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件笔记之信息系统与管理

1、本文所以内容来自 著名高校课件和学生笔记(校园里面经常见到有人高价买笔记)
2、任课教师不会提供参考文献,所以只能对作者表示感谢,如果引用了您的作品,可以用回复方式补充参考文献。
3、我不对文章无关问题进行解答,文章内容也比较难,我也很难解答您遇到的问题,如果发现BUG可以用回复方式帮我修正。
4、本课 属于管理信息系统
,适用于信息系统与管理,本课其他部分的导航条见页面底部


信息的概念
(一)、概念: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二)、性质:
1、事实性:事实是信息的中心价值。不符合事实的信息不仅没有价值,而且可能价值为负值,既害别人也害自己。所以事实是信息的第一和基本的性质。破坏信息的事实性在管理中普遍存在,有的谎报产量,有的谎报利润和成本,有的造假账,都会给管理决策带来错误。
信息的性质:
例如,某电视机厂把生产黑白电视机的一些零件费用报到彩色电视机上,造成各种产品均有盈利假象。结果上级领导作出让他们多生产黑白电视机的决策,最终使他们陷人被动。
⒈事实性是信息收集时最应当注意的性质。维护信息的事实性,也就是维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精确性和客观性等,从而达到信息的可信性。尤其作为生产信息的信息源单位、信息服务单位,这个问题尤为重要。
2、时效性:从信息源发送信息,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间间隔愈短,使用信息愈及时,使用程度愈高,时效性愈强。
3、不完全性:由此性质要得到关于客观情况的全部信息实际上是不可能的,那种“给我全部情况以便我进行决策”的话等于没说。企业收集有关现象的“全部”信息,结果造成信息系统的困难,管理信息系统的效用如何,依赖于信息的识别。只有正确的舍弃信息,才能正确的使用信息。
4、等级性:
(1)战略级:关系到企业长远命运和全局的信息,如企业的长远规划…..
(2)战术级:关系到企业运营管理的信息。如月度计划、产品质量和产量情况
(3)作业级:关系到企业业务运作的信息。如考勤。

 

 

 

 

 

 

 


来源:战略信息多来自外部;执行信息多来自内部;而策略信息有内有外。
寿命:战略信息寿命较长,例如关于公司五年规划的信息至少要保存5年。执行信息则寿命较短,例如,关于考勤的详细信息,每月发完工资以后,信息就不再有保存的价值。而策略信息则处于中间状态。
保密程度:显然战略级信息要求最高。公司战略对策是公司的生命线,如果泄露出去,有时不只使公司赚不到钱,而且可能使公司垮台。对再友好的单位,战略级信息也是不可泄露的。例如生产低油耗汽车在石油危机中大发横财的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在以后石油危机缓解情况下的战略,是绝对不会告诉别人的。策略级保密程度要低一些,但也不会轻易泄露,或者有偿转让,或者推迟一段时间,例如某厂先进铣床结构的信息就属这类。执行级的信息很零散,很难从中提取有价值的信息,因而保密要求不高。
加工方法:执行级信息的加工方法最固定,会计每月怎么计算工资的方法,仓库怎么发料的手续,都是固定的。策略信息次之。战略信息则最不固定,有时靠人预测一下,有时用计算机模型计算一下,所得信息均只能为决策者作参考,怎么用还要由决策者的艺术水平决定。
使用的频率:执行信息的频率最高。例如一种质量检查的标准,每天都要用它去衡量加工的产品是否合格。策略信息则次之。战略信息则使用频率最低,例如五年计划的信息可能每年只使用一次。
信息的精度:执行信息精度最高。每天会计的结账,要求分文不差。策略信息次之。战略信息则要要求最低,有时一个长期预测有60%-70%的精度已很满意,过高的要求战略信息的精度往往会带来假象。
5、变换性: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信息。
6、价值性:可以转换为价值。如车间窝工的信息
(三)、信息的度量
信息的度量H(X):就是用以消除这个系统不确定性所需的信息量。消除不确定程度大,则信息量大。消除不确定程度小,则信息量小。
其公式为:P5
信息的度量
不同的数据资料中包含的信息量可能差别很大,用信息量来度量:如果其值为正,包含了有用的信息,让人们对这个系统应有所了解;其值为负,则信息让人们对这个系统的认识变得模糊;其值为零,则信息让人们对这个系统的认识没有变化
假设我们想由甲地告诉乙地甲地的现状,如甲地共有8种状态。
   如甲的每一状态都是等概率的,说明我们对甲的情况一无所知,则需要的信息量最大,如上例情况,每种状态发生的概率是相等的,即   1/8,信息量为:
如果甲的各个状态发生的概率不相等,说明我们对甲的状态有些了解。最极端的情况是如果甲地某一状态的概率为1,其余状态的概率全为0,则说明我们已知道甲处发生了什么事,此时甲传给乙的信息量为:
如果是某个中间状态,例如甲处4种状态的概率全为0,其余4种各为l/4那么总信息量为:
由于传送这么多的信息量就可以消除乙对甲的不了解,所以信息量就是不确定性的度量。
掌握内容:信息和数据的关系
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而数据则是记录下来的可以被鉴别的符号。数据经过信息系统加工处理,其输出仍然是数据。数据只有经过解释以后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也就是说,信息是经过解释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例如,火车时刻表上的“20:20”,经过人们解释才知道指的是哈尔滨开往北京的K17次列车的发车时间。这个数据对于决定乘坐或准备乘坐这列火车的人来说才成为信息,因为它要影响这些人的行动(准时上车);而对于那些不乘坐这次火车的大部分人来说,就不是信息,而仅仅是一个数据,因为它不影响这些人的行动,也不会产生相应的决策活动。对于同一个数据,不同的决策者解释可能不同,因而他们做出的决策也可能完全不问,甚至相反。

 

 

 

 

 

 


第二节、系统与系统的集成

1、系统的概念:系统是由处于一定的环境中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并为达到整体目的而存在的集合.
2、特点:①系统是由部件组成的,部件处于运动状态。②部件之间存在着联系。③系统行为的输出也就是对目标的贡献,系统各主量和的贡献大于各主量贡献之和,即系统的观点1+1>2。④系统的状态是可以转换的,在某些情况下系统有输人和输出,系统状态的转换是可以控制的。

3、判断一个系统的好坏可以由以下四点观察:

(1)目标明确  每个系统均为一个目标而运动的。这个目标可能由一组子目标组成。系统的好坏要看它运行后对目标的贡献。因而目标明确合适是评价系统的第一指标。
   (2)结构合理  一个系统由若干子系统组成,子系统又可划分为更细的子系统。子系统的联接方式组成系统的结构。联接清晰,路径通畅,冗余少等,以达到合理实现系统目标的目的。

(3)接口清楚  子系统之间有接口,系统和外部的联接也有接口,好的接口其定义应十分清楚,见图4.3。

 

 

 

 

 


例如,世界各国组成的系统,各国之间发生交往均要通过海关进行,海关有明确的人员和货物的出人境规定。
  如工厂和原料供应单位,工厂和运输部门之间接口都有明确规定。例如一个玻璃厂委托铁路运玻璃,按照铁路规定,玻璃要用木架装好,内填稻草或其他填料,铁路要保证防震达到一定水平。工厂有责任包装好,铁路有责任维护好。如果工厂包装达到了接口条件,因野蛮装卸损坏,责任应由铁路方负,并应赔偿。如工厂包装未达到要求,责任应自负。

(4)能观能控  通过接口,外界可以输人信息,控制系统的行为,可以通过输出观测系统的行为。只有系统能观能控,系统才会有用,才会对目标作出贡献。

4、系统的集成

(l)、 集成的概念和重要性
    系统集成是为了达到系统目标将可利用的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的过程和结果。系统集成的结果是将部件或小系统联成大系统。
    单个微机一般不能算是系统集成,把多个微  机用网络联接起来就可算是系统集成。把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  造)和MIS联通,这当然属于系统集成,而且是比微机联网更高级的集成。

系统集成在概念上决不只是连通,而是有效的组织

有效的组织意味着系统中每个部件得到有效的利用,或者反过来说,为了达到系统的目标所耗的资源最少,包括开始的  设备最少,和以后的运行消耗最少。系统集成是要达到系统的目标,这个目标总是要达到  1+1>2,即系统的总效益大于各部件效益之总和。事实上对于信息系统而言,集成的系统所完成的效益是每个分系统单独工作所无法完成的,因而是 1+1>>2。

(2)系统集成
重要性:如果没有系统集成各部件的效益均无法发挥,所以它成了实现系统效益的瓶颈。另外又在于它是系统上的系统,是复杂的系统,关系全局的系统,因而它影响面大。
我国现在大多数企业的信息系统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企业买了各种各样的软件、硬件,可是没有发挥系统的作用,有的只把它当成一个大的打字机使用,这都是因为集成不好所致。


(3)系统集成的分类

按照系统优化的程度可将系统集成分为:
 联通集成
 共享集成
 最优集成

联通集成

联通性(connectivity)是指计算机和计算机基础的设备在无人干涉的情况下相互通信和共享信息的性能。
联通集成顾名思义就是首先保证设备能互相联通
联通性不只是联网而已,另外的一些性能也应具有
 应用程序兼容,同样的软件可应用于不同的机器上;
 移置性,由老一代软件移置到新一代软件上;
 合作处理,利用主干机、部门机和微型机联网,解决同一个问题;
 信息兼容,在不同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应用程序间共享计算机文件;
 互用性,软件应用程序应用于不同的硬件平台,而又维护一样的用户界面和功能的能力。
所以在一个大的计算机系统中联通性的要求是很多的,当前的大多数系统均没有达到理想的程度。
共享集成是指整个系统的信息能为系统中所有用户所共享
共享的数据库,其内容为全组织共享,而且要维护到最新状态。
所有用户的数据在有必要时,也容易接受其他用户的访问。
应用软件的共享,在网络上提供很好的软件,用户容易应用或下载,不必要每台机器均独立装设许多软件等。
最优集成是最高水平的集成,理想的集成,这是很难达到的集成

 

 


一般只有在新建系统时才能达到。在新建系统时,很好了解系统目标,自顶向下,从全面到局部,进行规划,合理的确定系统的结构,从全局考虑各种设备和软件的购置,达到总经费最省,性能最好。实际上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改变,原来最优的系统,后来已偏移最优了。在开始设计时它是最优的,建成以后已不是最优了。所以最优系统实际上是相对的。追求最优的努力应该一直继续下去。

第三节、信息系统

1、概念:信息系统是一个人造系统,它由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目的是及时、正确的搜集、加工、存贮、传递和提供信息,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信息流:(p7)

§信息系统包括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传输系统。
§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使它获得新的结构与形态或者产生新的数据。
§信息传输系统不改变信息本身的内容,作用是把信息从一处传到另一处。由于信息的作用只有在广泛交流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通信技术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信息系统的发展。 

2、信息系统的类型:

(1)作业信息系统:作业信息系统的任务是处理组织的业务、控制生产过程和支持办公事务,并更新有关的数据库。
(2)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是对一个组织(单位、企业或部门)进行全面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它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决策技术,与现代化的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结合起来,辅助管理人员进行

3、信息系统的发展:

信息系统经历了由单机到网络,由低级到高级,由电子数据处理到管理信息系统、再到决策支持系统,由数据处理到智能处理的过程。

(1)电子数据处理系统

电子数据处理系统的特点是数据处理的计算机化,目的是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从发展阶段来看,它可分为单项数据处理和综合数据处理两个阶段:
  a.单项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这一阶段是电子数据处理的初级阶段。主要是用计算机部分地代替手工劳,进行一些简单的单项数据处理工作,如工资计算、统计产量等。 

b.综合数据处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期)。这一时期的计算机技术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大容量直接存取的外存储器。此外一台计算机能够带动若干终端,可以对多个过程的有关业务数据进行综合处理。这时各类信息报告系统应运而生。

(2)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最大的特点是高度集中,能将组织中的数据和信息集中起来,进行快速处理,统一使用。
   有一个中心数据库和计算机网络系统是MIS 的重 标志。
        管理信息系统的另一特点是利用定量化的科学管理方法,通过预测、计划优化、管理、调节和控制等手段来支持决策。

(3)决策支持系统

由于生产规模的扩大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管理的性质和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管理性质的改变表现在组织机构更加庞大,管理功能更为复杂;环境的改变表现在产业部门之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社会经济状态对于所采取的决策的影响因素愈来愈复杂。因而管理决策问题不仅数量多,而且复杂程度高、难度大。


决策科学化:

以领导者的艺术、洞察力、理智和经验为基础的传统决策方法就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管理决策的需要了。   
     1、现实管理提出的要求
       2、计算机和近代数学的发展,为它提供了实现的可能性

决策科学化正在向以下一些方向发展:

 (一)用信息系统支持和辅助决策
 (二)定性决策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发展(决策的本质是人的主观认识能力,因此它不能不受人的主观认识能力的限制)  
 定性决策向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决策发展是当代决策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单目标决策向多目标综合决策发展

 (四)战略决策向更远的未来决策发展

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实例:

实例1 国内某纺织厂开发的一个用于配棉计算的决策支持系统,我们知道不同的  棉花有不同的强度,不同的耐磨性,不同的吸水性,还有不同的价格和运输费用,至使每种  产品要求的棉纱也有不同的特性。实际上一根成品纱是由几十根不同的纱混纺而成的。  那么应当用什么棉、多少支纱来混纺,才能达到强度、耐磨性、吸水性和成本最低的要求目  标,这可以用线性规划建立一组包含几十个变量。几十个方程的数学模型,决策支持系统  用来进行这种计算,使每年节省资金多达几十万元。

决策问题的类型

西蒙教授提出问题的结构化程度不同可将决策划分为三种类型:
1.结构化决策
2.半结构化决策
3.非结构化决策

1、结构化决策
      结构化决策问题相对比较简单、直接,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能用明确的语言和模型加以描述,并可依据一定的通用模型和决策规则实现其决策过程的基本自动化。早期的多数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求解这类问题,例如,应用解析方法,运筹学方法等求解资源优化问题。

2、非结构化决策
      非结构化决策问题是指那些决策过程复杂,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没有固定的规律可以遵循,没有固定的决策规则和通用模型可依,决策者的主观行为(学识、经验、直觉、判断力、洞察力、个人偏好和决策风格等)对各阶段的 决策效果有相当影响。往往是决策者根据掌握的情况和数据临时作出决定。

3、半结构化决策
      半结构化决策问题介于上述两者之间,其决策过程和决策方法有一定规律可以遵循,但又不能完全确定,即有所了解但不全面,有所分析但不确切,有所估计不确定。这样的决策问题一般可适当建立模型但无法确定最优方案。


第四节、 信息系统和管理

1、企业环境的变化:
   世界已变成市场全球化,需求多元化,竞争激烈化,一切事物变化加快。企业不得不更加重视变化管理和战略管理。
2、企业的目标:企业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首先产品合服务要适应市场的需要,其次企业要有效益合效率,要在交货时间(T)、产品和服务质量(Q)、产品和服务成本(C)方面处于优越地位,再次就是不仅短时而且能长期保持战略优势。

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应有利于企业的战略竟优,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益和效率,有利于改善TQC。

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主要任务是管理好物流,使其按计划畅通无阻的流动,保证实现企业经济的一系列指标(优质、高产、低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高利税)。
           管理者通过信息来管理物流,计划信息指挥物流按任务要求、时间、路线活动,通过反馈信息控制物流的流动,保证计划的完成,通过信息使各个部门业务活动相互协调、配合、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

信息系统和管理的关系:

管理工作的成败,取决于能否作出有效的决策,而决策的正确程度则取决于信息的质和量。信息的质和量是依赖于可靠的信息系统。
一个组织的管理职能主要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四大方面,都离不开信息系统的支持。

(一)信息系统对计划职能的支持

计划是对未来作出安排和部署。因为急剧变化着的政治、经济、技术和其他因素,要求及时修订计划和策略。
1、支持计划编制中的反复试算。
2.支持对计划数据的快速、准确存取。
3,支持计划的基础——预测。 
4.支持计划的优化。

(二)信息系统对组织职能和领导职能的支持

组织职能包括人的组织和工作的组织。
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纵向的多层次的集中管理企业组织结构正在向扁平式结构的非集中管理转变。 
传统的“金字塔”式向扁平式结构的非集中管理转变:
1、通信系统的完善使上下级指令传输系统上的中间管理层显得不再那么重要,甚至也没有必要再设立那么多的管理层。
2.部门分工出现非专业化分工的趋向,企业各部门的功能互相融合、交叉,如制造部门可能兼有销售、财务等功能。
3.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使得企业上下级之间、各部门之间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信息交流变得十分便捷,从而有利于上下级和成员之间的沟通,可以随时根据环境的变化作出统一的、迅速的整体行动和应变策略。
(三)信息系统对控制职能的支持
一切管理内容都有控制问题。控制职能是对管理业务进行计量和纠正;确保计划得以实现。计划是为了控制,是控制的开始。执行过程中需要不断检测、控制,通常是把实际的执行结果和计划的阶段目标相比较,发现实施过程中偏离计划的缺点和错误。因此,为了实现管理的控制职能,就应随时掌握反映管理运行动态的系统监测信息和调控所必要的反馈信息。这也依赖于信息系统。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