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教程>>复习提要

第一章


1. 计算机网络发展的三个阶段:

远程联机系统(50年代中期-60年代中期)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60年代末-70年代末)
以资源共享为目标,在网络协议的支持下,用户使用远方计算机系统的资源就好像使用本地计算机系统一样方便,几乎觉察不到地理位置的差别.缺点无法实现网络的任意连接,拓展性差.
开放式标准化网络(80年代-至今)
既有统一的网络体系结构,遵守标准化协议,便于网络互连,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

2. 网络分类(数据与交换方式)

分类特征优点缺点
电路交换网独占信道资源实时性好信道利用率低
分组交换网化整为零,存储转发信道利用率高传输延迟较大,实时性差

3.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

  • A.远程登录:利用本地终端使用远程主机的CPU,RAM,OS等
  • B.文件传输:利用FTP在两台主机间传输文件
  • C.电子邮件:利用SMTP发送邮件,利用POP3从邮件服务器接收电子邮件
  • D.数据库服务:以C/S方式访问远方数据库系统
  • E.WWW服务:通过HTTP浏览分布在任何地方的网页,并通过超级链接,继续浏览系一个指定页面.

第二章


1.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 )和internet参考模型

OSIInternet
应用层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传输层
网络层互联网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子网层

第三章


1.模拟通信与数字通信

  • 模拟信号:信号在传输过程中连续变化
  • 数字信号: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离散变化
  • 模拟通信:利用模拟信号来传输数据
  • 数字通信:利用数字信号来传输数据
  • 数字通信的优点:
    • 抗干扰能力强
    • 适合远距离传输
    • 有利于安全性
    • 适合多媒体信息传输

2.波特率

  • 波特率又称码元速率,是指每秒钟传输码元的数目,单位为波特(Baud).
  • 码元的离散取值数目为L,波特率为B,数据率为C,则:C=B log2L

3.信道带宽与数据率的关系

  • 奈奎斯特定理(无噪声信道)
    • C=2H log2L (bps)
      -C为信道的数据率,H为信道的带宽(H= 1τ , τ 为脉冲宽度),L为数字信号离散取值数目
  • 香农定理 (有噪声信道,L不受限)
    • C=H log2(1+S/N) (bps)
      -S为信号功率,N为噪音功率,S/N为信噪比

4.信道的通信方向

  • 单工信道:只允许数据在信道上的单向传输
  • 半双工信道:数据信号可以在信道上双向传输,但同一时刻只允许单项传输
  • 全双工信道:允许数据同时双向传输

5.数字信号的编码

  • 非归零编码(NRE: Non-Return to Zero)
    非归零编码
  • 曼彻斯特编码(Manchester Encoding)
    • 每一位中间有一次跳变,既表示数据,又作为同步信号。从高电平跳变到低电平表示“0”,从低电平跳变到高电平表示“1”;反之亦然。
      曼彻斯特编码
  •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Differential Manchester Encoding)
    • 每一位中间也有一次跳变,但这种跳变仅作为同步信号,不表示数据。数据值通过每位开始时无跳变来表示;有跳变表示“0”,无跳变表示“1”;反之亦然。
      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6.脉码调制(PCM:Pulse Code Modullation)

  • 采样
    • 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采样测量模拟信号幅值 。
    • 采样定理 若模拟信号的带宽为H(Hz),则采用频率B只要大于或等于2H就可以恢复原样模拟信号。即: B≥2H.
  • 量化
    • 将采样点测得的信号幅值分级取整。
  • 编码
    • 将量化后的整数值用二进制数表示

7.数据同步方式

1.字符同步:仅针对一个字符内所含的二进制位进行同步。

字符同步

  • 优点
    • 时钟飘移被限制在一个字符内,不会产生积累误差。因此对同步精度要求不高。
  • 缺点
    • 每个字符均有起始/停止位,因而传输效率较低。
  • 适用
    • 低速通信。
  • 字符同步方式又称异步通信。
2.位同步 (同步通信):针对每个数据块内的每位进行同步
  • 实现位同步的两种方法:

    • 内同步:不单独发同步位号,而是将同步位号嵌入数据编码内部。例如曼彻斯特编码。
    • 外同步: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提供专门的时钟信号。
      位同步
  • 优点

    • 传输效率高。
  • 缺点
    • 易产生时钟漂移积累误差而导致数据出错,同步困难。
      例设一个数据块为1K字节,那么每次要连续发送1024x8=8192位。
  • 适用
    • 高速通信。
3.多路复用:将多个信道复用在一条物理线路上,使一条物理线路能够同时传输多路数据信号。
  • 频分多路复用(FDM)
  • 时分多路复用(TDM)
  •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统计TDM)

第四章


1.差错控制

1.差错控制编码
  • 检错码:能够发现差错,但无法自动纠正差错,通过发送方重传来 获得正确的数据。

  • 纠错码:不但能过发现差错,而且知道哪些位出错,从而能够自动 纠正差错。

2.两个码字的距离: 两个等长码字的不同位数称为这两个码字的距离,简称码距。
 如: 10001001
     10110001
 则这两个码字的距离为3。
3.海明距离
  • 给定某种编码规则,就能够造出包含全部合法码字的码字表(编码系统);该码字表中必存在着两个码字,使得这两个码字的距离最小;该最小距离称为该码字表(编码系统)的海明距离。
  • 海明距离决定了编码系统的检错和纠错能力
4.编码的检错和纠错能力
  • 若要检测d位出错,则海明距离至少为d+1。

2.循环冗余码(CRC码)

1.循环冗余码(CRC码) 是目前计算机网络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检错码。CRC码又称多项式码,每个码字对应于一个多项式。
  • 设码字为 a1a2a3.an ,则对应的多项式为:
    A(x)=a1xn1+a2xn2+a3xn3+.+an
  • 如: 110001 x5+x4+1
  • 设信息位串为 a1a2a3.am ,则对应的多项式为:
    M(x)=a1xm1+a2xm2+a3xm3+.+am
2.编码原理(发送端)
  • 选择一个r次多项式G(x)作为生成多项式,按下面步骤生成校验串:
    在信息位串后补r个0,对应的多项式为 xrM(x)
  • 用模2不借位除法,计算余数R(x):
    R(x)=MOD(xrM(x)/G(x))

  • 几个标准G(x)

    • CRC-12 = x12+x11+x3+x2+x+1
    • CRC-16 = x16+x15+x2+1
    • CRC-CCITT = x16+x12+x5+1

3.流量控制

1.停—等协议
    - 发送端发送一帧后,等待对方的应答。
    - 接收端收到一帧后,检查校验位串,若出错,则返回“否认”;若无错,则返回“确认”信息。
    - 发送端收到“确认”后,立即发送下一帧;收到“否认”,则重发该帧。
    - 发送端发送一帧后,立即启动超时计时器。若超时,则重发该帧。
    - 接收端应保存最近收到的帧序号,若下一个到达帧的序号与该序号相同,则丢弃该帧,并返回“确认”信息。

1. 缺点:信道利用率低
2. 优点:简单
3. 信道最大利用率
4.

U=L/BL/B+2R

        其中,B为信道速率,L为帧长,R为信号的单程传播延时,U为信道的最大利用率。
2.滑动窗口协议
  1. 基本思想:为提高信道利用率,允许发送方连续发送若干帧,然后再等待对方应答。
  2. 滑动窗口协议的基本规则

    • 只有帧序号落入当前窗口的帧才有资格发送;发送方收到对方确认信息后,发送窗口向前滑动(顺序改变当前窗号)。
    • 只有帧序号落入当前窗口的帧才接收,否则丢弃;接收窗口中的帧递交给主机后,接收窗口向前滑动(顺序改变当前窗号)。
  3. 顺序接收管道协议 (回退n协议)

        发送方连续发送n帧而无需对方应答,但需要将已发出但尚未得到确认的帧保存在发送窗口中,以备重发。
        接收方将正确的且帧序号落入当前接收窗口的帧存入接收窗口,同时按序将接收窗口的帧送交给主机(网络层)。出错或帧序号未落入当前窗口的帧予以丢弃。
        当某帧丢失或出错时,则其后到达的帧均丢弃,并返回否认信息,请求对方从出错帧开始重发。
        发送方设置一个超时计时器,当连续发送n帧后,立即启动超时计时器;若超时且未收到应答,则重发这n帧。
    
    • 缺点:仅需一个接收缓冲区
    • 优点:当信道误码率较高时,会产生大量重发帧
    • 信道最大利用率
      U=nL/BnL/B+2R
  4. 选择重传协议

    发送窗口尺寸WT= n >1, 接收窗口尺寸WR=m >1 。
    若某一帧出错,后面正确到达的帧虽然不能立即送网络层,但可将其保存在接收窗口;因此,仅需重传出错帧。
    
    • 优点:仅需重传出错帧,不会产生大量重发帧。
    • 缺点:需要多个接收缓冲区。
协议发送窗口接收窗口
停—等11
回退n>11
选择重传>1>1

第五章

1. 概述

  • 网络层功能

        在数据链路层的支持下,将报文分组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
    
  • 报文分组

        一份完整的信息称为一个报文。
        分组交换技术将报文划分为若干个较小的格式化信息单位独立传输,这样的格式化信息单位称为报文分组,简称“分组”。“分组”是网络层的协议数据单元(NPDU)。
        分组作为数据帧的数据部分。
    

2. 虚电路和数据报

  • 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
    • 将一份完整的报文划分为若干个分组,每个分组以存储/转发方式,独立地从源节点传输到目的节点,目的节点收到这些分组重新组装成原报文。
  • 分组交换技术特征:化整为零,存储转发。
  • 优点
    • 使多路数据能够复用一条链路,提高链路的利用率。
    • 有利于差错控制。
    • 有利于安全性。
  • 缺点
    • 当网络拥塞时,会导致分组传输延迟增加,对流媒体影响较大。
  • 分组交换技术的两种实现方式:虚电路和数据报。
1.虚电路
  • 1.特点
    • 通信前,发送方和接收方之间必须建立连接(虚电路),所以虚电路是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
    • 虚电路只是一种逻辑电路,而不是真正的物理电路。报文分组在虚电路上传输不像在物理电路上那样中畅通无阻,而是要经过节点的“存储转发”。
    • 一旦虚电路建立完毕,所有分组必须经过该虚电路进行。因此,虚电路能够保证分组的顺序到达。
    • 仅当建立虚电路时需要源/目的节点地址,数据分组只需分配一个虚电路号而无需携带完整的源/目的节点地址。
    • 一条链路上允许建立多个虚电路。
  • 2.固定虚电路号
    • 建立虚电路时,由发起方选择一个固定的虚电路号。
    • 每个节点维护一张虚电路表,记录前一个节点、下一个节点、虚电路号等信息
  • 3.动态虚电路号
    • 当有多条虚电路时,不同的发起方可能会选择相同的虚电路号。为避免这种情况,常采用动态虚电路号,不同的节点对同一条虚电路可使用不同的虚电路号。
    • 每个节点的虚电路表记录两个虚电路号:前一节点选择的虚电路号,本节点选择的虚电路号。
2.数据报
  • 数据报无需建立连接,每个分组携带完整的源/目的地址,独立的选择路径,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主机
  • 数据报的特点
    • 无需建立连接就可传输报文分组,因此数据报称为非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
    • 不同的分组可以通过不同的路由到达目的主机,先发出的分组未必先到;因此数据报不能保证分组的顺序到达。
    • 每个分组携带完整的源/目的地址,独立的选择路径。
3.虚电路与数据报比较
分类数据报虚电路
延时分组传输延时虚电路建立延时,分组传输延时
路由选择每个分组单独选择路由建立虚电路时选择路由,以后所有分组都使用该路由
状态信息子网无需保存状态信息每个结点要保存一张虚电路表
地址每个分组携带完整的源/目的地址每个分组分配一个较短的虚电路号
节点失败的影响除了崩溃时正在该节点处理的分组都丢失外,无其他影响所有经过失效节点的虚电路都要被终止
拥塞控制容易

3. 路由选择算法

1.路由选择
  • 路由选择:根据某种策略,选择一条到达目的主机的最佳路径。
  • 路由选择由路由器完成;对单个路由器而言,路由选择实质上是选择最佳输出链路(端口),多个路由器协作选择一条最佳路由。
  • 路由选择是网络层最重要功能,无论是虚电路,还是数据报都要进行路由选择。虚电路需要一次路由选择,数据报需要为每个分组选择路由。
2.路由分类
  • 静态路由:按照某种固定的规则进行路由选择,不随网络流量和拓 扑结构变化而变化。
  • 动态路由:根据当前拓扑结构和流量的变化来动态改变路由,又称 为自适应路由。
3.静态路由算法
  • 扩散法(洪泛法)
    • 当节点收到一个分组后,向除进来的链路外的所有其他链路转发(扩散),其结果是至少有一个分组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节点。
    • 问题:扩散过程产生大量重复分组(就像洪水泛滥一样),导致网络无法 运行。
    • 解决措施:每个分组设置一个下跳数字段,每经过一个节点下跳数减1; 当下跳数为0时,丢弃该分组。
  • 固定式路由选择
    • 每个结点保存一张固定的路由表,当某一分组到达时,根据分组的目的地址,在路由表中找到其对应的输出链路。
    • 网络管理员为每个路由器配置固定路由表,固定路由表一旦生成,就不再改变,除非网络管理员重新配置。
  • 静态路由特点
    • 优点:简单,路由算法开销小。
    • 缺点:不能适应网络流量和拓扑结构的变化。
    • 适用:小规模网络。
4.动态路由算法
  • 热土豆算法

    • 基本思想:当节点收到一个分组后,选择一条输出队列最短的链路尽快的将其转发出去,而不管目的节点位于何方。
    • 优点:尽量提高链路的利用率。
    • 缺点:盲目性。
    • 改进:与固定式路由算法混合使用。

      首先根据固定路由算法选择可能的输出链路,并给这些链路赋上一定权值;
      再根据链路队列长度,赋上一定权值;
      选择这两个权值之和最小的链路。
      
  • 逆向自学习算法
  • 距离向量路由算法 (D-V算法)

    • 基本思想:每个节点都保存一张动态路由表,路由表包括目的节点地址,最短距离、最佳输出链路。与固定式路由选择不同的是:相邻结点之间定期交换路由信息(如每隔30秒),并根据最新路由信息,刷新路由表。
    • 初始化

      当节点加入网络时,获取直接相连的链路情况(无需知道网络全局拓扑);
      构建初始路由表,初始路由表中的目的节点仅包含直接相连的节点,“距离”值置为0;
      将初始路由表发给直接相连的节点。
      
    • 路由信息更新
    • D-V算法特点

      • 优点:由于仅相邻节点交换路由信息,所以运算量和交换的信息量较小。
      • 缺点:收敛速度慢,对网络变化需经若干周期才能作出反应。特别是对好消 息反应快,对坏消息反应迟钝。
      • 无穷计数问题的解决

        规定一个足够大的数作为∞ ,如RIP规定为16;缺点是限制了网络规模。
        水平分割法,即不允许将从相邻节点获得的路由信息再提供给该相邻节点。
        
  • 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L-S算法)
    • 基本思想:所有节点相互交换路由信息,并根据最新路由信息刷新路由表。
    • 描述:
      • 发现邻居结点
        当一个路由器启动以后,通过向每个端口发送特殊的HELLO分组来发现邻居结点;收到HELLO分组的路由器应返回一个应答来说明它的网络地址。
      • 测量相邻链路开销
        通过发送特殊的ECHO分组来实现,测量其往返时间,再除以2。
    • 特点:
      • 优点:对网络变化反应迅速(只需一个周期)。
      • 缺点:广播L-S分组占用信道带宽大。
      • 应用: Internet的内部网关协议采用L-S算法。
  • 算法比较 D-V pk L-S
分类D-VL-S
交换路由信息定期网络拓扑发生改变
交换范围相邻结点全网
路由更新缓慢迅速
适用范围变化缓慢的网络变化较激烈的网络

4. 路由协议简介

5. 拥塞控制

6. IP协议

  • 0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