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land副总裁:微笑将会留在我们的脸上

  没了开发工具Borland将何去何从?

  凌晨1点,对于很多开发者来说,这正是他们干劲正足的时候。2006年2月8日,美国时间凌晨1点。正当Borland开发者们和往常一样,沉迷于“Borland开发者社区”里的时候,一封致开发者社区的信引起了他们的注意。

  信是Borland副总裁David I写的。信中提到:“Borland已经决定为旗下IDE产品线寻求买主,将要出售的产品线包括Delphi、C++Builder、 C#Builder、 JBuilder(含Peloton)、 InterBase、JDataStore、nDataStore、Kylix。”

  Borland的这个决定,对于全球成百上千万的开发者来说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而对于一个以开发Turbo Pascal、Trubo C/C++语言起家,以专业做开发工具的Borland来说,这是否又是一个冒险的游戏?出售开发工具业务,Borland就能绝处逢生?

  在开发工具领域,Borland曾是技术人员的天堂。但在近几年来却一直处于腹背受敌的尴尬境地:一边是微软的.NET平台,一边是Java平台,还有一个Linux在远处遥望。这个平衡木如何走,才能满足所有开发者的兴趣与爱好?从今天开来,这正是Borland开发工具今天所遭遇的尴尬。

  失宠了?

  微软与Borland可以说是经历了20多年抗争的老对手。在此期间,很多微软的竞争对手,如Lotus、Netscape等,都纷纷另作他图。只有Borland仍顽强地活着,尽管这期间历经起落、尝尽悲欢,却一直屹立不倒,使Borland带有更多的传奇色彩。

  而在Borland沉沉浮浮的整个过程中,一直是IDE开发工具拯救着它,无论是否有意为之。

  1992年,Borland与微软的正式交锋是在推出Borland C/C++3.1之后。这个产品让Borland在C/C++市场一举击溃微软的Microsoft C/C++,成为全球第一的C/C++产品。Borland此时也达到巅峰时刻,成为全球第三大软件公司。

  而Borland的第一个败笔应该是花4亿多美元买下了Ashton-Tate公司和dbase公司,最终痛失了几乎所有dbase数据库市场之后,微软却抓住了机会,最终使Microsoft Visual C/C++反败为胜。

  在上述要出售的一系列开发工具中,Delphi可谓Borland的一大功臣——尽管Borland在C/C++开发工具的惨烈战役中败给微软,而Delphi项目则让Borland绝境重生。为战胜微软的Visual Basic,Borland为Delphi设定了超前的目标,如:提供快速编译的开发环境、建立全新的视窗 Framework组件架构,在组件架构层面超越VB等创新的做法,使得Delphi 1.0版在上市时,由于用户的疯狂购买,竟造成Delphi全球缺货的局面。

  而在后来的Jbuilder的出现,更是让逐渐低迷的Borland一举奠定了在Java开发领域的领袖地位,使得Borland拥有了多个赢利点,也避免了与微软IDE的直接对抗。只不过Eclipse的横空出世,让Jbuilder开始失宠。

  而如果说在与微软的抗衡过程中,Borland在Win32平台下还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的话,那么,当微软推出.NET平台,将软件开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之后,Borland再次面临着新的抉择——兼容,让它的开发工具在两个平台下都可以运行,还是希望能在.NET和Java抗衡的时代仍能保持自己独特的、难以取代的地位。其成效如何?或许只有Borland高管们自己知道。

  向左走,向右走?

  翻开Borland公司的历史不难发现,向左走还是向右走的问题,一直存在着。最为典型的就是在1998年,正当Borland 作为开发工具代名词,并为其带来了大量财富的时候,当时的总裁将声名远扬的Borland改为了Inprise,期望以此将公司策略从产品技术路线转向以行销为主的企业,仅改名费就花了数百万美元。之后又将将名字改了回来,从而延误了最好的发展时机。

  让我们再来看看IDE(集成开发环境)市场。在过去的10年里,Borland一直是IDE市场里最受欢迎的开发工具,因此也是公司最重要的盈利点。但在近几年里,IDE市场正在的日益萎缩,尤其是近两年来以Eclipse 为代表的开放源代码IDE 已经对开发工具市场的冲击,Borland JBuilder IDE开发工具遭到重创。

  对于像Borland 这样在软件开发工具领域有悠久历史并得到开发人员追捧的公司而言,退出开发工具业务是不是一个激烈而危险的举措呢?

  早在2003年,Borland就提出了ALM(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概念,将软件项目开发回归到软件工程学里,即:软件生命周期分为定义、设计、开发、测试和分发阶段。尽管这不是一个超前的新概念,但已经表明:IDE作为一项单独的业务已经结束,而开发人员和开发过程的角色却变得日益重要。IBM Rational、Visual Studio 2005所倡导的也这是这些。

  IDC应用软件生命周期管理业务的项目经理梅琳达说,考虑到生命周期软件包和管理应用软件需求的不断增长,未来数年内该市场将以约15% 的增长速度增长,这意味着Borland 战略重点的转变是十分重要的。

  自提出ALM之后,Borland为了能够提供一整套跨平台的ALM解决方案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如:一年前收购了咨询厂商TeraQuest Metrics;去年10月份收购了IT项目管理工具厂商Legadero;近日宣布将以1 亿美元现金收购测试工具厂商Segue 公司,等等。

  就像原先那次更名一样,Borland希望通过ALM、通过出售IDE,进入其一直渴望进入的企业级软件应用市场。但是,要进入企业级市场,难道就意味着一定要出售IDE业务,一定要抉择向左还是向右的问题吗?

  能否续写传奇?

  尽管Borland 目前在其心目中还没有可能的开发工具买主,但公司已经面临着许多挑战,既要出售业务还要收购新业务,对公司的正常运转都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而且,从公司第四季度财报来看业不乐观——销售收入下滑了14% ,亏损增长到了960 万美元。在没有明确买主的情况下,一厢情愿地将自己的主营业务挂牌出售,除了对现有的业务带来冲击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益处。这样的一个动作,援引Borland公司一名员工的话来讲就是“看不清楚有任何意义”。Borland,能否将它的20年传奇续写?

  对于去年11月刚刚上任Borland公司总裁兼CEO Tod Nielson来说,可谓重任在肩。他上台不久,就作出这样的决策,可以说是对Borland整个历史的一个颠覆。Nielsen很乐观:“该决定将使得我们的重点在ALM之上,同时使得IDE业务适得其所,使我们得以做对我们业务、客户和软件开发都有益的事情。”

  在出售开发工具业务之后,或许Borland将真的可以如自己所期望的那样,专注于企业领域。公司只能能够通过其“ALM解决方案”和中间件的销售来扩大其收入来源。而在这些领域,Borland将面对的是像IBM 、微软、BEA、Mercury、CA等强大的竞争对手,Borland还有还击之力吗?

  在Borland的历史中,CEO向来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几次起伏无不与CEO相关。尽管有过在BEA公司担任首席营销官和在甲骨文公司亲自负责数据库、Fusion中间件等软件的营销支持的经验,以及当年为MSDN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但是Borland能否再次走出低谷,续写传奇?Tod Nielson任重道远。

        但愿像Borland 副总裁David I 信中所说的那样:“泪水将离开我们的眼睛,而微笑将留在我们的脸上”。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