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一)——顺序表及实现

本文详细介绍了顺序表的概念、功能及其实现方法,包括结构体定义、初始化、尾部插入、打印节点、判断空表、查找节点、获取节点值、在指定位置插入节点、删除指定位置节点等操作。通过掌握顺序表的实现,可以轻松理解和实现栈和队列的逻辑。本文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顺序表的使用场景和实现细节。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一、概念

先了解一下线性表,毕竟顺序表和链表都是线性表。

线性表就是有线性结构的表。什么是线性结构呢?线性结构是n个数据元素的有序集合。它有四个基本特征:

  1.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第一个元素";

  2.集合中必存在唯一的一个"最后的元素";

  3.除最后元素之外,其它数据元素均有唯一的"后继";

  4.除第一元素之外,其它数据元素均有唯一的"前驱"。  

  如(a1,a2,a3,.....,an),a1为第一个元素,an为最后一个元素,此集合极为一个线性结构的集合。

  相对应于线性结构,非线性结构的逻辑特征是一个结点元素可能对应多个直接前驱和多个后驱。

  常用的线性结构有:线性表,栈,队列,双队列,数组,链表,串。

 

那顺序表是神马呢?

   顺序表是在计算机内存中以数组的形式保存的线性表,是指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数据元素的线性结构。顺序表的存储特点是:只要确定了起始位置,表中任一元素的地址都通过下列公式得到:

 location(ki)=location(k1)+(i-1)len

 

二、功能及实现

1、结构体的定义

2、初始化

3、尾部插入值为x的节点

4、打印各节点的值

5、判断节点是否为空

6、查找值为x的节点的位置

7、取得i节点的值

8、在i位置插入x值

9、删除i位置的节点

  

1、结构体的定义

#define MAXSIZE 100
typedef int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seqlist{
   datatype a[MAXSIZE];   //数据
   int size;  //整个顺序表的元素数量,为末尾元素的下一位置
}sequence_list;

2、初始化

void init_sequence_list(sequence_list *slt){
  slt->size=0;
}


3、尾部插入值为x的节点

void insert_sequence_list(sequence_list *slt,datatype x)
{
   if(slt->size==MAXSIZE){
	printf("The list is full!\n");
	exit(1);
   }
   slt->size=slt->size+1;
   slt->a[slt->size]=x;
}


4、打印各节点的值

void print_sequence_list(sequence_list slt)
{
   int i;
   if(!slt) 
	printf("\nThe list is empty!\n");
   else
	for(i=0;i<slt.size;i++)  
		printf("%5d",slt.a[i]);
}


5、判断节点是否为空

int is_empty_sequence_list(sequence_list slt)
{
   return(slt.size==0 ? 0:1);
}


6、查找值为x的节点的位置

int find_num_sequence_list(sequence_list slt,datatype x)
{
   int i=0;
   while(slt.a[i]!=x && i<slt.size) 
	i++;
   return(i<slt.size? i:-1);
}


7、取得第i个节点的值

datatype get_data_pos(sequence_list slt,int i)
{
   if(i<0||i>=slt.size)
     {printf("The position dese not exist!\n");exit(1);}
   else
     return slt.a[i];
}


8、在i位置插入x值

void insert_pos_sequence_list(sequence_list *slt,int position,datatype x)
{
   int i;
   if(slt->size==MAXSIZE){
		printf("\nThe list is full!\n");
		exit(1);
	}
   if(position<0||position>slt->size){
	printf("\nThe position does not exist!");
	exit(1);
 	}
   for(i=slt->size;i>position;i--) 
		slt->a[i]=slt->a[i-1];
   slt->a[position]=x;
   slt->size++;
}   

 

9、删除i位置的节点

void delete_pos_sequence_list(sequence_list *slt,int position)
{
   int i;
   if(slt->size==0)
     {printf("The list is empty!\n");exit(1);}
   if(position<0||position>=slt->size)
     {printf("The position does not exist!\n");exit(1);}
   for(i=position;i<slt->size-1;i++) 
		slt->a[i]=slt->a[i+1];
   slt->size--;
 }


 

 熟练掌握顺序表的实现,栈和队列的实现都是非常简单的了。


 

 

【C++】数据结构实验中,顺序表实现大数相加通常涉及到字符串操作和整数处理,因为大数超出了标准数据型的范围。你可以使用动态数组(如`std::vector<int>`)来存储位数字,并按照从低位到高位逐位相加的规则来进行计算。以下是实现的基本步骤: 1. 定义两个动态数组来存储两个大数的每位,假设它们分别为`num1`和`num2`。 2. 首先检查两个大数的长度,如果其中个较短,则在它前面填充0,使得长度致。 3. 初始化结果数组`result`,同样长度与输入的较大数相同,初始值设为0。 4. 从低位开始遍历两个数的每位,对每个位置的数字进行加法运算并考虑进位(如果当前位加上前位的进位超过9)。 5. 使用变量`carry`记录上步的进位,每次迭代结束后更新`carry`。 6. 当所有位都处理完毕后,如果还有剩余的进位(即`carry`非零),则需要在`result`的最高位添加`carry`。 7. 最后,将`result`转换回字符串形式,以便输出结果。 这里是个简单的伪代码示例: ```cpp std::string addBigNumbers(const std::string& num1, const std::string& num2) { int len1 = num1.length(); int len2 = num2.length(); // 填充较短的数 if (len1 < len2) { num1.insert(0, std::to_string(len2 - len1), '0'); } else if (len2 < len1) { num2.insert(0, std::to_string(len1 - len2), '0'); } std::vector<int> result(len1 + 1, 0); int carry = 0; for (int i = len1 - 1; i >= 0; --i) { int sum = static_cast<int>(num1[i] - '0') + static_cast<int>(num2[i] - '0') + carry; result[i] = sum % 10; carry = sum / 10; } if (carry != 0) { result[0]++; } // 反转结果并拼接成字符串 std::string res; for (int i : result) { res += std::to_string(i); } return res; } ```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