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

RFID技术在发展中面临物理破坏、中间人攻击、隐私泄露等安全问题。解决方案包括访问控制、前向安全性、防假冒等,常用方法有Hash-Lock协议、公钥密码机制和分布式环境下的安全方案。然而,目前尚无兼顾安全和成本的理想方案,未来研究需在二者间寻求平衡。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发展,RFID技术与通信网络技术必将深度融合,乐观长远地看,RFID技术前景广大,方兴未艾。但由于成本、安全隐患等等方面的原因,RFID的应用还受到一些限制,充满挑战。我们必需认真分析RFID在应用中遇到的各种安全问题,进行科学的分类,针对RFID系统的安全需求,深入研究分析现有的各种安全机制和解决方案,准确评价各个方案的优缺点及存在的问题,找到rfid技术研究方向和兴趣。我们任重而道远。

 

 

在信息化时代,可以说,安全问题被所有人都重视着。如今随着RFID技术快速发展,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关于RFID技术的安全问题。

目前,RFID主要存在的安全问题可以分为如下几类:

 

1.物理破坏。主要是指针对 RFID设备的破坏和攻击。攻击者一般会毁坏附在物品上的标签,或使用一些屏蔽措施如“法拉第笼” 使 RFID的标签失效。对于这些破坏性的攻击,主要考虑使用监控设备进行监视、将标签隐藏在产品中等传统方法。另外, “KILL”命令和“RFID Zapper”的恶意使用或者误用也会使 RFID的标签永久失效。为了降低恶意使用或者误用“KILL”命令带来的风险,在 Class-1 Gen-2 EPC标准中,“KILL”命令的使用必须要有一个 32位的密码认证。 

 

2.“中间人”攻击。攻击者将一个设备秘密地放置在合法的 RFID标签和读写器之间。该设备可以拦截甚至修改合法标签与读写器之间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目前在技术上一般利用往返时延以及信号强度等指标来检测标签和读写器之间的距离,以此来检测是否存在“中间人”攻击。比较著名的有 Hancke & Kuhn提出基于超宽带( Ultra wide band)脉冲通信的距离限(distance bound)协议。之后,Reid等人研究了基于超宽带脉冲通信的距离限协议的缺陷,然后提出了另一种基于 XOR操作的距离限协议。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