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原理】信号量机制

        信号量机制是一种卓有成效的进程互斥同步工具。这里只介绍记录型信号量机制,它可以有效的解决CPU“忙等”的问题,实现互斥。

 

       记录型信号量机制的数据结构如下(看不懂那些字母是什么其实没有关系):

 

            type semaphore=record

            value:integer;   (下文传说中的S)

            L: list of process;(排队使用的进程要待的阻塞队列)

            end;

 

       这里需要注意记录型信号量S的整形分量value的值的物理含义,表示该类资源可用的数目,也可以说是执行P操作而不会被阻塞的进程的数目,一般为<=1,因为这里是进程互斥(但是也可以大于1),等于1时,表示该资源可用,等于0时,表示该资源正在被使用,而且没有进程被阻塞,但是当期数值小于0时,其绝对值表示信号量S的阻塞队列中的进程数。L表示进程的阻塞队列。

 

       记录型信号机制的实现伴随着P操作V操作,P操作指的是测试,V操作指的是增加,不要问我为啥叫PV,我只能说来源于荷兰语。一般P操作要伴随着V操作,二者成双成对出现。

 

 

           那么我们来看看P操作和V操作到底是什么,那么神奇:

 

P的原语操作可以描述为:

procedure P(var s:semaphore);

begin

s.value:=s.value-1;(将信号量值减1)

if s.value<0 then block(s.L);(若信号量值小于0,则调用阻塞原语阻塞自己,插入到阻塞队列中去)

end;

 

V的原语操作可以描述为:

procedure P(var s:semaphore);

begin

s.value:=s.value+1;(将信号量值加1)

if s.value<0 then wakeup(s.L);(若信号量值小于等于0,则调用唤醒原语从阻塞队列中唤醒一个进程)

 

举个实际的栗子

用P,V操作实现火车互联网定票系统在北京,天津两地的两个终端售票进程发售同一班次车票的过程。

(1)   根据顾客要求找到公共数据单元

(2)   P(S);

(3)   把Pk的值读到工作寄存器R1中;(进程的临界区)

(4)   根据顾客订票数修改R1;(进程的临界区)

(5)   将R1的值写到Pk中;(进程的临界区)

(6)   V(S);

(7)   售出顾客所定的票,返回;

 

例如北京的售票区抢先执行并且进入自己的临界区,这时轮到天津区执行进程,也要求进入临界区,执行P(S),但是因为北京已经在临界区中,执行完P了,此时的信号量S的值已经从1减为0,然后因为天津售票执行P(S),此时P(S)的值变为-1,导致自己阻塞,直到北京之行完V(S),使得S的值变为0,然后天津从阻塞队列中唤醒,当它再次访问公共票据单元时,数据已经被背景改过了,然后就实现了互斥。

 

  • 6
    点赞
  • 1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