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易行难——从“等待”到“穿越”

        我最常被问到的问题之一,可能是像这样的:请问我是应该学C++还是学Java呢?听说C语言已经不行了, C#才是未来的方向,是不是这样的?我原来学过C,现在想学C#,但是好像听说Java比较好找工作,请问我该怎么选择?(当然,你完全可以把这里的C、C++和Java替换成任意其他可以类比的东西)......


        犹疑不定其实是很多人现状的最好写照,他们想学C又觉得可能学C没有学Java有前途,想学Java好像又觉得Java好像比C++难学(而且他其实连C++和Java是怎么回事都没搞清楚)最后都是一事无成,C没学完,Java也没学明白,C++也是个半吊子。与其在这里思前想后,左右为难,到不如痛下决心,一路到底。很多人大学四年基本上都在这样犹犹豫豫中度过,而其实要把《Java编程思想》这样的大部头著作通读三遍可能也只需要一个学期的时间。花时间来郁闷、犹豫、抉择、困惑,就是“等待成本”。花时间来体验、尝试、实践,就是“穿越成本”。当一个人等待与拖延的成本远远高于他真正开始行动所需要的成本,他就会慢慢陷入越等待越不行动的怪圈。我把这个模式称为“等死模式”。


        与其在等死模式中消耗自己的心力与体力,还不如去试一试!其实在某些时候没选择反而就是最好的选择。记得上学时,有一次学院请来一位计算机方向的重量级院士为我们做报告,在最后的自由问答阶段。有一位正值大四的学生起身问道,沈院士,请问您当初为什么会选择计算机作为自己的专业方向?院士笑言道,其实在进入这里领域之前,我们根本连计算机长什么样子都没有见过。当时就是服从国家分配,国家让我去学计算机我就去学了。当时我们甚至连二进制还都没有概念,华罗庚是我们的老师,他就从二进制给我们讲起......因为没有选择,也就没有犹豫,无论是国家分配,还是命运使然,看似误打误撞进入这个领域的当年的那个同我们一样的学生,现在已经成为了一名院士。从这个角度看,是否印证了前面的论调呢?


        正是因为选择太多,人们才会更加迷茫。而迷茫的人最容易进入等死模式。所以那些整天还在问我到底是该选择工作、还是选择考研;我到底是应该走Java方向,还是应该走C++方向的学生都有进入等死模式的前兆。说白了,这种等待成本将远远大于穿越成本。一旦你陷入了等死模式,最好的选择就是行动起来,进入穿越模式!穿越也许会有短期痛苦,但是等死往往会带来更大的永久损失。然而,强者毕竟是少数。很多人即使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他也很难做出实质性的作为。因为任何成功都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如果你眼前有一座很高的墙,而你想翻越它,那么这时我会建议你应该先把一只鞋扔过墙那边去!这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奇谈怪论了。《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项羽已杀卿子冠军,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破釜沉舟”的故事正是现实中一个鲜活的例子。正因为“破釜沉舟”,所以才“别无选择”,因此才能“孤注一掷”。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勇敢地迈出第一步。但是然后呢?是不是迈出第一步就意味着成功呢?显然又不是。《尚书》中有云:“说拜稽首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孔传:“言知之易,行之难。” 原来我们还有一个叫做“知易行难”的关卡要过。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现在市场上不乏类似《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人性的弱点》等等所谓的成功学书籍。而且这些书的读者甚众。看这种书,你基本上总会觉得好像字字戳中自己软肋,句句点醒梦中之人,仿佛这种书就是为自己而写的!一方面恍然大悟地发现原来应是如此,一方面也悔不该当初误入歧途。然后呢?其实很多道理已经被反复讲过千百遍的了。但就是“知易行难”啊。大家都明白是非曲直,但能做到的人寥寥无几。


        很多学生抱怨数据结构和算法很难不容易学,很多人觉得C语言总是入不了门,有人觉得自己耽误了那么多时间现在恍然大悟发现自己大四该找工作了又突然不知所措......于是左一个拜师,右一个求教。左让老师推荐一本书,右让老师提点一下学习方法。大家话也讲了,招也支了,但是请扪心自问自己实际做得如何。


      从这个角度来看,那些成功学著作或者心灵鸡汤之类的书籍就统统变成了精神鸦片。当你昏昏欲睡的时候,就来这打一针提提神。然后呢?神清气爽了,仍然无所事事。该看的书还是没看,该做的事还是没做。要知道只看成功学的书是不能成功的,关键是人家推荐的方法要身体力行,指点的迷津也要通过践行来体悟。就像是在学习的时候,如果你真的读了老师推荐的书,自己动手做了练习,那样才能内化出自己的感悟,这样再和老师交流才能碰出新的火花。不然跟老师一对上你就自动熄火了。其实如果是这样的话,我真是觉得就没必要在这浪费时间了,还不如下载个电影看看算了,自己同样觉得开心。


        每个人的层次不可能完全统一,总是有长有短,如果所有学生都是老师了自然也不必整日取经问学了。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但是,态度决定一切。关键要看你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学习。在任何地方,总有的人真是抱着“三人行必有我师”的谦虚的心来求教来学习的。而自以为是的人一直都是存在的,笛卡尔说我越是学习就越是认识到自己的无知,如果你满以为自己已经很强了,足以藐视身边所有的专家了,那只能说明你已经浅薄得不堪入目了。浮皮潦草,浅尝辄止的人就更多了,就像网上很多技术博客里的文章可能稍长了些,试问点进去的朋友又有几个能从头看到尾?很多人都是蜻蜓点水而已。所以往往会提一些似是而非的问题,发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留言。


        回到我们最开始举的例子,很多人说要下定决心学好C语言,就满腔热情的跑到一些论坛、贴吧、群组中来请一些大咖给推荐几本书,这种推荐仅我一人已经做过很多了。很多学生看了老师的推荐书单后都表示感谢和欢迎。但当初那些让老师推荐书单的学生,是不是都去读了书单上的书呢?哪怕一本?事实是没几个。这种三分钟热情的人基本上很难有所作为,特别是像那些需要多多实践的领域,那些夸夸其谈和好高骛远的人都只会被落得更远。


       知难行易,知易行难,知先行后,行先知后,众说纷纭。要知道这个古老的哲学命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理学家朱熹也曾提出过“知先行后”的说法。后来,到了明代,心学的大师王阳明又创造性地提出了新的观点,王首先系统地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由此,这一在中国思想史上引起轩然大波的认识论命题,第一次提出“知”和“行”是统一的。王阳明认为,“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这里就是借由王阳明的思想展开的一些看法。希望朋友们努力克服“知易行难”的障碍,争取做到“知行合一”,好好利用当前这些触手可及的资源来努力提高自己,不要做整天比比划划,却满腹空空的人。


(本文完)

VIEWER DISCRETION IS ADVISED !!!

评论 67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白马负金羁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