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DeepSeek系列公开课第三季重磅开启,特邀该校多领域权威学者联袂主讲。课程聚焦AI技术如何重构基础学科研究范式,深度解码以DeepSeek为代表的智能模型在交叉学科中的创新应用。在"X+AI"融合浪潮下,学术大咖将剖析传统学科与人工智能的双向赋能路径,揭示知识体系解构重组的内在逻辑,展现智能时代学科发展的全新可能。
今晚7点半,浙大AI大牛周吉帆教授给我们带来了超硬核分享。
浙江大学DeepSeek 公开课 第三季第2期直播已经结束,这里直接分享公开课的PPT。
讲座 主题:心理学与人工智能
主讲人: 周吉帆教授
视频和PPT 领取✅
浙江大学 deepseek 公开课 第3季 第2期 - PPT和视频
以下是公开课PPT的部分截图和核心内容概览:
公开课PPT预览
讲座:心理学与人工智能
心理学与人工智能:协同进化的兄弟学科
一、学科渊源与发展历史
-
共同起源
- 均起源于图灵计算理论(1936)
- 双重应用方向:
- 计算机架构构建
- 心理学理论工具开发
-
交叉发展里程碑
- 1950s 司马贺(Herbert Simon)的通用问题解决模型
- 行为主义 -> 强化学习算法
- 建构主义 -> 贝叶斯推理模型
- 神经网络发展路径:
- 生物神经网络建模 -> 人工神经网络 -> 深度学习 -> 大语言模型
-
认知科学交叉领域
- 涉及学科:心理学、计算机、语言学、神经科学等
- 研究重点:智能系统的通用信息加工规律
二、人机智能对比研究
典型案例分析:AlphaGo vs 柯洁
维度 | AlphaGo Zero | 人类棋手(柯洁) |
---|---|---|
训练数据量 | 490万局自对弈 | ~2万局(20年训练量) |
能耗效率 | 兆瓦级服务器集群 | 20W生物能耗 |
知识迁移性 | 领域特定(仅围棋) | 跨领域通用(管理/生活) |
智能本质差异
- AI特征:大数据小任务(领域专用性)
- 人类特征:小数据大任务(领域通用性)
- 主动学习机制
- 常识系统构建
- 想象模拟能力
三、心理学对AI的启示
1. 儿童学习机制
-
关键特性:
- 高可塑性大脑(神经可塑性)
- 登录式注意(信息广谱采集)
- 假设检验式探索(科学思维雏形)
-
典型案例:
> 儿童在探索发光装置时,2分钟内提出5种假设并验证,展现主动实验精神
2. 社会智能设计原则
- 机器人交互三原则:
- 可视化感知器官
- 环境交互表现力
- 行为因果一致性(0-600ms响应)
3. 常识系统构建
- 认知表征模型:
- 树状知识结构(视觉/语义/社会关系)
- 物理直觉建模(力/运动/因果关系)
四、认知心理学研究方法
-
逆向工程方法论
- 通过输入-输出关系反推心理算法
- 计算建模验证(预测人类行为模式)
-
典型研究成果
- 工作记忆的主动整合机制
- 视错觉产生的认知整合原理
- 社会意图推理模型
五、未来发展方向
-
突破AI瓶颈
- 构建主动学习系统
- 实现常识推理能力
- 发展社会交互智能
-
协同进化路径
- 心理学提供认知架构启发
- AI技术反哺心理机制研究
“人类智能是地球进化出的最精妙系统,心理学是对这个系统的逆向工程。” —— 周奇帆
视频和PPT 领取✅
浙江大学 deepseek 公开课 第3季 第2期 - PPT和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