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元组(tuple)
什么是元组?
元组与列表类似,也可以存储任意类型元素。但元组与列表的主要区别在于元组一旦创建就不能再做改动了。
很多时候不希望处理过程修改对象内容,这时就需要用到元组的不可变性。
元组的创建方式
使用圆括号( )创建
使用圆括号将有序元素括起来,并用逗号隔开,可以创建元组。注意,这里的逗号是必须存在的,尤其是当元组只有一个元素的时候,后面必须添加逗号。
注意:在Python中定义元组的关键是其中的逗号,圆括号却可以省略。
eg: mytuple1 = (‘apple’,’banana’,’orange’)
mytuple2 = ‘apple’,’banana’,’orange’
使用tuple函数创建
tuple函数能够将其他数据结构对象转换成元组类型。tuple()函数语法:
tuple(序列)
eg: 将list转换为元组
fruits = [‘apple’,’banana’,’orange’]
mytuple = tuple(fruits)
元组常用操作
1. 元组元素提取
元组索引访问提取
元组切片操作提取
2. 元组解包
将元组中的各个元素赋值给多个不同变量的操作通常称为元组解包,使用格式为obj_1,obj_2,…obj_n=tuple。
3. 元组常用方法与函数
元组的方法:
count() 记录某个元素在元组中出现的次数
index() 获取元素在元组当中第1次出现的索引
操作元组的函数:
sorted() 创建对元素进行排序后的列表
len()获取元组长度
元组其他操作:
使用元组加法还可以合并两个元组。
使用一个数与元组相乘,可以创建一个新元组
二:字典(dict)
在Python中,字典是一系列键-值(key-value)对。每个键都与一个值关联,与键关联的值可以是任何对象。
字典使用花括号标识。
创建字典的方式
方式一:使用花括号{ }创建
只要将字典中的一系列键和值按键值对的格式(key:value,…)传入花括号{ }中,并以逗号将各键值对隔开,即可实现创建字典。
注意:键(key)在字典中不允许重复,如果key重复,则最后出现的key-value对会覆盖前面相同的key。
方式二:使用dict函数创建
dict(**kwd)
dict([(两个元素),(两个元素),…])
字典的常用操作
1.访问字典中的值
通过字典名和键获取与该键对应的值。
eg: student = {‘name’:’zs’,’age’:20}
print(student[‘name’])
使用字典方法get
D.get(k,[,d]) -> D[k]
参数k表示字典的键,参数d可以作为get()的返回值,参数d可以默认,默认值为None。
3. 添加键-值对
要添加键-值对,可依次指定字典名、用方括号括起的键和相关联的值。
eg: alien = {}
alien[‘color’] = ‘green’
4. 修改字典中的值
要修改字典中的值,可依次指定字典名、用方括号括起的键以及与该键相关联的新值。
5.删除字典元素
可使用del语句将相应的键-值对彻底删除
使用pop语句删除字典元素D.pop(k,[,d]) -> v
参数k表示字典的key,如果字典D中存在索引k,则删除对应的键-值对,并且返回的v等于D[k];如果不存在索引k,则返回pop函数中第二个默认的值,如果没有默认值,则报错。
6.遍历所有的键-值对
for k,v in 字典名.items():
# k变量与v变量分别代表正在遍历的键与值
7.遍历字典中的所有键
通过字典的keys()方法可以获取所有的键,然后遍历。
8.遍历字典中的所有值
通过字典的values()方法可以获取所有的值,然后遍历。
三:集合(set)
set是一个无序不重复的元素集合。
创建集合的方式:
方式一:
使用花括号{ }创建集合,传入集合元素。
注意:传入的元素对象必须是不可变的,即不能传入列表、字典等。
eg: myset = {‘A’,’X’,’W’,’Z’}
方式二:
使用set()函数创建集合
注意:使用set()函数将可迭代对象转换为集 合。
eg: myset = set([‘apple’,’banana’,’orange’])
函数名称 函数说明
set.add(x) 往集合插入元素x
set1.update(set2) 把集合set2的元素添加到set1
set.remove(x) 删除集合中的元素x
set.discard(x) 删除指定元素,但是如果集合中没有的话就什么也不做
set.pop() 随机删除一个,并返回该值
set.clear() 清空
set1.update(set2) 把集合set2的元素添加到set1(元素可能重复)
set1.union(set2) set1和set2的并集 (元素不重复)
set1.intersection(set2) set1和set2的交集
set1.difference(set2) set1和set2的差,两个集合都不属于
set1.issuperset(set2) 判断set1是否是set2的超集
set1.symmetric_difference(set2) set1和set2的对称补集
常见的集合运算
并集:
由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和B的并集。在Python中可以使用符号“|”或者集合方法union方法来得出两个集合的并集。
交集:
同时属于集合A和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和B的交集。可以利用符号“&”或者集合方法intersection方法来获取两个集合对象的交集。
差集:
属于集合A而不属于集合B中的元素所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差集。在Python中使用减号“-”来得到相应的差集,或者可以通过集合方法difference方法来实现。
什么是元组?
元组与列表类似,也可以存储任意类型元素。但元组与列表的主要区别在于元组一旦创建就不能再做改动了。
很多时候不希望处理过程修改对象内容,这时就需要用到元组的不可变性。
元组的创建方式
使用圆括号( )创建
使用圆括号将有序元素括起来,并用逗号隔开,可以创建元组。注意,这里的逗号是必须存在的,尤其是当元组只有一个元素的时候,后面必须添加逗号。
注意:在Python中定义元组的关键是其中的逗号,圆括号却可以省略。
eg: mytuple1 = (‘apple’,’banana’,’orange’)
mytuple2 = ‘apple’,’banana’,’orange’
使用tuple函数创建
tuple函数能够将其他数据结构对象转换成元组类型。tuple()函数语法:
tuple(序列)
eg: 将list转换为元组
fruits = [‘apple’,’banana’,’orange’]
mytuple = tuple(fruits)
元组常用操作
1. 元组元素提取
元组索引访问提取
元组切片操作提取
2. 元组解包
将元组中的各个元素赋值给多个不同变量的操作通常称为元组解包,使用格式为obj_1,obj_2,…obj_n=tuple。
3. 元组常用方法与函数
元组的方法:
count() 记录某个元素在元组中出现的次数
index() 获取元素在元组当中第1次出现的索引
操作元组的函数:
sorted() 创建对元素进行排序后的列表
len()获取元组长度
元组其他操作:
使用元组加法还可以合并两个元组。
使用一个数与元组相乘,可以创建一个新元组
二:字典(dict)
在Python中,字典是一系列键-值(key-value)对。每个键都与一个值关联,与键关联的值可以是任何对象。
字典使用花括号标识。
创建字典的方式
方式一:使用花括号{ }创建
只要将字典中的一系列键和值按键值对的格式(key:value,…)传入花括号{ }中,并以逗号将各键值对隔开,即可实现创建字典。
注意:键(key)在字典中不允许重复,如果key重复,则最后出现的key-value对会覆盖前面相同的key。
方式二:使用dict函数创建
dict(**kwd)
dict([(两个元素),(两个元素),…])
字典的常用操作
1.访问字典中的值
通过字典名和键获取与该键对应的值。
eg: student = {‘name’:’zs’,’age’:20}
print(student[‘name’])
使用字典方法get
D.get(k,[,d]) -> D[k]
参数k表示字典的键,参数d可以作为get()的返回值,参数d可以默认,默认值为None。
3. 添加键-值对
要添加键-值对,可依次指定字典名、用方括号括起的键和相关联的值。
eg: alien = {}
alien[‘color’] = ‘green’
4. 修改字典中的值
要修改字典中的值,可依次指定字典名、用方括号括起的键以及与该键相关联的新值。
5.删除字典元素
可使用del语句将相应的键-值对彻底删除
使用pop语句删除字典元素D.pop(k,[,d]) -> v
参数k表示字典的key,如果字典D中存在索引k,则删除对应的键-值对,并且返回的v等于D[k];如果不存在索引k,则返回pop函数中第二个默认的值,如果没有默认值,则报错。
6.遍历所有的键-值对
for k,v in 字典名.items():
# k变量与v变量分别代表正在遍历的键与值
7.遍历字典中的所有键
通过字典的keys()方法可以获取所有的键,然后遍历。
8.遍历字典中的所有值
通过字典的values()方法可以获取所有的值,然后遍历。
三:集合(set)
set是一个无序不重复的元素集合。
创建集合的方式:
方式一:
使用花括号{ }创建集合,传入集合元素。
注意:传入的元素对象必须是不可变的,即不能传入列表、字典等。
eg: myset = {‘A’,’X’,’W’,’Z’}
方式二:
使用set()函数创建集合
注意:使用set()函数将可迭代对象转换为集 合。
eg: myset = set([‘apple’,’banana’,’orange’])
函数名称 函数说明
set.add(x) 往集合插入元素x
set1.update(set2) 把集合set2的元素添加到set1
set.remove(x) 删除集合中的元素x
set.discard(x) 删除指定元素,但是如果集合中没有的话就什么也不做
set.pop() 随机删除一个,并返回该值
set.clear() 清空
set1.update(set2) 把集合set2的元素添加到set1(元素可能重复)
set1.union(set2) set1和set2的并集 (元素不重复)
set1.intersection(set2) set1和set2的交集
set1.difference(set2) set1和set2的差,两个集合都不属于
set1.issuperset(set2) 判断set1是否是set2的超集
set1.symmetric_difference(set2) set1和set2的对称补集
常见的集合运算
并集:
由属于集合A或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和B的并集。在Python中可以使用符号“|”或者集合方法union方法来得出两个集合的并集。
交集:
同时属于集合A和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和B的交集。可以利用符号“&”或者集合方法intersection方法来获取两个集合对象的交集。
差集:
属于集合A而不属于集合B中的元素所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集合B的差集。在Python中使用减号“-”来得到相应的差集,或者可以通过集合方法difference方法来实现。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