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法+OpenCV】图像极坐标变换及基于OpenCV的实现

49 篇文章 32 订阅
9 篇文章 0 订阅

在医学图像处理,尤其是在处理血管断层扫描类(如OCT、IVUS等)图像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使用到极坐标变换,也即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方转圆”。同样,我们可以使用极坐标变换的反变换实现“圆转方”

极坐标变换及其反变换的关键在于,根据极坐标变换前的图像(我们称为“方图”)确定极坐标变换后的图像(我们称为“圆图”)上每个像素点的像素值。也即是找到“圆图”和“方图”间几何坐标的对应关系。


1、极坐标变换(方转圆)

原理:如下图所示,实现极坐标变换的关键即在于找到圆图上任一点P(i,j),在方图上对应的点p(m,n),然后通过插值算法实现圆图上所有像素点的赋值。

方图上,其行列数分别为M、N,方图上的每一列对应为圆图上的每条半径,半径方向存在着一个长度缩放因子delta_r = M/R,圆周方向被分为N等分,即角度因子为delta_t = 2π/N;

圆图上,图像坐标(i,j)和世界坐标(x,y)有着如下变换关系:x = j - R, y = R - i;

那么,图中P点半径长度为r = sqrt(x*x + y*y),角度theta = arctan(y/x);

圆图上点P在方图上对应行数为r/delta_r;

圆图上点P在方图上对应的列数n = thata/delta_t。

以上就是极坐标变换的基本原理,结合相应的插值算法,即可实现图像的极坐标变换。



实现代码如下:

bool cartesian_to_polar(cv::Mat& mat_c, cv::Mat& mat_p, int img_d)
{
	mat_p = cv::Mat::zeros(img_d, img_d, CV_8UC1);

	int line_len = mat_c.rows;
	int line_num = mat_c.cols;

	double delta_r = (2.0*line_len) / (img_d - 1); //半径因子
	double delta_t = 2.0 * PI / line_num; //角度因子

	double center_x = (img_d - 1) / 2.0;
	double center_y = (img_d - 1) / 2.0;

	for (int i = 0; i < img_d; i++)
	{
		for (int j = 0; j < img_d; j++)
		{
			double rx = j - center_x; //图像坐标转世界坐标
			double ry = center_y - i; //图像坐标转世界坐标

			double r = std::sqrt(rx*rx + ry*ry);

			if (r <= (img_d - 1) / 2.0)
			{
				double ri = r * delta_r;
				int rf = (int)std::floor(ri);
				int rc = (int)std::ceil(ri);

				if (rf < 0)
				{
					rf = 0;
				}
				if (rc > (line_len - 1))
				{
					rc = line_len - 1;
				}

				double t = std::atan2(ry, rx);

				if (t < 0)
				{
					t = t + 2.0 * PI;
				}

				double ti = t / delta_t;
				int tf = (int)std::floor(ti);
				int tc = (int)std::ceil(ti);

				if (tf < 0)
				{
					tf = 0;
				}
				if (tc > (line_num - 1))
				{
					tc = line_num - 1;
				}

				mat_p.ptr<uchar>(i)[j] = interpolate_bilinear(mat_c, ri, rf, rc, ti, tf, tc);
			}
		}
	}

	return true;
}


顺便给一段双线性插值的代码:

uchar interpolate_bilinear(cv::Mat& mat_src, double ri, int rf, int rc, double ti, int tf, int tc)
{
	double inter_value = 0.0;

	if (rf == rc && tc == tf)
	{
		inter_value = mat_src.ptr<uchar>(rc)[tc];
	}
	else if (rf == rc)
	{
		inter_value = (ti - tf) * mat_src.ptr<uchar>(rf)[tc] + (tc - ti) * mat_src.ptr<uchar>(rf)[tf];
	}
	else if (tf == tc)
	{
		inter_value = (ri - rf) * mat_src.ptr<uchar>(rc)[tf] + (rc - ri) * mat_src.ptr<uchar>(rf)[tf];
	}
	else
	{
		double inter_r1 = (ti - tf) * mat_src.ptr<uchar>(rf)[tc] + (tc - ti) * mat_src.ptr<uchar>(rf)[tf];
		double inter_r2 = (ti - tf) * mat_src.ptr<uchar>(rc)[tc] + (tc - ti) * mat_src.ptr<uchar>(rc)[tf];

		inter_value = (ri - rf) * inter_r2 + (rc - ri) * inter_r1;
	}

	return (uchar)inter_value;
}


2、极坐标变换的反变换(圆转方)

原理:顾名思义,极坐标变换的反变换即极坐标变换的逆变换,原理和极坐标变换类似,只是更为直接和方便,且不需要进行插值,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直接看代码吧:

bool polar_to_cartesian(cv::Mat& mat_p, cv::Mat& mat_c, int rows_c, int cols_c)
{
	mat_c = cv::Mat::zeros(rows_c, cols_c, CV_8UC1);

	int polar_d = mat_p.cols;
	double polar_r = polar_d / 2.0; // 圆图半径

	double delta_r = polar_r / rows_c; //半径因子
	double delta_t = 2.0*PI / cols_c;  //角度因子

	double center_polar_x = (polar_d - 1) / 2.0;
	double center_polar_y = (polar_d - 1) / 2.0;

	for (int i = 0; i < cols_c; i++)
	{
		double theta_p = i * delta_t; //方图第i列在圆图对应线的角度
		double sin_theta = std::sin(theta_p);
		double cos_theta = std::cos(theta_p);

		for (int j = 0; j < rows_c; j++)
		{
			double temp_r = j * delta_r; //方图第j行在圆图上对应的半径长度

			int polar_x = (int)(center_polar_x + temp_r * cos_theta);
			int polar_y = (int)(center_polar_y - temp_r * sin_theta);

			mat_c.ptr<uchar>(j)[i] = mat_p.ptr<uchar>(polar_y)[polar_x];
		}
	}
	return true;
}



3、结果

为验证算法,下载了一张IVUS(血管超声)图像,先用极坐标反变换得到方图,再用极坐标变换将方图变换回圆图,通过比较,变换前后的图像基本一致,哦了~~~




原始图



反极坐标变换图



极坐标变换结果


2017.03.24完成初稿


  • 18
    点赞
  • 10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3
    评论
### 回答1: SIFT(尺度不变特征变换)是一种用于在计算机视觉领域进行图像特征提取和匹配的算法OpenCV是一个广泛使用的计算机视觉库,其中包括了SIFT特征提取和匹配算法实现。 SIFT算法通过在不同尺度下寻找关键点,并计算每个关键点周围的特征描述子来提取图像中的特征点。这些描述子是基于图像局部区域的梯度方向直方图构建的,其具有旋转不变性和尺度不变性等特点。SIFT算法可以在不同的图像之间寻找匹配的特征点,从而实现图像间的拼接、目标跟踪等任务。 OpenCV中的SIFT匹配算法使用SURF(速度ed-Oriented(加速鲁棒特征))算法来加速运算。它在建立图像金字塔的基础上使用尺度空间小值检测方法,以确定关键点的位置。然后它计算关键点周围具有高梯度方向和尺度不变性的局部图像区域的描述子。最后,通过比较不同图像中的关键点描述子,使用KD树或暴力匹配算法找到匹配的特征点。 SIFT匹配算法的优点是可以在不同的图像之间寻找特征点的对应关系,并且对于尺度、旋转和视角的变化具有鲁棒性。但它也有一些缺点,例如对于大规模图像集合的匹配速度较慢,并且对于特别小的或者低对比度的图像特征不敏感。 总而言之,SIFT匹配算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图像特征提取和匹配算法,对于许多计算机视觉任务都有广泛的应用。在OpenCV中,我们可以方便地使用该算法进行图像匹配任务的开发和实现。 ### 回答2: SIFT(尺度不变特征变换)是一种非常常用的计算机视觉算法,用于在图像中检测和描述稳定的关键点,然后通过比较描述子来进行特征匹配。 OpenCV 4.3是一个开源计算机视觉库,其中包含了SIFT算法实现。在OpenCV中使用SIFT匹配算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 1. 导入必要的模块和库(包括OpenCV库)。 2. 加载待匹配的两张图像。 3. 使用SIFT算法在两个图像中检测关键点。 4. 计算每个关键点的描述子。 5. 使用匹配算法(如暴力匹配或FLANN匹配器)比较两个图像中的关键点的描述子,并找到最佳匹配。 6. 根据匹配结果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图像处理,如图像配准、目标跟踪等。 SIFT匹配算法的优点在于其对尺度、旋转和光照变化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在复杂的场景下获得稳定的匹配结果。然而,SIFT算法计算量较大,可能会在大规模图像数据上造成性能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OpenCV中还可以使用加速版本的SIFT算法,如SURF(加速稳健特征)或ORB(旋转不变特征)。 总结来说,OpenCV 4.3提供了SIFT匹配算法实现,通过SIFT算法可以检测和描述图像中的关键点,并通过匹配算法找到两个图像中关键点之间的最佳匹配。SIFT算法具有鲁棒性,但计算量较大,因此在大规模数据上可能存在性能问题。 ### 回答3: SIFT(尺度不变特征转换)是一种用于图像特征提取和匹配的算法,在OpenCV 4.3中也提供了对应的SIFT功能。 SIFT算法的主要步骤包括尺度空间值检测、关键点精确定位、方向分配、关键点描述子生成和匹配等。在尺度空间值检测中,通过对图像进行高斯金字塔构建和DoG(差分高斯)图像计算,来检测出具有不同尺度和空间位置的关键点。关键点的精确定位是通过在DoG图像中拟合二次曲面来获得更精确的关键点坐标。方向分配阶段用于确定关键点的主方向,从而提高匹配的鲁棒性。关键点描述子生成是根据关键点的邻域建立的梯度直方图,用于描述关键点的局部纹理特征。最后,在匹配阶段,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如暴力匹配)来比较两幅图像的关键点描述子,从而找到匹配的关键点对。 在OpenCV 4.3中,可以使用cv::xfeatures2d::SIFT类来实现SIFT算法。通过创建该类的对象,可以对输入图像进行关键点检测、描述子生成和匹配等操作。SIFT类提供了一系列的成员函数,如detectAndCompute()用于同时进行关键点检测和描述子生成,match()用于进行关键点匹配等。可以通过调整函数的参数来控制算法的行为,如设置关键点的数量、匹配的阈值等。 SIFT算法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广泛应用于图像拼接、三维重建、目标检测和图像识别等任务中。它具有尺度不变性和旋转不变性等优点,在处理具有视角变化、尺度变化和部分遮挡的图像时表现良好。然而,由于SIFT算法的计算量较大,对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应用可能不太适用。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