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跃表Skip List的原理和实现(Java)

【博文总目录>>>】|【代码下载>>>】

为什么要有跳跃表

我们在实际开发中经常会有在一堆数据中查找一个指定数据的需求,而常用的支持高效查找算法的实现方式有以下几种:

  1. 有序数组。这种方式的存储结构,优点是支持数据的随机访问,并且可以采用二分查找算法降低查找操作的复杂度。缺点同样很明显,插入和删除数据时,为了保持元素的有序性,需要进行大量的移动数据的操作。

  2. 二叉查找树。如果需要一个既支持高效的二分查找算法,又能快速的进行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数据结构,那首先就是二叉查找树莫属了。缺点是在某些极端情况下,二叉查找树有可能变成一个线性链表。

  3. 平衡二叉树。二叉树表示不服,于是基于二叉查找树的优点,对其缺点进行改进,引入了平衡的概念。根据平衡算法的不同,具体实现有AVL树 /
    B树(B-Tree) / B+树(B+Tree) / 红黑树 等等。但是平衡二叉树的实现多数比较复杂,较难理解。

  4. 跳跃表。同样支持对数据进行高效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数据操作也比较简单,最重要的就是实现比较平衡二叉树真是轻量几个数量级。缺点就是存在一定数据冗余。

PS: 网上看到很多文章说B树/B-树 / B+树 的,这是不正确的。没有B-树之说,英文资料中只存在B-Tree和B+Tree,然后翻译到中文,就把B-Tree翻译成了B-树,中间的“-”其实只是一个分隔号,并不是减号。

什么是跳跃表

跳跃表(SkipList)是一种可以替代平衡树的数据结构。跳跃表让已排序的数据分布在多层次的链表结构中,默认是将Key值升序排列的,以 0-1 的随机值决定一个数据是否能够攀升到高层次的链表中。它通过容许一定的数据冗余,达到 “以空间换时间” 的目的。

跳跃表的效率和AVL相媲美,查找/添加/插入/删除操作都能够在O(LogN)的复杂度内完成。

讲了那么多,下面就直接进入主题,详细的看一看跳跃表是怎么实现的。

跳跃表的实现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上面这张图就是一个跳跃表的实例,先说一下跳跃表的构造特征:

  • 一个跳跃表应该有若干个层(Level)链表组成;

  • 跳跃表中最底层的链表包含所有数据; 每一层链表中的数据都是有序的;

  • 如果一个元素X出现在第i层,那么编号比 i 小的层都包含元素X;

  • 第 i 层的元素通过一个指针指向下一层拥有相同值的元素;

  • 在每一层中,-∞ 和 +∞两个元素都出现(分别表示INT_MIN 和 INT_MAX);

  • 头指针(head)指向最高一层的第一个元素;

首先,我们需要定义链表中节点的模型

这里写图片描述

Java代码实现如下:


    // data
    public String key;
    public Integer value;

    // links
    public SkipListEntry up;
    public SkipListEntry down;
    public SkipListEntry left;
    public SkipListEntry right;

    // special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negInf = "-oo";
    public static final String posInf = "+oo";

    // constructor
    public SkipListEntry(String key, Integer value) {
        this.key = key;
        this.value = value;
    }

    // methods...
}

可以看到节点模型主要分为2个部分。

data部分包含具体的存储数据,这里为了不引入其他杂乱的问题,使用String作为key的类型,Integer作为value的类型。

links部分包含4个指针,分别是up,down,left,right,单从名字上就能够明白它们的作用。

最后一个需要解释的是,2个special的字符串变量,它们是用来处理一些特殊节点的初始化的,从上面的图中可以看到,跳跃表每一层链表中都有那么2个节点。具体的初始化方法如下:

SkipListEntry x = new SkipListEntry(SkipListEntry.negInf, null);
SkipListEntry y = new SkipListEntry(SkipListEntry.posInf, null);

接下来,我们回到跳跃表本身的模型

public class SkipList {

    public SkipListEntry head;  // First element of the top level
    public SkipListEntry tail;  // Last element of the top level

    public int n;       // number of entries in the Skip List
    public int h;       // Height

    public Random r;    // Coin toss
}

Note: Random类的实例对象r用来决定新添加的节点是否能够向更高一层的链表攀升。

初始化一个跳跃表的实例

构造函数将初始化一个空的跳跃表看起来像下面这样:

这里写图片描述

构造函数的Java代码:

// constructor
public SkipList() {
    SkipListEntry p1, p2;

    // 创建一个 -oo 和一个 +oo 对象
    p1 = new SkipListEntry(SkipListEntry.negInf, null);
    p2 = new SkipListEntry(SkipListEntry.posInf, null);

    // 将 -oo 和 +oo 相互连接
    p1.right = p2;
    p2.left = p1;

    // 给 head 和 tail 初始化
    head = p1;
    tail = p2;

    n = 0;
    h = 0;
    r = new Random();
}

实现Map的基本操作

Map的基本操作:

  • get(String key) : 根据key值查找某个元素

  • put(String key, Integer value) :插入一个新的元素,元素已存在时为修改操作

  • remove(String key): 根据key值删除某个元素

虽然看似是3个不同的操作,但是究其本质,要实现这3个操作,都得先找到某个元素 或是 定位到一个元素,好在下一个位子插入新元素。那么,我们就先把这个findEntry的方法实现吧。

这里写图片描述

上面的图示使用紫色的箭头画出了在一个SkipList中查找key值50的过程。简述如下:

  1. 从head出发,因为head指向最顶层(top level)链表的开始节点,相当于从顶层开始查找;

  2. 移动到当前节点的右指针(right)指向的节点,直到右节点的key值大于要查找的key值时停止;

  3. 如果还有更低层次的链表,则移动到当前节点的下一层节点(down),如果已经处于最底层,则退出;

  4. 重复第2步 和 第3步,直到查找到key值所在的节点,或者不存在而退出查找;

Java代码实现如下:

private SkipListEntry findEntry(String key) {

    SkipListEntry p;

    // 从head头节点开始查找
    p = head;

    while(true) {
        // 从左向右查找,直到右节点的key值大于要查找的key值
        while(p.right.key != SkipListEntry.posInf
                && p.right.key.compareTo(key) <= 0) {
            p = p.right;
        }

        // 如果有更低层的节点,则向低层移动
        if(p.down != null) {
            p = p.down;
        } else {
            break;
        }
    }

    // 返回p,!注意这里p的key值是小于等于传入key的值的(p.key <= key)
    return p;
}

注意以下几点:

  1. 如果传入的key值在跳跃表中存在,则findEntry返回该对象的底层节点;

  2. 如果传入的key值在跳跃表中不存在,则findEntry返回跳跃表中key值小于key,并且key值相差最小的底层节点;

示例,在跳跃表中查找key=42的元素节点,将返回key=39的节点。如下图所示:

这里写图片描述

基于findEntry方法,我们就能很容易的实现前面所说的一些操作了。

实现get方法

public Integer get(String key) {

    SkipListEntry p;

    p = findEntry(key);

    if(p.key.equals(key)) {
        return p.value;
    } else {
        return null;
    }
}

实现put方法

put方法有一些需要注意的步骤:

  1. 如果put的key值在跳跃表中存在,则进行修改操作;

  2. 如果put的key值在跳跃表中不存在,则需要进行新增节点的操作,并且需要由random随机数决定新加入的节点的高度(最大level);

  3. 当新添加的节点高度达到跳跃表的最大level,需要添加一个空白层(除了-oo和+oo没有别的节点)

下面我们一步一步的通过图示看一下插入节点的过程:

这里写图片描述

第一步,查找适合插入的位子

这里写图片描述

第二步,在查找到的p节点后面插入新增的节点q

这里写图片描述

第三步,重复下面的操作,使用随机数决定新增节点的高度

从p节点开始,向左移动,直到找到含有更高level节点的节点;
将p指针向上移动一个level;

创建一个和q节点data一样的节点,插入位子在跳跃表中p的右方和q的上方;
直到随机数不满足向上攀升的条件为止;

图示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只要随机数满足条件,key=42的节点就会一直向上攀升,直到它的level等于跳跃表的高度(height)。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在跳跃表的最顶层添加一个空白层,同时跳跃表的height+1,以满足下一次新增节点的操作。

这里写图片描述

Java代码实现如下:

public Integer put(String key, Integer value) {

    SkipListEntry p, q;
    int i = 0;

    // 查找适合插入的位子
    p = findEntry(key);

    // 如果跳跃表中存在含有key值的节点,则进行value的修改操作即可完成
    if(p.key.equals(key)) {
        Integer oldValue = p.value;
        p.value = value;
        return oldValue;
    }

    // 如果跳跃表中不存在含有key值的节点,则进行新增操作
    q = new SkipListEntry(key, value);
    q.left = p;
    q.right = p.right;
    p.right.left = q;
    p.right = q;

    // 再使用随机数决定是否要向更高level攀升
    while(r.nextDouble() < 0.5) {

        // 如果新元素的级别已经达到跳跃表的最大高度,则新建空白层
        if(i >= h) {
            addEmptyLevel();
        }

        // 从p向左扫描含有高层节点的节点
        while(p.up == null) {
            p = p.left;
        }
        p = p.up;

        // 新增和q指针指向的节点含有相同key值的节点对象
        //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除底层节点之外的节点对象是不需要value值的
        SkipListEntry z = new SkipListEntry(key, null);

        z.left = p;
        z.right = p.right;
        p.right.left = z;
        p.right = z;

        z.down = q;
        q.up = z;

        q = z;
        i = i + 1;
    }

    n = n + 1;

    // 返回null,没有旧节点的value值
    return null;
}

private void addEmptyLevel() {

    SkipListEntry p1, p2;

    p1 = new SkipListEntry(SkipListEntry.negInf, null);
    p2 = new SkipListEntry(SkipListEntry.posInf, null);

    p1.right = p2;
    p1.down = head;

    p2.left = p1;
    p2.down = tail;

    head.up = p1;
    tail.up = p2;

    head = p1;
    tail = p2;

    h = h + 1;
}

实现remove方法

删除节点的操作相对put就比较简单了,首先查找到包含key值的节点,将节点从链表中移除,接着如果有更高level的节点,则repeat这个操作即可。
Java代码实现如下:

public Integer remove(String key) {

    SkipListEntry p, q;

    p = findEntry(key);

    if(!p.key.equals(key)) {
        return null;
    }

    Integer oldValue = p.value;
    while(p != null) {
        q = p.up;
        p.left.right = p.right;
        p.right.left = p.left;
        p = q;
    }

    return oldValue;
}

跳跃表的原理和实现到这里就结束了。

还有需要说明的一点是:跳跃表每次运行的结果是不一样的,这就是为什么说跳跃表是属于随机化数据结构。(Random的存在导致的)

跳跃表在Java中的应用

  • ConcurrentSkipListMap:在功能上对应HashTable、HashMap、TreeMap;

  • ConcurrentSkipListSet : 在功能上对应HashSet;

确切的说,SkipList更像Java中的TreeMap,TreeMap基于红黑树(一种自平衡二叉查找树)实现的,时间复杂度平均能达到O(log n)。
HashMap是基于散列表实现的,查找时间复杂度平均能达
到O(1)。ConcurrentSkipListMap是基于跳跃表实现的,查找时间复杂度平均能达到O(log n)。

ConcurrentSkipListMap具有SkipList的性质 ,并且适用于大规模数据的并发访问。多个线程可以安全地并发执行插入、移除、更新和访问操作。与其他有锁机制的数据结构在巨大的压力下相比有优势。

TreeMap插入数据时平衡树采用严格的旋转操作(比如平衡二叉树有左旋右旋)来保证平衡,因此SkipList比较容易实现,而且相比平衡树有着较高的运行效率。

转载自:http://hacking.love/

  • 8
    点赞
  • 2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5
    评论
好的,以下是一个简单的跳跃表JAVA 实现,供您参考: ```java import java.util.Random; public class SkipList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MAX_LEVEL = 16; // 最大层数 private int levelCount = 1; // 当前层数 private Node head = new Node(); // 头节点 private Random random = new Random(); // 随机数生成器 // 获取指定层的前驱节点 private Node findPrev(int value, int level) { Node node = head; while (node.forwards[level] != null && node.forwards[level].data < value) { node = node.forwards[level]; } return node; } // 插入节点 public void insert(int value) { int level = randomLevel(); Node newNode = new Node(); newNode.data = value; newNode.maxLevel = level; Node[] update = new Node[level]; for (int i = 0; i < level; i++) { update[i] = head; } Node node = head; for (int i = level - 1; i >= 0; i--) { while (node.forwards[i] != null && node.forwards[i].data < value) { node = node.forwards[i]; } update[i] = node; } for (int i = 0; i < level; i++) { newNode.forwards[i] = update[i].forwards[i]; update[i].forwards[i] = newNode; } if (levelCount < level) { levelCount = level; } } // 删除节点 public void delete(int value) { Node[] update = new Node[levelCount]; Node node = head; for (int i = levelCount - 1; i >= 0; i--) { while (node.forwards[i] != null && node.forwards[i].data < value) { node = node.forwards[i]; } update[i] = node; } if (node.forwards[0] != null && node.forwards[0].data == value) { for (int i = levelCount - 1; i >= 0; i--) { if (update[i].forwards[i] != null && update[i].forwards[i].data == value) { update[i].forwards[i] = update[i].forwards[i].forwards[i]; } } } } // 查找节点 public Node find(int value) { Node node = head; for (int i = levelCount - 1; i >= 0; i--) { while (node.forwards[i] != null && node.forwards[i].data < value) { node = node.forwards[i]; } } if (node.forwards[0] != null && node.forwards[0].data == value) { return node.forwards[0]; } else { return null; } } // 随机生成层数 private int randomLevel() { int level = 1; for (int i = 1; i < MAX_LEVEL; i++) { if (random.nextInt() % 2 == 1) { level++; } } return level; } // 节点类 class Node { private int data = -1; // 数据 private Node[] forwards = new Node[MAX_LEVEL]; // 向前指针数组 private int maxLevel = 0; // 当前节点最大层数 } } ``` 上述实现中,跳跃表的节点类 `Node` 包含了节点的数据 `data`、向前指针数组 `forwards` 和当前节点最大层数 `maxLevel`。跳跃表类 `SkipList` 包含了跳跃表的层数 `levelCount` 和头节点 `head`,以及插入节点、删除节点、查找节点和随机生成层数的方法。其中,插入节点方法 `insert` 采用了更新数组 `update` 来记录每一层需要更新的节点,其余方法均采用类似的方式进行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跳跃表的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的时间复杂度均为 $O(\log n)$,其中 $n$ 为跳跃表中元素的个数。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5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