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 提高效率的几个小技巧

1.1. 最常见
一个最常见的速度陷坑(至少是俺在没看到网上这篇介绍时陷进去
过好些次的) 是: 许多短字串并成长字串时, 大家通常会用:

Toggle line numbers
   1 shortStrs = [ str0, str1, ..., strN]
   2 #N+1个字串所组成的数列
   3 longStr = ”
   4 for s in shortStrs: longStr += s
因为Python 里字串是不可变的, 所以每次 longStr += s 都是将原 来的 longStr 与 str 拷贝成一个新字串, 再赋给longStr. 随着 longStr的不断增长, 所要拷贝的内容越来越长. 最后导至str0被 拷贝N+1次, str1是N次, … .

那咋办呢 ? 咱们来看看Skip Montanaro先生的解说: http://musi-cal.mojam.com/~skip/python/fastpython.html 及可参考一下Guido van Rossum本人的: http://www.python.org/doc/essays/list2str.html

1.1.1. 找出速度瓶颈
1)首先在大家应先学会怎么去找出速度瓶颈: Python 自带有profile
模块:

Toggle line numbers
   1 import profile
   2 profile.run (’想要检查的函数名()’)
就会打印出那个函数里调用了几次其它函数, 各用了多少时间, 总共用了多少时间等信息 — Nice ? 详请参阅<<库参考>>中的 profile模块的论述.

当然脑袋笨一点或是聪明一点的, 也可以用time模块中的time() 来显示系统时间, 减去上次的time()就是与它的间隔秒数了.

1.1.2. 字串相并
就头上的例子而言, 用 :

Toggle line numbers
   1 longStr =”.join(shortStrs)
立马搞定, 但如果shortStrs里面不都是字串, 而包含了些数 字呢 ? 直接用join就会出错. 不怕, 这样来:

Toggle line numbers
   1 shortStrs = [str(s) for s in shortStrs[i]]
   2 longStr = ”.join(shortStrs)
也即先将数列中所有内容都转化为字串, 再用join.

对少数几个字串相并, 应避免用: all = str0 + str1 + str2 + str3 而用: all = ‘%s%s%s%s’ % (str0, str1, str2, str3)

1.1.3. 数列排序
list.sort ()
你可以按特定的函数来: list.sort( 函数 ), 只要这个函数接受 两参数, 并按特定规则返回1, 0, -1就可以. — 很方便吧? 但 会大大减慢运行速度. 下面的方法, 俺举例子来说明可能更容易 明白.

比方说你的数列是 l = ['az', 'by'], 你想以第二个字母来排序. 先取出你的关键词, 并与每个字串组成一个元组: new = map (lambda s: (s[1], s), l )

于是new变成[('z', 'az'), ('y', 'by')], 再把new排一下序: new.sort()

则new就变成 [('y', 'by'), ('z', 'az')], 再返回每个元组中 的第二个字串: sorted = map (lambda t: t[1], new)

于是sorted 就是: ['by', 'az']了. 这里的lambda与map用得很 好.

Python2.4以后, sort和sorted的使用可以参考这片 Wiki: HowToSort

1.1.4. 循环
比如for循环. 当循环体很简单时, 则循环的调用前头(overhead) 会显得很臃肿, 此时map又可以帮忙了. 比如你想把一个长数列 l=['a', 'b', ...]中的每个字串变成大写, 可能会用:

Toggle line numbers
   1 import string
   2 newL = []
   3 for s in l: newL.append( string.upper(s) )
用map就可以省去for循环的前头:

Toggle line numbers
   1 import string
   2 newL = map (string.upper, l)
Guido的文章讲得很详细.

1.1.5. 局域变量 及 ‘.’
象上面, 若用 append = newL.append, 及换种import方法:

Toggle line numbers
   1 import string
   2 append = newL.append
   3 for s in l: append (string.upper(s))
会比在for中运行newL.append快一些, 为啥? 局域变量容易寻找.

俺自己就不比较时间了, Skip Montanaro的结果是:

基本循环: 3.47秒
去点用局域变量: 1.79秒
使用map: 0.54秒

1.1.6. try的使用
比如你想计算一个字串数列: l = ['I', 'You', 'Python ', 'Perl', ...] 中每个词出现的次数, 你可能会:

Toggle line numbers
   1 count = {}
   2 for s in l:
   3     if not count.has_key(s): count[s] = 0
   4     else: count[s] += 1
由于每次都得在count中寻找是否已有同名关键词, 会很费时间. 而用try:

Toggle line numbers
   1 count ={}
   2 for s in l:
   3     try: count[s] += 1
   4     except KeyError: count[s] = 0
就好得多. 当然若经常出现例外时, 就不要用try了.

1.1.7. import语句
这好理解. 就是避免在函数定义中来import一个模块, 应全在 全局块中来import

1.1.8. 大量数据处理
由于Python 中的函数调用前头(overhead)比较重, 所以处理大量 数据时, 应:

Toggle line numbers
   1 def f():
   2 for d in hugeData: …
   3 f()
而不要:

Toggle line numbers
   1 def f(d): …
   2 for d in hugeData: f(d)
这点好象对其它语言也适用, 差不多是放之四海而皆准, 不过对 解释性语言就更重要了.

1.1.9. 减少周期性检查
这是Python 的本征功能: 周期性检查有没有其它绪(thread)或系 统信号(signal)等要处理.

可以用sys模块中的setcheckinterval 来设置每次检查的时间间隔.

缺省是10, 即每10个虚拟指令 (virtual instruction)检查一次.

当你不用绪并且也懒得搭理 系统信号时, 将检查周期设长会增加速度, 有时还会很显著.

—编/译完毕. 看来Python 是易学难精了, 象围棋?

2. 我们自个儿的体悟
请有心得者分享!

在“大量数据处理”小节里,是不是说,不要再循环体内部调用函数,应该把函数放到外面?从Python2.2开始,”找出速度瓶颈”,已经可以使用hotshot模块了.据说对程序运行效率的影响要比profile小. — jacobfan
“由于Python 中的函数调用前头(overhead)比较重, 所以处理大量 数据时, 应: ” 这句译文中,overhead翻译成”前头”好象不妥.翻译成”由于Python 中函数调用的开销比较大,…”要好些 — jacobfan
数组排序中讲的方法真的会快点吗? 真的快到我们值得放弃直接用sort得到得可读性吗?值得怀疑 — hoxide
Python2.4以后 sort和sorted的使用更加灵活,link已经加到文中,我没有比较过效率。-yichun
关于 “try的使用”:
其实setdefault方法就是为这个目的设的:

Toggle line numbers
   1 count = {}
   2 for s in l:
   3     count.setdefault(s, 0) += 1
这个其实能做更多。通常遇到的问题是要把类似的东西group起来,所以你可能想用:

Toggle line numbers
   1 count = {}
   2 for s in l:
   3     count.setdefault(s, []).append(s)
但是这样你只能把同样的东西hash起来,而不是一类东西。比如说你有一个dict构成的list叫sequence,需要按这些dict的某个key value分类,你还要对分类后的每个类别里面的这些dict各作一定的操作,你就需要用到Raymond实现的这个groupby,你就可以写:

totals = dict((key, group)
                  for key, group in groupby(sequence, lambda x: x.get(’Age’)))

 

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guzicheng/archive/2010/10/13/5939222.aspx

 

 

说明:增加代码的描述力,可以成倍减少你的LOC,做到简单,并且真切有力
观点:少打字=多思考+少出错,10代码行比50行更能让人明白,以下技巧有助于提高5倍工作效率 

1. 交换变量值时避免使用临时变量:(cookbook1.1)
老代码:我们经常很熟练于下面的代码
temp = x
x = y
y = temp
代码一:
u, v, w = w, v, u  
有人提出可以利用赋值顺序来简化上面的三行代码成一行
代码二:
u, v = v, u  
其实利用Python元组赋值的概念,可更简明 -- 元组初始化 + 元组赋值

2. 读字典时避免判断键值是否存在:(cookbook1.2)
d = { 'key': 'value' }
老代码:
if 'key' in d: print d['key']
else: print 'not find'
新代码:
print d.get('key', 'not find')   

3. 寻找最小值和位置的代码优化
s = [ 4,1,8,3 ]
老代码:
mval, mpos = MAX, 0
for i in xrange(len(s)): 
    if s[i ] 
观点一:用Python编程,需要有“一字千金”的感觉;既然选择了Python,就不要在意单条语句的效率。
上面几点例子很基础,实际中将原始代码压缩1/5并不是不可能,我们之前一个子项目,C++代码270K,重构后Python代码只有67K,当然使用python的日志模块(logging),读写表格文本(csv)等,也功不可末,最终代码变成原来的1/4,我觉得自己的寿命延长了三倍。。。下面优化几个常用代码:

4. 文件读取工作的最简单表达:
老代码:我们需要将文本文件读入到内存中
line = ''
fp = open('text.txt', 'r')
for line in fp: text += line
代码一:
text = string.join([ line for line in open('text.txt')], ''] 
代码二:
text = ''.join([ line for line in open('text.txt')])    
代码三:
text = file('text.txt').read()  
新版本的Python可以让你写出比1,2漂亮的代码(open是file的别名,这里file更直观)

5. 如何在Python实现三元式:
老代码:用惯C++,Java,C#不喜欢写下面代码
if n >= 0: print 'positive'
else: print 'negitive'
代码一:该技巧在 Lua里也很常见
print (n >= 0) and 'positive' or 'negitive'
说明:这里的'and'和'or'相当于C中的':'和'?'的作用,道理很简单,因为如果表达式为真了那么后面的or被短路,取到'positive';否则,and被短路,取到'negitive'
代码二:
print (n >= 0 and ['positive'] or ['negitive])[0]
说明:将两个值组装成元组,即使'positive'是None, '', 0 之类整句话都很安全
代码三:
print ('negitive', 'positive')[n >= 0]
说明:(FalseValue, TrueValue)[Condition] 是利用了 元组访问 + True=1 两条原理

6. 避免字典成员是复杂对象的初始化:(cookbook1.5)
老代码:
if not y in d: d[y] = { }
d[y][x] = 3
新代码:
d.setdefault(y, { })[x] = 3
如果成员是列表的话也一样: d.setdefault(key, []).append(val)
上面六点技巧加以发挥,代码已经很紧凑了,但是还没有做到“没有一句废话”可能有人怀疑真的能减少1/5的代码么??我要说的是1/5其实很保守,Thinking in C++的作者后来用了Python以后觉得Python甚至提高了10倍的工作效率。下面的例子可以进一步说明:
例子1:把文本的IP地址转化为整数
说明:需要将类似'192.168.10.214'的IP地址转化为 0x0C0A80AD6,在不用 inet_aton情况下。当C++/Java程序员正为如何进行文本分析,处理各种错误输入烦恼时,Python程序员已经下班:
f = lambda ip: sum( [ int(k)*v for k, v in zip(ip.split('.'), [1
首先ip.split('.')得到列表['192','168','10','214'],经过zip一组装,就变成
[('192',0x1000000),('168',0x10000),('10',0x100),('214',1)] 
接着for循环将各个元组的两项做整数乘法,最后将新列表的值用sum求和,得到结果
C++程序员不肖道:“你似乎太相信数据了,根本没有考虑道错误的输入”
Python程序员回答:“外面的try/except已帮我完成所有异常处理,不必担心越界崩溃而无法捕获”
Java程序员得意的看着自己百行代码:“我想知道你如何让你的同事来理解你的杰作?你有没有考虑过将类似gettoken之类的功能独立处理,让类似问题可以复用?我的代码说明了如何充分发挥Reflection和interface的优秀特性,在增加重用性的同时,提供清晰可读的代码”
Python无奈道:“这是‘纯粹的代码’,意思是不可修改,类似正则表达式,只要让人明白他的功能就行了,要修改就重写。再我能用三行代码完成以内绝不会有封装的想法,况且熟悉Python者也不觉得难读啊?”
C++程序员抛出杀手简:“如果让你一秒钟处理10w个ip转化的话怎么办?”
Python程序员觉得想睡觉:“你觉得我会蠢到还用Python做这样的事情么?”
此时C++程序员似乎并没听到,反而开始认真的思考起自己刚才提出问题来,一会只见他轻藐的看了另外两人一眼,然后胸有成竹的转到电脑前,开始往屏幕上输入: “template <....”
小笑话:封装的陷阱,让人一边喊着“封装”或“复用”,一边在新项目中,全部打破重写,并解释为--重构
观点二:简单即是美,把一个东西设计复杂了,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思考题:上面的程序,如果反过来,将ip的整数形式转化为字符串,各位该如何设计呢??
例子2:输出一个对象各个成员的名称和值
g = lambda m: '\n'.join([ '%s=%s'%(k, repr(v)) for k, v in m.__dict__.iteritems() ])
用法:print g(x)
延伸:上面两个例子熟悉了lambda以后,建议可以尝试使用下 yield

观点总结
Q:“怎样才算做到注重What you think多于What you are writing”
A:“就是说你手上打着第1页需求的代码,眼睛却在看着第2页需求的内容,心里想着如何应对5-10页的东西”
国外多年前废除PASCAL改用Python做科研教学是有道理的,关于精简代码的例子举不胜举,用它编码时应该有“一字千金”的感觉,否则最终写出来的,还是“伪装成Python的C++程序”。
编程本来就是快乐的,避免过多的体力劳动,赢得更多思考的时间。
思考题:到底是封装呢?还是放弃封装?
思考题:“more than one way to do it”是不是就是好事?它的反面是什么?


点击打开链接

  • 0
    点赞
  • 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