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坚持56年的时间统计法》的读书笔记(作者: 【俄】格拉宁)

读书笔记摘自: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坚持56年的时间统计法【俄】格拉宁

编者的话

跟人生志向、人生目标密切相关
制订自己的时间使用法,但不管怎样都应当深思一下自己的生活在怎样度过

第四章 时间开销日记中的“时间统计法”

每个月到月底他都要做小结,画了一些图,列了一些表。到年终,又根据每月小结做一份年度总结,列出一览表。

令人叹为观止的编号文档

一切空间和时间坐标都可以复制

时间开销日记

文学才能有时候竟会妨碍目击者的陈述做到公允客观。
未经雕琢的、最最朴实无华的记载日常生活的日记
注明一天用了多少时间写这部或那部稿子。他的日记,内容就是如此。

“我对时间统计法已经习惯了,没有它就没法工作”

自愿地担当起“看表”的苦差使。
时间比过去少了,时间的价格比过去高了。

一生的奋斗目标:创立生物自然分类法

总的任务不变——一旦干了起来,他一辈子也不背离既定的目标。

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生活在世界上

着了迷,往往不能批判地对待事物
需要好多年才能懂得,最好不是去震惊世界,而是要像易卜生所说的,生活在世界上。

第七章 人生的容量:如何做时间统计

他的时间好像是物质,不会无影无踪地消逝不见,不会消亡;它变成了什么,总能查得出来。由于做了统计,他获得了时间。这是最实在的收获。

随时随地利用“时间下脚料”

“时间下脚料”的利用,考虑得无微不至

清早,头脑清醒,我看严肃的书籍(哲学、数学方面的)。钻研一个半到两个小时以后,看比较轻松的读物——历史或生物学方面的著作。脑子累了,就看文艺作品。

不断挖掘一切时间潜力

从时间中去找时间

时间统计法的本质:针对过程的“事件·时间日志”

纯时间要比毛时间少得多

能有七八个小时的纯工作时间,我就心满意足了

计划就是挑选时间、规定节律,使一切都各得其所。

应当学会不受周围环境的干扰,用在工作上的3个小时应当是真正做工作的3个小时,不想不相干的事,不听同事的谈话,不听铃声和笑声,也不听收音机……

没有计算的计划是盲目的计划

凡有独特的见解,他都极善于汲取

所谓休息,是两种工作的交替,就像是正确的田间轮作制。

一总结马上提出下个月的计划

制订年度计划或月计划时,不得不依靠过去的经验。

总结的价值和意义

五年计划

第八章 时间之镜

柳比歇夫的总结公正客观地反映了过去一年的历史。柳比歇夫的方法,以它细密的网眼,抓住了变幻无常的、老想溜掉的日常生活,抓住了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损失掉的、不知去向的时间。

柳比歇夫以他的总结为镜

第九章 时间统计法的胜利

柳比歇夫是依靠他那最最合理的方法一手造就了自己;他创造了他的方法,他通过他的方法证明,如果把一切才能集中用到一个目标上,可以取得多么多的成就。

到时候了,到不能再拖、必须立即开始的时候了。他似乎计算过,他还剩下多少时间去完成他一生的大业。

意志和理智是两个决定性的因素。

必须有钢铁般的意志,和理智配合在一起。

这个科学家之所以取得成就,是依靠合理安排、合理计划的生活;他的英勇的、道德高尚的行为是出于理智而不是出于感情。

第十章 光亮的背面

他能够叫时间服从他,但不能左右环境。他无非是个凡人,激情、爱、挫折都能叫他分心,连幸福也会影响他的专心致志。

柳比歇夫的自我评价

坦白,即使是对朋友坦白,也需要精神上的力量。人总不能每天做忏悔。柳比歇夫每天能做到的,仅仅是在他的日记中做记录,然后算出他软弱到什么程度,算出他为幸福付出的代价。在自己的面前做到这样坦率,需要巨大的精神力量。

一个科学家,他在学术上声誉越高,他的精神品质水平也越叫人感兴趣。

向自己提问题

他的可贵,在于他努力做出回答,不怕有错误。他喜欢把学校教学大纲中载入的标准答案撇到一边。

分门别类的爱好

很多科学家认为事务性的工作并不是分散精力,而是有利于创造的一项条件。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

年度总结:向时间做自我剖析

他不时将自己的年度总结寄给朋友们。这些总结被称为“年度咨文”。当然,这不是完整的总结,只不过是一些摘录而已。

枯燥的年度总结在给朋友们的年度咨文中变了样。描绘过去一年中所有的倒霉事件、痛苦以及欢乐,都显得既愉快又严肃:

他的时间统计法充满了对时间的崇高责任感,这里包含了对人、对全体人民和对历史的理解……
由于他遵循了自己的时间统计法,由于他从不把半个小时看成是少量的时间,他做了很多事。他的头脑可以称之为一部组装得非常出色的机器,专门生产思想、理论和批评。

预先安排好的不是命运,不是行动,不是心情,而是他的工作。

他要汇报已向目标前进了多少。

不时走入岔道

但对那些专家们来说,重要的不仅在于他是一个行家,还在于他是一个思想家——在这方面,他也有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议论和自己的异端邪说。

柳比歇夫有许多工作看来似乎是偶然的,其实,很可能从中发现这些工作的必要性,发现这些工作同他的主要工作之间的联系。

有这么一句古老的谚语:一个医生,如果他仅仅是一个好医生,那他就不可能是一个好医生。

当想象力和灵感消失时,创造性的源泉也就枯竭了。创造性的源泉也要求兼及旁骛,否则科学家就只剩下追求事实了。

无休止的内心争执

季米里雅泽夫能把一个科学家对纯科学的忠诚与对全体人民的社会责任感结合在一起。

自我批评的能力

谁同现实妥协,谁就是对未来没有信心

第十四章 比时间更宝贵的

他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变化,他总是重新考虑,不断提高对自己和理想的要求。

计划没有全部完成

具备一切足以获得盛誉的条件:意志力、想象力、记忆力、禀赋以及其他品质。它们搭配恰当、匀称。搭配匀称,这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评价自己的一生

要说他最不能容忍的是什么,那就是无可争辩的真理、不可动摇的信仰、绝对的结论。

柳比歇夫的时间守则

一种事业,总有许多先驱者为之献出智慧,最后轮到一个人来完成它,这个人就是天才。

除了时间统计法之外,他还有几条守则:
1. 我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2. 我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3. 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 睡得很多,10小时左右;
5. 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他几乎从未抱怨过自己没有时间。我早就注意到,善于工作的人,时间总是够用的。不,最好还是用另一种说法:他们的时间要比别人多些。

人们经常充满敌意地对待时间。空间、物质——这些东西都能以某种方式加以驯服。时间却始终那么放荡不羁。

他善于捉摸具体的时间。他学会了如何同跳动着脉搏的、正想溜走的“现在”打交道。他不怕屈指可数的、日益减少着的余年。他小心翼翼地延长时间,紧紧攥住它,尽量做到不无故浪费时间,连点滴时间都不放过。

柳比歇夫的经验在于充分使用一天中的每一个小时,一小时中的每一分钟,时时考虑实效。一生的时间是极长的时间,在一生中可以把工作干个够

如果我们自己慢慢吞吞,那么生活就不等人。我们好像只能使用经过精选的时间;我们记得的只是一生中最精彩的时刻;半个小时对我们来说不算时间;我们只承认整段整段的时间,只承认不受客观环境和偶然事件干扰的大段时间。

职务确实剥夺了他们很多的时间,而且妨碍他们开展工作。但久而久之他们就习惯了这些客观情况的制约。他们都幻想能摆脱,并经常说,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就要大干自己心爱的工作了,因为陷于各种繁杂应酬活动是很难写出书来,更不可能从事科学研究。他们终于摆脱出来了。每个人都盼到了这么一天。但很快发现,他们谁也不能工作了。他们长时间不肯对自己承认这一点,他们寻找客观理由,也就是寻找新的职务,拖延时日,避免摆脱职务,尽管他们曾反复说起要摆脱它,还可能曾反复争取过。

可是在一件事上他却一直很“大方”,那就是写信。

1969年。收到419封信(其中98封来自国外)。共写283封信。发出69件印刷品。

他在一封信中说明了自己写信的原则。每个月他都订一个计划,计划好给谁复信。他似乎把所有收到的信都编上号码,打上复或不复的记号。紧急的书信,我立即答复,其他的书信,则暂缓做复。在写重要著作时,除紧急者外,一切书信都搁置一段时间再做回答。

遥远的、外国的、某些局部的和零星的东西,在他眼中经常成为整体的一个部分,能拼成一幅统一完整的图画。

一个真正的医生能为一个人,为一个病人而竭尽全力,柳比歇夫也是这样,当有人需要他的时候,他可以献出一切。

科学、学术活动不能,也不应当是最高的目标,应当还有比科学、比时间更为珍贵的东西……

一个一生都不断成长的人

由于有可能帮助人,他变得十分慷慨,他忘掉了时间,不惜一切,全力以赴。他的评语实际上是一篇非常详细的评论。他无私、无偿地做这些事。

柳比歇夫利用每次机会去寻求真心诚意和摆事实讲道理的论争,他要求双方都能容忍不同的意见。他属于那么一种罕见的人,当人们同这种人争论时,感到很愉快。当他开始同强有力的对手争论时,他力求透彻地理解对方正确的一面。

他要求真正的道德,也就是说,要求一个人能独立地提高自我修养以提高道德水准,要求一个人不是把遵守道德准则看成墨守成规,而是把它看成一种克制和提高自我修养的过程。他明白,这样的人永远是很少的,但其人数总是能保证人类在道德方面的进步。

在季米里亚泽夫的学术著作中到底有哪些精神品质吸引了柳比歇夫?(1)忠于纯科学事业;(2)意识到一个科学家对人民和社会的职责。

对于柳比歇夫,任何时候都不能说他已经“成为”怎样一个人,他永远正在“逐步成为”怎样一个人。他一直在探索,一直在变化,他总是重新考虑,不断提高对自己和理想的要求。

第十五章 自我认识的道路

他不期待别人的赞扬,他学会了自己对自己做出公正的评价。

简朴生活:超过最低必需品限度的东西,他都不要

时间统计法有节奏地,以节拍器那种无休止的方式,滴滴答答地计算着一年年,一月月,不让人忘记时间在飞逝。

时间统计法为他创造了高度理智和健康的生活。

保持独立的考验

无怪乎奥斯卡·王尔德说过:“当人们马上同意我的意见时,我就觉得我的意见是不正确的。”

时间统计法的标尺

他不期待别人的赞扬,他学会了自己对自己做出公正的评价。

他不但善于利用时间的下脚料供自己做有益的事,还善于把命运给他下的绊子变成好事。

一年到头,持之以恒!难道这还不算成就!这可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

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

这种感情多半是感到有天赋的生命是无价之宝:不仅生命只有一次,不可复得,而且生命中的每一天也同样具有这种只有一次、不可复得的性质。

他不是根据自己的能力去衡量任务,而是根据任务去衡量能力。

“决定人的精神品质的,不是他的行为本身,而是他的意图。

对待时间的态度

他热爱时间,珍惜时间,不是把它当作工具,而是把它看成是进行创造的条件。他对时间十分虔敬,同时又体贴入微,他认为时间对人们如何使用它并不是无所谓的。

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不能乱用到怄气上,不能乱用到竞争角逐或满足虚荣心上。

能干的人和有计划的人使人感到他们是时间的主人。

时间不会不够用——时间不管多少,总够用来做一件事。

几十年的时间可以一眼看透,在漫长的岁月里,没有丝毫模糊之处,也没有禁区。在我们的时代能这样坦率地度过一生——这是罕见的事。

过得很好的一生

他有的不是夺目的光,而是忍耐,是从不放松的自我检查。他日复一日地提高对自己要求的标准,毫不留情。

附录 与时间统计法无关——谈《奇特的一生》的创作

一个人只有向自己提出远大目标时,这个时间统计法才能成立。

时间统计法不会扼杀灵感,因为人适应它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自己的一切可能性。每个人能做的,比他所做的要多得多,我们还没有达到一个人能够达到的限度的一半。人的精神潜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原封未动。


===========文档信息============
读书笔记由博主整理编辑,供非商用学习交流用
版权声明:非商用自由转载-保持署名-注明出处
署名(BY) :dkjkls(dkj卡洛斯)
文章出处:http://blog.csdn.net/dkjkls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