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任何一门学问,往往都是从起基本的概念学起。万丈高楼平地起,这些基本概念就是高楼的基石,必须做详尽的分析。我们知道,Yii2是一款脉络清晰的框架,理顺了基础的概念和基本功能,学习更高级和复杂的功能就容易多了。Yii2是一款纯面向对象的框架,它对类的功能做了扩充:PHP类的功能分为属性和方法,而Yii2定义了类的三个功能:属性(property),行为(behavior)和事件(event)。
为了更好的实现面向对象的编程,拿到一个现实的对象,要构造一个PHP对象与之对应,如果用Yii2框架去实现,那么首先要想到的是这个对象有哪些属性,哪些行为,哪些事件。
今天先来说说属性的概念。
我们举个例子,我们需要对$user对象的name属性做trim操作,那么我们首先想到这么做:
// $user is a instance of User
$user->name = trim($name);
然而,这样做有个问题,就是如果我们需要对所有地方的User实例的name属性都要进行trim操作,我们就需要改动多处;另外,假如哪一天我不仅要trim操作,还要首字母大写,那我还得改动很多地方。万一我遗漏了怎么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Yii2引入了自己的属性概念。在yii\base\BaseObject中实现了。
注:Yii2.0.12之前是yii\base\Object,Yii2.0.13及以后,为了考虑到”object”将在PHP7.2版本成为受保留的专属名词,改为了yii\base\BaseObject
属性和成员变量
在 PHP 中,类的成员变量和属性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从访问形式来看看,二者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成员变量是就类的结构而言的概念,而属性是就类的功能逻辑而言的概念。
在具体实践中,常常会想用一个稍微特殊些的方法实现属性的读写。这就需要用到魔术方法读取器__getter(),和设定器__setter()。这两个方法提供了这样一种便利:对类的属性进行某种加工之后再写,对类的属性进行某种加工之后再读(预处理和后处理)。
成员变量和属性的区别与联系在于:
- 成员变量是一个“内”概念,反映的是类的结构构成,与其相对应的是成员函数(类方法)。属性是一个“外”概念,反映的是类的逻辑意义
- 成员变量没有读写权限控制,而属性可以指定为只读或只写,或可读可写,这就有了权限这么一说
- 成员变量不对读出作任何后处理,不对写入作任何预处理,而属性则可以
- public成员变量可以视为一个可读可写、没有任何预处理或后处理的属性。 而private成员变量由于外部不可见,与属性“外”的特性不相符,所以不能视为属性。同样的,protect属性也不能视为属性
-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属性要由成员变量来实现,但是二者并没有必然的关系
在Yii中,由 yii\base\BaseObject 提供了对属性的支持,因此,如果要使你的类支持属性,只需要继承此类即可。
getter 和 setter 方法
属性是通过getter方法和setter方法来定义的。getter 方法是名称以 get 开头的方法,而 setter 方法名以 set 开头,分别是对魔术方法__getter()和__setter()的进一步封装。
getter方法
public function __get($name)
{
$getter = 'get' . $name;
if (method_exists($this, $getter)) {
return $this->$getter();
} elseif (method_exists($this, 'set' . $name)) {
....
}
....
}
setter方法
public function __set($name, $value)
{
$setter = 'set' . $name;
if (method_exists($this, $setter)) {
$this->$setter($value);
} elseif (method_exists($this, 'get' . $name)) {
...
} else {
...
}
}
方法名中 get 或 set 后面的部分就定义了该属性的名字(get或者set后面的部分就是要加工的类的属性)。 如下面代码所示,getter 方法 getName() 和 setter 方法 setName() 操作的是 name 属性:
namespace app\components;
use yii\base\BaseObject ;
class User extend BaseObject
{
private $_name;
public function getName() // 读操作
{
return $this->_name; // 读之前可以做后处理
}
public function setName($value) // 写操作
{
$this->_name = trim($value); // 写之前可以做预处理
}
}
小编心得:这种对某种操作的“预处理”和“后处理”在框架中到处可见,虽说还算不上一种设计思想,但是作为一种技巧,可是大大提高了程序的可扩展性!
getter和setter方法创建了一个名为name的属性。在这个例子里,它指向了一个私有成员变量$_name。getter和setter定义的属性和类的成员变量一样。二者的的主要区别在于:当这种属性被读取时,对应的 getter 方法将被调用; 而当属性被赋值时,对应的 setter 方法就调用。如:
// 等效于$name = $user->getName();
$name = $user->name;
// $user = $user->setName('Jason');
$user->name = 'Jason';
如果我们像这样去定义“属性”,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定义一个名为publice $name的成员变量,那么就可以实现在任何地方,对User的实例的name属性进行trim操作,不用担心有漏网之鱼。同样,有了setter函数,我们如果还可以方便的再加上“首字母大写”的操作:
public function setName($value)
{
$this->_name = ucfirst(trim($value));
}
同样,在属性读之后的自定义处理:
public function getName()
{
return ucfirst($this->_name);
}
或者结合更多成员变量做更为复杂的处理:
public function getName()
{
return ucfirst($this->_firstname).' '.ucfirst($this->_lastname);
}
只读属性和只写属性
只定义了 getter 没有 setter 的属性是只读属性。 尝试赋值给这样的属性将导致 yii\base\InvalidCallException (无效调用)异常。 类似的,只有 setter 方法而没有 getter 方法定义的属性是只写属性,尝试读取这种属性也会触发相同异常,只不过只写属性的在现实应用中几乎没有。
通过 getter 和 setter 定义的属性也有一些特殊规则和限制:
- 这类属性的名字是不区分大小写的。如
$user->name
和$user->Name
是同一个属性。 因为PHP方法名是不区分大小写的。 - 如果此类属性名和类public成员变量相同,以后者为准。比如
$user
有age属性(即拥有setter或getter方法),同时也拥有public $age
成员变量。那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只能用到成员变量public $age
,不会用到作为属性的age。这很好理解,因为setter和getter都是魔术方法,只在被操作的成员变量不存在时调用,现在成员变量age存在了,那无论是$age->age
的读操作还是$age->age = xxx
的写操作都只会直接调用public $age了。 - 属性不支持可见性(访问限制),无论setter还是getter方法都只能是public的。定义为private和protected有违初衷。
- 这类属性的 getter 和 setter 方法只能定义为非静态的,若定义为静态方法(static)则不会以相同方式处理。
- 既然Yii2属性已然不同于PHP的成员变量,那么
property_exists()
方法就不适宜用来判断yii\base\BaseObject及其子类的属性是否存在,而应该改用yii\base\BaseObject的hasProperty()/canGetProperty() /canSetProperty()
等方法。
属性的实现步骤
下面几步可以实现属性:
- 继承自 yii\base\BaseObject,如User
- 声明一个用于保存该属性的私有成员变量,如
$_name,$_age
- 提供getter或setter函数,或两者都提供,用于访问、修改上面提到的私有成员变量。如果只提供了getter,那么该属性为只读属性,只提供了setter,则为只写属性。
class User extend BaseObject // 1.继承yii\base\BaseObject
{
private $_name; // 2.声明一个用于保存该属性的私有成员变量
public function getName() // 3.提供一个getter或者setter
{
return $this->_name;
}
public function setName($value)
{
$this->_name = trim($value);
}
}
小编心得:成员变量对外不可见是比较好的编程习惯。将成员变量的读写操作分开比合在一起方便。
BaseObject中属性的其他方法
hasProperty()
测试一个类是否存在某种属性:
public function hasProperty($name, $checkVars = true)
{
return $this->canGetProperty($name, $checkVars) || $this->canSetProperty($name, false);
}
即定义了getter或setter,如果$checkVars为true,那么类如有同名的成员变量(public/protected/private)也会任何属性存在。
canGetProperty()
测试某个属性是否可读:
public function canGetProperty($name, $checkVars = true)
{
return method_exists($this, 'get' . $name) || $checkVars && property_exists($this, $name);
}
$checkVars意义同上。
canSetProperty()
测试一个属性是否可写:
public function canSetProperty($name, $checkVars = true)
{
return method_exists($this, 'set' . $name) || $checkVars && property_exists($this, $name);
}
$checkVars意义同上,只要类定义了成员变量,不管是public还是private 还是 protected, 都认为是可写。
当然,__gettter()和__setter()方法是在遍历所有成员变量,找不到所需的时候才调用的,因此属性天生效率就要低一些。在一些类功能简单,表示数据结构,数据集合时且不需要读写控制时,可以考虑直接使用成员变量作为属性。
另外,我们可以看到,在框架内部,几乎都是使用$response = $app->getResponse()
来代替$response = $app->response;
用$app->setRequest(xxx)
代替$app->request = xxx
的情况,几乎从来看不到直接对属性赋值的情况(如后者),从而避免对成员变量的遍历——框架自身还是格外地注重效率的,至于便利性,则留给了开发者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