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Pv6的快速切换

1、引入:

在基本的移动IPv6协议中,移动节点在不同网络间切换时需要经过移动检测、新转交地址配置、重复地址检测、绑定注册过程,造成了较大的切换延迟。移动IP的实现依赖于二层链路的建立,无论在什么时候,移动节点要进行通信,都必须有可用的链路层连接。因此,当MN由一个AP(无线网络接入点)改接到另一个AP(可能同属一个子网,也可能分属不同子网)时,需要进行数据链路层的切换(二层切换:L2切换),在链路层切换完毕后才会进行IP层的切换(网络层的切换),也就是移动IP的切换

通常情况下,移动IP的切换总是要在链路准备好了的情况下才可以进行,也就是说移动IP的切换包括链路层切换(L2切换)和网络层切换(L3切换)两个步骤。所以,基本的移动IPv6协议切换过程中就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切换延迟、数据丢失、信令负载等问题。

这里我们只讨论切换延迟的问题:

由图l可以知道,基本的移动IPv6的切换延迟包括链路层切换延迟,移动检测延迟、转交地址配置与重复地址检测延迟和绑定注册延迟

移动检测延迟指的是移动节点发现自身切换到新的网络所需的时间,用 TDetect 表示。

转交地址配置延迟指的是移动节点配置新网络的转交地址、做重复地址检测确保地址惟一所需的时间,用 TCoA 表示。

绑定注册延迟指的是移动节点切换到新网络后,向家乡代理发送绑定更新消息,注册它当前的转交地址,并等待家乡代理回送绑定确认消息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用TBU表示。

链路层切换延迟指的是移动节点从物理上离开一个网络接入到另一个网络所需要的时间,用TL2表示。

移动节点切换时经历的切换延迟包括TL2,和TL3,(网络层切换延迟)。

所以,切换过程中的总延迟时间T,如图2所示。

2、快速切换技术

快速切换主要采用两种机制:预先切换和基于隧道的切换

2.1预先切换

预先切换是指当移动主机(MN)和原接人路由(oAR)还保持着第二层连接时,就发起第三层切换。

根据切换过程中的哪一方有关于切换的预测信息,预先切换可以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

(1) 网络发起切换:当移动主机(MN)和原接入路由(oAR)还保持第二层连接时,oAR预测移动主机将会移动到一个新的网络,并且启动与移动主机和nAR之间的第三层切换信令交互。如图3所示。

在该切换过程中,其基本思想是用接入路由器代替移动节点做移动检测、转交地址配置和重复地址检测工作。移动节点完成链路层切换后,接入路由器通过比较它的邻居缓存表和移动节点的链路标识信息,可以判断移动节点发生了网络层切换。接入路由器便立即替移动节点配置新转交地址,做重复地址检测,然后把有效地址发给移动节点。移动节点可以立即使用该地址,开始绑定注册过程,从而减少切换延迟的时间。

由于路由器代替移动节点做移动检测,转交地址配置和重复地址检测,降低了移动检测延迟和转交地址配置延迟,从而降低了切换延迟。

(2) 移动节点发起切换:在移动主机发起的切换中,移动主机预测自己会移动到新网络的有关信息,并且启动与oAR的信令交互来实现第三层的切换。


             图4移动节点发起的快速切换信令流程

如图4所示,移动节点发起的切换相对于网络发起的切换,除了信令流程的开始,即当MN检测到可预知的切换信息时,MN发起路由请求(RtSolPr),告知oAR要进行切换过程,剩下的过程与网络发起的切换完全相同。

在移动节点发起的预先切换过程中,在新接入路由器为移动节点做重复地址检测或为其分配有效的IP地址,同时,建立原网络与新网络问的双向隧道。移动节点切换到新网络后立即使用提前配置好的新转交地址,通过原网络与新网络间的隧道收发数据,在完成向远处的家乡代理和通信节点绑定注册前,可继续保持与原有通信。所以,在切换延迟方面,移动节点发起的快书切换消除了基本移动IPv6协议切换中的移动检测、新转交地址配置与重复地址检测延迟,所以此时的切换延迟为:

T=TL2+TBu

比基本的移动IPv6协议减少了TDetect和TCoA。

2.2基于隧道的切换

当移动主机(MN)与新的接入路由(nAR)第二层连接已经建立时,还不启动第三层的切换并获得新的转交地址,而是在两个网络的接入路由(AR)之间建立隧道,移动主机可以通过隧道从前一个网络接收数据。基于隧道的切换也被称做双向边隧道切换(BETH,Bi-derectional  Edge Tunnel Handover)。在该切换过程中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双向边隧道切换在oAR和nAR处都需要第二层的触发器来触发第二层切换,这两个触发器为L2-ST(Source Trigger)和L2一TT(Target Trigger)。在oAR上还需要一个L2-LD(Link Down)触发器,在nAR和移动主机上还需要一个L2一LU(Link Up)触发器用来表示第二层切换已经完成。

在切换延迟方面,该切换通过链路层触发机制消除了基本移动IPv6协议中的移动检测延迟,所以,此时的切换延迟为:T=TCoA+TBu+TL2

3、移动IPv6与切换优化协议的简单比较


4、小结

通过以上的比较可以看到,无论是预先切换还是基于隧道的切换,无论网络发起的切换还是移动节点发起的切换,在最终效果和实现难易上来说,各有优缺点。具体来说,移动节点发起的预先切换在切换延迟上处于明显的优势,但是其缺点是将大量增加信令负载。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