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原稿:web2.0环境下的信息构建研究(一)——信息构建发展的新阶段

 注:本文发表于《图书情报知识》2007年第四期,若要引用该文,请直接引用原文

请点击此处下载本文的word版:  http://dl2.csdn.net/down4/20070730/30075843840.doc

摘 要 Web 2.0的出现使信息构建( IA)的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IA已进入“信息构建2.0”(IA2.0)阶段.在IA2.0阶段,IA作为一门学科、一种角色和一类社团的协调统一体而存在,它强调真正“以用户为中心”和“丰富的用户体验”的核心理念,以满足新环境下的用户需求。Web2.0网站的IA,是IA2.0的典型应用,也是IA2.0阶段研究的主要内容,为说明方便,本文将其称为网站IA2.0。本文设计了一个网站IA2.0模型,并进行了简单的实例分析.
关键词 Web 2.0   信息构建 2.0   用户体验  网站信息构建2.0
 
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Web2.0 has changed the content of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IA) greatly,making IA enter the period of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2.0(IA2.0).In the new period,IA is a combination of a disicpline,a role and community.In order to satisfy the user requirements in the new context,IA emphases that we should hold the two core philosophy:User Centered and Rich User Experience.The IA for Web 2.0 sites(WSIA2.0),as a typical application of IA2.0,is also the core content of IA2.0.We’v designed a model to describe WSIA2.0,and analyze it with a few web 2.0 sites.
 KeyWords: Web 2.0 , IA 2.0, User Experience(UX) , Web Site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2.0
2004年 ,Web 2.0的概念诞生,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流行理念[1],它强调以用户为核心的关键原则,要求信息服务由以前的单向信息传递转变为双向的互动交流,从精英控制转向平民交流, 与此同时,用户也期待对信息内容具有更好的控制力。这使得传统的信息构建遭遇了严峻的挑战,为适应互联网环境的变化,信息构建的内涵发生了深刻变化,从而,我们必须从新的角度认识、理解和研究 IA。目前,国外已经开始重视Web 2.0环境下的 IA问题,并展开了初步的讨论;我国则尚属空白,IA的研究仍然停留在传统的信息构建水平上,落后于实践的发展和国际研究水平。本文将对Web 2.0环境下的IA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能引起学界的重视,从而促进开展新阶段的IA研究。
1 IA 的发展阶段
   1975年美国建筑师Richard Saul Wurman先生提出IA至今,经历了一个从“无人问津”到“引起广泛关注”的发展过程 [2]。20世纪80年代, IA 正式公开和描述,用于开发独立应用,重点是开发一个独立的信息系统。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之间,信息构建融入了企业级的若干应用的综合中;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初,IA 将信息视为一种智力资源,重点讨论如何使人们有效的使用这些智力资源。由于这三个阶段的这些特点的不同,英国著名信息利用专家Roger Evernden将此期间IA的发展划分为三个代别 [3]
从IA的提出到21世纪初这一段时间,IA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信息 [4],虽然其服务对象是人,并在后期提到了使人能有效的使用信息资源,但人只是作为信息的受众,并且实际中对人的研究也并非重点。而Web2.0在模式上强调以人为本的宗旨,考虑用户交互,强调个性化和社会化,突出开放、共享、参与、创造的特点;这些要求是传统的IA不能充分解释和实现的。
由于传统的IA已不能很好的适应新时代的要求,Web2.0使得信息构建的内容相对于Web1.0而言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而与此相反,21世纪前的IA却一直处于低迷时期,直到1996年图书情报学家Lou Rosenfeld 和Peter Morville的加入才起了变化 [5],这样,Roger Evernden的IA划分标准已不能充分和清晰的描述这一现象,故有必要对IA的发展阶段进行重新划分。2005年,美国IA专家 Dan Brown 先生首次以“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2.0 ”为题,论述Web2.0环境下信息构建师的职责 [6]。基于这些原因,笔者认为,可以将IA划分为两个阶段: IA 1.0和IA 2.0。IA 1.0指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初这一段时期(即Roger Evernden的三代IA时期),IA经历了从提出到得到广泛认可的过程;IA2.0指Web 2.0出现之后的这段时期(21世纪初至今)。
Web2.0也并不完善,有人开始设计和讨论下一代Web,即所谓的Web3.0 [7]。与之相适应,公认的信息构建 奠基之父Peter Morville针对Web2.0环境下IA存在的问题,预测了未来的IA,即所谓的IA3.0 [8]。IA3.0这个概念的提出,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由于绝大部分IA活动都最终体现在Web上,依据Web的发展来划分IA的发展阶段是科学合理的。
2 IA 2.0 的阶段特点
IA2.0是IA发展的新阶段,与传统的IA相比,IA2.0阶段的认识角度、强调的理念以及所包含的内容都发生了较大变化,有了新的特点。
2.1 新视角
从人们对 IA的定义和描述的变化,可以很清晰的看出人们认识IA的角度的变化。在IA1.0阶段,对IA比较典型的几种定义有以下四种 [9]
(1)       共享信息环境的结构设计;
(2)       网站和内部网的组织系统、标签系统、检索系统和导航系统的组合;
(3)       是一门定型信息产品和经历以支持信息的可用性和可找到性的艺术和科学;
(4)       以对数字环境的设计和构建提供原理为重点的实践性的学科和社团。
从这些定义可以看出,IA的内容很宽泛,但其作为一个学科而存在已是共识。
2002年,Ajax之父Jesse James Garrett在他的在一篇短文《学科与角色》 [10]中对IA的概念作了补充,认为IA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种角色(即信息构建师),在谈论二者中的任何一个时都要涉及到另一个,二者紧密相连,共同发展。
2006年,公认的IA 奠基之父Peter Morville进一步发展了Jesse James Garrett对IA的理解,他认为IA除了作为一门学科和一种角色之外,为应对IA遭遇的各种问题,还需要信息构建社团(community)作为支撑。其论断“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信息构建已经成熟成为一个学科,一种角色和社团” [11]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并提出三圈交会模式,如“图1”所示。 
 
 
1 信息构建 2.0 的三圈模型
有趣的是,Peter Morville是在预测在IA3.0时提出图1中的三圈交会模型的,并将其作为IA3.0的模型。但2000年4月,美国信息科学与技术协会(ASIST)举办的第一次信息构建峰会,吸引了包括大学、图书馆、网络顾问和财富500强公司的人员参与热烈讨论,这次会议的成功标志着IA社团已经成型 [12]。因此,该模型也可以作为IA2.0的描述模型,从而,对IA的认识,不能再局限于学科层面,而要从学科、角色和社团三个方面来综合进行。
2.2 新理念
Wurman一直强调关注用户需求,要求“化复杂为明晰”和“使信息可理解”,并提出了著名的“Wurman五规则” [13],成为了IA的核心内容。Web2.0的以用户为中心和丰富用户体验的理念强化了人的重要性,社会网络(Social Network)等社会学理论在互联网中的应用也强化了用户的主动性和社会性,这使IA理念必须扩展和深化。
2.2.1 以用户为中心
在IA领域,“以用户为中心”并非一个新出现的概念。在IA1.0时期,“以用户为中心”表示一个面向用户的信息构建过程,要求信息构建师在规划、设计、开发与维护的整个过程中时时刻刻都要考虑用户的理解、用户的兴趣、用户的习惯、用户的期望、用户的评价等方面,使用户能找到可理解的信息,也就是所谓IA设计的“面向用户原则” [14]。但在IA2.0时期,“以用户为中心”的概念也有了新的含义,它不仅强调信息构建过程要面向用户,而且强调将用户作为IA组织的中心,并强化用户的社会性和主动性,这是Web2.0时代才具有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例如,美国的亚马逊(Amazon) [15] 是按照“买了这本书的人还买了哪些书”,是以商品信息为中心来组织信息的,虽然其设计时也是面向用户的,但其组中的中心并非用户。而中国的豆瓣网(Douban.com) [16]则会记录用户读了那些书,哪些人和用户读同一本书等,将用户成为IA组织的中心,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性。由此可见,IA1.0的面向用户的原则实质还是以信息为中心的组织方式,在Web2.0时代,用户为中心的原则成为IA的典型特征和趋势。
2.2.2 丰富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UX)指的是用户在操作或使用一件产品或一项服务的时候的所做、所想、所感,涉及到通过产品和服务提供给用户的理性价值和感性体验 [17]。“提供丰富的用户体验”同“以用户为中心”一样,成为IA2.0的核心理念。
IA一直关注用户的感受,期望提供积极的用户体验 [18]。在IA1.0时期,用户体验用三圈交汇模型(如“图2”) [19]来描述,其理念是重视重视用户、环境和内容的互动 [20],寻求用户需求和行为、组织目标与环境、内容的可获得性三者之间的独特平衡,其在应用中,主要强调“可用性”(Usability) [21]。这种用户体验的定义和描述是狭窄和片面的。Web 2.0环境对用户体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保持用户、环境和内容的平衡的同时,用户体验应向多样化和丰富化的方向发展。2004年,Peter Morville根据自己长期的信息构建经验,结合IA1.0的三圈图和Jesse James Garrett的著名用户体验要素框架 [22],设计了一个包含七个方面特性的六边形用户体验蜂窝图,如“图3” [20]所示。  
 
 
2 “信息构建 1.0 的三圈图                                       3 用户体验蜂窝图
 该模型描述了包含有用性(Useful)、可用性(Usable)、满意度(Desirable)、可找到性(Findable)、可达到性(Accessible)、可靠性(Credible)、价值性(Valuable)等七个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用户体验丰富性的要求。随着研究和实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信息构建领域的用户体验的认识和应用也将会更加丰富。
2.3 新内涵
IA已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新兴交叉学科,形成了一种具有特定职能的角色,IA社团也正在不断发展壮大。在Web 2.0的环境下,作为学科,信息构建增加了新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特点;作为角色,信息构建师的职能更加明确,在实际应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社团,其规模和数量都不断发展,成为支撑信息构建继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信息构建也已不再仅仅是寻求用户、内容、环境的平衡,而扩展为促进信息构建的学科、角色和社团的协调发展。
2.3.1 学科
   IA1.0以Wurman先生为代表,以人、环境和信息内容为研究对象,寻求“使信息变得可理解”的信息搜集、组织与展示方式,其研究重心在信息内容及其结构设计上。IA2.0以Lou Rosenfeld 和Peter Morville为代表,除了对信息内容及其结构进行研究之外,它更加注重对人的研究。IA形成了自己的理论、技术与方法,在IA1.0的基础上,IA2.0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如页面层次的用户交互设计、用户驱动的内容组织、用户创建的内容、多平台设计、社会软件设计、非商业网络设计、体验设计、构建方法和工具、用户自信息构建,以及信息构建的评价和重用等。
2.3.2 角色                                    
从事信息构建工作的人员都可以称为信息构建师,是信息视为建筑材料一样使用的高水平设计师 [23] [24]。在Web 2.0时代息构建师已形成一种具有一定规模的角色。在互联网的发展过程中,象网站设计师和管理员、可视化设计师、程序员、图书馆员以及技术作家等称谓与“信息构件师”之间一直处于竞争状态,直到 Jesse James Garrett创建的描述用户体验元素的可视化模型之后,信息构建师这一角色才得到业界的认同。Peter Morville进一步将信息构建师分为“小信息构建师”和“大信息构建师” [24],是角色的两极,分别从事最底层和最顶层的工作。在实践中,应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程度的信息构建师,与其他角色协作完成任务。
在IA2.0阶段,信息构建师的角色地位得以确立,成为一种职业和职称,其职责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信息构建师的职责在需求分析层面是定义信息服务或网站的性质和范围,如“确定客户使命和目标”、“确定用户愿景”等 [25];而在具体设计层面则是设计基于Web1.0的组件元素,如“界面设计”、“导航设计”、“交互设计”等 [26]。在“Web 2.0”时代,许多新技术和新应用的出现,使得许多传统的信息构建方法与技术都已过时,这对信息构建师的生存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甚至有人认为信息构建师将消失 [27][28][29]。为应对这些挑战,信息构建师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掌握新理念和新技术,设计符合Web2.0要求的信息系统,提供丰富的用户体验。
2.3.3社团
IA社团在Web2.0阶段形成并蓬勃发展,它是信息构建师相互交流、学习,共同促进IA发展和应用的园地,其主要功能是创建IA的基层组织、组织各种事物和活动、教育和培训信息构建师、培育开放活跃的文化等,以利于维护和提升IA的学科和角色地位。
社团主要包括与IA相关的组织机构、会议与网站等 [30]。组织机构如ASIST、IA Instuite,会议如IA峰会,网站如IA协会与研究中心 [31]、美国情报学会网站 [32]等。其中,比较著名的社团有IA峰会、 Euro IA Latin American IA Retreat Oz-IA IA Institute[33]。Web2.0对IA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保住和发展IA学科和角色的地位,IA社团需要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
3 IA 2.0 的应用
   IA2.0要求信息构建师以用户为中心,以提供丰富的用户体验为目标来组织信息,在实际应用中,其主要内容是Web2.0网站的IA(网站IA2.0)。在很多融入了Web2.0思想和技术的领域,如企业2.0(Enterprise 2.0) [34]、图书馆2.0(Library 2.0) [35]、知识管理2.0(Knowledge Management 2.0) [36]等, 都需要用到网站IA2.0。因此,探讨网站IA2.0具有重要的意义。
3.1 网站 IA2.0 模型
网站IA2.0,是IA2.0在网站中的直接应用,是在分析用户需求的基础上,本着以用户为中心的原则,设计和组织信息内容,以提供丰富的网站用户体验。网站IA2.0的信息用户向个性化和社区化发展,信息环境也变得更加多样化和开放化,信息内容也成为自组织(self-organization)和自服务(self-service)的形式。
Michael Priestley从可用性、可找到性两个层面,利用导航、内容和元数据三个模型来描述Web2.0网站的信息构建 [37],但其对信息构建的用户体验的描述并不全面。笔者结合用户体验的蜂窝模型以及Web2.0网站的可扩展性,改进了网站IA2.0的模型,如图4所示。任何一个Web2.0网站的IA都具有一定的社区目标,信息内容受一定机制的激励和制约,同时IA应当是可扩展的,特别是要支持用户的自信息构建行为,并能产生积极的网络效应(Network Effect)。此外,它还必须包含内容、导航、元数据三个模型。

                                                                    图4    网站IA2.0模型

3.1.1 导航模型
导航模型基于网站的社会性目标,定义用户及其相互之间的信息需求,如定义用户的角色及其之间的关联方式、定义用户的社会性和协同性目标、定义用户共享的资源及共享方式等。它是用户创建信息的框架,支持用户人工创建信息内容,并能建立起基于信息内容的用户关系。在网站应用中,信息构建师先创建初始的信息内容结构,然后由用户创建页面和内容,为了保证信息构建的质量,信息构建师要能够全面控制用户对信息的创建设计,分离网站导航与信息内容,并创建建立用户联系的机制。同时,它还保留了IA1.0导航系统的特点,应当能支持用户搜寻、使用信息的需求。
3.1.2 内容模型
     内容模型定义用户创建和共享的信息内容需求,如定义用户需要创建和共享的信息内容的类型、定义发现无效信息的方式,以及定义找到丢失的信息的方式。它也研究其他用户搜寻信息的需求,如如何引导用户做更大的贡献,如何奖励贡献者,以及对内容验证所采取的方式。它也考虑对用户内容的支持,如对于出现用户和用户中心内容的新类型时所采取的应对策略。例如,网站编辑需要创建内容模板或帮助用户定义文档类型,评审用户提交的关键内容,管理网站向导和有效性验证规则。由于新类型的内容很难在应用中共享,编辑还需要通过生命周期指导训练内容,提供种子内容,鉴别和标志内容的好坏,甚至和创建者一起改善和格式化内容。
3.1.3 元数据模型
元数据可以是正式分类法和分众分类法( Folksonomies[38](非正式分类法)的整合。正式分类法和非正式分类法可以相互作用,好的和有用的标签被整合到正式分类法中,扩展了正式分类法。该模型重点在于提高内容共享和社会性交互的元数据。它抓取社会性维度——确定信息内容之间的相似度,确定用户之间的相似度,确定价值之间的关系(如谁创建什么内容以及为什么创建),用户价值自定义的可扩展模型。它也考虑用户的偏好,如对于不同的用户而言,什么样的检索词才是有意义的,我们如何帮助作者使用他们,在信息空间中检索词之间是如何关联的,并且,由于标签云(Tag clouds)一直增长,是否有必要删除其中的一部分。它还支持社会性交互,如能够生成视图和链接(link)支持分类决策,支持自适应界面,以确定和标志流行的标签和相关标签等。
这三个模型之间并非相互独立的,而是彼此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核心信息内容必须从元数据和导航中分离出来,这样内容就可以适应新的语境,也能够通过语境共享;导航和元数据又应当进行整合,根据元数据进行导航,根据用户的共享兴趣建立他们之间的关系。三者又都必须支持用户社区。对于用户体验不同的元素层次,这三个模型也具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故在网站设计与建设时,应协调和发展好这三个模型在不同层次的内容。同时,这三个模型又必须可扩展的,应当能够支持用户的自信息构建行为。
3.2 实例分析
根据网站类型、目标、规模和用户等的不同,网站用户体验七个元素之间的重要性也会不同,如有的网站以可用性为首要因素,有的网站则以用户满意度为首要因素;并且,在用户体验的不同层次,网站导航、内容和元数据模型也会有较大差异。从而,具体的Web2.0网站的IA的内容和特点也各不相同。限于篇幅,本节仅以博客(Blog,Weblog)这一类典型且的Web2.0网站为例,利用上述网站IA2.0模型对其IA进行简要的分析,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网站IA2.0。
博客是一种频繁更新的在线日志,它按时间顺序发布博主(Blogger)的个人思想或网络链接(Web Links),反映了博主的个性和意图 [39] [40]。博客通常是博主想要讨论某个哲学层面的问题,或是对网络上某个主题的看法,或者仅仅是个人情绪的发泄,甚至有人将其当作一个存放资料的小型空间,所以,在用户体验层面,个人博客信息的有用性和可靠性这两个要素就显得并不那么重要。相反,由于博主正在向平民化发展,不管其技术水平如何,都要能让其很快的学会使用博客,并且博客内容更新的频率频率很高,这就要求博客具有很高的可用性。一些博客站点经常会出现各种故障,如打开速度慢,内容需要反复提交,计数器和评论功能失效等,这样的网站可用性很差,直接导致其博主数量和访问量少。
因此,在设计导航模型时,应根据设计站点时的意图,调查和预测潜在用户的特点,创建好简单易用,并且支持用户个性化的博客模板,并提供使用帮助支持。而在内容模型上,博客的一个显著特点在于引导用户做更多贡献的激励机制上。一些博客站点推出博客排名机制,根据博客的访问量、点击率、更新速率和用户的评论等,评出优秀的博主和博客,从而引导用户更多的发表能够得到他人认同的内容,形成良性循环,促使一些高质量的博客脱颖而出,并产生一定的积极的网络效应。博客的元数据,通常是正式分类法和用户自定义标签的整合。博客站点事先设立了一个顶层的分类体系,用户在发布内容后,可以将自己的博客归类到相应的目录下。用户自定义的标签和有系统自动从博客内容中提取的标签,可以用来建立起博客之间的联系,也是博客搜索的基础。对于一些有用的和常用的标签,它们将会被整合到正式分类法中。
博客都有评论和留言功能,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流的方式,对于有共同兴趣和爱好的访问者,博主还能添加它的链接,成为博友,形成新的社交圈。这样,博客也具有了社会性。特别的,一些组织将博客纳入组织的知识管理层次,用来共享组织成员的经验和智慧,挖掘隐性知识,使得博客的社会性更加突出。另外,博客站点都允许用户自定义模板和文章及链接的分类目录,使其IA具有可扩展性,用户可以实施自信息构建。
4 结论
本文在笔者数年从事信息构建实践及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进展的关注的基础上,对”Web2.0”环境下的信息构建展开研究。笔者认为:
(1)应按照Web环境的不同,对信息构建的发展阶段进行划分。目前已进入IA2.0阶段,它是IA1.0的继承、发展和深化,而不是否定。
(2)IA2.0代表一个新兴学科、一种特定角色和一类人们相互交流IA的社团。在这一阶段,它有了新的研究领域和内容,信息构建师的职责更加多元化,社团的发展也形成了新局面;
(3)网站IA2.0作为IA2.0的一个典型应用,也具有新的特点,组织应当设计符合IA2.0要求的网站,给用户提供丰富的体验,同时探索创新的模式,使之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获胜。
(4)虽然Web2.0已开始在我国流行,并且有新的应用不断出现,然而这些网站的IA水平仍然偏低。这就要求我国加强基于Web2.0的IA方面的研究,创建信息构建社团,促进国内外信息构建师的相互交流。同时,开展基于”Web2.0”的IA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构建思想和理念,锻炼信息构建活动的实践能力,使之适应”Web2.0”时代对信息构建师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Tim O'Reilly. What Is Web 2.0 Design Patterns and Business Model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 of Software. http://www.oreillynet.com/pub/a/oreilly/tim/news/2005/09/30/what-is-web-20.html,1,2007.
2         荣毅虹 , 梁战平 . 信息构建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IA) 探析 [J]. 情报学报 ,2003(2):229-232.
3        Roger Evernden, Elaine Evernden: Third-generation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Commun. ACM 46(3): 95-98 (2003).
4        荣毅虹 , 梁战平 . 论信息构建的三个基本问题 [J]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4(6):5-12.
5         Iain Barker. What is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http://www.steptwo.com.au/papers/kmc_whatisinfoarch/index.html,2,2007.
6         Dan Brown.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2.0. http://www.uxmatters.com/MT/archives/000020.php,2,2007.
7         Jeffrey Zeldman. Web 3.0. http://alistapart.com/articles/web3point0,1,2007.
8        Peter Morville.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3.0. http://semanticstudios.com/publications/semantics/000149.php,2,2007
9         Peter Morville, Louis Rosenfeld.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orld Wide Web[M]. Cambridge Sebastopol,CA:O'Reilly,2006.
10      Jesse James Garrett. The Discipline and the Role. http://www.jjg.net/ia/recon/,2,2007.
11      Peter Morville.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3.0. http://semanticstudios.com/publications/semantics/000149.php,2,2007.
12      PETER MORVILLE. A Brief History of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http://semanticstudios.com/publications/historia.pdf,2,2007.
13      Mark Fischetti. Blueprint for Information Architects: Five rules for mapping information so others can find their way. http://www.fastcompany.com/online/10/blueprint.html,2,2007.
14      周晓英著 . 基于信息理解的信息构建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175-178 .
15      http://www.amazon.com/,2,2007.
16      http://www.douban.com/,2,200 7.
17      Lucas Daniel.Understanding user experience[J].Web Techniques,2000,5 (8):42-43.
18      刘记 , 沈祥兴 . 网站信息构建决定因素分析 [J] . 情报科学 ,2007(2):267-270.
19      Louis Rosenfeld.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a Definition. http://www.asis.org/Conferences/Summit2000/rosenfeld/index.htm,2,2007.
20      胡昌平 , 邓胜利 . 基于用户体验的网站信息构建要素与模型分析 [J] . 情报科学 ,2006(3):321-325.
21      Peter Morville. User Experience Design. http://www.semanticstudios.com/publications/semantics/000029.php,2,2007.
22      Jesse James Garrett. The Elements of User Experience. http://www.jjg.net/ia/elements.pdf,2,2007.
23      Ricardo Baeza-Yates, Miguel Nussbaum. The Information Architect: A Missing Link. http://www.dcc.uchile.cl/~rbaeza/manifest/infarch.html,2,2007.
24      Peter Morville. Big Architect, Little Architect. http://argus-acia.com/strange_connections/strange004.html,2,2007.
25      Stephen Downes. What is an Information Architect. http://newstrolls.com/news/dev/downes/column102599.htm,2,2007.
26      Jesse James Garrett. What an information architect does. http://jjg.net/ia/files/iadoes0700.pdf,2,2007.
27      Joshua Porter.Thoughts on the Impending Death of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http://bokardo.com/archives/thoughts-on-the-impending-death-of-information-architecture/,2,2007.
28      Scott Weisbrod.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Is Not Dead,But It Might Be Stuck. http://www.scottweisbrod.com/index.php/?p=204,2,2007.
29      Brice Dunwoodie. Did Ajax Kill the Information Architect? Lou says no. http://www.cmswire.com/cms/books/did-ajax-kill-the-information-architect-lou-says-no-000962.php,2,2007.
30      周晓英 . 信息构建 (IA): 情报学研究的新热点 . 情报资料工作 ,2005(5):6-8.
31      http://www.args-acia.com, 3,2007.
32      http://www.asis.org, 3,2007.
33      信息构建协会新闻列表( IAI Newsletter . http://iainstitute.org/news/000518.php,3,2007.
34      Andrew McAfee. The Trends Underlying Enterprise 2.0. http://blog.hbs.edu/faculty/amcafee/index.php/faculty_amcafee_v3/the_three_trends_underlying_enterprise_20/,3,2007.
35     Michael E. Casey and Laura C. Savastinuk. Library 2.0.
    http://www.libraryjournal.com/article/CA6365200.html,3,2007.
36      S cott Spanbauer. Knowledge Management 2.0. http://www.cio.com/archive/120106/fea_tec.html,3,2007.
37      Michael Priestley.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Web 2.0 Technologies: Designing Content That Matters.
http://dita.xml.org/files/contentweek2007-mpriestley.ppt,3,2007.
38      Ellyssa Kroski. The Hive Mind: Folksonomies and User-Based Tagging. http://infotangle.blogsome.com/2005/12/07/the-hive-mind-folksonomies-and-user-based-tagging/,3,2007
39      http://www.marketingterms.com/dictionary/blog/,3,2007.
40      http://whatis.techtarget.com/definition/0,289893,sid9_gci214616,00.html,3,2007.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