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移植(1)

第一部分 前言
1 硬件环境
1.1主机硬件环境
开发机:Pentium-4 CPU
内存: 512MB
硬盘: 60GB
1.2 目标板硬件环境
CPU: S3C2410
SDRAM: HY57V561620
Nand flash: K9F1208U0B(64MB)
以太网芯片:CS8900A (10M/100MB)
1.3工具介绍
仿真器:Dragon-ICE
电缆:串口线,并口线
2软件环境
2.1主机软件环境
2.1.1 Windows 操作系统
ADS编译工具:ADS1.2
仿真器软件: Dragon-ICE daemon程序
2.1.2 Linux操作系统
GNU交叉编译工具:
2.95.3:
作用:编译u-boot
3.3.2, 3.4.4:
作用:编译内核和应用程序
其它工作:
tree工具:
作用:查看文件目录树
下载:从ftp://mama.indstate.edu/linux/tree/下载编译
2.1.3 目标板最后运行的环境
启动程序:
u-boot-1.1.4
内核:
linux-2.6.14.1
应用程序:
1. busybox-1.1.3
2. TinyLogin-1.4
3. Thttpd-2.25
2.2 Linux下工作用户及环境
2.2.1 交叉工具的安装
工具链的编译过程请参考第三部分.
1. 下载交叉工具
2.95.3 下载地址:ftp://ftp.arm.linux.org.uk/pub/armlinux/toolchain/cross-
2.95.3.tar.bz2
3.3.4 下载地址:
2. 编译交叉工具
[root@localhost ~]mkdir /usr/local/arm
[root@localhost ~]cd /usr/local/arm
把cross-2.95.2.tar.bz2, cross-3.4.4.tar.gz 拷贝到/usr/local/arm目录中。解压这两个包。
[root@localhost ~]tar -xjvf cross-2.95.2.tar.bz2
[root@localhost ~]tar -xzvf cross-3.4.4.tar.gz
2.2.2 u-boot移植工作目录
1. 添加工作用户
[root@localhost ~]#useradd -G root -g root -d/home/uboot uboot
2. 建立工作目录
[uboot@localhost ~]$mkdir dev_home
[uboot@localhost ~]$cd dev_home
[uboot@localhost dev_home]$mkdir doc mybootloader uboot
.
|-- doc
|-- mybootloader
`-- uboot
3. 建立环境变量
[uboot@localhost ~]vi ~/.bashrc
export PATH=/usr/local/arm/2.95.3/bin:$PATH
2.2.3 内核及应用程序移植工作
1. 添加工作用户
[root@localhost ~]#useradd -G root -g root -d/home/arm arm
2. 建立工作目录
[arm@localhost arm]$mkdir dev_home
[arm@localhost arm]$cd dev_home
[arm@localhost arm]$mkdir bootldr btools debug doc images kernel localapps \
rootfs sysapps tmp tools
[arm@localhost arm]$tree -L 1
.
|-- bootldr
|-- btools
|-- debug
|-- doc
|-- images
|-- kernel
|-- localapps
|-- rootfs
|-- sysapps
|-- tmp
`-- tools
可以看到如上树形结构。
注:tree命令
3. 建立环境变量设置脚本
[arm@localhost arm]$vi env_sh
#!/bin/bash
PRJROOT=~/dev_home
KERNEL=$PRJROOT/kernel
ROOTFS=$PRJROOT/rootfs
LAPP=$PRJROOT/localapps
DOC=$PRJROOT/doc
TMP=$PRJROOT/tmp
export PRJROOT KERNEL LAPP ROOTFS
export PATH=/usr/local/arm/3.4.4/bin:$PATH
4. 登陆时启动环境变量
[arm@localhost arm]$vi ~/.bashrc
. ~/dev_home/env_sh
重新登陆arm用户,环境变量生效
[arm@localhost arm]$su arm
2.3 配置系统服务
2.3.1 tftp服务器的配置
如果用下面一条命令能够看到服务已经启动, 则不用安装, 否则需要按1或2点安装tftp-server服务器.
[arm@localhost arm]#netstat -a | grep tftp
udp 0 0 *:tftp *:*
1. 从RPM包安装tftp-server
从对应Linux操作系统版本的安装光盘上找到tftp-server的安装包.
下面tftp-server-0.32-4.i386.rpm包为例,把rpm包拷贝到dev_home/btools/下.
[arm@localhost arm]#cp tftp-server-0.32-4.i386.rpm /home/arm/dev_home/btools/
[arm@localhost arm]#su root
[root@localhost arm]#rpm -q tftp-server
如果没有安装tftp-server,就要用下面命令安装,否则,直接进入第2步配置服务.
[root@localhost arm]#cd /home/arm/dev_home/btools/
[root@localhost btools]#rpm -ivh tftp-server-0.32-4.i386.rpm
建立tftp的主工作目录
[root@localhost btools]#mkdir /tftpboot
2. 修改配置文件并启动服务
备份配置文件
[root@localhost btools]#if [ -f /etc/xinetd.d/tftp ]
> then
> cp /etc/xinetd.d/tftp /etc/xinetd.d/tftp.old
> fi
修改配置文件
[root@localhost btools]#vi /etc/xinetd.d/tftp
service tftp
{
disable = no
socket_type = dgram
protocol = udp
wait = yes
user = root
server = /usr/sbin/in.tftpd
server_args = -s /tftpboot
per_source = 11
cps = 100 2
flags = IPv4
}
检查tftp服务是否打开
[root@localhost btools]#chkconfig --list
如果tftp的服务没有打开,则用下面命令打开tftp服务开关
[root@localhost btools]#chkconfig tftp on
重启服务
#/etc/init.d/xinetd restart
#netstat -a | grep tftp
udp 0 0 *:tftp *:*
2.3.2 NFS服务器的配置
1. 安装NFS服务器
[root@localhost btools]#rpm -q nfs-utils
如果没有安装,从对应Linux操作系统版本的安装光盘上找到nfs-utils的安装包.Fedora 5中的安装包
名称为nfs-utils-1.0.8.rc2-4.FC5.2.i386.rpm。下面以该安装包为例说明:
[root@localhost btools]#rpm -ivh nfs-utils-1.0.8.rc2-4.FC5.2.i386.rpm
2. 配置NFS服务器
[root@localhost btools]#vi /etc/exports
#加入要允许被另外计算机mount的目录:
#/home/arm/dev_home/tmp 为被另外计算机mount的目录
#192.168.1.134 允许另外计算机mount的IP
#rw,sync,no_root_squash表示访问限制,更详细说明见相关手册.
/home/arm/dev_home/tmp 192.168.1.134(rw,sync,no_root_squash)
3. 启动NFS服务器
第一启动NFS服务器时用下面命令.
[root@localhost btools]#/etc/init.d/nfs start
如果你已经启动了NFS服务器时,并且重新修改了/etc/exports文件,用如下命令使新加入的目录生效:
[root@localhost btools]#/etc/init.d/nfs reload
4. 测试NFS服务器
[root@localhost btools]#netstat -a | grep nfs
5. 显示被export出的目录列表
[root@localhost btools]#exportfs
2.4 工具使用
2.4.1 minicom的使用
1.切换到root用户.
[root@localhost btools]#su -
2. 查找有效的串设备.
[root@localhost ~]#cat /proc/devices
...
4 ttyS
...
188 ttyUSB
...
如果是普通串口设备, 设备名前缀为ttyS, 第一串口为ttyS0, 第二串口为ttyS1,依次类推.
如果是USB转串口的设备, 设备名前缀为ttyUSB, 第一串口为ttyUSB0.
3. 配置ttyUSB设备
[root@localhost ~]#minicom -s ttyUSB0
会出现一个configuration窗口,
┌──[configuration]────┐
│ Filenames and paths │
│ File transfer protocols │
│ Serial port setup │
│ Modem and dialing │
│ Screen and keyboard │
│ Save setup as ttyUSB0 │
│ Save setup as.. │
│ Exit │
│ Exit from Minicom │
└───────────────┘
选择Serial port setup配置. 会出现如下窗口:
┌────────────────────────────────────────────┐
│ A - Serial Device : /dev/ttyUSB0 │
│ B - Lockfile Location : /var/lock │
│ C - Callin Program : │
│ D - Callout Program : │
│ E - Bps/Par/Bits : 115200 8N1 │
│ F - Hardware Flow Control : No │
│ G - Software Flow Control : No │
│ │
│ Change which setting? │
└───────────────────────────────────────────┘
我的设置如上所示, 设置完成后, Change which setting?项上按回车退出当前窗口, 回到第一个窗口.按 Save
setup as ttyUSB0保存设置. 再按Exit from Minicom退出Minicom.
4. 启动minicom
[root@localhost ~]#minicom
3 作者介绍
3.1 策划, 组织, 指导, 发布者
刘勇
email: littlegenius2008@163.com
如果您有新的内容,请发到这个电子邮件,我们会把您的内容加入文档,并在作者列表中加入您的名字.
3.2 ADS bootloader部分
作者:刘勇
email: littlegenius2008@163.com
3.3 交叉工具部分
作者:孙贺
email: msunhe@gmail.com
3.4 uboot部分
作者:聂强
email: wolfwind9779@yahoo.com.cn
作者:孙贺
email: msunhe@yahoo.com.cn
3.5 内核部分
作者:聂大鹏
email:dozec@mail.csdn.net
作者:牛须乐(8900a网卡移植部分)
email:clizniu@hotmail.com
3.6 应用程序部分
作者:聂大鹏
email:dozec@mail.csdn.net
3.7 Nand Flash 驱动部分
作者:孙磊,刘勇
email:sunlei3448@yahoo.com.cn
4 支持企业
4.1 尚观科技
为我们提供统许多套远峰公司的ARM开发板, 才能让我们做出统一的文档.
第部分 系统启动bootloader的编写(ADS)
1 工具介绍
1.1 ADS 命令行命令介绍
1.1.1 armasm
1. 命令:armasm [选项] -o 目标文件 源文件
2. 选项说明
-Errors 错误文件名 ;指定一个错误输出文件
-I 目录[,目录] ;指定源文件搜索目录
-PreDefine 预定义宏 ;指定预定义的宏
-NOCache ;编译源代码时禁止使用Cache进行优化
-MaxCache <n> ;编译源代码时使用Cache进行优化
-NOWarn ;关闭所有的警告信息
-G ;输出调试表
-keep ;在目标文件中保存本地符号表
-LIttleend ;生成小端(Little-endian) ARM代码
-BIgend ;生成大端(Big-endian) ARM代码
-CPU <target-cpu> ;设立目标板ARM核类型,如: arm920t.
-16 ;建立16位的thumb指令.
-32 ;建立32位的ARM指令.
3. 编译一个汇编文件
c:\adsloader>armasm -LIttleend -cpu ARM920T -32 bdinit.s
把汇编语言编译成小端, 32位, ARM920T CPU.
1.1.2 armcc, armcpp
1. 命令:armcc [选项] 源文件1 源文件2 ... 源文件n
2. 选项说明
-c ;编译但是不连接
-D ;指定一个编译时使用的预定义宏常量
-E ;仅仅对C源文件做预处理
-g ;产生调试信息表
-I ;指头文件的搜索路径
-o<file> ;指定一个输出的目标文件
-O[0/1/2] ;指定源代码的优化级别
-S ;输出汇编代码来代替目标文件
-CPU <target-cpu> ;设立目标板ARM核类型,如: arm920t.
3.编译一个C程序
c:\adsloader>armcc -c -O1 -cpu ARM920T bdisr.c
编译不连接, 二级优化, ARM920T CPU.
1.1.3 armlink
1. 命令:armlink [选项] 输入文件
2. 选项说明
-partial ;合并目标文件
-Output 文件 ;指定输出文件名
-scatter 文件 ;按照指定的文件为可执行文件建立内存映射
-ro-base 地址值 ;只读代码段的起始地址
-rw-base 地址值 ;RW/ZI段的起始地址
3. 把多个目标文件合并成一个目标文件
c:\adsloader>armlink -partial bdmain.o bdport.o bdserial.o bdmmu.o bdisr.o -o
bd.o
4. 把几个目标文件编译一个可执地文件
c:\adsloader>armlink bd.o bdinit.o -scatter bdscf.scf -o bd.axf
1.1.4 fromelf
1. 命令:fromelf [选项] 输入文件
2. 选项说明
-bin 二进制文件名 ;产生的二进制文件
-elf elf文件名 ;产生一个elf文件
-text text文件名 ;产生text文件
3. 产生一个可执行的二进制代码
c:\adsloader>fromelf bd.axf bin
o
bd.bin
2 基本原理
2.1 可执行文件组成及内存映射
2.1.1 可执行文件的组成
在ADS下,可执行文件有两种,一种是.axf文件,带有调试信息,可供AXD调试工具使用.另一种是.bin
文件,可执行的二进制代码文件。我们重点是讲描.bin文件的组成。
我们把可执行文件分为两种情况:分别为存放态和运行态。
1. 存放态
存放态是指可执行文件通过fromelf产生后,在存储介质(flash或磁盘)上的分布. 此时可执行文件一
般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代码段和数据段。代码段又分为可执行代码段(.text)和只读数据段(.rodata),
数据段又分为初始化数据段(.data)和未初始化数据段(.bss)。可执行文件的存放态如下:
+-------------+-----------
| .bss |
+-------------+-- 数据段
| .data |
+-------------+-----------
| .rodata |
|_____________| 代码段
| .text |
+-------------+-----------
2. 运行态
可执行文件通过装载过程, 搬入到RAM中运行, 这时候可执行文件就变成运行态。在ADS下对可执行代
码各段有另一个名称:
| ... |
+-------------+-----------
| .bss | ZI 段
+-------------+-- 数据段
| .data | RW 段
+-------------+-----------
| .rodata |
|_____________| 代码段(RO 段)
| .text |
+-------------+-----------
| ... |
装载前
当可执行文件装载后, 在RAM中的分布如下:
| ... |
+-------------+-- ZI段结束地址
| ZI 段 |
+-------------+-- ZI段起始地址
| 保留区2 |
+-------------+-- RW段结束地址
| RW 段 |
+-------------+-- RW段起始地址
| 保留区1 |
+-------------+-- RO段结束地址
| RO 段 |
+-------------+-- RO段起始地址
| ... |
装载后
所以装载过程必须完成把执行文件的各个段从存储介质上搬到RAM指定的位置。而这个装载过程由谁来完
成呢?由我们的启动程序来完成.
2.1.2 装载过程
在ADS中,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指定可执行代码各段在RAM中的位置,一个是用armlink来指定,一种是
用scatter文件来指定.RAM区的起始地址:0x30000000.
1. armlink指定代码段地址
我们通常的代码,只用指定两个段开始地址, RO段的起始地址和RW段的起始地址, ZI段紧接在RW段之
后.示例见该部分的1.1.3.
2. scatter指定代码段地址
我们也可以通过scatter文件指定可执行文件各段的详细地址. Scatter文件如下:
MYLOADER 0x30000000
;MYLOADER: 为可执行文件的名称, 可自定义
;0x3000000: 起始地址
{
RO 0x30000000
;RO 只读代码段的名称
;0x30000000: 只读代码段的起始地址
{
init.o (Init, +First)
; Init代码段为可执行文件的第一部分.
* (+RO) ;所有其它的代码段和只读数据段放在该部分
}
RW +0
;RW: RW段的名称
;+0: 表示RW段紧接着RO段
{
* (+RW) ;所有RW段放在该部分
}
ZI +0
;ZI: ZI段的名称
;+0: 表示ZI段紧接着RW段
{
*(+ZI) ;所有ZI段放在该部分
}
}
3. ADS产生的各代码段宏
|Image$$RO$$Base| /* RO代码段起始地址 */
|Image$$RO$$Limit| /* RO 代码段结束地址 */
|Image$$RW$$Base| /* RW代码段起始地址 */
|Image$$RW$$Limit| /* RW 代码段结束地址 */
|Image$$ZI$$Base| /* ZI 代码段起始地址 */
|Image$$ZI$$Limit| /* ZI 代码段结束地址 */
注意:在两个$$之间的名称, 与scatter中指定的段的名称相同.
4. 装载过程说明
当从NorFlash启动时, 要把flash芯片的首地址映射到0x00000000位置, 系统启动后, 启动程序本身把自己从
flash中搬到RAM中运行. 搬移后的各段起始地址, 由以上宏来确定.
当从NandFlash启动时, S3C2410会自动把前NandFlash的前4k搬到S3C2410的内部RAM中,并把内部
RAM的首地址设为0x00000000,CPU从0x00000000开始执行. 所以, 在nandFlash的前4k程序中,必须包含从
NandFlash把BootLoader的其余部分装入RAM的程序.
2.1.3 启动过程的汇编部分
当系统启动时, ARM CPU会跳到0x00000000去执行。一般BootLoader都包括如下几个部分:
1. 建立中断向量异常表
2. 显示的切换到SVC且32指令模式
3. 关闭S3C2410的内部看门狗
4. 禁止所有的中断
5. 配置系统时钟频率和总线频率
6. 设置内存区的控制寄存器
7. 初始化中断
8. 安装中断向表量
9. 把可执行文件的各个段搬到运行态的各个位置
10. 跳到C代码部分执行
2.1.4 启动过程的C部分
1. 初始化MMU
2.初始化外部端口
3. 中断处理程序表初始化
4. 串口初始化
5. 其它部分初始化(可选)
6. 主程序循环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