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A2.0用户手册中文版--第二章 第三节 TCP客户端实例

本文详细解析客户端架构,重点介绍实例sumupclient的实现过程,包括创建连接器、过滤器链、IO处理程序及绑定到服务器。通过步骤详解,帮助读者理解客户端与服务器交互的核心代码。

(补充:由于该手册官方也在不断完善中,因此会有变化,最近一次更新时间为2012-11-26,另外强烈建议看原文)

之前我们已经看过了客户端的架构,现在我们来研究一个有代表性的客户端实例作为参考实现,即实例sumup client。我们将排除那些可以直接重复照搬的代码,而只关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以下是这个客户端的核心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Throwable {
    NioSocketConnector connector = new NioSocketConnector();
    connector.setConnectTimeoutMillis(CONNECT_TIMEOUT);

    if (USE_CUSTOM_CODEC) {
    connector.getFilterChain().addLast("codec",
        new ProtocolCodecFilter(new SumUpProtocolCodecFactory(false)));
    } else {
        connector.getFilterChain().addLast("codec",
            new ProtocolCodecFilter(new ObjectSerializationCodecFactory()));
    }

    connector.getFilterChain().addLast("logger", new LoggingFilter());
    connector.setHandler(new ClientSessionHandler(values));
    IoSession session;

    for (;;) {
        try {
            ConnectFuture future = connector.connect(new InetSocketAddress(HOSTNAME, PORT));
            future.awaitUninterruptibly();
            session = future.getSession();
            break;
        } catch (RuntimeIoException e) {
            System.err.println("Failed to connect.");
            e.printStackTrace();
            Thread.sleep(5000);
        }
    }

    // wait until the summation is done
    session.getCloseFuture().awaitUninterruptibly();
    connector.dispose();
}

要创建一个客户端程序,需要完成以下内容:

  • 创建一个连接器
  • 创建一个过滤器链
  • 创建一个IO处理程序IOHandler并添加到连接器中
  • 绑定到需要连接的Server上
接下来,我们来详细的看每一个步骤:
1. 创建一个连接器:
NioSocketConnector connector = new NioSocketConnector();

通过以上代码我们就创建了一个基于NIO的Socket连接器。

2. 创建一个过滤器链:

if (USE_CUSTOM_CODEC) {
    connector.getFilterChain().addLast("codec",
        new ProtocolCodecFilter(new SumUpProtocolCodecFactory(false)));
} else {
    connector.getFilterChain().addLast("codec",
        new ProtocolCodecFilter(new ObjectSerializationCodecFactory()));
}

为连接器添加各种过滤器到过滤器链中,此处我们只添加了一个ProtocolCoedc协议编码转换过滤器到过滤器链中。

3. 创建IO处理程序

connector.setHandler(new ClientSessionHandler(values));

此处我们创建了一个ClientSessionHandler 的实例,并设置其为该连接的处理程序。

4. 绑定到服务器

IoSession session;

for (;;) {
    try {
        ConnectFuture future = connector.connect(new InetSocketAddress(HOSTNAME, PORT));
        future.awaitUninterruptibly();
        session = future.getSession();
        break;
    } catch (RuntimeIoException e) {
        System.err.println("Failed to connect.");
        e.printStackTrace();
        Thread.sleep(5000);
    }
}

这一块是最重要的部分,进行连接远端的服务器,由于连接本身是异步的,因此我们使用类ConnectFuture,以便获取连接实际建立的时间。一旦连接建立,我们就可以获取一个连接该服务器的IOSession。之后,我们不管发送任何消息到服务器,都要将其写入到该Session中。而所有从服务器返回的响应或消息都会穿过这个过滤器链并最终在IOHandler中被处理。






17本资源是语音合成(TTS,Text-to-Speech)技术的专项实战课程教案,系统性地讲解了如何利用百度AI开放平台的语音合成服务,通过Python SDK方式将文本信息转换为自然、流畅的语音文件(如MP3格式)。内容从语音合成技术的核心原理(机械/电子方法产生人造语音)及其三大关键技术流程(语言处理->音律处理->声学处理)引入,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主流合成技术(如LPC、PSOLA、LMA)的优缺点与适用场景。课程核心是百度语音合成服务的开通与配置,复用语音技术应用的调用凭证(AppID, API Key, Secret Key)。重点详细演示了Python SDK的调用模式:从安装配置aip库、初始化AipSpeech客户端,到使用核心方法client.synthesis()进行语音合成。教案深入讲解了synthesis方法的关键参数配置:待合成文本(<1024字节)、语言类型('zh'中文)、语速(1为默认)、音调、音量('vol': 5)等,并指导学生如何将返回的二进制语音数据正确写入本地文件(如audio.mp3),完成从文本到语音的完整生成流程。 适用人群: •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STEM教育从业者:作为引入智能语音交互与多媒体内容生成课程的备课参考与教学素材,提供从理论到合成的完整项目实现方案。 • 对AI语音应用开发感兴趣,希望掌握将文本信息转化为语音输出能力的青少年学员(建议初中及以上):作为项目实践指导,帮助理解文语转换的技术流程与参数控制。 • 所有希望快速为应用(如智能朗读、语音提醒、有声内容生成)添加语音输出功能的开发者、内容创作者:作为一份聚焦语音合成SDK集成与调用的实战参考手册。 使用场景及目标: • 教学场景:用于120分钟的线下或线上编程实践课堂。教师可依据教案设定的环节、时间分配(如技术原理15-25分钟,服务配置10-1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