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1--0.0到3.0的版本变迁史

不敢说自己这一年过的很精彩,但也算是从立项升级到1.0和2.0又跳到3.0,经历了考研,经历了本科的最后半年,经历了找工作,去上了半年班,又走进了北大继续学习。虽说没有chrome版本号更新快吧,虽说之间出了很多bug吧,不过项目还是在向前成长中。


0.0-1.0时代——考研和北科最后的岁月

我是奔着北大的软件理论去的,传言今年只招个位数的人,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只是我这人脑子单线程只考虑到了考上会怎么样,没想到考不上会怎么样了,就那么报名去了。考研其实到了今年就是一个收尾的工作了,大部分的复习工作都是去年做的,只是在一月初做了个验收罢了。可能是我这个人比较特殊网上各种考研苦考验心理压力大的情况在我并没有太留意在我身上是怎样的。我只是觉得每天在重复同样的时间作息表,开始着新的不同的学习进度。有时候在写需求规划,有时候在研发新的知识点,有时候在测试知识点是否掌握,有时候还要回滚,就好像一个不用打卡凭自觉去上班的事情,只是为了等最后那一天能按时上线。反正上班也有可能被踢掉,考不上不也差不多么,其实如果这么想的话心理压力就会小很多。

考试那天天很冷,穿的又少就那么发烧了,好在只在数学一科上做糊涂了,别的都硬撑下来了,考完了感觉就散掉了,迷糊了一晚上过了两天才缓过来,现在想想真的是要靠最后那点精神力量支撑住才能坚持下来,要不然可能没考完就直接去医院了。

尽管数学没有考好,好在其他的成绩还不错总分还是过了复试线,在一个中游的水平,在被刷和录取之间的一个名次就去面试了。其实我感觉进复试的人水平都差不多的,成绩差不了几分,机试除了极个别人大家成绩都一样,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那么紧张。可能当时我已经在baidu实习了心里有了点着落反而心态很好。我觉得我最后面试是赢在心态好了,表现的很从容也碰到了不会的问题笑着承认自己不清楚,最后顺利被录取了,进入了自己梦想中的学校。在知识层面上当你和别人都差不多的时候,可能你的心态和举止才是打动别人的地方。

回到学校开始做毕业设计,做的是一个股票分析的软件,说实话除了编程,用到的基本都是概率分析,经济学方面的一些知识。不过我倒是一直也对股票比较感兴趣,正好乐得其中。可能大部分人的本科毕设都差不多就是在deadline前一天突击一下,平时除非开会啥的也就不理指导老师了。我那时候由于要去实习不能天天在学校呆着,基本都是在deadline前第三天开始突击,然后就直接邮件汇报了,每碰到个新想法就去发邮件。结果我这个半年都没怎么见过老师的人居然成为老师最喜欢的人,因为每次我的报告什么的都是最早交的,进度啥的也是我最先报告的,而且尽管老师见不到我却总能觉得我的项目在进展。其实我没有做的多好,整个毕设我也就编了100来行的代码不过复制粘贴了几遍,改了中间几个符号出来了四套策略,但是给老师的印象却是超级好,以至于在他的研究生面前夸我好,还让一个研究生接手我的程序⊙﹏⊙……可能是别人的表现实在是太不积极了吧,虽然我也没尽力就这样了。可能当你周围的人做的都不大好,你不要跟随他们,只要做的比他们都好一点点效果就会很不一样。

毕设答辩完后就顺利毕业了,我更愿意以毕业作为第一个版本的release而不是拿到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为一个release,因为我知道北大现在对我来说还只是一个贴在身上的标签,对我的影响还很小很小。

0.0-2.0——找工作,百度实习

其实1.0和2.0这两个版本基本上是并行开发的,因为整个上半年都是在实习和学校之间奔波。

考试前单线程的以为自己能考上,考完了后开始单线程的以为自己考不上了囧……所以过完年很早就回来找工作了

年后工作的机会真的比年前少很多,在网上投了很多简历都石沉大海,投过的人都懂得,后来只好去一些招聘会看看,眼高手低的又觉得没什么好企业。被忽悠去面试后来发现是一家培训机构想让你过去接受他的培训……不过那次被忽悠的时候那个人指出了很多我简历格式上的硬伤,虽然没去他的培训不过我还是根据他说的改了一下简历,把一些亮点放在了更靠前的位置,补充了一些吸引人的东西。之后继续网投,几乎相同的简历内容,改了下格式我基本就每天都能有一个面试通知了。可能对我这样一直认为技术才是最重要的人来说往往忽视了格式对于表现一个人技术能力的重要性。没有一个合理的格式,你会把自己打造的没有任何特点。

主要的工作招聘信息都是从应届生网站上找的,那些天白天就在准备面试和面试,晚上就是打开应届生趁着当天的信息都发布差不多了,挑着企业投简历,广撒网。面试了好多公司有大有小,由于都是技术岗位感觉面试还都蛮轻松主要都是探讨技术问题,有一些公司也问到了薪水问题不过最后都没有结果,可能是觉得我的考研结果还没出来不确定性太大吧。

当时投百度纯粹是为了好玩,根本没想过我这样的能去百度,但是有时候去试一下不可思议的事情就发生了

我当时应聘的是QA的职位,投完简历都不知道QA是干什么的……去百度面试的前一晚看了一晚上测试相关的书,毕竟不想面试的太难看。不过第二天去的时候想了一脑子调戏百度的问题想着他要敢给我难堪最后我也不让他痛快。到了百度大厦先是很花痴的绕着转了一圈,因为感觉没准这是这辈子最后一次来了,没想到最后在大厦里度过了半年的时光。

和我一块去的还有另一个人,再次证明了你有时候不需要表现的最好,只需要表现的比和你一块的人好点就行。不过我感觉那天我要比那人好好多O(∩_∩)O哈哈~。由于最初就没想过能留下也就没去找百度的面经,不过之前由于很向往google看了很多人面google的经历,结果发现百度是同一个套路,顿时有了很熟悉的感觉,可以说那天是我那么多次面试发挥的最好的一次。完全是在技术层次的冲击,代码方面的挑战,整个面试过程就像是头脑风暴,一个接一个的挑战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人酣畅淋漓,不知不觉就面了三个多小时,思维从来就没有停顿的时刻,大脑一直在高速运转。

可以看出百度还是很重视人才的,当知道我成绩还没下来的时候他们直接就给我提供了一个实习的offer告诉我如果我考上了就去上学,考不上到时候我们根据你实习期的表现来决定是不是转正。弄得我当初想的好几个调戏百度的问题都没好意思问。晕晕乎乎的走出百度大厦感觉脑子都裂掉了,面试的太爽了。

半年的时间里对QA,对百度和对工作都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暴露出了自身很多的不足。

百度确实是个很锻炼人的地方,哪怕是之前我认为没什么技术含量的测试。这里的QA做的是全程质量监控,从立项就开始进入项目,做需求的时候就要开始寻找项目的潜在问题,要对需求设计文档进行审核,进行测试用例的设计,rd编码前还要对设计文档进行审核寻找编码中可能的缺陷,还要维护一套线下的测试环境,对一组测试机进行管理,有时候还要和线上的用户交流,寻找线上还存在的问题。这里面有道是技术层面上的要求,有的是沟通能力的要求,有的是责任意识的要求,由于我已开始的工作就是这样的所以也就没觉得什么,直到有别的公司的人跳槽来百度……

测试环境还要自己搭么?测试用例是要自己写么?需求沟通会也要去呀?等等等等。这才让我感觉到百度的QA和别的地方是不一样的,我们真的是“全程”质量监控。在这里我们和rd,pm的关系也是平等的,因为我们也是全程控制着项目,在任何一个环节都必须要我们通过才能进行下去。

这里也汇聚这一些极其优秀的工程师,可以对好几个大项目了如指掌,排查问题都是信手拈来,他们有的甚至在挑linux内核和C库函数里面的bug放到群里和人共享,能和这些聪明的人共事是幸运的。有时候我想这里汇聚着恐怕是国内最好的工程师,他们在技术层面上已经达到很高的高度了,可能在国内缺乏的是那种创新的方向,才无法使他们的才华能放在突破性的方向上。


相信大家可能都因为种种原因对百度的印象不大好,我来百度之前也是一样的。其实国内很多的互联网公司也都大体一样,真正进去之后可能才会发现一些问题的原因。虽然百度已经是国内市值第一的互联网公司,但是恐怕公司内部根本就没有树立起来自己是个大公司这个概念。在公司内部其实是一个个的项目小组各自为战,一些新的项目组人数少的可怜。我第一个mentor之前就是做饱受争议的百度文库的QA她告诉我第文库一版上线的时候其实整个项目组也就四个人。完全是一个创业小组的模式借助着百度的一个logo就把项目上线了。百度里这种情况很常见相信其他互联网企业也大体如此,由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在一个小作坊里工作,那些所谓的法律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就很难被竖立起来。而公司又缺乏在整体层面上对项目的规范,这种情况下一个项目环节出现问题其实是对整个百度logo的损害。而百度又缺乏这种成为一家伟大企业的愿望,可以说直到文库风波之后百度内部才开始传播这种我们已经是一个大公司的这种概念,传播我们要有社会责任感这些想法。

当然也正是因为这种小作坊式的模式,使得每个人都能有很好的发展,因为在一个项目里你就是独当一面的那个人,各种能力和责任意识就会成长的很快。一个项目就那么几个人缺谁都不行,大家人少关系也好相处,大家又都是年轻人话题也很多,可以说在里面人际方面相当好处。在里面一切流程都是简化掉的,把你更多的精力都集中的主要工作上,而不是浪费在繁琐的走流程。可以说我有时感觉百度内部的管理制度真的是漏洞百出,之所以能走到今天完全是靠百度员工超强的个人能力撑起来的。

大厦里面的工作环境就不细说了,很赞就是了,不打卡我也很欣赏。


说一下对我个人成长的体验吧。技术方面确实有很多欠缺的,跟着大家学了很多技术方面的东西,但感觉都是东拼西凑不成体系的东西。工作的好处就是通过项目让你确实感受到你是可以做出东西来的,弊端就是你看到你做出来的东西给自己一个自己很强的假象,以为自己就可以做很多事情了,实际上还是要冷静下来思考自己的不足在哪里。我实际的感受就是工作学到的知识只是工作中需要的,如果真想给自己充电的话,学习知识最好的场所还是在学校,工作真的很少有心思再给自己充电了。

沟通在工作中真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现在觉得沟通的地位是要放在技术之上的。项目最后的问题很多都不是因为技术上碰到了不可逾越的问题而是大家在一开始就对彼此的说法产生了误解。有时在工作的时候真的是不能半天就在那坐着,要像TCP请求那样来回不断的发送和确认,总之是不能坐那不动的,经常把问题当面沟通才能保证工作的质量。

还有就是在百度的第二个mentor对我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mentor不仅在技术上令人敬仰,人格上更是无懈可击,她在潜移默化中教了我很多东西。当我拿到北大录取通知书后其实去百度就是为了混实习工资了(囧,说实话不要鄙视我)。工作很不用心,各种出错,报了不知道多少次线上bug,可是mentor每次都原谅了我帮我承受住来自上边的压力,弄得我十分不好意思。mentor也知道我不会在这久呆,但还是教了我很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seven habits里的一些建议对我启发很大。可能有时候一味的责怪一个人会让人逆反,而这种用人格力量来感染人会有很好的效果,一阵子后我真的是在那拼命工作,再也不混了,倒不是为了工作怎么样,而只是真心的想为mentor做些什么。

而且我从mentor身上感受到了她对工作项目的那种热爱,不是为了一些杂七杂八的理由来工作,而是因为做的是她热爱的项目而工作,整个项目组的人都被她的这种精神感染,虽说她不是这个项目的老大,但各种大小会都要叫她,因为她也总是希望了解到项目里的任何一个细节。我也渐渐被这种精神感染,当大家都是在为自己所喜爱的事情工作的时候,你会觉得真的工作不是很累。

8月底的时候离开了百度,最后天绕着大厦又走了一圈,我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再来,但这里已经在我生命痕迹里留下重要的一笔,我愿意把这段实习的结束当做2.0的release。

2.0-3.0——研究生生活

进入北大我又开始想混了,毕竟百度的工作还是很辛苦的,更何况我是在去北大报道前几天才从百度离职,当时只想歇着。

好吧我还想说你只要表现的比别人好一点点就好了。我们这些统考来北大的人都是没有分具体专业的,大部分实验室都已经被报送的学生报满了,而我想去的操作系统实验室每年又都很火,统考来的好多都想去。我就在开学没事情做的那几天给老师发了个邮件,被老师叫过去谈谈。由于我各方面条件还可以,百度的这段经历也算给我加分了,再加上对面试神马的已经完全没有心理压力了,感觉谈的还不错。之后静静的等着发现我又是最早去找老师的,可能先入为主了最后空出一个名额给我。

当然以混为主的思维还是统领着我这半年,但我发现在这个学校真的是很难混……我现在还没什么老师安排的项目,但光课程上就让我感受到原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这里的课程难度和作业难度完全和本科不是一个量级,看我母校的研究生同学们用着比本科还轻松的方法就能顺利通过考试我是无比羡慕。

但是正是这种课程让我收获很多。之前不过是编一些很简单的程序,这里的课上要编反汇编器,编译优化器,要编自然语言处理的语法分析,要编基于hadoop的mapreduce程序,实验室的师兄还告诉我最好编一个操作系统……在学术方面我曾经为了做讨论版一个星期读了9篇英文论文,和师兄探讨一些新的方向和思路。昨天晚上还在那里研究NP问题……

看到了实验室的本科生一个个强的不得了,我才体会到本科四年的差距不是考考研的一跃龙门就有任何缩小的,进入北大这个大门只是让我和一些更聪明能力更强的人在一起。By the way 这些比我更聪明,能力比我更强的人还比我更勤奋

尽管这半年北大的生活我更多的是在适应和混,但我希望接下来我能有个新的开始,就以此作为3.0release的时间吧,向着更高的版本号前进。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8
    评论
评论 8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