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的艺术 - 采桐》读书笔记

/*******************************

…… 虽然本书强调,用「提问、解码、操练、融合」的方法去做深度学习的尝试,但并不是提倡,对所有可学的材料,都以深度的方式去学。只因为每个人的精力有限,而学海无涯,一味深潜海底并不明智,理想的策略,是深浅结合、「因地制宜」,也就是说,对某些学习材料,或者其本身较为粗浅,或者与「我」的目标联结较远,那么只要「浅读」就好,而另有些学习材料,信息密度较高,微言大义,博大精深,又是「我」很关切的主题,那么自然要用深度学习的方法,下很大的功夫去学习、思考、研磨,方有所成。这种因地制宜而无一定之规的功夫,恐怕就是所谓「深度学习的艺术」中「艺术」二字的本义罢。

********************************/

所谓深度学习,应该是针对值得深入探索的学习资料,并针对不同部分,深浅结合,因地制宜。深度学习的目的是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


一、提问

对问题的好奇,对答案的渴望,是我在只是的海洋中求索向自己提问是成为一名好的学习者的第一步。

构建主义模式-学习者的知识不是简单地吸收而来,而是主动地构建而来,学习者必须充分地调用他们的已有知识,在一个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一个丰富的情境中,去探索甚至撞击那些新接触到的知识,在经过一系列复杂的交互之后,把这些知识纳入到原有的知识体系中。

非问题导向的学习过程

1.订立学习计划(限时看完一本书、一些课程)

2.实施学习(摘取重点做笔记)

3.回顾和整理(分组、标签、思维导图)

总结:吸纳者、搬运者的学习方式,较封闭难以扩展。

问题导向的学习过程:

可以经常去思考以下四个问题:

1.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具备哪些相关的知识?

2.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有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的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

3.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4.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探索的问题?

......

提出开放的探索性问题

问题引导我们进入涉入更广、更深的领域,我们不再被告知去学习深恶东西,而是去探索寻找知识,寻找构筑我们答案的材料。在问题引导下的学习的最大的特点是,它所希求的知识是没有边界的,为了炸到问题的解,我们可能会寻访任何可能的线索,查阅任何可能的有益的资料,而不受既定的观点束缚。

......

专家的知识不是对相关领域的事实和公式的罗列,相反它是围绕该核心概念或大观点组织的,这些概念和观点引导他们去思考自己的领域。


/********************************************************************/


二、解码

解码分三个层次

1.它说了什么?(原本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2.它是什么?(对文本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文本进行评价和定性)

3.它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写作、表达手法)

对知识的掌握,应区分了解(knowledge about)和知晓(knowledge of)两个层次

深度解码:

1)不只要去寻结论,还要去寻过程。(分析得到结果的过程,比如公式是如何从头到尾推导的,论说文用了什么材料论据、如何推理得出结论才能说服读者)

2)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延展。(将一句话/观点放在其他情境下,能否成立?)

3)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关注与自己已知的不同,使知识系统适应性地扩展)

/********************************************************************/


三、操练

你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你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你能调用多少知识及其关联。

要先解决两个问题:
1. 操练的意识。明白操练的重要性,懂得主动和积极地进行知识操练。
2. 操练的方法。可能是受别人的启发,或者自己的探索领悟,总之要知道选取合适的方法对自己所钻研的领域进行操练。

把知识当成一种技能来学习。

知识技能化:把知识当成一种动态的、可运用的、可以用来完成某件事情的技能。

三种知识操练方法:

1. 写作式操练

未鹏老师在《为什么你应该(从现在开始就)写博客》一文中就有两句很经典的话,一句是「书写是更好的思考」,另一句是「教是最好的学」。 除了更好的思考之外,写作带来的一个明显的益处,是获得反馈。
在心理学家看来,「获得反馈」是练习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之一,如果没有反馈,你在练习时发生的错漏自己无法察觉,导致无法校正,那么做再多的练习又有什么用呢?
         

2. 游戏式操练
如果我们把对知识的操练当成一种游戏,那么这种操练就会具有相当高的参与性、互动性和投入性,同时它摆脱了现实规则的制约,使我们可以在更丰富、更多样可能性的情境下去应用我们的知识。

  3. 设计式操练

调用已有知识,去通过设计某一种解决方案,来解决某个特定问题。「设计」有一个非常流行的定义:「设计就是解决问题」。因此设计式操练的好处,就是迫使学习者为了解决某一个现实的问题,来综合性、创造性地调用知识。

知识的操练迫使我们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的审视,对现实的情景和问题进行更加细微的观察,并且致力于创造两者之间的关联。它使我们不再固守书本,不再去做僵化的记忆,而是让我们赋予知识以灵性,以更好地适应这个变化莫测的世界。


/********************************************************************/


四、融合

一个高段位学习者,应该能够抓住一切机会,在其所削的知识之间创造关联。其实对原本一体的世界的洞察,为了研究的方便起见却划分成很多学科。知识应该融合,而不是鼓励越分越细。

如果说迁移式融合起到了启迪思维的作用,那么印证式迁移则可以帮助人探索规律。

所谓灵感,所谓潜意识的思考,并非平白无故产生的,而是有赖于,思考者已经拥有了丰富的、充足的、多元的思考材料,潜意识的作用是借助其强大的并行计算能力,把这些思考材料进行各种组合。可以说,你在灵感酝酿之前,所做的素材准备工作越是充分,那么获得创造性成果的概率就越大。


将知识进行融合的关键,是能够洞察出知识背后的「深层结构」。在表面上不相干的知识的背后,我们可以发现它们潜在的相似性、互补性和启发性,找到知识与知识间隐含的联系。

将原本独立或者疏远的知识加以融合,从融合效果上看,有迁移、印证和互补三类。
印证(A = B)、互补(A & B)、迁移(A → B 和 B → A)



这些知识我之前是如何运用的?如何运用到我近期将要学习的知识、书本?  

初二的语文老师就始终极力引导我们以问问题的方式来分析作品,由于鄙人思想不开化,离开吕老师之后的学习都没有把这种学习方法当一回事。高中的复习过程中曾意识到问题的重要性,便把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以提问的方式写下来,之后再问老师同学,再就是百度,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我只能把它交给上帝去解释了。。。 -。-

其实本书所讲的,高中都多少都有用到,知识的解码无需细说,分析文章、推导物理公式、实验得出结论等等大量的知识解码作者都表达得很明显。知识的操练除了刷题就是热心地教同学了,少有些设计(比如说出题)。

将这些学习方法迁移到大学,其实大学的学习过程简直糟糕。。提问是非常好的方法,以问题引导知识的学习从此需再次重视起来。操练,多做点项目。融合,广泛阅读学习新知识,才能具备激发灵感的条件。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