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我介绍、简历、快速学习、逻辑框架和思考......

1. 自我介绍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自我介绍在你的一场面试中,有着无比重要的作用。首先我们来想一下,自我介绍的目的是什么?

是重新带着面试官过一遍你的经历么。可是,你也知道,你说的,简历上都有了。而且,说真的,有些简历的实习经历写得平淡且琐碎,做为面试官,我是真的抓不到关键信息。那么,自我介绍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在我看来,是让面试官记住你。


如何记住?构造自己的标签。


比较好的自我介绍,至少应该是这样的:

1、  面试官你好,我叫…

2、  (介绍基本的教育背景)

3、  我身上有几个比较明显的特质…或:我有几个比较突出的能力…

4、  我觉得,我经历中的…和性格中的…跟我要申请的岗位是很匹配的。

5、  我非常渴望加入贵公司。

这样的自我介绍,至少帮面试官节省了在两个问题上的思考时间:1)你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人?2)我为什么要录用你。


2、你做的事情到底有什么影响?


我发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在大多数的简历中,我见到的实习内容描述往往非常简单,简单到我只知道这个人做了什么,并不知道做的事情效果如何。

 

例如:运营微信公众号,发表了一些文章。完了。

例如:在研究员的指导下,撰写了研究报告。完了。

例如:通过…方式,对…进行了优化。完了。

其实做事情谁都会,但能不能把事情做好,这就很见功力了。

 

同样的,在简历上写上你做的事情,很容易。但是如何能够找到数据和佐证去证明你做的事情是有效果的,是为团队带来帮助的,这就是好的简历和普通简历的区别了。

曾经面试一个大三的学生,在腾讯视频实习,参与策划了一档明星节目的拍摄,最后的成果是产出了视频投放在了官网上。

我问她,这个视频的播放量如何。

她说,啊,没有关注过。

我问,可以查到么。

她说,应该可以吧,在官网上都有记录。

我接着问,有对比过跟同主题其他视频的效果么。

她说,没有…

这样的例子,我在面试中还遇到过很多很多。现实中,大多数实习生,接受老板派下来的任务,很努力地完成了。然后紧接着进行下一项任务。他们中的很少一部分人,会去追踪结果,会去看看自己做的事情,到底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我思考了很久,为什么?后来终于发现,因为实习生不用背负KPI。几乎所有的实习生都不背负KPI,于是大多数求职者的简历上,都没有那个面试官最想看到的效果信息。很多人会说了,我在金融机构实习,我参与撰写的报告,仅供老板参考,老板到底用不用,会用多少,我也决定不了啊。确实,我没有在金融行业实习过,对于他们所描述的问题,很难有清晰的认识。但是我总觉得,如果你不把自己当做实习生,或许,你就会找老板多咨询一句,我的工作结果如何,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曾经听过一个节目,说一个靠谱的人,总是闭环的。意思是,一个靠谱的人,对所参与的事情,总会有一个交代。你把你的实习经历放在了简历上,却没有告知我效果,就是缺少了一个对面试官的交代。



3、到底什么是快速学习的能力?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在我面试的20个人中,每一个都在说,自己有快速学习的能力。

我问他们,如何可以证明。理由千奇百怪——有的说,自己曾经面临一个很重要的项目,都是新知识,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后经过重重努力,终于完成。于是他们说,自己拥有快速学习的能力。我问他们,任务的完成到底是因为合理的学习方式还是因为高压下激发出来的高效率和更久的工作时间。大多数时候他们说,是因为压力很大,于是大家都一起加班,互相鼓励。在我看来,这是抗压能力和吃苦耐劳能力的体现,与快速学习无关。有的说,自己在短短时间内,攻克了某个课题,发表了高水平论文。我问,最关键的因素是?回答是,因为实验室的师兄指导了很多,自己也会经常主动请教。在我看来,主动寻求指导算一种快速学习方式,上升到能力层面?有点勉强了。更有的说,自己拿了很多奖学金,说明自己有快速学习的能力。我没有告诉她,奖学金份量比她重的人,太多太多。

那么,真正的快速学习能力是什么?

排除天赋,排除灵感不说,我觉得,真正的快速学习,是建立在扎实的知识基础快速迁移的能力上。

扎实的知识基础,其实就是积累。是我们在面对很陌生的领域时,可以寻找到突破口的基础。快速迁移,是将不熟悉的变成熟悉的,将未知的变成已知的。于是,将陌生的知识迁移到熟悉的领域,有已经验证过的方式去研究它,这就是我想说的快速学习。快速学习能力,是学习能力的一种。

但是,效率和努力不是衡量它的唯一标准。这种“转化”能力,才是快速学习的核心和关键。

打个比方:假使你面对一个难题,学习能力强的人,能够给你完整地讲出,他是如何把这道题给解决的。快速学习能力强的人,会用你听得懂的方式,把这道难题给你讲清楚。所以,当我们在面试中,想要去强调自己的快速学习能力时。我们最好去回忆回忆,有没有什么例子,是可以体现你的知识基础和迁移能力的。有,说出来,一定加分。


4、你的逻辑到底是什么?


很多求职者在面试前,都希望我可以给他们临场出一些开放性问题,锻炼自己的临场应变能力。

现实情况是,当我给了他们一个题目之后,他们确实有足够的思考,然后能够在很多方面能够佐证自己的答案。但这时候,我往往会问他们:你的逻辑到底是什么?为什么逻辑这么重要?因为逻辑有利于构建画像,有逻辑的答案,能够让面试官不需要费什么脑子,就能够听懂你在说什么。

但现实情况往往是——他们在拿到问题之后,思考了一段时间,然后开始就说第一点。第一点说完之后,总结一下自己刚刚说的是什么,然后紧接着第二点,再总结……最后他们的答案说完了,貌似提到了很多点,每一点都很详细。可是你仔细去推敲会发现,这些点之间并没有什么逻辑。有时候,我会问他们,这几点之间的逻辑到底是什么,或者让他们再复述一遍,这时候很明显地,他们就显得很吃力了。这样的情况不在少数,过早的细节代入让我们难以构建起整个答案的框架。大多数人怕的是,自己的答案不够丰富,怕说少了。但是当你坐在面试官的位子上时,你会希望听到的是一个更加明白的答案。否则,你会发现自己貌似听了一个很完整的答案,却什么都没有记住。

那么,如何构造一个有逻辑的答案框架?

  我在文章《该如何应对面试官突然抛来的问题》里写过,其实有一些比较常用和经典的思维模型。

  他们是——开源节流模型;

   线上线下模型;

   上游下游模型;

  除此之外还有——总分模型;

     分类讨论模型;

     内因外因模型;

     利弊辩证模型;

……

  这种模型有很多,它们在你回答开放性问题时,往往能够很好的规范你的答案框架。也许在内容上给予不了很多新的东西,但是至少可以让你的回答更容易被面试官听懂。


5、你的思考在哪里?

 

也许,对于求职者来说,这是最难的一点。

  很多时候我在面试一个人时,觉得他们各方面的条件都不错:学历背景够硬,实习经历很丰富,完成的工作很漂亮。在回答开放问题时,逻辑也很清晰,回答的也很完整。但总是难有惊喜的感觉,总是让你觉得少了一点什么。我曾经问过两个面试者最近的热点问题:红黄蓝事件。他们给我的回答都很完整,却像网络上的主流观点那样,太大众了,太普遍了。我问他们,有没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他们说,因为平时有关注,朋友圈里也有很多人在讨论,很多自媒体也在写,慢慢地,他们也就潜移默化地被感染了,形成了默认思维。

其实这不怪他们,因为对于我们这一代的大多数年轻人来说,独立的思考正慢慢变成了一个越来越珍贵的品质。

  为什么这一点在求职中尤为重要?

  因为在我看来,求职面试是我们为数不多的可以同在思想上和阅历上比我们丰富很多的前辈们进行交流的机会了。

  为什么这个很重要?

因为有前辈跟我说过,在职场中,上下级之间最大的差距不是薪水和权力,而是信息。在低一级的岗位上,即使你再努力,你也永远无法获取到高一级岗位中的关键信息。

当我们跨越到了更高的层级,接收到了哪些从未了解过的信息,从好好做到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们会觉得,以前的种种,真的不算什么。而独立的思考能力,是我们能在面试中,跟面试官有关键信息交流的唯一途径,你在思想上撬动了一个支点,你可能获得更多的,同辈无法了解的信息。

这无关于求职成败,无关于面试技巧,只是这样,可以让你变得不一样而已。

  • 0
    点赞
  • 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