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1.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C)

       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2.划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据是(C)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

 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

 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3.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A)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

 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

 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

 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

4.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C)

 A. 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 客观性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D)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

  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

 

6.“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B)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 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 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7.__既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分化统一的历史前提,又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统一起来的现实基础(B)

  A. 运动

  B. 实践

  C. 精神生产

  D. 物质生产

8.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C)

  A.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B.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

  C.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

  D.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9.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亡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哲学原理是(A)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B.事物是变化的

  C.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

  D.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1.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D)
  A.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B.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C.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12.辩证法的否定即“扬弃”,它的含义是指(D)

  A. 抛弃

  B. 事物中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的组合

  C. 纯粹的否定

  D. 既克服又保留

13.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

  A. 方向和道路

  B. 形式和状态

  C. 结构和功能

  D. 源泉和动力

14.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C)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

  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

  C. 意识受主体状况影响

  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5.人工智能的出现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D)

  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B. 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

  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

  D. 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

 

二、多项选择题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BC)

 A.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

 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D.画饼不能充饥

2.“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有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AB)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

3.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CD)

 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

 B.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C.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

 

4.实践是人类的生存方式,是指(ABC)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B.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

  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

  D.  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

5.恩格斯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者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这段话包含的辩证法观点有(ABCD)

  A. 联系是客观世界的本性

  B. 一切事物都处在相互联系之中

  C. 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D. 联系既是普遍的又是复杂多样的

6.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ABD)

  A.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

  B.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

  C.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

  D.规定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

7.下列哪些说法是对矛盾特殊性原理的具体运用(AB)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B.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C.物极必反,相辅相成

  D.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8.“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ABC)

  A.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B.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C.它否认了肯定与否定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D.它否定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

9.辩证的否定是(ABCD)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事物发展的环节

  C.事物联系的环节

  D.扬弃

10.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BD)

  A.激变论

  B.直线论

  C.庸俗进化论

  D.循环论

三、辨析题

1.    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唯物主义都承认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旧唯物主义则是“半截子”唯物主义:它们在自然观上是唯物主义,一到社会历史领域,就陷入了唯心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实践的客观实在性,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正确指出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社会生活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 马克思主义看来,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首先,构成社会的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推动社会运动的力量是千百万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其次,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就是不断进行的社会实践;再次,实践既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表现,也是人的自觉能动性的根源,是人的生命表现和本质特性。因此,“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不准确,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事物之间的联系既是客观的又是普遍的。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运动只是事物发展的一种表现形式,并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是发展,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正确的。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向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 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5.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
 
【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四、简答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及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要点】

    恩格斯说:“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是从多方面展开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思维与存在谁是第一性的,是思维产生存在还是存在产生思维;二是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即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根据对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哲学被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根据对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认识论可划分为可知论与不可 知论两种基本观点。

 

2.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的根源有哪些?

【答案要点】

唯心主义得以产生和长期存在有三个根源。一是社会历史根源,主要表现为生产初期生产力低下和科学不发达;二是阶级根源,保守、反动的阶级或集团的需要和支持是唯心主义能够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三是认识根源,割裂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片面夸大认识过程的某一方面或环节,也将通向唯心主义。在这 三个根源中,认识根源的作用最为持久,因而反对唯心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3.为什么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答案要点】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最根本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理论上全面地论证了实践在整个哲学中的基础地位和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把实践的观点看作是自己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同时它强调它的全部理论都要付诸实践,指导实践,化作群众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新世界观”,“新”就新在它既不是像旧唯物主义那样仅从所谓纯客观的角度去直观事物,也不是像唯心主义那样仅从主观方面去理解事物,而是以实践为基点去理解事物,从而开辟了一个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新视角、新 天地。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称为“实践唯物主义”。

 

4.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何意义?

【答案要点】

    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有如下意义:首先,静止是运动的量度,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握运动。其次,相对静止是事物分化和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根本条件。第三,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把事物区分开来进行科学分析。


5.怎样理解意识活动体现了观与客观的统一?

【答案要点】

    意识活动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表现在以下三方面: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不同主体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差别是主观的,但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客观的;意识对对象的反映是近似的、有时甚至是歪曲的,这是意识最鲜明的主观特征,但任何反映归根到底都有自己的客观原型。

 

6.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答案要点】

    第一,新生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旧事物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丧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因而新生事物能战胜旧事物。    

    第二,新生事物优越于旧事物,具有更强大的生命力。新生事物是在旧事物中产生的,它克服了旧事物中一切消极的东西,又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且增加了更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具有适应新环境的新功能和更强大的生命力。           

    第三,社会领域中,新生事物从根本上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必然能战胜旧事物。新生事物的成长和发展过程,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我们必须要满腔热情地支持和扶持新生事物,为新生事物的成长开辟道路。
 

7.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案要点】 

首先,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实质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其次,对立统一规律是贯串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第三,建立在对立统一规律基础之上的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最后,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对立和斗争的焦点。    

 

8.简述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外因的辩证关系

【答案要点】

    一事物的内部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内因,一事物与其他事物的矛盾是该事物发展的外因。

内外因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是事物发展第二位的原因;外因一般要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9.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是什么?

【答案要点】

    量变是事物的数量及其空间结构形式的变化,是在度的范围内的变化。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超越度的范围的变化。

量 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量变和质变相互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二,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部分质变,质变中有量的扩张。第三,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不断转化、循环往复、从低级到高级的演 化过程。

 

10.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

    意识的能动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本身的创造性;意识活动对人体的控制作用;意识通过人的实践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五、论述题

1.试述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答案要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可以表述为:世界是统一的,这种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其统一的基础是物质。该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石,它包括了物质观、运动发展观、规律观和意识论。对于指导我们的实践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既然世界是不依赖我们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物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想象出发。

其次,既然客观世界是在时空中运动、变化、发展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变化着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实事求是制定方针和政策。

第三,既然客观世界有自己固有的规律,这就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2.
试述普遍联系观点的方法论意义。
 

【答案要点】

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总是与其他事物处于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之中。

这 个观点的方法论意义主要有二:一是有助于我们树立条件论的思想。联系是普遍的,而具体事物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随着条件的改变,联系的方式也要发生变化。 “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马克思主义者是条件论者。但又不唯条件,因为人的实践活动本身又在创造条件和改变条件。二是有助于我们树立整体性的思 想。和系统论一样,唯物辩证法认为,从功能上看,整体常常大于部分之和。因此我们在工作中要有全局观念。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




  • 0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friendan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