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者模式
中介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陌生,满大街的房屋中介、良莠不齐的出国中介……。它们的存在是因为它们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些便利:租房、买房用不着各个小区里瞎转;出国留学也不用不知所措。中介者模式在程序设计中也起到了类似的作用.
一、定义
GOF给中介者模式下的定义是:用一个中介对象来封装一系列的对象交互。中介者使各对象不需要显式地相互引用,从而使其耦合松散,而且可以独立地改变它们之间的交互。
简单点来说,将原来两个直接引用或者依赖的对象拆开,在中间加入一个“中介”对象,使得两头的对象分别和“中介”对象引用或者依赖。
二、结构
2.1标准的中介者模式类图
2.2包含角色
-
Mediator:中介者接口。在里面定义各个同事对象之间的交互对象,可以是公共的通信方法,比如changed,execute方法,大家都用,也可以是小范围的交互方法。
-
ConcreteMediator:具体中介者实现对象。他需要维护各个同事对象之间的交互关系
-
Colleague:同事类的定义,所有具体同事类的父类,通常实现成抽象类,主要负责约束同事对象的类型,并实现一些具体同事类之间的功能。
-
ConcreteColleague:具体的同事类,实现自己的业务,在需要与其他同事通信的时候,就与持有的中介者通信,中介者负责与其他的同事进行交互。
2.3通用代码
为什么同事类要使用构造函数注入中介者而中介者使用getter/setter方式注入同事类呢?想过没有?那是因为同事类必须有中介者,而中介者可以只有部分同事类。
Mediator类
public abstract class Mediator {
// 定义同事类
protected ConcreteColleague1 c1;
protected ConcreteColleague2 c2;
// 通过getter/setter方法把同事类注入进来
public ConcreteColleague1 getC1() {
return c1;
}
public void setC1(ConcreteColleague1 c1) {
this.c1 = c1;
}
public ConcreteColleague2 getC2() {
return c2;
}
public void setC2(ConcreteColleague2 c2) {
this.c2 = c2;
}
// 中介者模式的业务逻辑
public abstract void doSomething1();
public abstract void doSomething2();
}
具体的中介者一般只有一个
public class ConcreteMediator extends Mediat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doSomething1() {
// 调用同事类的方法,只要是public方法都可以调用
super.c1.selfMethod1();
super.c2.selfMethod2();
}
public void doSomething2() {
super.c1.selfMethod1();
super.c2.selfMethod2();
}
}
同事类的基类(含有中介者的引用)
public abstract class Colleague {
protected Mediator mediator;
public Colleague(Mediator _mediator) {
this.mediator = _mediator;
}
}
同事实现类ConcreteColleague1
public class ConcreteColleague1 extends Colleague {
// 通过构造函数传递中介者
public ConcreteColleague1(Mediator _mediator) {
super(_mediator);
}
// 自有方法 self-method
public void selfMethod1() {
// 处理自己的业务逻辑
}
// 依赖方法dep-method
public void depMethod1() {
// 处理自己的业务逻辑
// 自己不能处理的业务逻辑,委托给中介者处理
super.mediator.doSomething1();
}
}
同事实现类ConcreteColleague2
public class ConcreteColleague2 extends Colleague {
// 通过构造函数传递中介者
public ConcreteColleague2(Mediator _mediator) {
super(_mediator);
}
// 自有方法 self-method
public void selfMethod2() {
// 处理自己的业务逻辑
}
// 依赖方法dep-method
public void depMethod2() {
// 处理自己的业务逻辑
// 自己不能处理的业务逻辑,委托给中介者处理
super.mediator.doSomething2();
}
}
三、进销存管理例子
影响 | 采购 | 销售 | 存货 |
采购 |
| 畅销就多采购,滞销就不采购; | 库房是有容积限制的 |
销售 | 销售时,库存容量不够,督促采购 |
| 销售要考虑存货情况,库房有货,才能销售, |
存货 | 清仓处理时要求采购部门别采购 | 清仓时打折销售 |
|
类图(具体代码参见 设计模式之禅 中介者模式)
这三个类间是彼此关联的,每个类都与其他两个类产生了关联关系,迪米特法则教育我们“每个类只和朋友类交流”,这个朋友类可不是越多越好,越多耦合性越大,改一个对象而要修改一片对象,这可不是面向对象设计所期望的,而且这还是就三个模块的情况,比较简单的一个小项目,如果有十个八个这样的模块,如下图的情况,就成了蜘蛛网结构,太复杂了
引入中介者模式解决
加入了一个中介者作为三个模块的交流核心,每个模块之间不再相互交流,要交流就通过中介者进行,每个模块只负责自己的业务逻辑,不属于自己的则丢给中介者来处理,看类图:
建立了两个抽象类AbstractMediator和AbstractColeague,每个对象只是与中介者Mediator之间产生依赖,与其他对象之间没有直接的关系,AbstractMediator的作用是把中介者的抽象定义,定义了一个抽象方法execute,
AbstractMediator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Mediator {
protected Purchase purchase;
protected Sale sale;
protected Stock stock;
// 构造函数
public AbstractMediator() {
purchase = new Purchase(this);
sale = new Sale(this);
stock = new Stock(this);
}
// 中介者最重要的方法,叫做事件方法,处理多个对象之间的关系
public abstract void execute(String str, Object... objects);
}
具体的中介
public class Mediator extends AbstractMediator {
// 中介者最重要的方法
public void execute(String str, Object... objects) {
if (str.equals("purchase.buy")) { // 采购电脑
this.buyComputer((Integer) objects[0]);
} else if (str.equals("sale.sell")) { // 销售电脑
this.sellComputer((Integer) objects[0]);
} else if (str.equals("sale.offsell")) { // 折价销售
this.offSell();
} else if (str.equals("stock.clear")) { // 清仓处理
this.clearStock();
}
}
// 采购电脑
private void buyComputer(int number) {
int saleStatus = super.sale.getSaleStatus();
if (saleStatus > 80) { // 销售情况良好
System.out.println("采购IBM电脑:" + number + "台");
super.stock.increase(number);
} else { // 销售情况不好
int buyNumber = number / 2; // 折半采购
System.out.println("采购IBM电脑:" + buyNumber + "台");
}
}
// 销售电脑
private void sellComputer(int number) {
if (super.stock.getStockNumber() < number) { // 库存数量不够销售
super.purchase.buyIBMcomputer(number);
}
super.stock.decrease(number);
}
// 折价销售电脑
private void offSell() {
System.out.println("折价销售IBM电脑" + stock.getStockNumber() + "台");
}
// 清仓处理
private void clearStock() {
// 要求清仓销售
super.sale.offSale();
// 要求采购人员不要采购
super.purchase.refuseBuyIBM();
}
}
AbstractColleague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Colleague {
protected AbstractMediator mediator;
public AbstractColleague(AbstractMediator _mediator) {
this.mediator = _mediator;
}
}
采购类Purchase
public class Purchase extends AbstractColleague {
public Purchase(AbstractMediator _mediator) {
super(_mediator);
}
// 采购IBM型号的电脑
public void buyIBMcomputer(int number) {
super.mediator.execute("purchase.buy", number);
}
// 不在采购IBM电脑
public void refuseBuyIBM() {
System.out.println("不再采购IBM电脑");
}
}
Stock类
public class Stock extends AbstractColleague {
public Stock(AbstractMediator _mediator) {
super(_mediator);
}
// 刚开始有100台电脑
private static int COMPUTER_NUMBER = 100;
// 库存增加
public void increase(int number) {
COMPUTER_NUMBER = COMPUTER_NUMBER + number;
System.out.println("库存数量为:" + COMPUTER_NUMBER);
}
// 库存降低
public void decrease(int number) {
COMPUTER_NUMBER = COMPUTER_NUMBER - number;
System.out.println("库存数量为:" + COMPUTER_NUMBER);
}
// 获得库存数量
public int getStockNumber() {
return COMPUTER_NUMBER;
}
// 存货压力大了,就要通知采购人员不要采购,销售人员要尽快销售
public void clearStock() {
System.out.println("清理存货数量为:" + COMPUTER_NUMBER);
super.mediator.execute("stock.clear");
}
}
Sale类
import java.util.Random;
public class Sale extends AbstractColleague {
public Sale(AbstractMediator _mediator) {
super(_mediator);
}
// 销售IBM型号的电脑
public void sellIBMComputer(int number) {
super.mediator.execute("sale.sell", number);
System.out.println("销售IBM电脑" + number + "台");
}
// 反馈销售情况,0——100之间变化,0代表根本就没人卖,100代表非常畅销,出1一个卖一个
public int getSaleStatus() {
Random rand = new Random(System.currentTimeMillis());
int saleStatus = rand.nextInt(100);
System.out.println("IBM电脑的销售情况为:" + saleStatus);
return saleStatus;
}
// 折价处理
public void offSale() {
super.mediator.execute("sale.offsell");
}
}
场景类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bstractMediator mediator = new Mediator();
// 采购人员采购电脑
System.out.println("------采购人员采购电脑--------");
Purchase purchase = new Purchase(mediator);
purchase.buyIBMcomputer(100);
// 销售人员销售电脑
System.out.println("\n------销售人员销售电脑--------");
Sale sale = new Sale(mediator);
sale.sellIBMComputer(1);
// 库房管理人员管理库存
System.out.println("\n------库房管理人员清库处理--------");
Stock stock = new Stock(mediator);
stock.clearStock();
}
}
在场景类中增加了一个中介者,然后分别传递到三个同事类中,三个类都具有相同的特性:只负责处理自己的活动(行为),与自己无关的活动就丢给中介者处理,程序运行的结果是相同的。从项目设计上来看,加入了中介者,设计结构清晰了很多,而且类间的耦合性大大减少,代码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运行结果
------采购人员采购电脑-------- ------销售人员销售电脑-------- ------库房管理人员清库处理-------- |
四、部门人员例子
1:部门与人员
几乎在每个应用系统中都需要这样的功能模块:部门管理、人员管理,为了简单点演示,把模块简化成类,也就是有一个部门类Dep和人员类User。
首先想想部门类Dep和人员类User之间是什么关系,一对一?一对多?还是多对多?从实际情况讲,部门和人员应该是多对多的,也就是一个部门可以有多个人,而一个人也可以加入多个部门。不就是个多对多吗,类之间的多对多也很容易表达啊,如下:
Dep
public class Dep {
private List<User> colUser = new ArrayList<User>();
}
User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List<Dep> colDep = new ArrayList<Dep>();
}
很简单,是吧,一个部门有多个人员,一个人员属于多个部门。
2:问题的出现
真的这么简单吗?再进一步想想部门和人员的功能交互,就会知道这样设计是存在问题的,举几个常见的功能:
- 部门被撤销
- 部门之间进行合并
- 人员离职
- 人员从一个部门调职到另外一个部门
想想要实现这些功能,按照前面的设计,该怎么做呢?
(1)系统运行期间,部门被撤销了,就意味着这个部门不存在了,可是原来这个部门下所有的人员,每个人员的所属部门中都有这个部门呢,那么就需要先通知所有的人员,把这个部门从它们的所属部门中去掉,然后才可以清除这个部门。
(2)部门合并,是合并成一个新的部门呢,还是把一个部门并入到另一个部门?如果是合并成一个新的部门,那么需要把原有的两个部门撤销,然后再新增一个部门;如果是把一个部门合并到另一个部门里面,那就是撤销掉一个部门,然后把这个部门下的人员移动到这个部门。不管是那种情况,都面临着需要通知相应的人员进行更改这样的问题。
(3)人员离职了,反过来就需要通知他所属于的部门,从部门的拥有人员的记录中去除掉这个人员。
(4)人员调职,同样需要通知相关的部门,先从原来的部门中去除掉,然后再到新的部门中添加上。
看了上述的描述,感觉如何?是不是“烦就一个字”啊!
麻烦的根源在什么地方呢?仔细想想,对了,麻烦的根源就在于部门和人员之间的耦合,这样导致操作人员的时候,需要操作所有相关的部门,而操作部门的时候又需要操作所有相关的人员,使得部门和人员搅和在了一起。
3:中介者来解决
找到了根源就好办了,采用中介者模式,引入一个中介者对象来管理部门和人员之间的关系,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如果采用标准的中介者模式,想想上面提出的那些问题点吧,就知道实现起来会很别扭。因此采用广义的中介者来解决,这样部门和人员就完全解耦了,也就是说部门不知道人员,人员也不知道部门,它们完全分开,它们之间的关系就完全由中介者对象来管理了。这个时候的结构如图所示:
图、引入中介者后的结构示意图
代码如下:
User
public class User {
private String userId;
private String userName;
/**
* 人员离职
* @return
*/
public boolean dimission() {
DepUserMediatorImpl mediator = DepUserMediatorImpl.getInstance();
mediator.deleteUser(userId);
return true;
}
//Getter 和 Setter
public String getUserId() {
return userId;
}
public void setUserId(String userId) {
this.userId = userId;
}
public String getUserName() {
return userName;
}
public void setUserName(String userName) {
this.userName = userName;
}
}
Dep
/**
* 部门类
*/
public class Dep {
private String depId;
private String depName;
/**
* 撤销部门
* @return
*/
public boolean deleteDep() {
DepUserMediatorImpl mediator = DepUserMediatorImpl.getInstance();
mediator.deleteDep(depId);
return true;
}
public String getDepId() {
return depId;
}
public void setDepId(String depId) {
this.depId = depId;
}
public String getDepName() {
return depName;
}
public void setDepName(String depName) {
this.depName = depName;
}
}
DepUserModel 描述部门与人员关系
/**
* 描述部门与人员关系的类
*
*/
public class DepUserModel {
private String depUserId;
private String depId;
private String userId;
public String getDepUserId() {
return depUserId;
}
public void setDepUserId(String depUserId) {
this.depUserId = depUserId;
}
public String getDepId() {
return depId;
}
public void setDepId(String depId) {
this.depId = depId;
}
public String getUserId() {
return userId;
}
public void setUserId(String userId) {
this.userId = userId;
}
}
DepUserMediatorImpl 实现部门和人员交互的中介者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
* 实现部门和人员交互的中介者实现类
*/
public class DepUserMediatorImpl {
private static DepUserMediatorImpl mediator = new DepUserMediatorImpl();
private DepUserMediatorImpl() {
initTestData();
}
public static DepUserMediatorImpl getInstance() {
return mediator;
}
/**
* 记录部门和人员关系
*/
private final List<DepUserModel> depUserCol = new ArrayList<DepUserModel>();
/**
* 初始化测试数据
*/
private void initTestData() {
DepUserModel du1 = new DepUserModel();
du1.setDepUserId("du1");
du1.setDepId("d1");
du1.setUserId("u1");
depUserCol.add(du1);
DepUserModel du2 = new DepUserModel();
du2.setDepUserId("du2");
du2.setDepId("d1");
du2.setUserId("u2");
depUserCol.add(du2);
DepUserModel du3 = new DepUserModel();
du3.setDepUserId("du3");
du3.setDepId("d2");
du3.setUserId("u3");
depUserCol.add(du3);
DepUserModel du4 = new DepUserModel();
du4.setDepUserId("du4");
du4.setDepId("d2");
du4.setUserId("u4");
depUserCol.add(du4);
DepUserModel du5 = new DepUserModel();
du5.setDepUserId("du5");
du5.setDepId("d2");
du5.setUserId("u1");
depUserCol.add(du5);
}
/**
* 当部门被撤销时,应删去部门与该部门中人员的关系
*
* @param depId
* 被撤销部门的编号
* @return
*/
public boolean deleteDep(String depId) {
List<DepUserModel> tempCol = new ArrayList<DepUserModel>();
for (DepUserModel du : depUserCol) {
if (du.getDepId().equals(depId)) {
tempCol.add(du);
}
}
depUserCol.removeAll(tempCol);
return true;
}
/**
* 当人员离职时,应删去该人员与所在部门的关系
*
* @param userId
* 离职人员的编号
* @return
*/
public boolean deleteUser(String userId) {
List<DepUserModel> tempCol = new ArrayList<DepUserModel>();
for (DepUserModel du : depUserCol) {
if (du.getUserId().equals(userId)) {
tempCol.add(du);
}
}
depUserCol.removeAll(tempCol);
return true;
}
/**
* 显示部门中的所有人员
*
* @param dep
* 部门对象
*/
public void showDepUser(Dep dep) {
for (DepUserModel du : depUserCol) {
if (du.getDepId().equals(dep.getDepId())) {
System.out.println("部门编号=" + dep.getDepId() + "下面拥有人员,其编号是:"
+ du.getUserId());
}
}
}
/**
* 显示人员所在的部门
*
* @param user
* 人员对象
*/
public void showUserDeps(User user) {
for (DepUserModel du : depUserCol) {
if (du.getUserId().equals(user.getUserId())) {
System.out.println("人员编号=" + user.getUserId() + "属于部门编号是:"
+ du.getDepId());
}
}
}
/**
* 完成因人员调换部门引起的与部门的交互
*
* @param userId
* 被调换的人员的编号
* @param oldDepId
* 调换前的部门编号
* @param newDepId
* 调换后的部门编号
* @return
*/
public boolean changeDep(String userId, String oldDepId, String newDepId) {
// 本示例就不是实现了
return false;
}
/**
* 因部门合并所引起的与人员的交互
*
* @param colDepIds
* 需要被合并的部门编号
* @param newDep
* 合并后部门的编号
* @return
*/
public boolean joinDep(List<String> colDepIds, Dep newDep) {
// 本示例就不是实现了
return false;
}
}
场景类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DepUserMediatorImpl mediator = DepUserMediatorImpl.getInstance();
Dep dep = new Dep();
dep.setDepId("d1");
Dep dep2 = new Dep();
dep2.setDepId("d2");
User user = new User();
user.setUserId("u1");
System.out.println("撤销部门前----------------------------------------");
mediator.showUserDeps(user);
// 撤销部门
dep.deleteDep();
System.out.println("撤销部门后----------------------------------------");
mediator.showUserDeps(user);
System.out.println("----------------------------------------");
System.out.println("人员离职前----------------------------------------");
mediator.showDepUser(dep2);
// 人员离职
user.dimission();
System.out.println("人员离职后----------------------------------------");
mediator.showDepUser(dep2);
}
}
执行结果
撤销部门前---------------------------------------- 人员编号=u1属于部门编号是:d1 人员编号=u1属于部门编号是:d2 撤销部门后---------------------------------------- 人员编号=u1属于部门编号是:d2 ---------------------------------------- 人员离职前---------------------------------------- 部门编号=d2下面拥有人员,其编号是:u3 部门编号=d2下面拥有人员,其编号是:u4 部门编号=d2下面拥有人员,其编号是:u1 人员离职后---------------------------------------- 部门编号=d2下面拥有人员,其编号是:u3 部门编号=d2下面拥有人员,其编号是:u4 |
五、发送接收消息的例子
抽象同事类
abstract class Colleague {
// 引入中介者
private Mediator mediator;
public Mediator getMediator() {
return mediator;
}
public Colleague(Mediator m) {
mediator = m;
}
// 消息
private String message;
public String getMessage() {
return message;
}
public void setMessage(String message) {
this.message = message;
}
// 发送消息
public abstract void sendMsg();
// 收到消息
public abstract void getMsg(String msg);
// 发送消息
public void sendMsg(String msg) {
this.message = msg;
mediator.action(this);
}
}
Colleague1
class Colleague1 extends Colleague {
public Colleague1(Mediator m) {
super(m);
// TODO Auto-generated constructor stub
}
public void getMsg(String msg) {
System.out.println("Colleague1 has got the message -'" + msg + "'");
}
public void sendMsg() {
System.out.println("Colleague1 has send the message '" + getMessage()
+ "'");
}
}
Colleague2
class Colleague2 extends Colleague {
public Colleague2(Mediator m) {
super(m);
// TODO Auto-generated constructor stub
}
public void getMsg(String msg) {
System.out.println("Colleague2 has got the message -'" + msg + "'");
}
public void sendMsg() {
System.out.println("Colleague2 has send the message '" + getMessage()
+ "'");
}
}
Colleague3
class Colleague3 extends Colleague {
public Colleague3(Mediator m) {
super(m);
// TODO Auto-generated constructor stub
}
public void getMsg(String msg) {
System.out.println("Colleague3 has got the message -'" + msg + "'");
}
public void sendMsg() {
System.out.println("Colleague3 has send the message '" + getMessage()
+ "'");
}
}
抽象中介者
// 中介者
abstract class Mediator {
// Mediator针对Colleague的一个交互行为
public abstract void action(Colleague sender);
// 加入Colleague对象
public abstract void addCollegue(Colleague colleague);
}
中介者实现类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class ConcreteMediator extends Mediator {
private List<Colleague> colleagues = new ArrayList<Colleague>(0);
public void addCollegue(Colleague colleague) {
colleagues.add(colleague);
}
public void action(Colleague actor) {
String msg = actor.getMessage();
// send msg
for (Colleague colleague : colleagues) {
if (colleague.equals(actor)) {
colleague.sendMsg();
break;
}
}
// got msg
for (Colleague colleague : colleagues) {
if (colleague.equals(actor))
continue;
else
colleague.getMsg(msg);
}
}
}
场景类
// 测试类
public class 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生成中介者 并注入到各个Colleague对象中
Mediator mediator = new ConcreteMediator();
Colleague colleague1 = new Colleague1(mediator);
Colleague colleague2 = new Colleague2(mediator);
Colleague colleague3 = new Colleague3(mediator);
// 注册对象到中介
mediator.addCollegue(colleague1);
mediator.addCollegue(colleague2);
mediator.addCollegue(colleague3);
// Colleague1 触发行为
colleague1.sendMsg("嗨,大家好!");
System.out.println();
// Colleague2 触发行为
colleague2.sendMsg("很高兴见到你!");
System.out.println();
// Colleague3 触发行为
colleague3.sendMsg("我们一起玩游戏吧!");
System.out.println();
}
}
运行结果
Colleague1 has send the message '嗨,大家好!' Colleague2 has send the message '很高兴见到你!' Colleague3 has send the message '我们一起玩游戏吧!' |
六、中介者模式分析
(1)模式的功能
中介者的功能非常简单,就是封装对象之间的交互。如果一个对象的操作会引起其它相关对象的变化,或者是某个操作需要引起其它对象的后续或连带操作,而这个对象又不希望自己来处理这些关系,那么就可以找中介者,把所有的麻烦扔给它,只在需要的时候通知中介者,其它的就让中介者去处理就可以了。
反过来,其它的对象在操作的时候,可能会引起这个对象的变化,也可以这么做。最后对象之间就完全分离了,谁都不直接跟其它对象交互,那么相互的关系,全部被集中到中介者对象里面了,所有的对象就只是跟中介者对象进行通信,相互之间不再有联系。
把所有对象之间的交互都封装在中介者当中,无形中还得到另外一个好处,就是能够集中的控制这些对象的交互关系,这样有什么变化的时候,修改起来就很方便。
(2)需要Mediator接口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先要搞清楚一件事情,接口用来干什么的?对,接口是用来实现“封装隔离”的,那么封装谁?隔离谁呢?Mediator接口嘛,肯定是用来封装中介者对象的,使得使用中介者对象的客户对象跟具体的中介者实现对象分离开。
了解了上面这些内容,回过来想想,有没有使用Mediator接口的必要,那就取决于是否会提供多个不同的中介者实现。如果中介者实现只有一个的话,而且预计中也没有需要扩展的要求,那么就可以不定义Mediator接口,让各个同事对象直接使用中介者实现对象;如果中介者实现不只一个,或者预计中有扩展的要求,那么就需要定义Mediator接口,让各个同事对象来面向中介者接口编程,而无需关心具体的中介者实现。
(3)同事关系
在标准的中介者模式中,把使用中介者对象来交互的那些对象称为同事类,这不是乱叫的,在中介者模式中,要求这些类都要继承相同的类,也就是说,这些对象从某个角度讲是同一个类型,算是兄弟对象。
正是这些兄弟对象之间的交互关系很复杂,才产生了把这些交互关系分离出去,单独做成中介者对象,这样一来,这些兄弟对象就成了中介者对象眼里的同事。
(4)同事和中介者的关系
在中介者模式中,当一个同事对象发生了改变,需要主动通知中介者,让中介者去处理与其它同事对象相关的交互。
这就导致了同事对象和中介者对象之间必须有关系,首先是同事对象需要知道中介者对象是谁;反过来,中介者对象也需要知道相关的同事对象,这样它才能与同事对象进行交互。也就是说中介者对象和同事对象之间是相互依赖的。
(5)如何实现同事和中介者的通信
一个同事对象发生了改变,会通知中介者对象,中介者对象会处理与其它同事的交互,这就产生了同事对象和中介者对象的相互通信。怎么实现这种通信关系呢?
一种实现方式是在Mediator接口中定义一个特殊的通知接口,作为一个通用的方法,让各个同事类来调用这个方法,在中介者模式结构图里画的就是这种方式。定义了一个通用的changed方法,并且把同事对象当做参数传入,这样在中介者对象里面,就可以去获取这个同事对象的实例的数据了。
另外一种实现方式是可以采用观察者模式,把Mediator实现成为观察者,而各个同事类实现成为Subject,这样同事类发生了改变,会通知Mediator。Mediator在接到通知过后,会与相应的同事对象进行交互。
七、广义中介者
仔细查看中介者的结构、定义和示例,会发现几个问题,使得中介者模式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变得繁琐或困难。
- 其一:是否有必要为同事对象定义一个公共的父类?
大家都知道,Java是单继承的,为了使用中介者模式,就让这些同事对象继承一个父类,这是很不好的;再说了,这个父类目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公共功能,也就是说继承它也得不到多少好处。
在实际开发中,很多相互交互的对象本身是没有公共父类的,强行加上一个父类,会让这些对象实现起来特别别扭。
- 其二:同事类有必要持有中介者对象吗?
同事类需要知道中介者对象,以便当它们发生改变的时候,能够通知中介者对象,但是,是否需要作为属性,并通过构造方法传入,这么强的依赖关系呢?
也可以有简单的方式去通知中介对象,比如把中介对象做成单例,直接在同事类的方法里面去调用中介者对象。
- 其三:是否需要中介者接口?
在实际开发中,很常见的情况是不需要中介者接口的,而且中介者对象也不需要创建很多个实例,因为中介者是用来封装和处理同事对象的关系的,它一般是没有状态需要维护的,因此中介者通常可以实现成单例。
- 其四:中介者对象是否需要持有所有的同事?
虽说中介者对象需要知道所有的同事类,这样中介者才能与它们交互。但是是否需要做为属性这么强烈的依赖关系,而且中介者对象在不同的关系维护上,可能会需要不同的同事对象的实例,因此可以在中介者处理的方法里面去创建、或者获取、或者从参数传入需要的同事对象。
- 其五:中介者对象只是提供一个公共的方法,来接受同事对象的通知吗?
从示例就可以看出来,在公共方法里,还是要去区分到底是谁调过来,这还是简单的,还没有去区分到底是什么样的业务触发调用过来的,因为不同的业务,引起的与其它对象的交互是不一样的。
因此在实际开发中,通常会提供具体的业务通知方法,这样就不用再去判断到底是什么对象,具体是什么业务了。
基于上面的考虑,在实际应用开发中,经常会简化中介者模式,来使开发变得简单,比如有如下的简化:
1.通常会去掉同事对象的父类,这样可以让任意的对象,只要需要相互交互,就可以成为同事;
2.还有通常不定义Mediator接口,把具体的中介者对象实现成为单例;
3.另外一点就是同事对象不再持有中介者,而是在需要的时候直接获取中介者对象并调用;中介者也不再持有同事对象,而是在具体处理方法里面去创建、或者获取、或者从参数传入需要的同事对象。
把这样经过简化、变形使用的情况称为广义中介者。
①通常会去掉同事对象的父类,这样可以让任意的对象,只要需要相互交互,就可以成为同事。
②同事不定义Mediator接口,把具体的中介者实现成单例。
③同事对象不再持有中介者对象,而是在具体处理方法里面去创建,或者获取,或者从参数传入需要的同事对象。
八、中介者模式的优缺点
8.1、优点
松散耦合
中介者模式通过把多个同事对象之间的交互封装到中介者对象里面,从而使得同事对象之间松散耦合,基本上可以做到互不依赖。这样一来,同事对象就可以独立的变化和复用,而不再像以前那样“牵一发而动全身”了。
集中控制交互
多个同事对象的交互,被封装在中介者对象里面集中管理,使得这些交互行为发生变化的时候,只需要修改中介者对象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是已经做好的系统,那就扩展中介者对象,而各个同事类不需要做修改。
多对多变成一对多
没有使用中介者模式的时候,同事对象之间的关系通常是多对多的,引入中介者对象过后,中介者对象和同事对象的关系通常变成了双向的一对多,这会让对象的关系更容易理解和实现。
8.2、缺点
过度集中化
中介者模式的一个潜在缺点是,如果同事对象的交互非常多,而且比较复杂,当这些复杂性全部集中到中介者的时候,会导致中介者对象变得十分的复杂,而且难于管理和维护。
九、思考中介者模式
9.1、中介者模式的本质
中介者模式的本质:封装交互。
中介者模式的目的,就是用来封装多个对象的交互,这些交互的处理多在中介者对象里面实现,因此中介对象的复杂程度,就取决于它封装的交互有多复杂了。
只要是实现封装对象之间的交互功能,就可以应用上中介者模式,而不必过于拘泥于中介者模式本身的结构。标准的中介者模式限制很多,导致能完全按照标准使用中介者模式的地方并不是很多,而且多集中在界面实现上。只要本质不变,稍稍变形一下,简化一下,或许能更好的使用中介者模式。
9.2、何时选用中介者模式
建议在如下情况中,选用中介者模式:
l 如果一组对象之间的通信方式比较复杂,导致相互依赖、结构混乱,可以采用中介者模式,把这些对象相互的交互管理起来,各个对象都只需要和中介者交互,从而使得各个对象松散耦合,结构也更清晰易懂。
l 如果一个对象引用很多的对象,并直接跟这些对象交互,导致难以复用该对象。可以采用中介者模式,把这个对象跟其它对象的交互封装到中介者对象里面,这个对象就只需要和中介者对象交互就可以了。
9.3、相关模式
9.3.1中介者模式和外观模式
这两个模式有相似的地方,也存在很大的不同。
外观模式多用来封装一个子系统内部的多个模块,目的是向子系统外部提供简单易用的接口,也就是说外观模式封装的是子系统外部和子系统内部模块间的交互;而中介者模式是提供多个平等的同事对象之间交互关系的封装,一般是用在内部实现上。
另外,外观模式是实现单向的交互,是从子系统外部来调用子系统内部,不会反着来,而中介者模式实现的是内部多个模块间多向的交互。
9.3.2 中介者模式和观察者模式。
中介者模式可以组合使用观察者模式,来实现当同事对象发生改变的时候,通知中介对象,让中介对象去进行与其它相关对象的交互。
参考:
部门人员例子 http://joe5456536.blog.163.com/blog/static/8537477320116364314234/
发送接收消息 http://hi.baidu.com/isswangqing/item/e80282145f12494fe75e06b3
进销存管理例子 设计模式之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