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早期的一小段代码的解析

代码的来源已不记得,只是在分析代码的时候觉得学到了很多的思路,特此记录:)

点击下载此资源

源代码的目录结构:

|--java
    |--bean
    |--bll
    |--dal
    |--dao
    |--db
    |--struts
    |--tld
    |--util
    |--util
    |--ApplicationResource.properties
    |--connector.properties

connector.properties配置文件的格式为:

<properties>
    <entry key="defaultName" value="mysql"></entry>
    <entry key="mysql" packageName="" connString="" driverClass="" ></entry>
    --其他数据库配置信息--
</properties>

在接下来陆续解析里面的一些思想与巧妙之处…

底层可适配多种数据库的设计

代码是这样的(里面加了少量的注释):

/*
 * To change this template, choose Tools | Templates
 * and open the template in the editor.
 */

package db;

import java.io.File;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import javax.xml.parsers.DocumentBuilder;
import javax.xml.parsers.DocumentBuilderFactory;
import org.w3c.dom.Document;
import org.w3c.dom.Node;
import org.w3c.dom.NodeList;

/**
 *
 * @author Jonllen
 */
public class DbManager {

    private DbManager(){}

    //得到的时资源文件的路径
    private static String propFileName = DbManager.class.getClassLoader().getResource("").getPath()+"connector.properties";

    //存放默认的数据库的名称
    private String defaultName;

    private DbItem defaultItem;

    private List<DbItem> list;

    private static DbManager instance = null;

    public String getDefaultName() {
        return defaultName;
    }

    public void setDefaultName(String defaultName) {    
        //遍历集合
        for(DbItem item : this.list)
        {
            //搜索配置文件中配置的,默认的数据库
            if (item.getDbName().equalsIgnoreCase(defaultName))
            {
                System.out.println("修改设置当前数据库为:" + defaultName );

                this.defaultName = defaultName;
                this.defaultItem = item;

                dal.DataAccess.daoPackageName = item.getPackageName();
                db.SqlHelper.ConnString = item.getConnString();
                db.SqlHelper.DriverClass = item.getDriverClass();
            }
        }
    }

    public Boolean IsDefault(String dbName)
    {
        return dbName.equalsIgnoreCase(this.defaultName);
    }

    public DbItem getDefaultItem() {
        return defaultItem;
    }

    public void setDefaultItem(DbItem defaultItem) {
        this.defaultItem = defaultItem;
    }

    public List<DbItem> getList() {
        return list;
    }

    public void setList(List<DbItem> list) {
        this.list = list;
    }

    //读取配置文件的相关设置
    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DbManager GetConfig(){

        if (instance!=null ) return instance;

        System.out.println("--读取 " + propFileName + "资源配置文件开始--");

        instance = new DbManager();

        DocumentBuilderFactory docBuilderFactory = DocumentBuilderFactory.newInstance();
        NodeList nodelist = null;
        try {
                DocumentBuilder docBuilder = docBuilderFactory.newDocumentBuilder();
                Document doc = docBuilder.parse (new File(propFileName));
                nodelist = doc.getElementsByTagName("entry");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if (nodelist==null || nodelist.getLength()==0 )
        {
            try {
                throw new Exception("文件" + propFileName + "找不到entry节点");
            } catch (Exception ex) {
                ex.printStackTrace();
            }
        }

        String defaultName = null;

        List<DbItem> list = new ArrayList<DbItem>();//存放不同数据库的连接信息
        for(int i = 0;i<nodelist.getLength();i++)
        {
            //该部分内容与XML的读取操作有关
            Node node = nodelist.item(i);
            String keyName =  node.getAttributes().getNamedItem("key").getNodeValue();
            if ( keyName.equalsIgnoreCase("defaultName") )
            {
                defaultName = node.getAttributes().getNamedItem("value").getNodeValue();//此时defaultName=“mysql”
            }else {
                //每一个数据库连接信息封装到一个item中
                //然后将每一item,添加到集合中
                DbItem item = new DbItem();
                item.setDbName(keyName);
                item.setPackageName(node.getAttributes().getNamedItem("packageName").getNodeValue());
                item.setConnString(node.getAttributes().getNamedItem("connString").getNodeValue());
                item.setDriverClass(node.getAttributes().getNamedItem("driverClass").getNodeValue());
                list.add(item);
            }
        }

        instance.setList(list);
        instance.setDefaultName(defaultName);

        return instance;
    }

}

此类的作用是读取数据库的配置文件connector.properties,并将当前使用的数据库的连接信息保存在beanDbItem中,现在只需了解beanDbItem中包含的属性即可,即:数据库的名称dbname、数据库的连接字符串connString、数据库驱动的名字driverClass、以及packageName现在暂时不展开描述。

此类使用了单例设计模式,很明显的可以看到代码中包含有一个私有的类型为DbManager的属性instance和公共用的静态方法public synchronized static DbManager GetConfig(){}

类中的属性:

  • propFileName,用来的到配置文件的路径。

  • list,类型为List<DbItem>,用来保存配置文件中配置的所有entry,key为defaultName的entry除外。

  • defaultName,类型为String,用来保存配置文件中key为defaultName的entry所配置的value,就是默认的数据库的名称。

  • defaultItem,类型为DbItem,用来保存默认数据库所对应的entry的连接信息。

defaultName和defaultItem的设置:

​ 通过遍历list,然后判断每个list.getDbName()是否与defaultName相同,若相同,则将当前的item设置给defaultItem。

那末list中的值是怎么来的呢?

  • 我们可以保证可以得到peopFileName,即配置文件的位置。类中将该属性设置为了静态属性。

  • 类中使用DOM解析,去解析数据库配置文件connector.properties,操作时将该配置文件当成xml来解析…。

    DOM解析中通过getElementByTagName(“entry”),将配置文件中的所有<entry></entry>保存到了一个NodeList类型的属性nodelist中,可以理解为集合,只不过是属于org.w3c.dom第三方。

    接下来,就去遍历nodelist了,NodeList提供有大量操作类似xml格式数据的方法,在遍历过程中如果key为defaultName,则设置defaultName,否则则将其add进list中。

以上流程则是解析也是静态方法GetConfig()的逻辑。—(第一部分结束)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重要意义   一般认为,一个数据结构是由数据元素依据某种逻辑联系组织起来的。对数据元素间逻辑关系的描述称为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必须在计算机内存储,数据的存储结构是数据结构的实现形式,是其在计算机内的表示;此外讨论一个数据结构必须同时讨论在该类数据上执行的运算才有意义。   在许多类型的程序的设计中,数据结构的选择是一个基本的设计考虑因素。许多大型系统的构造经验表明,系统实现的困难程度和系统构造的质量都严重的依赖于是否选择了最优的数据结构。许多时候,确定了数据结构后,算法就容易得到了。有些时候事情也会反过来,我们根据特定算法来选择数据结构与之适应。不论哪种情况,选择合适的数据结构都是非常重要的。   选择了数据结构,算法也随之确定,是数据而不是算法是系统构造的关键因素。这种洞见导致了许多种软件设计方法和程序设计语言的出现,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语言就是其中之一。 编辑本研究内容   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结构是一门研究非数值计算的程序设计问题中计算机的操作对象(数据元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运算等的学科,而且确保经过这些运算后所得到的新结构仍然是原来的结构类型。   “数据结构”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在国外是从1968年才开始设立的。 1968年美国唐·欧·克努特教授开创了数据结构的最初体系,他所著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技巧》第一卷《基本算法》是第一本较系统地阐述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存储结构及其操作的著作。“数据结构”在计算机科学中是一门综合性的专业基础课。数据结构是介于数学、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三者之间的一门核心课程。数据结构这一门课的内容不仅是一般程序设计(特别是非数值性程序设计)的基础,而且是设计和实现编译程序、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及其他系统程序的重要基础。   计算机是一门研究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表示和处理的科学。这里面涉及到两个问题:信息的表示,信息的处理 。   而信息的表示和组织又直接关系到处理信息的程序的效率。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信息量的增加,信息范围的拓宽,使许多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的规模很大,结构又相当复杂。因此,为了编写出一个“好”的程序,必须分析待处理的对象的特征及各对象之间存在的关系,这就是数据结构这门课所要研究的问题。众所周知,计算机的程序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信息并不是没有组织,信息(数据)之间往往具有重要的结构关系,这就是数据结构的内容。数据的结构,直接影响算法的选择和效率。   计算机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时,大致需要经过下列几个步骤:首先要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一个适当的数学模型,然后设计一个解此数学模型的算法(Algorithm),最后编出程序、进行测试、调整直至得到最终解答。寻求数学模型的实质是分析问题,从中提取操作的对象,并找出这些操作对象之间含有的关系,然后用数学的语言加以描述。计算机算法与数据的结构密切相关,算法无不依附于具体的数据结构,数据结构直接关系到算法的选择和效率。运算是由计算机来完成,这就要设计相应的插入、删除和修改的算法 。也就是说,数据结构还需要给出每种结构类型所定义的各种运算的算法。   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表示,在计算机科学中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中并由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总称。   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程序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考虑。一个数据元素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数据项是数据的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有两类数据元素:一类是不可分割的原子型数据元素,如:整数"5",字符 "N" 等;另一类是由多个款项构成的数据元素,其中每个款项被称为一个数据项。例如描述一个学生的信息的数据元素可由下列6个数据项组成。其中的出生日期又可以由三个数据项:"年"、"月"和"日"组成,则称"出生日期"为组合项,而其它不可分割的数据项为原子项。   关键字指的是能识别一个或多个数据元素的数据项。若能起唯一识别作用,则称之为 "主" 关键字,否则称之为 "次" 关键字。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一个子集。数据对象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   数据处理是指对数据进行查找、插入、删除、合并、排序、统计以及简单计算等的操作过程。在早期,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进入八十年代以后,计算机主要用于数据处理。据有关统计资料表明,现在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的时间比例达到80%以上,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计算机应用的进一步普及,计算机用于数据处理的时间比例必将进一步增大。
T-SNE(t-Distributed Stochastic Neighbor Embedding)是一种非线性降维技术,可以将高维数据映射到低维空间中,并保留数据之间的相似性关系。T-SNE主要应用于数据可视化和聚类分析。 下面是一个T-SNE的Python代码示例,代码中使用了Scikit-learn库中的TSNE类: ```python from sklearn.manifold import TSNE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seaborn as sns import pandas as pd # 读取数据 data = pd.read_csv('data.csv') # 将数据特征列和标签列分开 X = data.iloc[:, :-1].values y = data.iloc[:, -1].values # 创建TSNE对象,设置参数 tsne = TSNE(n_components=2, perplexity=30, early_exaggeration=12, learning_rate=200) # 调用fit_transform()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 X_tsne = tsne.fit_transform(X) # 创建散点图,可视化降维后的数据 sns.scatterplot(x=X_tsne[:, 0], y=X_tsne[:, 1], hue=y) plt.show() ``` 在代码中,首先读取了一个数据集,然后将特征列和标签列分开。接着创建了一个TSNE对象,并设置了一些参数,如n_components表示降维后的维度数,perplexity表示困惑度,early_exaggeration表示早期聚焦程度,learning_rate表示学习率等。最后调用fit_transform()方法对数据进行降维,并使用sns库和matplotlib库创建散点图,可视化降维后的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T-SNE是一种计算密集型算法,对于大规模数据集可能会比较耗时。因此,在使用T-SNE进行降维时,需要在选择参数和数据量上进行权衡。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