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辩证哲学的实质

 我的回答是:欧氏几何的基本公理曾被当作普遍规律,但是非欧几何的出现表明,欧氏几何的基本公理也并非普遍规律;牛顿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也曾被当作普遍规律,但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表明,牛顿物理学的基本定律也并非普遍规律。经典演绎逻辑的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也曾被当作普遍规律,但是非经典演绎逻辑的出现表明,即使在逻辑学领域也很难说存在普遍规律。
    这些都表明笛卡尔等人的唯理派、演绎派是有问题的,这一派认为能够找到一些普遍规律、普遍原理、先验知识,然后从这些普遍原理中演绎出人类的所有知识。
    这些表明培根等人的经验派、归纳派是正确的,培根认为普遍公理(原理)只能是渐次获得的,而不能是一次性找到的。即从观察、实验中先归纳出“较低公理”,然后再进展到“中间公理”,……,最后才是“普遍公理”。而“普遍公理”的获得通常是需要无限步骤的努力。培根曾指出,演绎派的错误就是将归纳的一些有限原理、相对原理当作了普遍原理,然后从中推导出其巍峨大厦。

    黑格尔的辩证法的真正合理内核正是他吸收了培根、洛克等归纳派的思想,而用于修正笛卡尔等人的唯理派的思想。他的辩证法是反基础主义的(笛卡尔等人的唯理派是基础主义的,即他们主张用普遍原理为知识奠基),即他认为并不能象笛卡尔等人的唯理派所说的那样,能够一次性的找到普遍公理,然后以其作为理论的基础。这表现在他的“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发展思想。
    他的“正题-反题-合题”,不能理解成“男人-女人-孩子”这样的阴阳相合思想。而应该理解成“某种我们认为的普遍概念或原理-对普遍概念或原理的反对-新的普遍概念或原理”,这里的普遍概念或原理只是相对意义的,而不是演绎派所说的绝对意义的。至于绝对意义的普遍概念或原理(绝对意义的普遍概念或原理就是黑格尔所说的“绝对理念”)本应该是只能通过无限步骤的辩证发展才能够达到,但黑格尔却自信的认为在他当时的德国精神里达到了——即在他的哲学里达到了,就象马克思坚定的认为资本主义之后应该是共产主义一样。这是黑格尔哲学的一个问题,但还有一些更严重地问题。我以前曾说过一个“辩证法悖论”问题——即辩证法如何看待辩证法自身?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反普遍原理的,但是辩证法是不是普遍原理呢?显然黑格尔是作为普遍原理的,这样辩证法就要反对辩证法!
    黑格尔的辩证法的另一个重大问题就是所谓的“整体主义真理观”,关于这一点,罗素在他的《西方哲学史》中的“第二十二章 黑格尔”曾作过批评,我认为批评的很到位,所以我将它附在本文的后面。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概念的自我肯定、自我否定”。黑格尔的这一思想被何新解说成“历史的概念类集”,比如:{幼年何新→少年何新→中年何新→老年何新},何新认为从“幼年何新”发展到“老年何新”,是一个概念(或者说客观事物,何新认为概念有客观基础,就是客观事物本身)的自我肯定、自我否定过程。这里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幼年何新”是从客观世界获取了大量物质、能量和信息,最终才发展为“老年何新”的。这种思想导致我们完全忽视了外因,而只关注内因,尽管它常常声称外因的重要性,但是在关键之处还是给忘记了。概念从来都不是单纯的自我肯定、自我否定发展的,而是从外界获取了大量物质、能量和信息才推动它的发展的。如果我们把概念的自我肯定、自我否定看作是概念的演绎过程,而把概念从外界获取大量物质、能量和信息看作是概念的归纳过程。黑格尔、何新的这个问题就是只强调了概念的演绎性,而忽视了概念的归纳性。

    黑格尔的这种辩证法思想在我的思想中就表现为“破缺循环”的思想,但是黑格尔是从客观精神开始的,是从整体开始的,并且也是一种唯理主义思想,只是与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有所不同。我的则是从洛克所说的作为“心灵白板但有认知功能的人”开始的,是从主体(个体)开始的。人刚出生时是没有任何知识的,但却有本能,认知功能就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本能。他有眼睛、耳朵和舌头,能够感知客观事物,他还有理性,能够从这些感知到的经验素材中归纳出一些小原理,再从这些小原理中归纳出中等原理,再从这些中等原理中归纳出大原理。人类的认知和知识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展开和进展的。
    我的这种“破缺循环”思想正好可以避免所谓的“辩证法悖论”问题,因为“破缺循环”在我的思想中不是作为普遍原理的面目出现的,而只是我归纳总结的人类的认识和知识的进展模式。即,我对“破缺循环”并不作终极性的回答,而只作当前和之前的回答,至于以后还会不会适用,我认为它和其它一些归纳原理一样,通常是或然的,应当交给实践去检验。

    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辩证法的正确内核,将辩证法搞成了自然辩证法,这样辩证法就偏离了其正确轨道。我们现今的许多人一谈到辩证法,总喜欢拿客观存在的一些男女、左右、正负、大小这样的事例来说,这些只是恩格斯的说法。
    黑格尔的辩证法主要是逻辑性质(概念性质、命题性质)的,他是把辩证法作为逻辑学来做的(即思辨逻辑、辩证逻辑)。他的“正题”是指演绎派和归纳派所说的“普遍概念”、“普遍命题”,只是演绎派是从绝对意义上说的,归纳派通常是从相对意义上说的,而黑格尔接受了归纳派的这种思想,通常也是从相对意义上来说的,要不会也不会有所谓的反题了;他的反题是对正题的反对性概念、命题和事例;合题则是更高层次、更基本的普遍概念和命题。
    黑格尔正是用这种“正题-反题-合题”的辩证法思想,去修正传统形式逻辑的“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传统形式逻辑仅指传统演绎逻辑,而不包括归纳逻辑,因为归纳逻辑并不是“三段论”(“大前提-小前提-结论”)的,而是“从多个小前提中归纳出大前提”。
    许多人所犯的错误,就是以为辩证法好像是对整个形式逻辑(包括归纳逻辑)的颠覆。其实形式逻辑是通过演绎与归纳的互补和交替运用,来弥补演绎逻辑的不足的,即,归纳1→演绎1→归纳2→演绎2→归纳3→演绎3→……。这里的“归纳1”得到的就是黑格尔的“正题1”,然后再通过“演绎1”对“正题1”进行推演,如果推演的结果与事实相符,就说明我们暂时还没有碰到“反题1”;如果推演的结果与事实不相符,就说明“反题1”出现了;然后,我们再通过“归纳2”将“正题1”与“反题1”归纳成“合题1”,而“合题1”其实可以看成新的正题,即“正题2”,这样新一轮的“辩证”(“破缺循环”)又开始了。
    形式逻辑正是通过归纳与演绎的互补和交替运用来弥补双方的不足的,而这里的“辩证”其实就表现为归纳与演绎的交替运用,也就是我说的“破缺循环”,而不是逻辑本身。这是早在亚里斯多德就表达了的思想。

    黑格尔并未遵循亚里斯多德的正确道路,而只是吸收了经验主义、归纳派的一些正确思想,用于修补笛卡尔派的唯理主义思想。因此黑格尔的哲学其实是修正后的笛卡尔的唯理主义,这是人们将黑格尔的哲学也定为唯理主义的根本原因。正因为他的思想吸收了经验主义的一些正确思想,因此他的唯理主义要比笛卡尔的更合理,更真实的反映了人类理论的动态发展过程,而不象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只是描述的人类知识的一种静态图景。
    我们前面已经说了,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是基础主义的,基础(基本概念、公理)一旦建立,它就是固定不变的了,其它一切概念、原理都是从这些基本概念和公理演绎出来的,这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表现为静态的根本原因;黑格尔的唯理主义由于吸收了经验主义的一些正确成分,他认为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基础,他的辩证法是反基础主义的,因此是动态的。
    有许多人都说形式逻辑是静态逻辑,辩证逻辑是动态逻辑,他们的理由是形式逻辑是研究的事物的量变的,而辩证逻辑是研究的事物的质变的。这种论述是错误的、荒唐的,根本就没有弄懂黑格尔辩证法的实质。辩证法(我只承认黑格尔的辩证法,不承认黑格尔的辩证逻辑)之所以是动态的,是因为它是反基础主义的,或者说它的基础是动态变化的;形式逻辑之所以是静态的,是因为它是有基础的,它有一个固定不变的、静态的基础。
    但是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形式逻辑仅指演绎逻辑,而不包括归纳逻辑。形式逻辑是一个多义词,它常常专指演绎逻辑(包括传统演绎逻辑和现代演绎逻辑);也常指现代数理逻辑(现代演绎逻辑);至于作为与辩证逻辑相对的另一种逻辑的形式逻辑(即,包含传统演绎逻辑、现代演绎逻辑、传统归纳逻辑、现代归纳逻辑的逻辑),这主要是苏联、中国当年的意识形态斗争造成的,这种意义的形式逻辑在我们现在的教课书上通常直接称之谓逻辑学。由于语言的歧义性,人们常常将仅指演绎逻辑的形式逻辑的静态性,搞成了包含归纳逻辑的整个形式逻辑的静态性,这是极其错误的。事实上,在亚里斯多德那里,演绎逻辑的静态性是通过归纳逻辑而变为动态的,即,演绎与归纳互补、交替使用,从而使整个形式逻辑变为动态的。
    因此,黑格尔的经过修正后的唯理主义虽然比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更正确,但是却比亚里斯多德的那种“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思想则显得错误。因此,我们应当摆脱黑格尔的“正-反-合”的动态演绎模式(辩证发展模式),尽管他的这一模式要比笛卡尔的那种静态演绎模式要更能说明一些问题,而采用亚里斯多德的“演绎与归纳”相结合的动态交互模式,即我更详细的表述的,“归纳1→演绎1→归纳2→演绎2→归纳3→演绎3→……”。

    另外,造成这种“辩证”或“破缺循环”的原因,也不是客观世界所存在的男女、左右、正负、大小这样的对立属性,而是人的主客体二重性和有限性。人是客观宇宙的微小一部分,这是人的客观性特点;但是人同时又具有认识客观宇宙的能力,这是人的主观性特点。人虽然有认识客观宇宙的能力,但是人的这种能力不是无限的、超验的,而是有限的、经验的。
    人不可能一次性的了悟到整个宇宙的真理(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存在所谓的人类认识的辩证发展了),而只能通过对其能感知(包括人的感官的感知和人所制造的观察工具、实验工具的感知)到的世界的归纳总结。当我们归纳出了这些能感知世界的范围内的知识和规律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演绎法对未知世界进行推演和预测。当我们的能感知的世界的范围扩大之后,这先前归纳总结的小范围内的能感知的世界的知识和规律就不一定能适用了,这就需要我们归纳出新的,更大范围的知识和规律。人的认识和知识正是这样进展的。
    而客观世界所存在的男女、左右、正负、大小这样的对立属性,这些都只是客观世界的一些特殊事例,客观世界还存在那些三分属性、四分属性、多分属性、无限属性的事物。我们没有理由忽视这些事物,而只关注那些二分属性的事物。

    黑格尔曾把他的逻辑学说成是“关于神的思维的科学”(《逻辑学》下卷,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552页),他宣称“这个内容就是上帝的展示,展示出永恒本质中的上帝在创造自然和一个有限的精神以前是怎样的”(《逻辑学》上卷,商务印书馆1974年版,第31页)。黑格尔已经很坦诚的承认了,他的逻辑学是“神”学,是“上帝的展示”。而我们要做的是“人”的逻辑学。至于黑格尔说的,“上帝的展示”,我们不认为它能在有限的认知领域中达到,我们是作为最高认知目标的。黑格尔建立了那么精致的哲学,但为什么会很快被抛弃了呢?正因为他建立的是“神”学,是我们人类无法采用的,我们人类能采用的是“人”学。
    其实,黑格尔的“神”学从本质上讲,仍然没有逃出培根早已指出过的演绎派的错误,就是将归纳的一些有限原理、相对原理当作了普遍原理,然后从中推导出其巍峨大厦。尽管黑格尔的辩证哲学是修正了的演绎派哲学。
    黑格尔是通过修正笛卡尔派的唯理主义,融入了某些经验主义的内容而建立起他的“神”学的;我们则相反,是通过修正培根、洛克派的经验主义,融入了某些唯理主义的内容而建立起我们的“人”学的。即,我在《演绎、归纳与宇宙的统一性》一文中所说的,归纳法的合理性源于客观宇宙的统一性、演绎性,以及我在《最可靠的归纳法——求本原和本源归纳法》一文中所说的,合理的运用归纳法应该以一定的演绎知识体系作指导。
    还有人说黑格尔的辩证法是分析法和综合法的结合。我要说的是现今的逻辑学所说的分析法和综合法一般是作为归纳法中的整理感性资料的方法。在我们现在的逻辑学书中,归纳法分为两大部分:归纳推理和一些整理感性材料的方法。而归纳推理包括简单枚举法、类比法、求因果关系五法、概率统计法等;整理感性材料的方法则包括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分析、综合、统计中的选样、求平均数以及假说等。
    总之,我们要建立的是从洛克的作为“心灵白板但有认知能力的人”开始的,通过归纳、演绎的交互使用,坚持的是局部真理观而非整体真理观的“人”学。而不是黑格尔的“神”学,黑格尔的“神”学应该交给“上帝”去使用,而不是我们“人”能使用的。或者说,黑格尔的“神”学,是某些人的自大,将我们归纳总结的小范围的局部真理当作了绝对真理,将他自己当作了“神”。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