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学习了数据结构的部分知识,然后到上个星期别人问相关问题的饿时候发现自己对链表的知识都有些模糊了,主要还是有些细节的地方记不太清楚,所以就萌生了写这篇博客的想法,一是要重新复习一下链表的相关知识,二呢用C++重新写一遍,熟悉C++语言。之前用C语言实现链表操作的时候也写过几篇博客,但是重点都是体现在代码部分,示意图都是从网站上下过来的或是别人博客上摘过来的,这次自己用Processon在网页上重新画了链表操作的过程示意图,根据自己的理解画的一些简易图,然后感觉自己对链表要注意的细节更加清楚了。写这个博客主要是自己对知识点的复习,理解的一个检查,如果能帮助某些志同道合的人那就更加欣慰了。
这里我主要分四个知识点来介绍链表,分别是单向链表、单向循环链表、双向链表和双向循环链表。操作包括链表的初始化、链表的创建、链表插入结点、链表删除结点以及链表的删除,也就是释放内存。
源代码链接:
单向链表
- 单向链表就是通过每个结点的指针指向下一个结点从而链接起来的结构。下面看下单向链表的示意图(以下图片全是原创)
- 单向链表的初始化:这里我所讲的链表都是头结点不参与计算的,也就是说第一个结点都是头结点后面的第一个结点。所以我要先申明一点,这里我把链表的初始化放在了构造函数部分,然后析构函数负责释放头结点的内存。
- 单向链表的创建过程:链表的创建就是添加结点到链表的最后,开始是添加一个结点到head结点后面,然后添加一个结点到上次添加的结点后面,每次新建的结点的指针总是指向NULL指针。
从上面的示意图可以看出,我们需要一个辅助指针一直指向最后一个结点,这个辅助结点就是为了让每次添加的结点都放置在最后一个位置。
- 单向链表插入结点过程:源代码中的的插入结点函数我设置了一个指定位置,就是在指定位置插入结点。首先,通过位置变量position让ptemp结点移动到要插入位置的前一个位置,然后接下来的过程就是和创建链表的过程是一样的,把新建的结点添加到ptemp的后面。这里变量position可以从1到链表长度加1,意思就是如果不算头结点的话有3个结点,那你的position变量就可以从1到4,这是因为ptemp指针可以到第3个结点的位置,所以新建结点的位置就可以到4了。
- 单向链表删除结点过程:源代码中的删除结点函数也有一个指定位置变量,为了删除指定位置的结点。和插入结点一样通过变量position把ptemp移动到要删除结点的前一个位置,然后让ptemp结点中的指针指向要删除结点后面的一个结点,也就是ptemp结点的下一个的下一个结点,虽然这个结点可能为空,但是程序还是正常运行。但是这里和插入结点不同的是变量position只能从1到链表的长度,是因为ptemp移动到最后一个结点的时候,它的下一个结点为空,所以不不需要参与删除了。
单向循环链表
1.单向循环链和单向链表有点相似的地方,就是都是通过结点的指针指向下一个结点,然后这样连接起来,但是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就是单向链表的最后一个结点的指针指向NULL指针,而单向循环链表的最后一个结点的指针指向的是头结点,这样构成一个循环结点的环。下面是单向循环链表的示意图:
2.单向循环链表的初始化:从上面的示意图可以知道,单向循环链表最后一个结点的指针是指向头结点的,那么当只有一个结点的时候就是头结点的指针指自己。
双向链表
ptemp->pNext->pPre = pnew;
这条指令的时候就会报错了,因为ptemp->pNext已经是个NULL指针了,那空指针哪里还有pPre呢。因此在程序中要进行一次判断,看看结点是否是最后一个结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