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mcat] Coyote连接器框架源码分析

转载于:http://www.cnblogs.com/techsnake/archive/2013/01/10/tomcat_coyote_connector_code_analysis.html


Coyote是Tomcat的HTTP Connector框架,它处理底层的socket,并将http请求、响应等字节流层面的东西,封装成Request和Response两个类(这两个类是tomcat定义的,而非servlet中的ServletRequest和ServletResponse),供容器使用;同时,为了能让我们编写的servlet能够得到ServletRequest,Tomcat使用了Facade模式,将比较底层、低级的Request包装成为ServletRequest(这一过程通常发生在Wrapper容器一级)。

因此,Coyote本质上是为tomcat的容器提供了对底层socket连接数据的封装,以Request类的形式,让容器能够访问到底层的数据。而关于连接池、线程池等直接和socket打交道的事情,tomcat交给了org.apache.tomcat.util.NET包的类去完成。Tomcat默认实现了两个Http协议的支持:HTTP 1.1和AJP。

1       接口设计

Coyote的接口主要是在org.apache.coyote包下,定义了所有HTTP协议处理模块的接口标准。所有HTTP协议处理模块都必须实现Coyote的所有必要接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

  1)Adapter

       所有使用coyote连接器的容器,都要实现这个接口,以便从coyote连接器接收请求数据(Request)和响应数据(Response)。

复制代码
public void service(Request req, Response res) throws Exception; //传给Container Request和Response对象
public boolean event(Request req, Response res, SocketStatus status)  throws Exception; 
public boolean asyncDispatch(Request req,Response res, SocketStatus status) throws Exception; //Servlet 3.0开始对异步Servlet的支持
public void log(Request req, Response res, long time);
public String getDomain();
复制代码

  2)ActionHook

这个接口中的方法只有一个(action),由connector实现Container的回调机制。Servlet Container可以通过这个接口请求对coyote connector的一些操作。Coyote标准框架在ActionCode.Java中定义了一些标准的操作方式。ActionHook接口一般由对应的ProtocalHandler实现。同样,tomcat 7中基于对servlet 3中异步Servlet的支持,定义了很多异步操作(“ASYNC_”开头)。

public void action(ActionCode actionCode, Object param); //param一般为跟操作有关的参数或者返回信息,一般为一个Request或者Response对象

  3)ProtocolHandler

每个ProtocolHandler,代表着对一种协议的支持,比如tomcat默认支持的协议有http1.1和ajp。根据支持的协议,ProtocolHandler里面通常包含了一个实现对应协议的Handler接口的处理类,用于接收socket对象,再交给对应协议的Processor类(然而这个Processor类没有实现Processor接口,而是实现了ActionHook接口),最后由Processor类交给实现了Adapter接口的容器(准确的说是该容器的Pipeline的第一个Valve)。

所以这个接口包括了get和set Adapter,getExecutor和ProtocolHandler自身生命周期的管理(init, start, pause, resume, stop, destroy)。

  4)InputBuffer和OutputBuffer

两个接口都只有一个方法,分别是doread和dowrite,就是把数据从ByteChunk参数读出或者写入ByteChunk。至于“数据”从何而来、怎样写进ByteChunk,还得看不同的类实现。需要注意的是,在协议处理模块的类实现中,需要先将数据流生成ByteChunk,传给doread和dowrite。

public int doRead(ByteChunk chunk, Request request) throws IOException; 
public int doWrite(ByteChunk chunk, 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IOException;

  5)Request和Response

Request是Coyote框架中的核心类,几乎所有connector和容器都要用到它。

Request类实现了对底层http字节流的封装,因为http本质上是从网络过来的一串字节流,并且从逻辑上根据http协议,分成了头和体,其中头部又有很多字段(包括MIME字段)。而Request的作用就是把这些字节封装成对应的字段,并且达到处理效率的最优。因此,Request里面大部分方法是字段的get方法(set方法不多,因为大部分字段是不可改变的),Response类则正好相反。此外还有提供给容器使用的方法,如recycle、inputbuffer等等。

  6)AbstractProtocol

       在Tomcat 7中,Coyote框架通过进一步抽取协议实现的相关接口,形成了AbstractProtocal协议虚类,这个虚类是所有HTTP协议实现类的基类。它主要包括了socket endpoint的访问接口,processor池的管理接口和ProtocolHandler接口类中的所有接口。同时,它还包括了两个子虚类AbstractConnectionHandler和RecycledProcessors。AbstractConnectionHandler进一步封装了对HTTP连接池的相关操作接口,定义了一个网络Socket连接池对象endpoint,还包括了对HTTP连接(也就是Processors)的create,release,register, unregister操作。

2       实现分析

在Coyote框架中,最吸引我的有三个地方:recycle机制,ByteChunk和MessageBytes。

  1)由于Java自动内存回收机制效率不高,有很多问题,所以Coyote中通过recycle机制的使用,及时进行参数初始化和内存释放。以Request为例,Recycle函数中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事情:自身参数的初始化,自身创建的资源的释放和调用类中使用的引用对象的recycle函数。通过递归地进行recycle,一方面及时并且全面地释放了不再需要的资源,另一方面及时对相关参数进行初始化,提高下一次类访问的执行速度。

  2)对于底层的、和字节流打交道的DO(data object),性能瓶颈在于对内存的使用上(因为字节都是放在一块块的内存中),如果能有效的使用内存,就能有效地提高DO的性能。ByteChunk和MessageBytes都是Tomcat为了提高处理效率封装出来的对字节流和字节数组进行优化的类,在执行效率上比java的string和byte数组要高。这两个类都都在org.apache.tomcat.util.buf包中。

  3)由于ByteChunk和MessageBytes的使用,Request中字段的一些耗时操作都会延迟到用户代码一级。也就是说,tomcat内部在使用Request时,都会尽量保证它的字段处于原始的字节状态,直到用户代码(servlet代码层)需要时才进行转换,如果用不到(其实http请求的大部分字段在我们编程时都用不到),就不作转换。这样又进一步挖掘出更多的性能潜力,其思想和“延迟加载”的设计模式如出一辙。

 

部分分析摘自:

http://blog.csdn.net/wangchengsi/article/details/2973012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