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读书笔记

本书的目标是:传授批判性的提问技能。批判性思维的养成就是在面对一个论证的时候,不仅仅要关注论证的结果,而是要关注论证的各个要素,思考问题,证据以及论证结构是否合理。只要一个断言不是事实,而是一个看法,就必须拿出理由进行论证,从而才能说服读者。

第一章:学会提出好问题

批判性思维的三个方面(提问的欲望和回答问题能力):积极主动的提出关键问题的欲望;有一套互相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恰如其分的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两种思维方式:海绵式思维和淘金式思维。海绵式思维:被动接受外界的所有信息;淘金式思维:主动式阅读,选择相信什么忽略什么,带着一定的态度和问题去阅读,强调人的主动性和互动,强调作者观点与自己的观点的差异,针对持论者的论证过程,从论据的有效性,论证过程的严密性等方面提出问题,批判性接受作者的观点。

正确答案莫非只是神话:相对于自然科学问题,社会问题往往并不具备标准答案,这时候就需要对每一个立场和问题答复进行批判性接受,理性看待,拿证据和事实说话,目的是达到问题的真相。我们更加热衷于相信那些和我们的期望值一致的解释和描述。这样就难免会把自己的喜好带入这些问题的讨论场合,而对那些与自己喜好不一致的说法一概加以排斥。

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最好先问一问关我什么事,人一般对自己有关的问题保持兴趣,对跟自己无关的问题,往往难得集中精力去深究

批判性思维分为弱势批判思维和强势批判思维两种,批判性思维可以用来捍卫自己的观点,也可以用来评价和修正别人的观点。弱势批判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和支撑自己现有的观点和立场和看法,其目的是抵制和反驳那些与你观点不一致的观点和论述,最终看到那些与你意见不同的人服服帖帖认输。强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的断言和看法。用关键性问题来一视同仁的质疑一切主张,包括我们自己的主张。

价值观决定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价值观指的是人们认为较有价值而没有说明出来的观点,他们树立了一定的行为准则,据此来衡量人类行为的品质高下。
问问自己:你希望自己的朋友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培养出什么样的行为准则?这些问题的答案可以帮助你拓展对价值观的理解。

批判性思考的人拥有的一些主要价值观:
自主性:积极主动地通过搜集素材来形成自己的观点;
好奇心:充分利用淘金式思维来立身处世,对自己遇到的一切进行不断提问,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一技之长就是他们的洞见和感悟
谦恭有礼:虚怀若干,能听得见别人的意见
以理服人:只认事实和真理,不考虑其它因素。做到有理有据

理智思考和感情用事:接受还是拒绝一个立场,感情上的依恋绝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基础,应该以事实和真相为根据。

第二章: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论证大厦的基础是论题和结论,第一步培养找准论题和结论的能力(别人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竭力改变你的看法或者信仰,为了保证客观,你首先要做的是找出其中有争议的论题或者结论)

论题是引起对话或者讨论的问题抑或争议或议题,他是所有讨论的驱动力。

论题的类型:描述性论题,描述世间万物存在形式和秩序,对各种描述是否精确。规定性论题:社会论争通常属于这种,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 。
我们只有先找到结论才能进行客观评价,所谓结论,是作者要你接受的信息。
要知道结论,首先要问:作者或者演说者希望证明的是什么?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有说服力的论证的基本结构:甲之所以成立是由于乙;甲是结论,乙是结论的支撑材料
结论是逐步推断出来的,来源于分析推理,需要其他观点来支撑。将没有任务支撑的断言成为纯观点。
怎样找出结论:线索一,找出问题是什么;线索二,寻找指示词,一些常用的关联词;线索三:在可能的位置上找,如段落的开头和末尾
写作之前将论题的范围尽量缩小:写作的第一步是确定论题和大纲,你要写什么东西,有没有一个清晰的论题,是区别一个作家是否成熟的标志

第三章:理由是什么

论证的第三大基石,理由,也就是论据。理由:用来支撑或证明结论的看法,包括论据,隐喻,类比和其它陈述。一个人是否有头脑,主要标志主要是看他是否能够提供足够的证据来支撑他的看法,尤其是当这些看法存在争议没有定论时更是这样。只有当你能够找到支撑结论的理由时才能判断一个结论的价值

针对某个议题,通过理由达到结论的过程就是论证;所谓理由,就是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说明或逻辑依据。

一个论证由一个结论以及支撑这一结论的各种理由组成。先找到结论,然后问自己为什么是这样的?结论本身并不是证据,他是一个由证据或其他看法支撑起来的看法。

在论证过程中,要让理由和结论一目了然;理由特别重要,作者在写作前和写作中都要注意理由。理由或者论据的来源:搜索引擎,书刊等;
当你写作或者演说的时候,你一定要时时刻刻点记住自己的读者,让他们了解你的结论,你是怎样得到这样的结论的,尽量使用指示词便于读者找到这些东西
好的理由(论据),是那些与结论相关的那些论据;

第四章: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要搞清楚一个论证,第一步就是:哪些词或短语意思不明确,首先要把要论证的议题和结论搞清楚。

用词要准确,不要让别人产生歧义(但在有些时候又需要覆盖范围更广大词语,使用抽象词,具体词)

对模糊不清的词语,结合上下文来看

小心那些饱含感情色彩的词语,他会让你的思维短路(内涵意义和外延意义),同一个结论用不同感情色彩的词语表达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时候往往让情感掩盖了真相。要避免自己从感情上迷恋某些论证,而对其不做任何论证。

效率高的作者总是力求文章表达清楚,他们会反复会想自己要说的话,找出任何一个有可能模拟量可的称述

第五章: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批判性思考的人都相信自己做主(自己独立思考,不人云亦云),好奇心,通情达理等价值观。
批判性思维的最终结果是要求一个人虚怀若谷地接纳各种观点,理性判断这些观点,然后在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决定接受哪些思想或者采取哪些行动。
要全面理解一个论证,需要找出所有的假设,假设的特征:隐藏或没有明说出来;作者认为理所当然的;对判断其结论有较大影响;可能有一定的欺骗
找假设:得出某一个结论往往有很多假设,关心的只是影响到论证结构质量的那些假设,限制自己寻找假设的范围,只在你已经学会怎样去寻找的论证结构中去找那些假设。什么是假设:假设是一个看法,通常没有说明出来,而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并用来证明其表面的推理论证。分为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先检查理由,再检查结论,寻找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价值观假设(不同的人群价值观不一致,参照系不一样):一个人的价值观会影响到他列出的种种理由,因而会影响到他的结论。只有把这些价值观假设添加到推理中,他们的理由才能从逻辑上证实其结论。在价值观假设中,论证者会认为,某些相对对立的价值观中一个比另一个重要,当作者对于社会争论采取一种立场,他们通常会选择一个价值观而排斥另一种价值观,有价值观优先倾向。

典型的价值观冲突(忠实–诚实,竞争–合作,媒体自由–国家安全,平等–个人自由,秩序–言论自由,理性–冲动)

对方的背景可以作为价值观假设的一个线索:论证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什么党派,是公司高管,工会领导,共和党官员,医生还是其他什么职业。

可能发生的结果是价值观假设的重要线索:要判断一个人的价值观假设,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要注意他用来证实结论的各种理由,然后判断哪些价值取向会导致作者认为这些理由比其它理由更可取。

任何一个想要进行论证的人都有必要提供一些线索,说明为什么要接受论证中接受的价值观。

描述性假设: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什么样的想法。我们知道一个理由自身并不具备与结论之间的直接联系,理由必须通过特定的其他想法(常常是没有明说的想法)才能与结论相联系。这些想法如果真实可行,就证明可以将理由作为结论的一个支撑。因此,一个理由是否能证实结论,或者说是否与结论有关,主要取决于我们能否找到没有明说出来的想法,将理论和结论从逻辑上联系起来。如果这些没有明说的理由是描述性的,我们就称之为捕述性假设。让我们为上述论证提供两个这样的假设。

结论:有了这辆汽车你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理由:这种型号的车在各种情况下都功能良好。
假设一:年复一年,某个型号的汽车质量始终如一。
假设二:将要用新车进行的试驾是由推荐这辆车的新人亲自操作的,与他之前的试驾完全一样。

找出没有说出来的描述性假设:就是对这个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想法(是什么);规定性的或者价值观假设是关于这个世界应该是怎么样的那些想法(怎么样)。一个理由是否能够证实结论,或者说是否与结论有关,主要取决于我们是否能够找到没有明说出来的想法

找描述性假设的一些线索:
不断思考结论和理由之间存在的鸿沟(提问:如果理由成立,要得到这个结论还需要哪些东西才能成立才行?)
寻找没有明说出来支撑起理由的那些想法
将自己置于作者或者演说者的立场
将自己置于反对的立场(为什么比人不认同这个假结论)
避免表述不完全成立的理由来当做假设

自己写时要吸取教训(写作时尽最大努力掘示那些引导你思绪的假设),确定结论和理由,然后找一些假设

第六章: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前面讲到的内容:1.什么是论题和结论;2什么是理由;3哪些词或词组意思不明确;4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后面将讨论论证结构是否合理。这个结论能够多的程度上被接受。
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主要目标就在于结论的可接受程度或者价值的大小
判断交流者的推理不是以错误的或者高度存疑的假设为基础,或是通过逻辑上的错误或者其他形式带有欺骗性的推理来糊弄你。

谬误(fallacies)的推理过程诡计花招:推理中的欺骗手段
1提供的推理需要明显错误的或者让人不能接受的假设才能成立,因此使推理和结论显得毫无关系;(假设是错误的)
2把那些明明和结论无关的信息弄得好像和结论有关,以此来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假设或者证据与结论无关)
3看似为结论找证据,而证据算数的前提是结论本身是成立的(循环论证,窃取论题)
4人身攻击谬误:对个人进行攻击或侮辱,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供的证据或理由(稻草人谬误)

有可能假设是明显错误的:假设越可疑,推理和结论的相关程度也就越小

经典的推理错误有:滑坡谬误:假设采取提议的行动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来防止这类连锁事件发生;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因此采取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据就不应该采用;推理理由谬误百出:证据是个错的;偷换概念谬误;诉诸公众谬误;诉诸可疑权威谬误;诉诸情感:作为一个批判性思考问题的人,我们应寻找有关这一项目的具体事实,而不是诉之感情,用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等进行反驳;虚假两难选择谬误:显示中有多种选择,但再论证中只给出两种;乱扣帽子谬误;稻草人谬误;警惕分散注意力的干扰;光环效应谬误;转移话题谬误;循环论证:结论自己证明自己,只不过错误有所改变;错误类比谬误:一个类比中存在很多重要但又相关的不同点。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不考虑各种原因的复杂性,把原因单一化。因果混淆谬误:忽略常见原因谬误。事后归因谬误:很多时间紧随在其他事件后面发生,并不是有前面的事件引起的。

第七章:证据的效力如何: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和专家意见

我为什么要相信它:几乎我们遇到的所有推理论证都包含了对这个世界曾经是什么样,现在是什么样和将来是什么样的看法,持论者希望我们将看法当做事实来接受。这些看法可能是结论,可能是理由,也可能是假设。

事实断言,第一个问题:问我为什么要相信它;第二个问题这个断言是否需要证据来加以证实。如果是观点必须用有证据进行证明。

证据的效力如何?有些事实断言比其它事实断言显得更加可靠。一个断言的证据数量越多,质量越高,我们可以信赖他的程度就越高,我们就越可以称这样的断言为事实。对于断言到底是观点还是事实,其间最大的区别就是有多少相关证据,支撑一个看法的证据越多,这个看法的事实性也就越高。确定证据的可靠性,会问以下问题:
你的证明是什么?
证据在那里?
你确信他是真的么?
你怎么知道他是真的?
你为什么相信它?
你能证明么?
事实断言可靠么?
证据从哪儿来

要明白一点:没有一个证据可以像灌篮高手那样一锤定音,一劳永逸。你总是在找更好的证据,但没有完美的证据,只有更好的证据。

主要的证据类型: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权威或专家意见,个人观察,研究报告,类比等等。每一类证据都要考虑其可靠性,是否是真实的。

直觉作为证据是否可靠?直接往往来自于一个人的经验,因此要警惕单凭直接直觉证实的那些断言。

个人经历作为证据可靠么?个人经历常常会导致我们犯下以偏概全谬误。

典型案例作为证据可靠么?生动具体的案例诉诸于我们的情感,分散了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不再纠缠于他们作为证据的价值,不再搜寻其它更为相关的研究证据。往往很有说服力,但也要反复问自己“这个例子有没有代表性”,有没有强有力的相反的例子,这个例子被提及的方式中有没有偏见的存在。
当事人的证词作为证据是否可靠?对这类证据无须过多关注,直到我们找到他背后更多相关的专门知识,兴趣,价值观和偏见等。

专家意见作为证据可靠么?一般比其它意见更有说服力,但也有注意专家也是常常要犯错误的。要追问以下问题:该专家拥有的专长,训练或特别知识到底有多少?这个主题是不是他潜心研究多年的成果?这个人是否有与该主题相关的丰富经历。还需要考虑个人需求,早期预期,普遍信念,态度,价值观,相关理论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因素。

自己在写作时找证据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期待批判性的读者:按照批判性读者的要求准备证据;
判定你要不要更多的证据:当你的结论或理由争议性越大时,花在证据上的时间就应该越多。要特别留意那些只依赖于一个当事人证词,一个专家意见或者是其它类型的在学术类写作中较少考虑的证据来加以证实的论证;
你的学术写作和证据:学术写作对于证据的质量有一定的要求,学科不同其期望值也不同,但是有一定的相似性。在学术写作中,可公开验证,依据科学方法进行并且在出版之前接受同行评价的研究被赋予较高的价值和意义。在学术写作中,仍然要注意留心那些仅仅依靠直觉,个人经历,典型案例,当事人证词或者专家意见得来的那些理由。

第八章:证据的效力如何:个人观察,研究报告和类比

个人观察作为证据可靠么?日常中用得比较多,但很多时候个人观察并不认为是可以信赖的证据。观察者不像特定的镜子,并不能给我们提供纯粹的观察,他们所见往往是经过一些列的价值观,偏见,态度和期望值过滤后剩下来的东西。

研究报告作为证据可靠么?科学方法的特别之处在于他追求的信息是可以公开验证的数据形式出现的,也就是说,他的数据是在一一定条件下获得的,如果其他合格人士按照同样的条件,可以展开同样的观察,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第二个特点是可控性,可使用特别的程序来减少观察和研究成果诠释中的犯错率。第三个特点是语言的精确性。科学研究,如果进行得比较理想的话,是我们获取证据的一个最好的来源,因为科学研究强调可控性,严谨性和精确性。

评价科学研究的一些线索:报告的资料来源质量怎么样?除了资料之外,交流中是否有其它线索显示这项研究完成得很出色;研究的时间有多久,是否会随着时间的边长研究结论变得不再可信;这项研究的结果是否被其它人重复过;研究者是怎么回应哪些相反的结论的?是否有强势批判性思维的证据?
样本能够代表整体么?看抽样的方式,不同的抽样方法,其可靠程度是不一样的;

调查和问卷的回答真实么?调查问题的设置,会引导答卷人朝着需要的答案回答;因此问题设计要客观,回答问题要注意语境的影像;

类比作为证据可靠么?怎么来判断一个类比是不是一个好的证据。一个论证用两件事物之间熟知的相似点作为基础,推导出关于其中一件事物的一个相对为知特征的结论,这样的论证叫做类比论证。类比既能激发深刻的理解也能蒙蔽我们,类比在科学推理和法学推理中就极富成效,如我们以老鼠的研究为基础推导出关于人类的结论。

类比推理的方式:我们对生活中的某件事(甲)所知甚多,而另一件事让我们感兴趣的事(乙)看起来和甲在某些重要方面非常相似,如果这两件事在一个或多个方面非常相似,那么很可能他们在其他方面也会非常相似。

识别和理解类比:具有熟知的某些特征的事物被用来帮助解释和他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其假设是:如果我们有兴趣要解释的事物与被拿来和他做比较的事物在很多重要方面都很相似,那么他在其他方面也会与事物相似

尽量识别包含了重要的情感内涵意义的那些比较,这样做才能避免受这些类比的欺骗。

评价类比是否有说服力,注意两方面:两个作比较的事物相同和相异的方式;相似点和不同点之间的关联

一般情况下,相关的相同点比相关的不同点所占的比例越大,类比的效力也就越高。如果你找不到任何相关的不同点,同时你能找到有力的证据证明相关的相同点确确实实存在,这样的类比往往就特别偶说服力。

轮到你自己写时,可吸取教训:做研究的时候应该不断观察并做好记录。你的研究所揭示的问题只局限于你调查或者观察过的领域,如果你要展示你的研究成果有更为广泛和深远的覆盖面,你就应该用其它作者的发现来充实你的文章

在互联网时代,面对浩瀚的信息,要始终注意消息的来源,避免使用还没有注明具体来源的证据,花点时间去查一下资料的原始来源。

第九章:有没有替代原因

寻找其他可能的原因;大部分持论者只给你那些他们喜欢的原因,独立思考的读者或者听者必须找到替代的原因;找出尽可能多的原因,才可能避免被持论者欺骗。

替代原因是指一个言之有理的替代解释,可以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有果必有因:可能的原因不止一个:发现替代原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对自己所遇到的有因果关系的结论进行回应,遇到这类结论的情形有三种1.我们日常的人际交往;2以往或正在发生的世界大事;3科学研究的结果

得到的教训:(l)很多类型的事件都可以通过各种相互替代的原因来加以解释;(2)专家可以检查同一个证据而发现不同的原因对其加以解释;(3)大部分持论者只给你那些他们喜欢的原因,独立思考的读者或者听者必须找到替代的原因;(4)想出替代原因是个创造性的过程,通常情况下,这类证据不会是一目了然的;(5)最后,特定因果断言的确定性和言之成理的替代原因的数量正好成反比。因此,找到多个替代原因可以让批判性思考的人真正变得理智而谦逊。;

找出更多的替代原因:我能不能找到其他的方法来解读这个证据;还有什么别的可能会引发这个行动或者导致这些发现;如果我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哪些东西我可能会当成重要的原因;如果这个解释是不正确的,还有什么别的解释可以说得通?

唯一的原因还是原因之一:在那些涉及人类特征或者活动的情况下,多个原因共同起作用比单一原因起作用发生更加频繁,最好的因果解释常常结合了多种原因,这有这些原因一起作用才能引起事件的发生

我们找到的任何一个单独的原因都极有可能是引起事件发生的其中一个原因,而不是唯一的原因;

相关不能证明因果关系:有相关并不能证明存在因果关系;很多事件并非只有一种解释

基本归因错误:一定要当心,千万不要贸然接受你所遇到的事件的第一个解释。要寻找替代原因,努力去比较他们的可信度
有多个原因时,思考:哪个原因更合理。三个方面考量:逻辑上的合理性;和你所学到的知识之间的一致性;以前解释或预测事件的成功率

第十章: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统计数据就是用数字表达的证据,但是数据的可靠性往往不知道。要防止数据在欺骗你;
不知来历的和带有偏见的数据:在对这样的数据做出反应之前,先要问一声他们是怎么得来的?

搞清楚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不同含义
把一个结论改头换面换成另一个结论:用一个小范围数据的事来说明大范围内业成立
省略数据也是欺骗:百分比,绝对个数。当你遇到听起来让人动心的数字或者百分比的时,一定要当心
表述效果不同效果更加动人
轮到自己写时,可得吸取教训:考虑读者也是批判性思考的人,使用数据的时候也有说服力

第十一章: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那些只想告诉我们想让我们知道的信息的人,只会告诉我们所有的正面信息,而会有意识地隐藏负面信息。作为一个独立思考的人就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寻找作者到底隐藏了什么信息

隐藏的信息包括:引起歧义的地方,假设的条件和证据

需要思考有哪些重要信息被省略了

接受说服之前,先打个问号:要明白几乎任何一个你所遇到的信息,都有一个目的,这个信息的结构是由别人精心挑选和呈现的,目的就是希望他能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你的思维方式,你的目的就是是否原因被其说服。

一般省略的信息:往往就是影响到你是否能被说服的信息,一般也就是影响到推理过程的信息

信息被忽略的原因:时空对论证产生了限制;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限制,论证必须尽快完成;持论者的知识总是不全面;论证常常是为了欺骗;持论者常常与你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

第十二章: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从一套理由中可以推断出多个备选结论

多个假设和多个结论:结论只有在某人对理由的含义进行特定的解读或者假设之后才能得出来

二分式思维方法:妨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性
两面还是多面
寻找多个结论
某个条件下才合理的结论
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可能结论
让思维更加灵活
不是所有的结论都生来平等
更多可能的结论,更多可能的自由选择

最后的话

平时练习中训练方法:找别人论证中的错误和不合理的地方

  • 1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