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专门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

数据库系统的产生和发展

数据库系统并不是随着计算机的产生而产生的,而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应用需求下诞生的。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管理) 和数据库管理方式3个阶段。

1.人工管理方式

这个阶段主要是20世纪50年代初其及以前,数据由计算或处理它的程序自行携带。在硬件方面没有可以随机存储的外存储器;在软件方面没有专门的数据软件,数据由程序自选携带。程序员在编写程序时,即要考虑数据的处理方法又要管理数据在计算机中的组织存储。在这种管理方式中,存取数据是根据设备的物理地址进行的,迫使程序员直接与物理设备打交道来管理数据存放的地址,导致了程序与数据紧密相关,程序高度依赖于数据,数据稍有变动程序必须全部修改。

人工管理方式的特点如下。

数据与程序不具有独立性,相互依赖。 没有专门的软件对数局进行管理。 数据不长期保存,导致大量重复数据。 无专门对数据进行管理的软件,程序员工作负担沉重。

2.文件系统方式

这一时期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文件管理方式是把待加工处理的数据组织成数据文件,并给文件命一个名字存储在磁盘上,由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系统完成在程序中存取磁盘中文件的任务,这样便解脱了程序员与物理设备打交道这一沉重的负担。

文件系统管理方式的特点如下。

程序和数据分开存储,各自有了一定的独立性(但并不完全独立),具有了程序文件和数据文件的区别。

数据文件可以被程序重复利用,但程序文件需要在程序中给出数据的存取格式和方法。 程序与数据相互依存,没有了数据文件,与之相关的程序文件也就失去了其使用价值。 数据的存取格式和方法改变时,程序中相应的语句也必须修改。 数据的冗余同样非常大。

3.数据库管理方式

由于文件系统管理方式的弊端,20世纪60年代后期出现了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是通用化的相关数据集合,除包括数据本身外,还包括相关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库技术的目标是有效的管理和存取大量的数据资源,包括提高数据的共享性、减少数据的冗余度、提高数据与程序的独立性。

数据库管理方式的主要特点如下。

数据可以建立成独立的数据文件。 可实现数据的共享。 大大减少了数据的冗余。

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

在了解了数据库管理方式的发展后,下面着重区分一下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数据库

数据库简称(DataBase,DB)是按一定的组织结构存储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上的相关数据的集合。数据库的几个特点包括。

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能被集中控制的保证。 数据的独立性:指数据与程序之间的无关性。 数据共享:指不同的用户可以使用同一个数据库,可以取出他们所需要的子集,而 且容许子集任意重叠。

2.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是为帮助用户建立、维护、使用及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也就是说用户如果要建立或使用或维护管理一个数据库,应有 DBMS的支持。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如下。

建立数据库:为用户建立了数据库,数据装入的功能。 数据库的操作功能:主要接收、分析和执行用户发来的对数据库的各种操作命令。 如“检索、插入、删除、更新"等操作。 数据库控制功能:包括控制整个数据库系统的运行;控制用户并发性访问;执行对 数据库安全、保密、完整性的检验。 数据库监督功能:可以对数据库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数据的删除造成的存储空间的分 散和不可用,因数据的插入引起数据关系复杂化造成的性能减弱等问题,DBMS可 对这种性能变化的情况进行监督,并随时分析。 数据库的维护功能:包括数据库重定义、数据库重构造、数据库的重组织。 数据库的恢复功能:指在数据库遭到破坏时,DBMS提供的复制数据库副本的能力, 建立系统运行日志的能力;以及恢复和重运行数据库的能力。 数据通信功能:这是数据库的网络功能,系统的联机用户可以通过远程终端存取数据库。

3.数据库系统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DBS)是指计算机引入数据库之后的系统。数据库系统包括:计算机的硬件系统、计算机的软件系统、数据库和用户三大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6—1 6所示。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包括:CPU、存储器、键盘、显示器、打印机,以及硬、软盘驱动器等。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包括: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程序,如用户编写的程序。以上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是作为数据库系统运行的硬、软件支撑环境。

而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库"是用数据库管理系统建立的一批相关联的数据文件的集合。这部分是整个数据库系统最基本的成分。

数据库系统中的“用户"是指用数据库的人员,包括终端用户(END USE)、应用程序员、数据库管理员(DBA)。终端用户是指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使用计算机。终端用户一般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操作命令来使用数据库,也可以使用现成的软件来使用数据库。应用程序员是指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的各种操作命令和语句编写程序供自己使用或提供给其他人员使用的人。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 Administrator,DBA)是数据库的责任维护者,负责对数据库的整体维护。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数据库系统的出现是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重要进步,数据库系统具备以下特点。

1.数据的独立性

数据独立性指数据与应用程序之间不存在相互依赖关系,是向用户提供高级的接口。在文件系统中,用户要访问数据,必须了解文件的存储格式、记录的结构等。而在数据库系统中,这一切都不需要了。数据库系统为用户处理了这些具体的细节,向用户提供非过程化的数据库语言(通常所说的SQL语言) ,用户只要提出需要什么数据,而不必关心如何获得这些数据。对数据的管理完全由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来实现。在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映像功能,实现了应用程序和数据库逻辑结构、数据库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之间的独立性。数据的独立性提高了数据库系统的稳定性,降低了程序维护的复杂性。

2.数据的结构化

数据库系统是按照一定的数据模型来组织和存放数据的,数据文件之间是有联系的。数据的结构化是数据库系统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差别,是实现数据集中控制和减少冗余的前提和保证。正因为是结构化的数据,所以数据的查询和优化处理就变得非常容易。用户的查询请求就由DBMS来完成,查询的优化处理是DBMS的重要任务。

3.数据的共享性

所谓数据的共享性是指数据库允许多个用户同时存取数据而互不影响,这个特征是数据库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数据库技术在数据处理领域先进性的体现。前面曾经提到,文件系统一般不支持并发操作,这样大大地限制了系统资源的有效利用。在数据库系统中,情况就不一样了。现代的数据库系统都有很强的并发操作机制,多个用户可以同时访问数据库,甚至可以同时访问同一个表中的不同记录。这样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系统资源的使用效率。

4.数据的完整性约束

在数据库系统中,凡是数据都要遵守一定的约束,最简单的一个例子就是数据类型,例如定义成整型的数据就不能是浮点数。由于数据库中的数据是持久的和共享的,因此对于使用这些数据的单位来说,数据的正确行使显得非常重要。在关系数据库系统中,比较重要的完整性约束有实体完整性、域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自定义的完整性等,在后面的文章中将重点讲述。

5.最小的数据冗余度

实现数据共享后,就可以将数据库中不必要的重复数据清除掉,减少了数据冗余,并且实现了数据访问的一致性。

  • 1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