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整体结构
前面tomcat实现原理(一)里面描述了整个tomcat接受一个http请求的简单处理,这里面我们讲下整个tomcat的架构,以便对整体结构有宏观的了解。tomat里面由很多个容器结合在一起,主要有server,service,context,host,engine,wrapper,connector这7个容器来组装。当然了tomcat里面还有其它容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因为我只看重点的。这7个容器存着父子关系,即可以通过当前容器找自己的父容器和自己的子容器。说到这我画了一个简单的结构图,让这种关系更加直观。如下:
根据图可以看出server是最外层的一个容器,它里面可以包含了Service容器,Service容器里面又包含了Connector和Engine,Engine容器里面又包含了Host,Host容器包含Context,Context容器包含Wrapper容器。就好比一个人有最外层的躯体,躯体里面有心脏,肺,胃,肾脏等等很多个个功能器件。
二 组件描述
这里主要通过tomcat的源码来分析这7个容器是通过什么样的机制来组织在一起的,相互的包含的关系怎么处理。
1.server组件
server就像一个架子,很多其它子容器都装配在这个架子上。同时这个容器又暴露了一些入口对外提供服务。比如初始化服务,启动服务,停止服务等。源码中的server是一个接口,如下图:
查看Server接口类它还继承着Lifecycle接口,详情如下图:
Lifecycle接口控制着各个组件的生命周期,比如接口中的抽象方法init()初始化,start()启动,stop()停止,destory()销毁。 Server的标准实现类为StandardServer,细读StandardServer里面的接口addService,findServices的实现代码,可以看出这Service和 Server有着关联,Server可以有多个Service以数组的形式保存在其中。
public void addService(Service service) {
service.setServer(this);
synchronized (services) {
Service results[] = new Service[services.length + 1];
System.arraycopy(services, 0, results, 0, services.length);
results[services.length] = service;
services = results;
if (getState().isAvailable()) {
try {
service.start();
} catch (LifecycleException e) {
// Ignore
}
}
// Report this property change to interested listeners
support.firePropertyChange("service", null, service);
}
}
1.将设置进来的Service 对象设置父组件为Server
2.重新构建了一个Service数组,然后将老的Service拷贝到新的数组中,同时追加新的Service组件
3.根据当前组件的生命状态,判断新加入的组件是否需要启动
2.Service组件
service接口它也继承Lifecycle接口。 前面说过了service组件的父组件是server组件,结构如下图:
它的标准实现是StandardService类,查看接口抽象方法addConnector的具体实现可以看出通过它可以给service容器添加connector容器,这里的connector就主要负责接收浏览器客户端发过来的http请求,仔细看里面的源码可以发现它接到请求时生成了一个socket对象,并将这个socket对象放入了一个线程中,同时线程会存入一个线程池来处理这次响应,并根据请求的详情信息来定位响应资源,响应的资源通过Engine容器给出。它就像浏览器和 Engine容器的桥梁,具体如何响应请求的会通过后面的章节来细说。先看是怎么将connector容器绑定到service中。 如下面代码:
public void addConnector(Connector connector) {
synchronized (connectors) {
connector.setService(this);
Connector results[] = new Connector[connectors.length + 1];
System.arraycopy(connectors, 0, results, 0, connectors.leng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