套接口地址结构 网络字节序 字节序转换函数 地址转换函数 套接字类型 07socket编程(二) TCP客户/服务器模型 回射客户/服务器 socket、bind、listen、accept、connect 08socket编程(三) SO_REUSEADDR 处理多客户连接(process-per-conection) 点对点聊天程序实现 09socket编程(四) 流协议与粘包 粘包产生的原因 粘包处理方案 readn writen 回射客户/服务器 10socket编程(五) read、write与recv、send readline实现 用readline实现回射客户/服务器 getsockname、getpeername gethostname、gethostbyname、gethostbyaddr 11socket编程(六) TCP回射客户/服务器 TCP是个流协议 僵进程与SIGCHLD信号 12socket编程(七) TCP 11种状态 连接建立三次握手、连接终止四次握手 TIME_WAIT与SO_REUSEADDR SIGPIPE 13socket编程(八) 五种I/O模型 select 用select改进回射客户端程序 14socket编程(九) select 读、写、异常事件发生条件 用select改进回射服务器程序。 15socket编程(十) 用select改进第八章点对点聊天程序 16socket编程(十一) 套接字I/O超时设置方法 用select实现超时 read_timeout函数封装 write_timeout函数封装 accept_timeout函数封装 connect_timeout函数封装 17socket编程(十二) select限制 poll 18socket编程(十三) epoll使用 epoll与select、poll区别 epoll LT/ET模式 19socket编程(十四) UDP特点 UDP客户/服务基本模型 UDP回射客户/服务器 UDP注意点 20socket编程(十五) udp聊天室实现 21socket编程(十六) UNIX域协议特点 UNIX域地址结构 UNIX域字节流回射客户/服务 UNIX域套接字编程注意点 22socket编程(十七) socketpair sendmsg/recvmsg UNIX域套接字传递描述符字 Linux网络编程之进程间通信篇 23进程间通信介绍(一) 进程同步与进程互斥 进程间通信目的 进程间通信发展 进程间通信分类 进程间共享信息的三种方式 IPC对象的持续性 24进程间通信介绍(二) 死锁 信号量 PV原语 用PV原语解决司机与售票员问题 用PV原语解决民航售票问题 用PV原语解决汽车租赁问题 25System V消息队列(一) 消息队列 IPC对象数据结构 消息队列结构 消息队列在内核中的表示 消息队列函数 26System V消息队列(二) msgsnd函数 msgrcv函数 27System V消息队列(三) 消息队列实现回射客户/服务器 28共享内存介绍 共享内存 共享内存示意图 管道、消息队列与共享内存传递数据对比 mmap函数 munmap函数 msync函数 29System V共享内存 共享内存数据结构 共享内存函数 共享内存示例 30System V信号量(一) 信号量 信号量集结构 信号量集函数 信号量示例 31System V信号量(二) 用信号量实现进程互斥示例 32System V信号量(三) 用信号集解决哲学家就餐问题 33System V共享内存与信号量综合 用信号量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实现shmfifo 34POSIX消息队列 POSIX消息队列相关函数 POSIX消息队列示例 35POSIX共享内存 POSIX共享内存相关函数 POSIX共享内存示例 Linux网络编程之线程篇 36线程介绍 什么是线程 进程与线程 线程优缺点 线程模型 N:1用户线程模型 1:1核心线程模型 N:M混合线程模型 37POSIX线程(一) POSIX线程库相关函数 用线程实现回射客户/服务器 38POSIX线程(二) 线程属性 线程特定数据 39POSIX信号量与互斥锁 POSIX信号量相关函数 POSIX互斥锁相关函数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自旋锁与读写锁介绍 40POSIX条件变量 条件变量 条件变量函数 条件变量使用规范 使用条件变量解决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41一个简单的线程池实现 线程池性能分析 线程池实现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