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速排序的基本思想:
快速排序使用分治的思想,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列分割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均比另一部分记录的关键字小。之后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继续进行排序,以达到整个序列有序的目的。
2、快速排序的三个步骤:
(1)选择基准:在待排序列中,按照某种方式挑出一个元素,作为 “基准”(pivot)
(2)分割操作:以该基准在序列中的实际位置,把序列分成两个子序列。此时,在基准左边的元素都比该基准小,在基准右边的元素都比基准大
(3)递归地对两个序列进行快速排序,直到序列为空或者只有一个元素。
3、选择基准的方式:
对于分治算法,当每次划分时,算法若都能分成两个等长的子序列时,那么分治算法效率会达到最大。也就是说,基准的选择是很重要的。选择基准的方式决定了两个分割后两个子序列的长度,进而对整个算法的效率产生决定性影响。
最理想的方法是,选择的基准恰好能把待排序序列分成两个等长的子序列
我们介绍三种选择基准的方法:(3种)
方法(1):固定位置
思想:取序列的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元素作为基准
基本的快速排序
int SelectPivot(int arr[],int low,int high)
{
return arr[low];//选择选取序列的第一个元素作为基准
}
注意:基本的快速排序选取第一个或最后一个元素作为基准。但是,这是一直很不好的处理方法。
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分析:如果输入序列是随机的,处理时间可以接受的。如果数组已经有序时,此时的分割就是一个非常不好的分割。因为每次划分只能使待排序序列减一,此时为最坏情况,快速排序沦为起泡排序,时间复杂度为Θ(n^2)。而且,输入的数据是有序或部分有序的情况是相当常见的。因此,使用第一个元素作为枢纽元是非常糟糕的,为了避免这个情况,就引入了下面两个获取基准的方法。
方法(2):随机选取基准
引入的原因:在待排序列是部分有序时,固定选取枢轴使快排效率底下,要缓解这种情况,就引入了随机选取枢轴
思想:取待排序列中任意一个元素作为基准
随机化算法
/*随机选择枢轴的位置,区间在low和high之间*/
int SelectPivotRandom(int arr[],int low,int high)
{
//产生枢轴的位置
srand((unsigned)time(NULL));
int pivotPos = rand()%(high - low) + low;
//把枢轴位置的元素和low位置元素互换,此时可以和普通的快排一样调用划分函数
swap(arr[pivotPos],arr[low]);
return arr[low];
}
测试数据:
测试数据分析::这是一种相对安全的策略。由于枢轴的位置是随机的&#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