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像素自适应分割的运动目标检测算法

        本文是根据M. Hofmann等人在2012年的IEEE Workshop on Change Detection上发表的“Background Segmentation with Feedback: The Pixel-Based Adaptive Segmenter”,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而成的,论文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blog.csdn.net/kezunhai
        Pixel-Based Adaptive Segmenter(PBAS)检测算法,从思路和框架上看,该算法是结合了SACON和VIBE两个算法的优势,并进行了一些细微的改进而成的,算法在检测性能上优于SACON和VIBE。可能有些朋友对SACON和VIBE不熟,下面首先分别简单介绍下SACON和VIBE算法。

      (1)SACON算法
       SACON算法通过保存视频序列的前N帧作为背景模型,对于newly coming像素,则根据式(1)与背景模型比较:


其中, Tr是一个阈值,用于表示像素值间的差异,c表示通道,对于三通道,则表示(r,g,b)。然后,进一步通过式(2)来判断是前景还是背景:


其中,Tn是阈值,一般取值2/3N*Tr即可。以上即为SACON算法的基本思想,而对于背景更新等其他细节,可以参考文献:Background subtraction based on a robust consensus method

        (2)VIBE算法
         采用了一种全新的思想来进行目标的检测,将随机原理引用到目标检测。其基本思想是对于每个像素,在半径为R的范围内进行随机采样,作为该像素点的背景模型,默认采样点为20。接着,对于新进来的像素,将其值与背景模型比较,如果下式大于或等于#min(默认取值为2):


则将该像素判为背景像素,否则为前景。

而在背景模型更新方面,VIBE采用随机选取背景模型中的一个像素点,以一定的概率用当前帧的像素值来替换,并将当前帧的像素值以一定的概率融入到背景模型的邻域中。

实验表明,VIBE算法不仅计算复杂度低、速度快、而且准确率高,尤其是作者提出VIBE+后,VIBE算法的性能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更详细的内容请参考论文Background Subtraction: Experiments and Improvements for ViBe

有点跑题,还是回到正题来。为了对PBAS有一个整体的印象,我们来看PBAS算法的diagram,如下图所示:

                                                                            

         图的左边分别是像素分类的决策阈值更新、背景模型更新率的更新;图的右边是背景模型及背景模型邻域的更新。在背景建模阶段,PBAS算法采用类似SACON算法背景建模的方法,收集前N帧像素以及梯度幅值作为背景模型。新来像素与背景模型比较,比较方法如下式:

                                                                                                   

其中,Bk(xi)表示背景模型中的像素,R(xi)表示像素阈值,#min表示最小的匹配数目,F(xi)=1表示前景。下面重点来介绍下R(xi),这也是本文的一个重点。

         跟传统的全局阈值不一样,在PBAS算法中,每个像素的阈值都是像素相关的,不同位置的判断阈值可能不一样。PBAS算法通过计算前N帧的前N个距离的最小值的平均值来决定各个像素的阈值。具体来说,就是用D(xi)={ D1(xi),D2(xi),...Dn(xi)}表示最小距离矩阵,其中D(xi)= Min( dist(I(xi),Bj(xi))), j=1,2...N。 则对于每个像素来说,其N个最小值的平均值为:


对应的判断阈值R(xi)则通过下式来计算:


其中Rinc/dec和Rscale都是预先定义的常量。
        而背景更新部分,对于不同的像素,背景更新率也不同,作者通过下式来自适应调节背景模型的更新率:


其中Tinc和Tdec也是预先定义的常量。

          除了更新率外,论文还有一点需要提下,作者在论文中也采用了邻域更新,但是与VIBE不同。在VIBE中,背景模型中邻域的像素值是采用当前像素来更新的;而PBAS算法中,背景模型中的邻域值是采用当前像素的邻域值来更新的。
          通过上面两个像素判断阈值的自适应和背景模型更新的自适应,整个算法基本实现了non-parameter的运动目标检测。在网站http://www.changedetection.net/上,该算法的综合性能排名第三,其性能这里不再细叙,具体的可以参考相关文献。而根据changedetection上提供的测试环境和结果:~48 fps (average on the whole database) with a C++ implementation running in three threads on a core i7 3.5 GHz,在I7(8核啊,算法也采用了多线程技术)上可以达到48fps,个人也测试了下,算法的检测结果比较优秀,而且对缓慢的光照变化具有较强的鲁棒性,环境适应能力也比较强,但是处理速度上还是不太理想,通过优化可以达到16fps左右,当然公司的电脑比较落后,话说是2007年左右的,具体配置没查看。
          总体来说,PBAS算法是一种性能比较优越算法,该算法本身结合了SACON和VIBE算法的优势,兼具两者特性,值得进一步关注。

  • 4
    点赞
  • 1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7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7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