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时关于左右脑运用的感想

2014年看到的Top100大会,程鹏的关于《不假思索地思考》的演讲,思考实践了大半年功夫,有所得,写篇感想出来,做一个总结。


为什么代码功能正确,结构却复杂混乱?

为什么设计的复杂度,往往超出脑力掌控的范围?

为什么好的设计,很难向他人表述?


结对编程过程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不习惯、效率低下、没有那么默契......


关于大脑运行机制的若干科学发现:

大脑有两种互相竞争的工作模式:L模式和R模式

L模式:语言、逻辑、推理、分析、抽象、符号、规划、数字

R模式:想象、直觉、洞察、综合、具体、类比、创造、空间


软件开发中:L模式主导流程和细节语法,R模式主导设计和整体模式。

个别数学天才能够自如地切换L模式和R模式,多数程序员仅工作于L模式。

me:在这上面切换起来还是很费劲的。想起道德经开篇的一句话:“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我的理解是说当你带着目标、带着欲望去编写代码的时候,代码编写的快,容易落地,能直接看到代码实现的终极状态。而当你不带着欲望去看整个代码结构的时候,你才能发现其中的妙,这是两个极端,编码时偏偏这两个极端都得有,这可真是件奇妙的事情。要想设计的妙,那就得从具体的代码实现中抽身,放下目标、看淡欲望,这样才能抽象出绝佳的架构设计。而要想让设计想法落地,又得带着目标去一点一点的去实现,找到各个微小模块之间的关联关系,这样做才能让想法落地,从而看到得到整个代码的终极状态。


L模式有抢占控制权的倾向,而R模式无法直接接受控制。

me:完成任务的时候有时候右脑用的稍多,左脑就跟不上,时间一紧,马上BUG就多起来了。如果左脑用的多,右脑少,那么代码结构局部看是清晰的,可是整体一看,复杂无比,超出脑力掌控的范围。所以一般咱可以按阶段处理问题,刚开始就分析、设计,当旁观者,审视整体的框架。实现的时候,就要多用左脑,把细节做好,这样可以在细节上少出错。当需求或细节走不通或者不清晰的时候,又可能需要左脑切换到右脑,极其耗时间,细节难免想不到位,整体结构可能会重新设计,这时要慎之又慎。记住先用右脑过一遍,再用左脑过一遍,否则拔出萝卜带出泥。你做一项修改,然后发现细节上改对了,但是系统上改错了的情况也是有的,往往就是因为没有用右脑充分的思考。当你用右脑一直在想大的架构,可是三天五天过去了一句代码也没写,那就是说你没下决定,一直在衡量,没有用左脑去推敲细节。


Q:为什么代码功能正确,结构却复杂混乱?

A:仅使用了L模式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能力,而没有使用L模式的抽象和规划能力。


Q:为什么设计的复杂度,往往超出脑力掌控的范围?

A:仅适用了L模式,而没有使用R模式的洞察、综合和类比能力。


Q:为什么好的设计,很难向他人表述?

A:R模式并不具备创建语言表示的能力。

me:比如说顿悟,顿悟往往像一根蜡烛,一吹即灭。当你想要解释它的时候,就发现它灭掉了。当你非常熟练的时候,你是可以表达出来的,就看这是否是你的机遇,顿悟就是一种机遇,有时候能抓住,有时候抓不住就忘了,又有时候发现自己异想天开了。这也跟中国人小时候的学习环境有关,比如学习的时候从来不重视右脑图像表达、抽象词语的抽象表达,话说,顿悟就像是右脑在思考,突然间想通了,然后想用左脑去表达、去阐述出来,结果发现很难推敲,有漏洞,这就是很多人顿悟之后,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用左脑表达出来,然后落地,在落地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


最高效的工作状态是进入“心流”状态。

心流状态的进入需要比较长的加载时间,而一旦被打断则需要重新加载。还有一个大问题:进入这个状态有时候也可能走火入魔,误入歧途,跟闭门造车差不多,所以有了结果还要与别人验证、讨论、碰撞。


结对编程的目标:让一个人工作于L模式,另一个人工作于R模式,并且同时进入“心流”状态。

不运用R模式,仅仅要求程序员去重视设计和重构,是无效的。

不了解L/R模式互补,仅仅把两个人放在一起结对,也是无效的。

不学习“心流”状态的技巧,仅仅遵循敏捷的形式,更是无效的。


对于R模式的解读,西方理性主义与东方神秘主义不谋而合!

R之不假思索

人类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大脑思维充满着各种各样的捷径,它降低了认知的复杂度,有助于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    ----进化心理学理论


R之不可言传

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经


me:领域专家可以从复杂的环境中迅速做出准确的判断。人类几乎所有的发明、发现,均来源于右脑。

专家是怎么做快速判断的?他脑海里首先有一个框架,有很多模型、半成品,这时,只需要把感知到的东西装入框架,将模型、半成品做一个组装,马上就能得出一个结果。如果专家碰到了一种新情况,那么他将有大量的精力去思考、解决这种新情况。在做正确决策的时候,很多信息经常是多余的,会扰乱你的判断,真正有用的信息往往就那么几条,这得靠你的经验、积累。蝴蝶效应就是这样,一个微小事物能准确的关联、影响一个大事件,这就是专家判断的依据。


先要成为领域专家。成为专家以后,到了后专家时代,那就是要小心,权衡你的快速判断的依据,看看你的框架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