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链接分析算法

转自:http://blog.csdn.net/hguisu/article/details/8005192

            http://blog.csdn.net/hguisu/article/details/8021036

             http://blog.csdn.net/hguisu/article/details/8016916

             http://blog.csdn.net/hguisu/article/details/8013489

链接分析算法之:HITS算法

 HITS(HITS(Hyperlink - Induced Topic Search) ) 算法是由康奈尔大学( Cornell University ) 的Jon Kleinberg 博士于1997 年首先提出的,为IBM 公司阿尔马登研究中心( IBM Almaden Research Center) 的名为“CLEVER”的研究项目中的一部分。

    HITS算法是链接分析中非常基础且重要的算法,目前已被Teoma搜索引擎(www.teoma.com)作为链接分析算法在实际中使用。


1. Hub页面与Authority页面

      Hub页面(枢纽页面)和Authority页面(权威页面)是HITS算法最基本的两个定义

    所谓“Authority”页面,是指与某个领域或者某个话题相关的高质量网页,比如搜索引擎领域,Google和百度首页即该领域的高质量网页,比如视频领域,优酷和土豆首页即该领域的高质量网页。

    所谓“Hub”页面,指的是包含了很多指向高质量“Authority”页面链接的网页,比如hao123首页可以认为是一个典型的高质量“Hub”网页。

    图1给出了一个“Hub”页面实例,这个网页是斯坦福大学计算语言学研究组维护的页面,这个网页收集了与统计自然语言处理相关的高质量资源,包括一些著名的开源软件包及语料库等,并通过链接的方式指向这些资源页面。这个页面可以认为是“自然语言处理”这个领域的“Hub”页面,相应的,被这个页面指向的资源页面,大部分是高质量的“Authority”页面。

          

                 图1 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Hub页面

 

     HITS算法的目的即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在海量网页中找到与用户查询主题相关的高质量“Authority”页面和“Hub”页面,尤其是“Authority”页面,因为这些页面代表了能够满足用户查询的高质量内容,搜索引擎以此作为搜索结果返回给用户。

2. 算法基本思想:相互增强关系

     基本假设1:一个好的“Authority”页面会被很多好的“Hub”页面指向;

     基本假设2:一个好的“Hub”页面会指向很多好的“Authority”页面;

3. HITS算法

具体算法:可利用上面提到的两个基本假设,以及相互增强关系等原则进行多轮迭代计算,每轮迭代计算更新每个页面的两个权值,直到权值稳定不再发生明显的变化为止。

步骤:

3.1 根集合

      1)将查询q提交给基于关键字查询的检索系统,从返回结果页面的集合总取前n个网页(如n=200),作为根集合(root set)记为root,则root满足:

  1).root中的网页数量较少

  2).root中的网页是与查询q相关的网页

  3).root中的网页包含较多的权威(Authority)网页

       这个集合是个有向图结构:

3.2 扩展集合base

        在根集root的基础上,HITS算法对网页集合进行扩充(参考图2)集合base,扩充原则是:凡是与根集内网页有直接链接指向关系的网页都被扩充到集合base,无论是有链接指向根集内页面也好,或者是根集页面有链接指向的页面也好,都被扩充进入扩展网页集合base。HITS算法在这个扩充网页集合内寻找好的“Hub”页面与好的“Authority”页面。

                                                              

 

                                                       图2 根集与扩展集

 

 3.3 计算扩展集base中所有页面的Hub值(枢纽度)和Authority值(权威度)

        1)  分别表示网页结点 i 的Authority值(权威度)和Hub值(中心度)。

       2) 对于“扩展集base”来说,我们并不知道哪些页面是好的“Hub”或者好的“Authority”页面,每个网页都有潜在的可能,所以对于每个页面都设立两个权值,分别来记载这个页面是好的Hub或者Authority页面的可能性。在初始情况下,在没有更多可利用信息前,每个页面的这两个权值都是相同的,可以都设置为1,即:

       

         3)每次迭代计算Hub权值和Authority权值:

           网页 a (i)在此轮迭代中的Authority权值即为所有指向网页 a (i)页面的Hub权值之和:

            a (i) = Σ h (i) ;

           网页 a (i)的Hub分值即为所指向的页面的Authority权值之和:

           h (i) = Σ a (i) 。

           对a (i)、h (i)进行规范化处理:

           将所有网页的中心度都除以最高中心度以将其标准化:

           a (i) = a (i)/|a(i)| ;

           将所有网页的权威度都除以最高权威度以将其标准化:

           h (i) = h (i)/ |h(i)| :

          
         5)如此不断的重复第4):上一轮迭代计算中的权值和本轮迭代之后权值的差异,如果发现总体来说权值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系统已进入稳定状态,则可以结束计算,即a ( u),h(v)收敛 。

       算法描述:

             

 

       如图3所示,给出了迭代计算过程中,某个页面的Hub权值和Authority权值的更新方式。假设以A(i)代表网页i的Authority权值,以H(i)代表网页i的Hub权值。在图6-14的例子中,“扩充网页集合”有3个网页有链接指向页面1,同时页面1有3个链接指向其它页面。那么,网页1在此轮迭代中的Authority权值即为所有指向网页1页面的Hub权值之和;类似的,网页1的Hub分值即为所指向的页面的Authority权值之和。

                                                  

                                                                图3 Hub与Authority权值计算

 

 3.4  输出排序结果

      将页面根据Authority权值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取权值最高的若干页面作为响应用户查询的搜索结果输出。

4. HITS算法存在的问题

        HITS算法整体而言是个效果很好的算法,目前不仅应用在搜索引擎领域,而且被“自然语言处理”以及“社交分析”等很多其它计算机领域借鉴使用,并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尽管如此,最初版本的HITS算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而后续很多基于HITS算法的链接分析方法,也是立足于改进HITS算法存在的这些问题而提出的。

    归纳起来,HITS算法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

    1.计算效率较低

        因为HITS算法是与查询相关的算法,所以必须在接收到用户查询后实时进行计算,而HITS算法本身需要进行很多轮迭代计算才能获得最终结果,这导致其计算效率较低,这是实际应用时必须慎重考虑的问题。

   2.主题漂移问题

        如果在扩展网页集合里包含部分与查询主题无关的页面,而且这些页面之间有较多的相互链接指向,那么使用HITS算法很可能会给予这些无关网页很高的排名,导致搜索结果发生主题漂移,这种现象被称为“紧密链接社区现象”(Tightly-Knit CommunityEffect)。

   3.易被作弊者操纵结果

        HITS从机制上很容易被作弊者操纵,比如作弊者可以建立一个网页,页面内容增加很多指向高质量网页或者著名网站的网址,这就是一个很好的Hub页面,之后作弊者再将这个网页链接指向作弊网页,于是可以提升作弊网页的Authority得分。

   4.结构不稳定

        所谓结构不稳定,就是说在原有的“扩充网页集合”内,如果添加删除个别网页或者改变少数链接关系,则HITS算法的排名结果就会有非常大的改变。

5. HITS算法与PageRank算法比较

     HITS算法和PageRank算法可以说是搜索引擎链接分析的两个最基础且最重要的算法。从以上对两个算法的介绍可以看出,两者无论是在基本概念模型还是计算思路以及技术实现细节都有很大的不同,下面对两者之间的差异进行逐一说明。      

    1.HITS算法是与用户输入的查询请求密切相关的,而PageRank与查询请求无关。所以,HITS算法可以单独作为相似性计算评价标准,而PageRank必须结合内容相似性计算才可以用来对网页相关性进行评价;

    2.HITS算法因为与用户查询密切相关,所以必须在接收到用户查询后实时进行计算,计算效率较低;而PageRank则可以在爬虫抓取完成后离线计算,在线直接使用计算结果,计算效率较高;

    3.HITS算法的计算对象数量较少,只需计算扩展集合内网页之间的链接关系;而PageRank是全局性算法,对所有互联网页面节点进行处理;

    4.从两者的计算效率和处理对象集合大小来比较,PageRank更适合部署在服务器端,而HITS算法更适合部署在客户端;

    5.HITS算法存在主题泛化问题,所以更适合处理具体化的用户查询;而PageRank在处理宽泛的用户查询时更有优势;

    6.HITS算法在计算时,对于每个页面需要计算两个分值,而PageRank只需计算一个分值即可;在搜索引擎领域,更重视HITS算法计算出的Authority权值,但是在很多应用HITS算法的其它领域,Hub分值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7.从链接反作弊的角度来说,PageRank从机制上优于HITS算法,而HITS算法更易遭受链接作弊的影响。

    8.HITS算法结构不稳定,当对“扩充网页集合”内链接关系作出很小改变,则对最终排名有很大影响;而PageRank相对HITS而言表现稳定,其根本原因在于PageRank计算时的“远程跳转”。


----------------------------------------------------------------------------------------------------------

    SALSA算法的初衷希望能够结合PageRank和HITS算法两者的主要特点,既可以利用HITS算法与查询相关的特点,也可以采纳PageRank的“随机游走模型”,这是SALSA算法提出的背景。由此可见,SALSA算法融合了PageRank和HITS算法的基本思想,从实际效果来说,很多实验数据表明,SALSA的搜索效果也都优于前两个算法,是目前效果最好的链接分析算法之一。

        从整体计算流程来说,可以将SALSA划分为两个大的阶段:首先是确定计算对象集合的阶段,这一阶段与HITS算法基本相同;第二个阶段是链接关系传播过程,在这一阶段则采纳了“随机游走模型”。

1. 确定计算对象集合

        PageRank的计算对象是互联网所有网页,SALSA算法与此不同,在本阶段,其与HITS算法思路大致相同,也是先得到“扩充网页集合”,之后将网页关系转换为二分图形式。

        扩充网页集合

        SALSA算法在接收到用户查询请求后,利用现有搜索引擎或者检索系统,获得一批与用户查询在内容上高度相关的网页,以此作为“根集”。并在此基础上,将与“根集”内网页有直接链接关系的网页纳入,形成“扩充网页集合”(参考图6.4.3-1)。之后会在“扩充网页集合”内根据一定链接分析方法获得最终搜索结果排名。

        转换为无向二分图

        在获得了“扩充网页集合”之后,SALSA根据集合内的网页链接关系,将网页集合转换为一个二分图。即将网页划分到两个子集合中,一个子集合是Hub集合,另外一个子集合是Authority集合。划分网页节点属于哪个集合,则根据如下规则:

如果一个网页包含出链,这些出链指向“扩充网页集合”内其它节点,则这个网页可被归入Hub集合;

如果一个网页包含“扩充网页集合”内其它节点指向的入链,则可被归入Authority集合。

        由以上规则可以看出,如果某个网页同时包含入链和出链,则可以同时归入两个集合。同时,Hub集合内网页的出链组成了二分图内的边,根据以上法则,将“扩充网页集合”转换为二分图。

        图6-15和图6-16给出了一个示例,说明了这个转换过程。假设“扩充网页集合”如图6-15所示,由6个网页构成,其链接关系如图所示,同时为便于说明,每个网页给予一个唯一编号。图6-16则是将图6-15中的网页集合转换为二分图的结果。以网页6为例,因为其有出链指向网页节点3和网页节点5,所以可以放入Hub集合,也因为编号为1、3、10的网页节点有链接指向网页节点6,所以也可以放入Authority集合中。网页节点6的两个出链保留,作为二分图的边,

                  

                                             图6-15 扩充网页集合示例

 

        但是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转换为二分图后,原先的有向边不再保留方向,转换为无向边,而HITS算法仍然保留为有向边,这点与SALSA略有不同。

                       

                                                 图6-16   二分图

         到这一步骤为止,除了SALSA将“扩充网页集合”转换为无向二分图,而HITS仍然是有向二分图外,其它步骤和流程,SALSA算法与HITS算法完全相同,正因此,SALSA保证了是与用户查询相关的链接分析算法。

2. 链接关系传播

         在链接关系传播阶段,SALSA放弃了HITS算法的Hub节点和Authority节点相互增强的假设,转而采纳PageRank的“随机游走模型”。

链接关系传播概念模型

        如图6-16所示,假设存在某个浏览者,从某个子集合中随机选择一个节点出发(为方便说明,图中所示为从Hub子集的节点1出发,实际计算往往是从Authority子集出发),如果节点包含多条边,则以相等概率随机选择一条边,从Hub子集跳跃到Authority集合内节点,图中所示为由节点1转移到节点3,之后从Authority子集再次跳回Hub子集,即由节点3跳到节点6。如此不断在两个子集之间转移,形成了SALSA自身的链接关系传播模式。

         尽管看上去与PageRank的链接传播模式不同,其实两者是一样的,关键点在于:其从某个节点跳跃到另外一个节点的时候,如果包含多个可供选择的链接,则以等概率随机选择一条路径,即在权值传播过程中,权值是被所有链接平均分配的。而HITS算法不同,HITS算法属于权值广播模式,即将节点本身的权值完全传播给有链接指向的节点,并不根据链接多少进行分配。

    SALSA的上述权值传播模型与HITS模型关注重点不同,HITS模型关注的是Hub和Authority之间的节点相互增强关系,而SALSA实际上关注的是Hub-Hub以及Authority-Authority之间的节点关系,而另外一个子集合节点只是充当中转桥梁的作用。所以,上述权值传播模型可以转化为两个相似的子模型,即Hub节点关系图和Authority节点关系图。

 

Authority节点关系图

          图6-17是由6-16的二分图转化成的“Authority节点关系图”,“Hub节点关系图”与此类似,两者转化过程是相似的,我们以“Authority节点关系图”为例来看如何从二分图转化为节点关系图。

                          

                                                                  图6-17  Authority节点关系图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Authority集合内从某个节点i转移到另外一个节点j的概率,与从节点j转移到节点i的概率是不同的,即非对称的,所以转换后的Authority节点关系图是个有向图,以此来表示其转移概率之间的差异。

       对于图6-17这个“Authority节点关系图”来说,图中包含的节点就是二分图中属于Authority子集的节点,关键在于节点之间的边如何建立以及节点之间转移概率如何计算。

 

节点关系图中边的建立

       之所以在“Authority节点图”中,节点3有边指向节点5,是因为在二分图中,由节点3通过Hub子集的节点6中转,可以通达节点5,所以两者之间有边建立。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二分图中,对于Authority集合内某个节点来说,一定可以通过Hub子集的节点中转后再次返回本身,所以一定包含一条指向自身的有向边。节点1因为只有中转节点2使得其返回Authority子集中自身节点,所以只有指向自身的一条边,和其它节点没有边联系,所以例子中的“Authority节点关系图”由两个连通子图构成,一个只有节点1,另外一个连通子图由剩余几个节点构成。

 

节点之间的转移概率

        至于为何“Authority节点关系图”中,节点3到节点5的转移概率为0.25,是因为前面介绍过,SALSA的权值传播模型遵循“随机游走模型”。在图6-16的二分图中,从节点3转移到节点5的过程中,节点3有两条边可做选择来跳转到Hub子集,所以每条边的选择概率为1/2,可以选择其中一条边到达节点6,同样,从节点6跳回到Authority子集时,节点6也有两条边可选,选中每条边的概率为1/2。所以从节点3出发,经由节点6跳转到节点5的概率为两条边权值的乘积,即为1/4。

       对于指向自身的有向边,其权重计算过程是类似的,我们仍然以节点3为例,指向自身的有向边代表从Authority子集中节点3出发,经由Hub子集的节点再次返回节点3的概率。从6-16的二分图可以看出,完成这个过程有两条路径可走,一条是从节点3到节点1返回;另外一条是从节点3经由节点6后返回;每一条路径的概率与上面所述计算方法一样,因为两条路径各自的概率为0.25,所以节点3返回自身的概率为两条路径概率之和,即为0.5。图中其它边的转移概率计算方式也是类此。

       建立好“Authority节点关系图”后,即可在图上利用“随机游走模型”来计算每个节点的Authority权值。在实际计算过程中,SALSA将搜索结果排序问题进一步转换为求Authority节点矩阵的主秩问题,矩阵的主秩即为每个节点的相应Authority得分,按照Authority得分由高到低排列,即可得到最终的搜索排序结果。

 

3. Authority权值计算

 

                          

                                                      图6-18  SALSA节点权值计算公式

 

          经过数学推导,可以得出SALSA与求矩阵主秩等价的Authority权值计算公式。图6-18示意图表明了SALSA算法中某个网页节点的Authority权值是如何计算的。如图右上角公式所示,决定某个网页i的Authority权值涉及到4个因子:

         Authority子集中包含的节点总数|A|。其实这个因子对于Authority集合中任意节点来说都是相同的,所以对于最终的根据节点Authority权值进行排序没有影响,只是起到保证权值得分在0到1之间,能够以概率形式表示权值的作用;

        网页i所在连通图中包含的节点个数|Aj|。网页所在的连通图包含的节点个数越多,则网页的Authority权值越大;

        网页i所在连通图中包含的入链总数|Ej|。网页所在的连通图包含的入链总数越少,则网页的Authority权值越大;

        网页i的入链个数|Bi|。节点入链越多,则Authority权值越大,这个因子是唯一一个和节点本身属性相关的。由此可见,SALSA权值计算和节点入链个数成正比。

         之前图6-17的“Authority节点关系图”由两个连通子图组成,一个由唯一的节点1构成,另外一个由节点3、5、6三个节点构成,两个连通子图在图6-18中也被分别圈出。

         我们以节点3为例,看其对应的四个计算因素取值:

Authority子集共包括4个节点;

节点3所在连通图包含3个节点;

节点3所在连通图共有6个入链;

节点3的入链个数为2;

         所以,节点3的Authority权值为:(3/4)*(2/6)=0.25。其它节点权值的计算过程与此类似。SALSA根据节点的Authority权值由高到低排序输出,即为搜索结果。

         由上述权值计算公式可以推论出:如果整个Authority子集所有节点形成一个完整的连通图,那么在计算authority权值过程中,对于任意两个节点,4个因子中除了节点入链个数外,其它三个因子总是相同,即只有入链个数起作用,此时,SALSA算法退化为根据节点入链个数决定排序顺序的算法。

          从SALSA计算Authority得分过程中可看出,SALSA算法不需像HITS算法一样进行不断迭代计算,所以从计算效率角度看要快于HITS算法。另外,SALSA算法解决了HITS算法的计算结果主题漂移的问题,所以搜索质量也优于HITS算法。SALSA算法是目前效果最好的链接算法之一。

-------------------------------------------------------------------------------------------------------------------------------------------------------------------------------------

链接分析算法之:HillTop算法

 Hilltop算法是由Krishna Baharat 在2000年左右研究的,于2001年申请专利,但是有很多人以为Hilltop算法是由谷歌研究的。只不过是Krishna Baharat 后来加入了Google成为了一名核心工程师,然后授权给Google使用的。 

        在与PageRank算法相比之下,Google意识到这个算法的进步会为他们的搜索排名带来非常重要的功能。Google的HillTop算法现在已经能更好的与旧的算法(PR算法)联合起来工作。根据观察HillTop算法比起它在2000年刚设计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显然这也是2003年11月16日“佛罗里达”更新中影响的一个最主要的算法。     

       

1. Hilltop算法基本思想

       Hilltop融合了HITS和PageRank两个算法的基本思想:

       一方面,Hilltop是与用户查询请求相关的链接分析算法,吸收了HITS算法根据用户查询获得高质量相关网页子集的思想,即主题相关网页之间的链接对于权重计算的贡献比主题不相关的链接价值要更高.符合“子集传播模型”,是该模型的一个具体实例;

      另一方面,在权值传播过程中,Hilltop也采纳了PageRank的基本指导思想,即通过页面入链的数量和质量来确定搜索结果的排序权重。

 

2. Hilltop算法的一些基本定义

  非从属组织页面   

    “非从属组织页面”(Non-affiliated Pages)是Hilltop算法的一个很重要的定义。要了解什么是非从属组织页面,先要搞明白什么是“从属组织网站”,所谓“从属组织网站”,即不同的网站属于同一机构或者其拥有者有密切关联。具体而言,满足如下任意一条判断规则的网站会被认为是从属网站:

      条件1:主机IP地址的前三个子网段相同,比如:IP地址分别为159.226.138.127和159.226.138.234的两个网站会被认为是从属网站。

      条件2:如果网站域名中的主域名相同,比如:www.ibm.com和www.ibm.com.cn会被认为是从属组织网站。 

     “非从属组织页面”的含义是:如果两个页面不属于从属网站,则为非从属组织页面。图6-22是相关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页面2和页面3同属于IBM的网页,所以是“从属组织页面”,而页面1和页面5、页面3和页面6都是“非从属组织页面”。由此也可看出,“非从属组织页面”代表的是页面的一种关系,单个一个页面是无所谓从属或者非从属组织页面的。

     

                           图6-22 “从属组织页面”与“非从属组织页面”

专家页面:

      “专家页面”(Export Sources)是Hilltop算法的另外一个重要定义。所谓“专家页面”,即与某个主题相关的高质量页面,同时需要满足以下要求:这些页面的链接所指向的页面相互之间都是“非从属组织页面”,且这些被指向的页面大多数是与“专家页面”主题相近的。

目标页面集合:

     Hilltop算法将互联网页面划分为两类子集合,最重要的子集合是由专家页面构成的互联网页面子集,不在这个子集里的剩下的互联网页面作为另外一个集合,这个集合称作“目标页面集合”(Target Web Servers)。


3. Hilltop算法

     图6-23是Hilltop算法的整体流程示意。

     1) 建立专家页面索引:首先从海量的互联网网页中通过一定规则筛选出“专家页面”子集合,并单独为这个页面集合建立索引。

     2)用户查询: Hilltop在接收到用户发出的某个查询请求时:

      首先) 根据用户查询的主题,从“专家页面”子集合中找出部分相关性最强的“专家页面”,并对每个专家页面计算相关性得分,

       然后)根据“目标页面”和这些“专家页面”的链接关系来对目标页面进行排序。基本思路遵循PageRank算法的链接数量假设和质量原则,将专家页面的得分通过链接关系传递给目标页面,并以此分数作为目标页面与用户查询相关性的排序得分。

       最后) 系统整合相关专家页面和得分较高的目标页面作为搜索结果返回给用户。

                             

                                                            图6-23 Hilltop算法流程

      若在上述过程中,Hilltop无法得到一个足够大的专家页面集合,则返回搜索结果为空。由此可以看出,Hilltop算法更注重搜索结果的精度和准确性,不太考虑搜索结果是否足够多或者对大多数用户查询是否都有相应的搜索结果,所以很多用户发出的查询的搜索结果为空。这意味着Hilltop可以与某个排序算法相结合,以提高排序准确性,但并不适合作为一个独立的网页排序算法来使用。

4. Hilltop算法流程

      从上述整体流程描述可看出,Hilltop算法主要包含两个步骤:专家页面搜索及目标页面排序。

步骤一:专家页面搜索

         Hilltop算法从1亿4千万网页中,通过计算筛选出250万规模的互联网页面作为“专家页面”集合。“专家页面”的选择标准相对宽松,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页面即可进入“专家页面”集合:

         条件1:页面至少包含k个出链,这里的数量k可人为指定;

         条件2:k个出链指向的所有页面相互之间的关系都符合“非从属组织页面”的要求;

       当然,在此基础上,可以设定更严格的筛选条件,比如要求这些“专家页面”所包含链接指向的页面中,大部分所涉及的主题和专家页面的主题必须是一致或近似的。

       根据以上条件筛选出“专家页面”后,即可对“专家页面”单独建索引,在此过程中,索引系统只对页面中的“关键片段”(Key Phrase)进行索引。所谓“关键片段”,在Hilltop算法里包含了网页的三类信息:网页标题、H1标签内文字和URL锚文字。

       网页的“关键片段”可以支配(Qualify)某个区域内包含的所有链接,“支配”关系代表了一种管辖范围,不同的“关键片段”支配链接的区域范围不同,具体而言:

       页面标题可以支配页面内所有出现的链接,

       H1标签可以支配包围在<H1>和</H1>内的所有链接,

       URL锚文字只能支配本身唯一的链接。

       图6-24给出了“关键片段”对链接支配关系的示意图,在以“奥巴马访问中国”为标题的网页页面中,标题支配了所有这个页面出现的链接,而H1标签的管辖范围仅限于标签范围内出现的2个链接,对于锚文字“中国领导人”来说,其唯一能够支配的就是本身的这个链接。之所以定义这种支配关系,对于第二阶段将“专家页面”的分值传递到“目标页面”时候会起作用。

                             

                                 图6-24 “关键片段”链接支配关系

        系统接收到用户查询Q,假设用户查询包含了多个单词,Hilltop如何对“专家页面”进行打分呢?对“专家页面”进行打分主要参考以下三类信息:

         1)“关键片段”包含了多少查询词,包含查询词越多,则分值越高,如果不包含任何查询词,则该“关键片段”不计分;

         2)“关键片段”本身的类型信息,网页标题权值最高,H1标签次之,再次是链接锚文字;

         3)用户查询和“关键片段”的失配率,即“关键片段”中不属于查询词的单词个数占“关键片段”总单词个数,这个值越小越好,越大则得分衰减越多;

       Hilltop综合考虑以上三类因素,拟合出打分函数来对“专家页面”是否与用户查询相关进行打分,选出相关性分值足够高的“专家页面”,以进行下一步骤操作,即对“目标页面”进行相关性计算。

步骤二:目标页面排序

       Hilltop算法包含一个基本假设,即认为一个“目标页面”如果是满足用户查询的高质量搜索结果,其充分必要条件是该“目标页面”有高质量“专家页面”链接指向。然而,这个假设并不总是成立,比如有的“专家页面”的链接所指向的“目标页面”可能与用户查询并非密切相关。所以,Hilltop算法在这个阶段需要对“专家页面”的出链仔细进行甄别,以保证选出那些和查询密切相关的目标页面。

      Hilltop在本阶段是基于“专家页面”和“目标页面”之间的链接关系来进行的,在此基础上,将“专家页面”的得分传递给有链接关系的“目标页面”。传递分值之前,首先需要对链接关系进行整理,能够获得“专家页面”分值的“目标页面”需要满足以下两点要求:

     条件1:至少需要两个“专家页面”有链接指向“目标页面”,而且这两个专家页面不能是“从属组织页面”,即不能来自同一网站或相关网站。如果是“从属组织页面”,则只能保留一个链接,抛弃权值低的那个链接;

     条件2:“专家页面”和所指向的“目标页面”也需要符合一定要求,即这两个页面也不能是“从属组织页面”;

      在步骤一,给定用户查询,Hilltop算法已经获得相关的“专家页面”及其与查询的相关度得分,在此基础上,如何对“目标页面”的相关性打分?上面列出的条件1指出,能够获得传递分值的“目标页面”一定有多个“专家页面”链接指向,所以“目标页面”所获得的总传播分值是每个有链接指向的“专家页面”所传递分值之和。而计算其中某个“专家页面”传递给“目标页面”权值的时候是这么计算的:

        a. 找到“专家页面” 中那些能够支配目标页面的“关键片段”集合S;

        b. 统计S中包含用户查询词的“关键片段”个数T,T越大传递的权值越大;

        c.“专家页面”传递给“目标页面”的分值为:E*T,E为专家页面本身在第一阶段计算得到的相关得分,T为b步骤计算的分值,

     我们以图6-25的具体例子来说明。假设“专家页面”集合内存在一个网页P,其标题为:“奥巴马访问中国”,网页内容由一段<H1>标签文字和另外一个单独的链接锚文字组成。该页面包含三个出链,其中两个指向“目标页面集合”中的网页www.china.org,另外一个指向网页www.obama.org。出链对应的锚文字分别为:“奥巴马”,“中国”和“中国领导人”。

                        

                   

                                                          图6-25 Hilltop算法分值传递

       从图示的链接关系可以看出,网页P中能够支配www.china.org这个目标页面的“关键片段”集合包括:{中国领导人,中国,<H1>奥巴马访问中国</H1>,标题:奥巴马访问中国}。而能够支配www.obamba.org目标页面的“关键片段”集合包括:{奥巴马,<H1>奥巴马访问中国</H1>,标题:奥巴马访问中国}。

      接下来我们分析“专家页面”P在接收到查询时,是怎样将分值传递给与其有链接关系的“目标页面”的。假设系统接收到的查询请求为“奥巴马”,在接收到查询后,系统首先根据上述章节所述,找出“专家页面”并给予分值,而网页P是作为“专家页面”其中一个页面,并获得了相应的分值S,我们重点关注分值传播步骤。

     对于查询“奥巴马”来说,网页P中包含这个查询词的“关键片段”集合为:{奥巴马,<H1>奥巴马访问中国</H1>,标题:奥巴马访问中国},如上所述,这三个“关键片段”都能够支配www.obama.org页面,所以网页P传递给www.obamba.org的分值为S*3。而对于目标页面www.china.org来说,这三个“关键片段”中只有{<H1>奥巴马访问中国</H1>,标题:奥巴马访问中国}这两个能够支配目标页面,所以网页P传递给www.china.org的分值为S*2。

    对于包含多个查询词的用户请求,则每个查询词单独如上计算,将多个查询词的传递分值累加即可。

5. Hilltop在应用中不足

      专家页面的搜索和确定对算法起关键作用,专家页面的质量决定了算法的准确性;而专家页面的质量和公平性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保证。 Hiltop忽略了大多数非专家页面的影响。

       在Hilltop的原型系统中,专家页面只占到整个页面的1.79%,不能全面反映民意。

       Hilltop算法在无法得到足够的专家页面子集时(少于两个专家页面),返回为空,即Hilltop适合于对查询排序进行求精,而不能覆盖。这意味着Hilltop可以与某个页面排序算法结合,提高精度,而不适合作为一个独立的页面排序算法。

       Hilltop存在与HITS算法类似的计算效率问题,因为根据查询主题从“专家页面”集合中选取主题相关的页面子集也是在线运行的,这与前面提到的HITS算法一样会影响查询响应时间。随着“专家页面”集合的增大,算法的可扩展性存在不足之处。

-----------------------------------------------------------------------------------------------------------------------------------------------------------------------

链接分析算法之:主题敏感PageRank

  前面的讨论提到。PageRank忽略了主题相关性,导致结果的相关性和主题性降低,对于不同的用户,甚至有很大的差别。例如,当搜索“苹果”时,一个数码爱好者可能是想要看 iphone 的信息,一个果农可能是想看苹果的价格走势和种植技巧,而一个小朋友可能在找苹果的简笔画。理想情况下,应该为每个用户维护一套专用向量,但面对海量用户这种方法显然不可行。所以搜索引擎一般会选择一种称为主题敏感PageRank(Topic-Sensitive PageRank )的折中方案。主题敏感PageRank的做法是预定义几个话题类别,例如体育、娱乐、科技等等,为每个话题单独维护一个向量,然后想办法关联用户的话题倾向,根据用户的话题倾向排序结果。

      主题敏感PageRankPageRank算法的改进版本,该算法已被Google使用在个性化搜索服务中。

1. 基本思想

基本思想:

       通过离线计算出一个与某一主题相关的PageRank向量集合,即计算某个页面关于不同主题的得分。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主题相关的PageRank向量集合的计算和在线查询时主题的确定(即在线相似度的计算)。 

2. 主题敏感PageRank计算流程

1、确定话题分类

           主题敏感PageRank参考ODP网站(www.dmoz.org),定义了16个大的主题类别,包括体育、商业、科技等。ODP(Open Directory Project)是人工整理的多层级网页分类导航站点(参见图1),在顶级的16个大分类下还有更细致的小

                   

     

                                                                   图1  ODP首页

粒度分类结构,在最底层目录下,人工收集了符合该目录主题的精选高质量网页地址,以供互联网用户导航寻址。主题敏感PageRank采用了ODP最高级别的16个分类类别作为事先定义的主题类型。 

2、网页topic 归属

       这一步需要将每个页面归入最合适的分类,具体归类有很多算法,例如可以使用 TF-IDF 基于词素归类,也可以聚类后人工归类。这一步最终的结果是每个网页被归到其中一个 topic。

3、分topic 向量计算

      在PageRank的向量迭代公式:

         

        

     即R = q  × P * R + ( 1 一 q) * e/N  (e单位向量)

     而在主题敏感PageRank中,向量迭代公式为:

       

          首先是单位向量e变为了s。

          而s是这样一个向量:对于某 topic 的s,如果网页k在此 topic 中,则s中第k个元素为1,否则为0。注意对于每一个 topic 都有一个不同的s。而|s |表示s中 1 的数量。

        假设有页面A,B,C, D,假设页面A归为 Arts,B归为 Computers,C归为 Computers,D归为 Sports。那么对于 Computers 这个 topic,s就是:

           

     假设我们设置阻尼系数q=0.8, 而|s|=2, 因此,迭代公式为:

       

       最后算出的向量就是 Computers 这个 topic 的 rank。如果实际计算一下,会发现B、C页在这个 topic 下的权重相比上面非 Topic-Sensitive 的 rank 会升高,这说明如果用户是一个倾向于 Computers topic 的人(例如程序员),那么在给他呈现的结果中B、C会更重要,因此可能排名更靠前。

4. 在线相似度计算

        最后一步就是在用户提交搜索时,确定用户的 topic 倾向,以选择合适的 rank 向量。主要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列出所有 topic 让用户自己选择感兴趣的项目,这种方法在一些社交问答网站注册时经常使用;

       另外一种方法利用“用户查询分类器”对查询进行分类,即搜索引擎会通过某种手段(如 cookie 跟踪)跟踪用户的行为,进行数据分析判断用户的倾向。

       如2,假设用户输入了查询请求“乔丹”,查询词“乔丹”隶属于体育类别的概率为0.6,娱乐类别的概率为0.1,商业类别的概率为0.3                                              


                                            2 在线相似度计算

       在进行上述用户查询分类计算的同时,搜索系统读取索引,找出包含了用户查询“乔丹”的所有网页,并获得已计算好的各个分类主题的PageRank值,在图6-21的例子里,假设某个网页A的各个主题PageRank值分别为体育0.2,娱乐0.3以及商业0.1

      得到用户查询的类别向量和某个网页的主题PageRank向量后,即可计算这个网页和查询的相似度。通过计算两个向量的乘积就可以得出两者之间的相关性。在图6-21的例子里,网页A和用户查询“乔丹”的相似度为:

Sim(“乔丹”,A)= 0.6*0.2+0.1*0.3+0.3*0.1=0.18

      对包含“乔丹”这个关键词的网页,都根据以上方法计算,得出其与用户查询的相似度后,就可以按照相似度由高到低排序输出,作为本次搜索的搜索结果返回给用户。

3. 利用主题敏感PageRank构造个性化搜索    

        以上内容介绍的是主题敏感 PageRank 的基本思想和计算流程,从其内在机制来说,这个算法非常适合作为个性化搜索的技术方案。

    在图2所示例子里,计算相似度使用的只有用户当前输入的查询词“乔丹”,如果能够对此进行扩展,即不仅仅使用当前查询词,也考虑利用用户过去的搜索记录等个性化信息。比如用户之前搜索过“耐克”,则可以推断用户输入“乔丹”是想购买运动服饰,而如果之前搜索过“姚明”,则很可能用户希望获得体育方面的信息。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将用户的个性化信息和当前查询相融合来构造搜索系统,以此达到个性化搜索的目的,更精准的提供搜索服务。

4. 主题敏感PageRank与PageRank的差异 

      PageRank算法基本遵循前面章节提到的“随机游走模型”,即用户在浏览某个网页时,如果希望跳转到其它页面,则随机选择本网页包含的某个链接,进入另外一个页面。主题敏感PageRank则对该概念模型做出改进,引入了更符合现实的假设。一般来说用户会对某些领域感兴趣,同时,当浏览某个页面时,这个页面也是与某个主题相关的(比如体育报道或者娱乐新闻),所以,当用户看完当前页面,希望跳转时,更倾向于点击和当前页面主题类似的链接,即主题敏感PageRank是将用户兴趣、页面主题以及链接所指向网页与当前网页主题的相似程度综合考虑而建立的模型。很明显,这更符合真实用户的浏览过程。

     PageRank是全局性的网页重要性衡量标准,每个网页会根据链接情况,被赋予一个唯一的PageRank分值。主题敏感PageRank在此点有所不同,该算法引入16种主题类型,对于某个网页来说,对应某个主题类型都有相应的PageRank分值,即每个网页会被赋予16个主题相关PageRank分值。

     在接受到用户查询后,两个算法在处理方式上也有较大差异。PageRank算法与查询无关,只能作为相似度计算的一个计算因子体现作用,无法独立使用。而主题敏感PageRank是查询相关的,可单独作为相似度计算公式使用。而且,在接收到用户查询后,主题敏感PageRank还需要利用分类器,计算该查询隶属于事先定义好的16个主题的隶属度,并在相似度计算时的排序公式中利用此信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