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NAS技术架构

1 什么是集群NAS?
集群(Cluster)是由多个节点构成的一种松散耦合的计算节点集合,协同起来对外提供服务。集群主要分为高性能集群HPC(High Performance Cluster)、高可用集群HAC(High Availablity Cluster)和负载均衡集群LBC(Load Balancing Cluster)。集群NAS是指协同多个节点(即通常所称的NAS机头)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或高负载均衡的NAS(NFS/CIFS)服务。

非结构化数据目前呈现快速增长趋势,IDC研究报告分析指出,到2012年非结构化数据将占到数据存储总量的80%以上。集群NAS是一种横向扩展(Scale-out)存储架构,具有容量和性能线性扩展的优势,已经得到全球市场的认可。从EMC对ISILON、HP对IBRIX、DELL对Exanet等收购事件,以及IBM推出SONAS、NetApp发布Data ONTAP 8,都可以看出集群NAS已经成为主流存储技术之一。在国内,我们也看到UIT UFS、龙存LoongStore、九州初志CZSS、美地森YFS等集群NAS解决方案。集群NAS的未来潜在市场巨大,在高性能计算HPC、广电IPTV、视频监控、云存储等行业领域将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2 集群NAS的三种主流技术架构
从整体架构来看,集群NAS由存储子系统、NAS集群(机头)、客户端和网络组成。存储子系统可以采用存储区域网络SAN、直接连接存储DAS或者面向对象存储设备OSD的存储架构,SAN和DAS架构方式需要通过存储集群来管理后端存储介质,并以SAN文件系统或集群文件系统的方式为NAS集群提供标准文件访问接口。在基于OSD架构中,NAS集群管理元数据,客户端直接与OSD设备直接交互进行数据访问,这就是并行NAS,即pNFS/NFSv4.1。NAS集群是NFS/CIS网关,为客户端提供标准文件级的NAS服务。对于SAN和DAS架构,NAS集群同时承担元数据和I/O数据访问功能,而OSD架构方式仅需要承担元数据访问功能。根据所采用的后端存储子系统的不同,可以把集群NAS分为三种技术架构,即SAN共享存储架构、集群文件系统架构和pNFS/NFSv4.1架构。

(1)SAN共享存储架构
这种架构(如图1所示)后端存储采用SAN,所有NAS集群节点通过光纤连接到SAN,共享所有的存储设备,通常采用SAN并行文件系统管理并输出POSIX接口到NAS集群。SAN并行文件系统通常需要元数据控制服务器,可以是专用的MDC,也可以采用完全分布的方式分布到SAN客户端上。NAS集群上安装SAN文件系统客户端即可实现对SAN共享存储的并发访问,然后运行NFS/CIFS服务为客户端提供服务。这里前端网络采用以太网,后面存储连接则采用SAN网络。

图1 SAN共享存储集群NAS架构

由于采用了高性能的SAN存储网络,这种集群NAS架构可以提供稳定的高带宽和IOPS性能,而且可以通过增加存储盘阵或NAS集群节点实现存储容量和性能单独扩展。客户端可以直接连接具体的NAS集群节点,并采用集群管理软件来实现高可用性;也可以采用DNS或LVS实现负载均衡和高可用性,客户端使用虚拟IP进行连接。SAN存储网络和并行文件系统成本都比较高,因此这种集群NAS架构的缺点就是成本较高,同时也继承了SAN存储架构的缺点,比如部署管理复杂、扩展规模有限等。采用这种架构的集群NAS典型案例是IBM SONAS(图2)和Symantec FileStore

图2 SONAS

 

(2)集群文件系统架构
这种架构(如图3所示)后端存储采用DAS,每个存储服务器直连各自的存储系统,通常为一组SATA磁盘,然后由集群文件系统统一管理物理分布的存储空间而形成一个单一命名空间的文件系统。实际上,集群文件系统是将RAID、Volume、File System的功能三者合一了。目前的主流集群文件系统一般都需要专用元数据服务或者分布式的元数据服务集群,提供元数据控制和统一名字空间,当然也有例外,如无元数据服务架构的GlusterFS。NAS集群上安装集群文件系统客户端,实现对全局存储空间的访问,并运行NFS/CIFS服务对外提供NAS服务。NAS集群通常与元数据服务集群或者存储节点集群运行在相同的物理节点上,从而减少物理节点部署的规模,当然会对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与SAN架构不同,集群文件系统可能会与NAS服务共享TCP/IP网络,相互之间产生性能影响,导致I/O性能的抖动。诸如ISILON等集群文件系统存储节点之间采用InfiniBand网络互联,可以消除这种影响,保持性能的稳定性。

图3 集群文件系统集群NAS架构

在这种架构下,集群NAS的扩展通过增加存储节点来实现,往往同时扩展存储空间和性能,很多系统可以达到接近线性地扩展。客户端访问集群NAS的方式与第一种架构方式相同,负载均衡和可用性也可以采用类似的方式。由于服务器和存储介质都可以采用通用标准的廉价设备,在成本上有很大优势,规模可以很大。然而,这类设备是非常容易发生故障的,服务器或者磁盘的损坏都会导致部分数据不可用,需要采用HA机制保证服务器的可用性,采用复制保证数据的可用性,这往往会降低系统性能和存储利用率。另外,由于服务器节点比较多,这种架构不太适合产品化,可能更加适合于存储解决方案。用这种架构的集群NAS典型案例包括EMC ISILON龙存LoongStore九州初志CZSS美地森YFS和GlusterFS(图4)等。

图4 GluterFS架构

 

(3)pNFS/NFSv4.1架构
这种架构(如图5所示)实际是并行NAS,即pNFS/NFSv4.1,RFC 5661标准已于2010.01获得批准通过。它的后端存储采用面对对象存储设备OSD,支持FC/NFS/OSD多种数据访问协议,客户端读写数据时直接与OSD设备相互,而不像上述两种架构需要通过NAS集群来进行数据中转。这里的NAS集群仅仅作为元数据服务,I/O数据则由OSD处理,实现了元数据与数据的分离。这种架构更像原生的并行文件系统,不仅系统架构上更加简单,而且性能上得到了极大提升,扩展性非常好。

图5 pNFS/NFSv4.1集群NAS架构

显而易见,这种架构与上述两种有着本质的区别,pNFS采用元数据集群解决了传统NAS的单点故障和性能瓶颈问题,元数据与数据的分离则解决了性能和扩展性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并行NAS,pNFS才是集群NAS的真正未来。然而,毕竟pNFS标准获得批准才一年,目前还没有成熟的产品实现,OSD存储设备发展多年也没有得到市场广泛认可和普及。Panasas公司的PanFS(图6)应该是最接近于这种集群NAS架构,当然Panasas也是pNFS标准的主要制定者之一。目前很多存储公司都在研发pNFS产品,比如BlueArc,笔者预测到2012年就会有产品陆续推出。

图6 PanFS架构

 

3 开源解决方案
上述提到的集群NAS存储产品或者解决方案,大多都是商业实现,而且成本比较昂贵。可能有些用户想利用开源软件来实现集群NAS,有没有这样的开源解决方案呢?集群NAS的核心是底层的并行文件系统、集群文件系统或pNFS协议,下面就简单介绍开源在集群NAS方面的支持和实现。
(1)SAN共享存储架构:Redhat GFS是开源SAN共享文件系统,它也支持DAS连接方式,然后整合NFS/Samba服务即可实现集群NAS。
(2)集群文件系统架构:Lustre, Gluster, PVFS2, Ceph,这些都是优秀的集群文件系统,Gluster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集群NAS系统。类似Gluster实现,集群文件系统通过NFS/Samba网关提供NAS服务,实现集群NAS。
(3)pNFS/NFSv4.1架构:Linux内核当前已经集成了pNFS源码,但处于实验阶段。另外开源OSD实现很少,GFS2可以支持pNFS。想尝新的用户可以一试,实际应用还是要谨慎。


 

  • 1
    点赞
  • 5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3
    评论
由国内著名技术社区联合推荐的2012年IT技术力作:《高性能Linux服务器构建实战:运维监控、性能调优与集群应用》,即将上架发行,此书从Web应用、数据备份与恢复、网络存储应用、运维监控与性能优化、集群高级应用等多个方面深入讲解了如何构建高性能的Linux服务器。其中蕴含了丰富的运维经验。更为重要的是,本书的内容不受硬件环境的限制,而且包含大量实用性极强的案例。对于广大Linux运维人员和系统管理人员来说,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 全书共分五个篇幅,由14个章节组成,内容涉及Web应用、数据备份恢复、网络存储应用、性能优化与运维监控、集群高级应用方面,每个篇幅占用比例分别为:20%、20%、14%、14%,32%。 前言 第1篇 Web应用篇 第1章 轻量级HTTP服务器Nginx 1.1 什么是Nginx 1.2 为什么要选择Nginx 1.2.1 Nginx与Apache的异同 1.2.2 选择Nginx的优势所在 1.3 Nginx的模块与工作原理 1.4 Nginx的安装与配置 1.4.1 下载与安装Nginx 1.4.2 Nginx配置文件的结构 1.4.3 配置与调试Nginx 1.4.4 Nginx的启动、关闭和平滑重启 1.5 Nginx常用配置实例 1.5.1 虚拟主机配置实例 1.5.2 负载均衡配置实例 1.5.3 防盗链配置实例 1.5.4 日志分割配置实例 1.6 Nginx性能优化技巧 1.6.1 编译安装过程优化 1.6.2 利用TCMalloc优化Nginx的性能 1.6.3 Nginx内核参数优化 1.7 实战Nginx与PHP(FastCGI)的安装、配置与优化 1.7.1 什么是 FastCGI 1.7.2 Nginx+FastCGI运行原理 1.7.3 spawn-fcgi与PHP-FPM 1.7.4 PHP与PHP-FPM的安装及优化 1.7.5 配置Nginx来支持PHP 1.7.6 测试Nginx对PHP的解析功能 1.7.7 优化Nginx中FastCGI参数的实例 1.8 实战Nginx与Perl、Java的安装与配置 1.8.1 Perl(FastCGI)的安装 1.8.2 为Nginx添加FCGI支持 1.8.3 测试Nginx +Perl(FastCGI) 1.8.4 搭建Nginx+Java环境 1.9 本章小结 第2章 高性能HTTP加速器Varnish 2.1 初识Varnish 2.1.1 Varnish概述 2.1.2 Varnish的结构与特点 2.1.3 Varnish与Squid的对比 2.2 开始安装Varnish 2.2.1 安装前的准备 2.2.2 获取Varnish软件 2.2.3 安装pcre 2.2.4 安装Varnish 2.3 配置Varnish 2.3.1 VCL使用说明 2.3.2 配置一个简单的Varnish实例 2.3.3 Varnish对应多台Web服务器的配置实例 2.4 运行Varnish 2.4.1 varnishd指令 2.4.2 配置Varnish运行脚本 2.4.3 管理Varnish运行日志 2.5 管理Varnish 2.5.1 查看Varnish进程 2.5.2 查看Varnish缓存效果与状态 2.5.3 通过端口管理Varnish 2.5.4 管理Varnish缓存内容 2.6 Varnish优化 2.6.1 优化Linux内核参数 2.6.2 优化系统资源 2.6.3 优化Varnish参数 2.7 Varnish的常见应用实例 2.7.1 利用Varnish实现图片防盗链 2.7.2 利用Varnish实现静态文件压缩处理 2.8 本章小结 第3章 Memcached应用实战 3.1 Memcached基础 3.1.1 什么是Memcached 3.1.2 Memcached的特征 3.1.3 Memcached的安装 3.1.4 Memcached的简单使用过程 3.2 剖析Memcached的工作原理 3.2.1 Memcached的工作过程 3.2.2 Slab Allocation的工作机制 3.2.3 Memcached的删除机制 3.2.4 Memcached的分布式算法 3.3 Memcached的管理与性能监控 3.3.1 如何管理Memcached 3.3.2 Memcached的监控 3.3.3 Memcached变种产品介绍 3.4 通过UDFs实现Memcached与MySQL的自动更新 3.4.1 UDFs使用简介 3.4.2 memcached_functions_mysql应用实例 3.4.3 对memcached_functions_mysql的简单功能进行测试 3.4.4 使用memcached_functions_mysql的经验与技巧 3.5 本章小结 第2篇 数据备份恢复篇 第4章 开源网络备份软件bacula 4.1 bacula总体概述 4.1.1 bacula是什么 4.1.2 bacula适合哪些用户 4.1.3 bacula的功能特点 4.1.4 bacula的工作原理 4.2 安装bacula 4.2.1 bacula的几种网络备份拓扑 4.2.2 编译与安装bacula 4.2.3 初始化MySQL数据库 4.3 配置一个bacula备份系统 4.3.1 配置bacula的Console端 4.3.2 配置bacula的Director端 4.3.3 配置bacula的SD 4.3.4 配置bacula的FD端 4.4 启动与关闭bacula 4.4.1 启动bacula的Director daemon与Storage daemon 4.4.2 在客户端FD启动File daemon 4.5 实战bacula备份恢复过程 4.5.1 实例演示bacula的完全备份功能 4.5.2 实例演示bacula的增量备份功能 4.5.3 实例演示bacula的差异备份功能 4.5.4 实例演示bacula的完全恢复功能 4.5.5 实例演示bacula的不完全恢复功能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数据镜像备份工具rsync与unison 5.1 rsync简介 5.1.1 什么是rsync 5.1.2 rsync的功能特性 5.1.3 下载与安装rsync软件 5.2 利用rsync搭建数据镜像备份系统 5.2.1 rsync的应用模式 5.2.2 企业案例:搭建远程容灾备份系统 5.3 通过rsync+inotify实现数据的实时备份 5.3.1 rsync的优点与不足 5.3.2 初识inotify 5.3.3 安装inotify工具inotify-tools 5.3.4 inotify相关参数 5.3.5 inotifywait相关参数 5.3.6 企业应用案例:利用rsync+inotify搭建实时同步系统 5.4 unison简介 5.5 安装unison 5.6 配置双机ssh信任 5.6.1 在两台机器上创建 RSA密钥 5.6.2 添加密钥到授权密钥文件中 5.7 unison的使用 5.7.1 本地使用unison 5.7.2 远程使用unison 5.7.3 unison参数说明 5.7.4 通过配置文件来使用unison 5.8 本章小结 第6章 ext3文件系统反删除利器ext3grep 6.1 “rm–rf”带来的困惑 6.2 ext3grep的安装与使用 6.2.1 ext3grep的恢复原理 6.2.2 ext3grep的安装过程 6.3 通过ext3grep恢复误删除的文件与目录 6.3.1 数据恢复准则 6.3.2 实战ext3grep恢复文件 6.4 通过ext3grep恢复误删除的MySQL表 6.4.1 MySQL存储引擎介绍 6.4.2 模拟MySQL表被误删除的环境 6.4.3 通过ext3grep分析数据、恢复数据 6.5 本章小结 第3篇 网络存储应用篇 第7章 IP网络存储iSCSI 7.1 存储的概念与术语 7.1.1 SCSI介绍 7.1.2 FC介绍 7.1.3 DAS介绍 7.1.4 NAS介绍 7.1.5 SAN介绍 7.2 iSCSI的概念 7.3 FC SAN与IP SAN 7.4 iSCSI的组成 7.4.1 iSCSI Initiator 7.4.2 iSCSI Target 7.5 iSCSI的工作原理 7.6 搭建基于IP SAN的iSCSI存储系统 7.6.1 安装iSCSI Target软件 7.6.2 配置一个简单的iSCSI Target 7.6.3 在Windows上配置iSCSI Initiator 7.6.4 在Linux上配置iSCSI Initiator 7.7 iSCSI 在安全方面的相关设定 7.7.1 Initiator主机以IP认证方式获取iSCSI Target资源 7.7.2 Initiator主机以密码认证方式获取iSCSI Target资源 7.8 iSCSI性能优化方案 7.8.1 iSCSI性能瓶颈 7.8.2 iSCSI性能优化 7.9 本章小结 第8章 分布式存储系统MFS 8.1 MFS概论 8.2 MFS 文件系统 8.2.1 MFS文件系统结构 8.2.2 MFS的编译与安装实例 8.3 编译与使用MFS的经验总结 8.3.1 安装选项说明 8.3.2 管理服务器 8.3.3 元数据日志服务器 8.3.4 数据存储服务器 8.3.5 客户端挂载 8.4 管理与使用MFS 8.4.1 在客户端挂载文件系统 8.4.2 MFS常用操作 8.4.3 为垃圾箱设定隔离时间 8.4.4 快照 8.4.5 MFS的其他命令 8.5 维护MFS 8.5.1 启动MFS集群 8.5.2 停止MFS集群 8.5.3 MFS 数据存储服务器的维护 8.5.4 MFS元数据的备份 8.5.5 MFS 管理服务器的恢复 8.5.6 从备份恢复MFS 管理服务器 8.6 通过冗余实现失败防护的解决方案 8.7 本章小结 第4篇 运维监控与性能优化篇 第9章 运维监控利器Nagios 9.1 Nagios综述 9.1.1 什么是Nagios 9.1.2 Nagios的结构与特点 9.2 Nagios的安装与配置 9.2.1 安装Nagios 9.2.2 配置Nagios 9.3 Nagios的运行和维护 9.3.1 验证Nagios配置文件的正确性 9.3.2 启动与停止Nagios 9.3.3 Nagios故障报警 9.4 Nagios性能分析图表的实现 9.4.1 Nagios性能分析图表的作用 9.4.2 PNP的概念与安装环境 9.4.3 安装PNP 9.4.4 配置PNP 9.4.5 修改Nagios配置文件 9.4.6 测试PNP功能 9.5 利用插件扩展Nagios的监控功能 9.5.1 利用NRPE外部构件监控远程主机 9.5.2 利用飞信实现Nagios短信报警功能 9.6 本章小结 第10章 基于Linux服务器的性能分析与优化 10.1 系统性能分析的目的 10.1.1 找到系统性能的瓶颈 10.1.2 提供性能优化方案 10.1.3 使系统硬件和软件资源的使用达到平衡 10.2 分析系统性能涉及的人员 10.2.1 Linux系统管理人员 10.2.2 系统架构设计人员 10.2.3 软件开发人员 10.3 影响Linux性能的各种因素 10.3.1 系统硬件资源 10.3.2 操作系统相关资源 10.3.3 应用程序软件资源 10.4 系统性能分析标准和优化原则 10.5 几种典型应用对系统资源使用的特点 10.5.1 以静态内容为主的Web应用 10.5.2 以动态内容为主的Web应用 10.5.3 数据库应用 10.5.4 软件下载应用 10.5.5 流媒体服务应用 10.6 Linux下常见的性能分析工具 10.6.1 vmstat命令 10.6.2 sar命令 10.6.3 iostat命令 10.6.4 free命令 10.6.5 uptime命令 10.6.6 netstat命令 10.6.7 top命令 10.7 基于Web应用的性能分析及优化案例 10.7.1 基于动态内容为主的网站优化案例 10.7.2 基于动态、静态内容结合的网站优化案例 10.8 本章小结 第5篇 集群高级应用篇 第11章 构建高可用的LVS负载均衡集群 11.1 LVS集群的组成与特点 11.1.1 LVS集群的组成 11.1.2 LVS集群的特点 11.1.3 LVS集群系统的优缺点 11.2 高可用 LVS负载均衡集群体系结构 11.3 高可用性软件Heartbeat与Keepalived 11.3.1 开源HA软件Heartbeat的介绍 11.3.2 安装heartbeat 11.3.3 开源HA软件Keepalived的介绍 11.3.4 安装Keepalived 11.4 安装LVS软件 11.4.1 配置与检查安装环境 11.4.2 在Director Server上安装IPVS管理软件 11.5 搭建高可用 LVS集群 11.5.1 通过heartbeat搭建LVS高可用性集群 11.5.2 通过Keepalived搭建LVS高可用性集群系统 11.5.3 通过piranha搭建LVS高可用性集群 11.6 测试高可用LVS负载均衡集群系统 11.6.1 高可用性功能测试 11.6.2 负载均衡测试 11.6.3 故障切换测试 11.7 本章小结 第12章 RHCS集群 12.1 RHCS集群概述 12.2 RHCS集群的组成与结构 12.2.1 RHCS集群的组成 12.2.2 RHCS集群结构 12.3 RHCS集群的运行原理及功能 12.3.1 分布式集群管理器(CMAN) 12.3.2 锁管理(DLM) 12.3.3 配置文件管理(CCS) 12.3.4 栅设备(Fence) 12.3.5 高可用性服务管理器 12.3.6 集群配置和管理工具 12.3.7 Redhat GFS 12.4 安装RHCS 12.4.1 安装前准备工作 12.4.2 配置共享存储和RHCS管理端Luci 12.4.3 在集群节点上安装RHCS软件包 12.4.4 在集群节点上安装和配置iSCSI客户端 12.5 配置RHCS高可用集群 12.5.1 创建一个cluster 12.5.2 创建Failover Domain 12.5.3 创建Resources 12.5.4 创建Service 12.5.5 配置存储集群GFS 12.5.6 配置表决磁盘 12.5.7 配置Fence设备 12.6 管理和维护RHCS集群 12.6.1 启动RHCS集群 12.6.2 关闭RHCS集群 12.6.3 管理应用服务 12.6.4 监控RHCS集群状态 12.6.5 管理和维护GFS2文件系统 12.7 RHCS集群功能测试 12.7.1 高可用集群测试 12.7.2 存储集群测试 12.8 本章小结 第13章 Oracle RAC集群 13.1 Oracle集群体系结构 13.2 Oracle ClusterWare体系结构与进程介绍 13.2.1 Oracle ClusterWare 简介 13.2.2 Oracle ClusterWare 进程介绍 13.3 RAC数据库体系结构与进程 13.3.1 RAC 简介 13.3.2 Oracle RAC的特点 13.3.3 RAC进程管理 13.3.4 RAC数据库存储规划 13.4 安装Oracle RAC数据库 13.4.1 安装前的系统配置需求 13.4.2 设置数据库安装资源 13.4.3 配置主机解析文件 13.4.4 检查所需软件包 13.4.5 配置系统内核参数 13.4.6 设置 Shell对Oracle用户的限制 13.4.7 配置hangcheck-timer内核模块 13.4.8 配置系统安全设置 13.4.9 创建Oracle用户和组 13.4.10 设置Oracle用户环境变量 13.4.11 配置节点间SSH信任 13.4.12 配置共享存储系统 13.4.13 安装Oracle Clusterware 13.4.14 安装Oracle数据库 13.4.15 配置Oracle Net 13.4.16 创建RAC数据库 13.5 Oracle CRS的管理与维护 13.5.1 查看集群状态 13.5.2 启动与关闭集群服务资源 13.5.3 启动与关闭CRS 13.5.4 管理voting disk 13.5.5 管理OCR 13.5.6 快速卸载CRS 13.6 ASM基本操作维护 13.6.1 ASM的特点 13.6.2 ASM的体系结构与后台进程 13.6.3 管理ASM实例 13.7 利用srvctl管理RAC数据库 13.7.1 查看实例状态(srvctl status) 13.7.2 查看RAC数据库配置信息(srvctl config) 13.7.3 启动 13.7.4 增加 13.8 测试RAC数据库集群的功能 13.8.1 负载均衡测试 13.8.2 透明应用失败切换测试 13.9 本章小结 第14章 构建MySQL+heartbeat+DRBD+LVS集群应用系统 14.1 MySQL高可用集群概述 14.2 heartbeat + DRBD高可用性方案的实现原理 14.3 部署MySQL高可用高扩展集群 14.3.1 配置之前的准备 14.3.2 DRBD的部署 14.3.3 DRBD的配置 14.3.4 DRBD的维护和管理 14.3.5 DRBD的性能优化 14.3.6 MySQL的部署 14.3.7 heartbeat的部署 14.4 搭建Slave集群 14.4.1 为什么要搭建Slave集群 14.4.2 利用LVS+Keepalived搭建高可用MySQL Slave集群 14.4.3 高可用Slave集群的一些注意点 14.5 部署MySQL集群要考虑的问题 14.6 本章小结
目录:网盘文件永久链接 01-华为云计算简介及实验拓扑简介 02-交换机及服务器基本配置 03-Fusion_Compute安装 04-VRM安装 05-计算池基本配置 06-创建虚拟机、安装Windows系统 07-在虚拟机上安装Linux系统 08-虚拟机的管理 09-模板和规格 10-快照的管理 11-存储创建(本地磁盘) 12-SAN技术简介 13-SAN交换机配置 14-挂载FC-SAN 15-IP_SAN技术简介 16-挂载IP-SAN_转 17-NAS技术简介 18-挂载NAS 19-分布式交换机管理 20-上行链路组管理 21-虚拟机的迁移 22-集群和主机管理 23-集群的高可用性(HA)配置 24-计算资源调度配置 25-虚拟机的QOS 26-系统管理 27-监控 401-华为桌面云简介 402-IT基础架构构建 403-安装Linux基础架构虚拟机 404-安装Windows基础架构虚拟机 405-FusionAccess初始配置 406-制作完整复制虚拟机模板 407-发放完整复制桌面 408-云客户端的使用 409-制作链接克隆虚拟机模板 410-发放链接克隆桌面 411-快速封装虚拟机模板制作 412-纳管虚拟机 413-链接克隆虚拟机的还原与软件升级 414-虚拟机类型与桌面组之间关系 415-发放全内存桌面 416-链接克隆虚拟机中用户数据的保存 417-策略管理 418-桌面管理杂项 419-应用虚拟化简介 420-部署RD_Licensing_服务器 421-制作快速封装APS服务器模板 422-创建APS服务器 423-应用的发放 424-应用网关(vAG)安装与配置 501-Fusion_Manager简介及安装 502-Fusion_Manager初始配置 503-快速发放一个虚拟机 504-Fusion_Manager中制作Windows虚拟机模板 505-VSA虚拟机、外部网络中的DHCP服务器 506-内部网络与路由网络 507-Fusion_Manager中的NAT 508-PVM虚拟机模板制作(1) 509-PVM虚拟机模板制作(2) 510-软件分发 511-应用模板及应用实例 512-策略管理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