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线程下载的原理和基本用法

刚学了下多线程的下载,可能是初次接触的原因吧,理解起来觉得稍微有点难。所以想写一篇博客来记录下,加深自己理解的同时,也希望能够帮到一些刚接触的小伙伴。由于涉及到网络的传输,那么就会涉及到http协议。建议在读本文之前您对http协议有一定的了解。

线程可以通俗的理解为下载的通道,一个线程就是文件下载的一个通道,多线程就是同时打开了多个通道对文件进行下载。当服务器提供下载服务时,用户之间共享带宽,在优先级相同的情况下,总服务器会对总下载线程进行平均分配。我们平时用的迅雷下载就是多线程下载。

多线程的下载大致可以分为如下几个步骤:

1: 获取目标文件的大小(totalSize)

按照常识,我们在下载一个文件之前,通常情况下是要知道该文件的大小,这样才好在本地留好足量的空间来存储,免得出现还未下载完,存储空间就爆了的情况。为了方便代码的演示,本文在本地tomcat服务器的webapps/ROOT目录下新建一个test.txt的文件,里面存储了0123456789这10字节的数据。

2: 确定要开启几个线程(threadCount)

需要的文件在服务器上,那我们要开通几个通道去下载呢?一般情况下这是由CPU去决定的,但是CPU开启线程的数目也是有限的,不是想开几个线程就开几个线程。所开线程的最大数量=(CPU核数+1),例如你的CPU核数为4,那么电脑最多可以开启5条线程。为了方便代码演示,本文的threadCount=3

3: 计算平均每个线程需要下载多少个字节的数据(blockSize)

理想情况下多线程下载是按照平均分配原则的,即:单线程下载的字节数等于文件总大小除以开启的线程总条数,当不能整除时,则最后开启的线程将剩余的字节一起下载。例如:本文中的totalSize=10,threadCount=3,则前两个开启的线程下载3KB的数据,第三个开启的线程需要下载(3+1)KB的数据。

4:计算各个线程要下载的字节范围。

平时我们做项目讲究分工明确,同理多线程下载也需要明确各个下载的字节范围,这样才能将文件高效、快速、准确的下载下来。即在下载过程中,各个线程都要明确自己的开始索引(startIndex)和结束索引(endIndex)。

这里写图片描述

从上图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个公式:

startIndex = threadId乘以blockSize;

endIndex = (threadId+1)乘以blockSize-1;

如果是最后一条线程,那么结束索引为:

endIndex = totalSize - 1;

5: 使用for循环开启3个子线程

    //每次循环启动一条线程下载
    for(int threadId=0; threadId<3;threadId++){
        /**
         * 计算各个线程要下载的字节范围
         */
        //开始索引
        int startIndex = threadId * blockSize;
        //结束索引
        int endIndex = (threadId+1)* blockSize-1;
        //如果是最后一条线程(因为最后一条线程可能会长一点)
        if(threadId == (threadCount -1)){
            endIndex = totalSize -1;
        }
        /**
         * 启动子线程下载
         */
        new DownloadThread(threadId,startIndex,endIndex).start();
    }

6:获取各个线程的目标文件的开始索引和结束索引的范围。

告诉服务器,只要目标段的数据,这样就需要通过Http协议的请求头去设置(range:bytes=0-499 )

connection.setRequestProperty("range", "bytes="+startIndex+"-"+endIndex);

7:使用RandomAccessFile随机文件访问类。创建一个RandomAccessFile对象,将返回的字节流写到文件指定的范围

此处有个注意事项:让RandomAccessFile对象写字节流之前,需要移动RandomAccessFile对象到指定的位置开始写。

    raf.seek(startIndex);

以上就是多线程下载的大致步骤。代码如下:

package com.example;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
import java.io.RandomAccessFile;
import java.net.HttpURLConnection;
import java.net.URL;

public class DownloadTest {
private static final String path = "http://localhost:8080/test.txt";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hrows Exception {
    /**
     * 1.获取目标文件的大小
     */
    int totalSize = new URL(path).openConnection().getContentLength();
    System.out.println("目标文件的总大小为:"+totalSize+"B");
    /**
     *2. 确定开启几个线程
     *开启线程的总数=CPU核数+1;例如:CPU核数为4,则最多可开启5条线程
     */
    int availableProcessors = Runtime.getRuntime().availableProcessors();
    System.out.println("CPU核数是:"+availableProcessors);
    int threadCount = 3;

    /**
     * 3. 计算每个线程要下载多少个字节
     */
    int blockSize = totalSize/threadCount;

    //每次循环启动一条线程下载
    for(int threadId=0; threadId<3;threadId++){
        /**
         * 4.计算各个线程要下载的字节范围
         */
        //开始索引
        int startIndex = threadId * blockSize;
        //结束索引
        int endIndex = (threadId+1)* blockSize-1;
        //如果是最后一条线程(因为最后一条线程可能会长一点)
        if(threadId == (threadCount -1)){
            endIndex = totalSize -1;
        }
        /**
         * 5.启动子线程下载
         */
        new DownloadThread(threadId,startIndex,endIndex).start();
    }
}

//下载的线程类
private static class DownloadThread extends Thread{
    private int threadId;
    private int startIndex;
    private int endIndex;
    public DownloadThread(int threadId, int startIndex, int endIndex) {
        super();
        this.threadId = threadId;
        this.startIndex = startIndex;
        this.endIndex = endIndex;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第"+threadId+"条线程,下载索引:"+startIndex+"~"+endIndex);
        //每条线程要去找服务器拿取目标段的数据
        try {
            //创建一个URL对象
            URL url = new URL(path);
            //开启网络连接
            HttpURLConnection connection = (HttpURLConnection)url.openConnection();
            //添加配置
            connection.setConnectTimeout(5000);
            /**
             * 6.获取目标文件的[startIndex,endIndex]范围
             */
            //告诉服务器,只要目标段的数据,这样就需要通过Http协议的请求头去设置(range:bytes=0-499 )
            connection.setRequestProperty("range", "bytes="+startIndex+"-"+endIndex);
            connection.connect();
            //获取响应码,注意,由于服务器返回的是文件的一部分,因此响应码不是200,而是206
            int responseCode = connection.getResponseCode();
            //判断响应码的值是否为206
            if (responseCode == 206) {
                //拿到目标段的数据
                InputStream is = connection.getInputStream();
                /**
                 * 7:创建一个RandomAccessFile对象,将返回的字节流写到文件指定的范围
                 */
                //获取文件的信息
                String fileName = getFileName(path);
                //rw:表示创建的文件即可读也可写。
                RandomAccessFile raf = new RandomAccessFile("d:/"+fileName, "rw");
                /**
                 * 注意:让raf写字节流之前,需要移动raf到指定的位置开始写
                 */
                raf.seek(startIndex);
                //将字节流数据写到file文件中
                byte[] buffer = new byte[1024];
                int len = 0;
                while((len=is.read(buffer))!=-1){
                    raf.write(buffer, 0, len);
                }
                //关闭资源
                is.close();
                raf.close();
                System.out.println("第 "+ threadId +"条线程下载完成 !");

            } else {
                System.out.println("下载失败,响应码是:"+responseCode);
            }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获取文件的名称
private static String getFileName(String path){
    //http://localhost:8080/test.txt
    int index = path.lastIndexOf("/");
    String fileName = path.substring(index+1);
    return fileName ;
    }
}

示例代码运行结果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好了,本文写到此为止。以上是我个人对多线程下载的初步理解,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大家多多指点,感谢!让我们共同学习,一起进步。

  • 16
    点赞
  • 3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Linux多线程服务端编程:使用muduo C++网络库》主要讲述采用现代C++在x86-64 Linux上编写多线程TCP网络服务程序的主流常规技术,重点讲解一种适应性较强的多线程服务器的编程模型,即one loop per thread。 目 录 第1部分C++ 多线程系统编程 第1章线程安全的对象生命期管理3 1.1当析构函数遇到多线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1.1.1线程安全的定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1.1.2MutexLock 与MutexLockGuard. . . . . . . . . . . . . . . . . . . . 4 1.1.3一个线程安全的Counter 示例.. . . . . . . . . . . . . . . . . . . 4 1.2对象的创建很简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1.3销毁太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1.3.1mutex 不是办法.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1.3.2作为数据成员的mutex 不能保护析构.. . . . . . . . . . . . . . 8 1.4线程安全的Observer 有多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 1.5原始指针有何不妥.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1.6神器shared_ptr/weak_ptr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1.7插曲:系统地避免各种指针错误.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1.8应用到Observer 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 1.9再论shared_ptr 的线程安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7 1.10shared_ptr 技术与陷阱.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9 1.11对象池.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 1.11.1enable_shared_from_this . . . . . . . . . . . . . . . . . . . . . . 23 1.11.2弱回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4 1.12替代方案.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1.13心得与小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6 1.14Observer 之谬.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8 第2章线程同步精要 2.1互斥器(mute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 2.1.1只使用非递归的mute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 2.1.2死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5 2.2条件变量(condition variable). . . . . . . . . .
Java NIO非堵塞应用通常适用用在I/O读写等方面,我们知道,系统运行的性能瓶颈通常在I/O读写,包括对端口和文件的操作上,过去,在打开一个I/O通道后,read()将一直等待在端口一边读取字节内容,如果没有内容进来,read()也是傻傻的等,这会影响我们程序继续做其他事情,那么改进做法就是开设线程,让线程去等待,但是这样做也是相当耗费资源的。 Java NIO非堵塞技术实际是采取Reactor模式,或者说是Observer模式为我们监察I/O端口,如果有内容进来,会自动通知我们,这样,我们就不必开启多个线程死等,从外界看,实现了流畅的I/O读写,不堵塞了。 Java NIO出现不只是一个技术性能的提高,你会发现网络上到处在介绍它,因为它具有里程碑意义,从JDK1.4开始,Java开始提高性能相关的功能,从而使得Java在底层或者并行分布式计算等操作上已经可以和C或Perl等语言并驾齐驱。 如果你至今还是在怀疑Java的性能,说明你的思想和观念已经完全落伍了,Java一两年就应该用新的名词来定义。从JDK1.5开始又要提供关于线程、并发等新性能的支持,Java应用在游戏等适时领域方面的机会已经成熟,Java在稳定自己中间件地位后,开始蚕食传统C的领域。 本文主要简单介绍NIO的基本原理,在下一篇文章中,将结合Reactor模式和著名线程大师Doug Lea的一篇文章深入讨论。 NIO主要原理和适用。 NIO 有一个主要的类Selector,这个类似一个观察者,只要我们把需要探知的socketchannel告诉Selector,我们接着做别的事情,当有事件发生时,他会通知我们,传回一组SelectionKey,我们读取这些Key,就会获得我们刚刚注册过的socketchannel,然后,我们从这个Channel中读取数据,放心,包准能够读到,接着我们可以处理这些数据。 Selector内部原理实际是在做一个对所注册的channel的轮询访问,不断的轮询(目前就这一个算法),一旦轮询到一个channel有所注册的事情发生,比如数据来了,他就会站起来报告,交出一把钥匙,让我们通过这把钥匙来读取这个channel的内容。 了解了这个基本原理,我们结合代码看看使用,在使用上,也在分两个方向,一个是线程处理,一个是用非线程,后者比较简单,看下面代码: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nio.*; import java.nio.channels.*; import java.nio.channels.spi.*; import java.net.*; import java.util.*; /** * * @author Administrator * @version */ public class NBTest {   /** Creates new NBTest */   public NBTest()   {   }   public void startServer() throws Exception   {   int channels = 0;   int nKeys = 0;   int currentSelector = 0;   //使用Selector   Selector selector = Selector.open();   //建立Channel 并绑定到9000端口   ServerSocketChannel ssc = ServerSocketChannel.open();   InetSocketAddress address = new InetSocketAddress(InetAddress.getLocalHost(),9000);   ssc.socket().bind(address);   //使设定non-blocking的方式。   ssc.configureBlocking(false);   //向Selector注册Channel及我们有兴趣的事件   SelectionKey s = ssc.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ACCEPT);   printKeyInfo(s);   while(true) //不断的轮询   {     debug("NBTest: Starting select");     //Selector通过select方法通知我们我们感兴趣的事件发生了。     nKeys = selector.select();     //如果有我们注册的事情发生了,它的传回值就会大于0     if(nKeys > 0)     {       debug("NBTest: Number of keys after select operation: " +nKeys);       //Selector传回一组SelectionKeys       //我们从这些key中的channel()方法中取得我们刚刚注册的channel。       Set selectedKeys = selector.selectedKeys();       Iterator i = selectedKeys.iterator();       while(i.hasNext())       {          s = (SelectionKey) i.next();          printKeyInfo(s);          debug("NBTest: Nr Keys in selector: " +selector.keys().size());          //一个key被处理完成后,就都被从就绪关键字(ready keys)列表中除去          i.remove();          if(s.isAcceptable())          {            // 从channel()中取得我们刚刚注册的channel。            Socket socket = ((ServerSocketChannel)s.channel()).accept().socket();            SocketChannel sc = socket.getChannel();            sc.configureBlocking(false);            sc.register(selector, SelectionKey.OP_READ |SelectionKey.OP_WRITE);                       System.out.println(++channels);          }          else          {            debug("NBTest: Channel not acceptable");          }       }    }    else    {       debug("NBTest: Select finished without any keys.");    }   } } private static void debug(String s) {   System.out.println(s); } private static void printKeyInfo(SelectionKey sk) {   String s = new String();   s = "Att: " + (sk.attachment() == null ? "no" : "yes");   s += ", Read: " + sk.isReadable();   s += ", Acpt: " + sk.isAcceptable();   s += ", Cnct: " + sk.isConnectable();   s += ", Wrt: " + sk.isWritable();   s += ", Valid: " + sk.isValid();   s += ", Ops: " + sk.interestOps();   debug(s); } /** * @param args the command line argument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 (String args[]) {   NBTest nbTest = new NBTest();   try   {     nbTest.startServer();   }     catch(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这是一个守候在端口9000的noblock server例子,如果我们编制一个客户端程序,就可以对它进行互动操作,或者使用telnet 主机名 90000 可以链接上。 通过仔细阅读这个例程,相信你已经大致了解NIO的原理和使用方法,下一篇,我们将使用多线程来处理这些数据,再搭建一个自己的Reactor模式。
JAVA线程基本学习, JAVA多线程的特性= 线程池: 本质上是一个对象池, 用来管理线程资源. 在任务执行前, 需要从线程池中拿出线程来执行. 在任务执行完成之后, 需要把线程放回线程池. 线程池好处: 降低资源的消耗, 线程本身是一种资源, 创建和销毁都会消耗CPU内存, 频繁的创建和销毁会浪内存. 提高任务执行的响应速度, 任务执行时, 可以不必等线程创建完成之后在执行,可以直接获取线程执行任务. 提高线程的可管理性, 线程不能无限制的创建, 需要进行统一的分配, 调优和监控. 不适用线程池坏处: 频繁的线程创建和销毁会占用更多的CPU和内积. 频繁的创建和销毁会对gc产生比较大的压力. 线程太多,线程切换带来的开销将不可忽视. 线程太少, 多核CPU得不到充分利用, 浪费资源. 线程池实现原理: 分为三部分: 核心线程线程池 队列 拒绝策略 主要流程: 1.判断核心线程池是否已满, 如果不是, 则创建线程执行任务 2.如果核心线程池满了, 判断队列是否满了, 如果队列没满, 将任务放在队列中 3.如果队列满了, 则判断线程池是否已满, 如果没满, 创建线程执行任务 4.如果线程池满了, 按照拒绝策略对任务进行处理 JDK中提供了一个线程池工厂: Executors ,很多工厂方法, 可以创建多种线程池 1.单一线程池 ExecutorService newSingleThreadExecutor = Executors.newSingleThreadExecutor(); 该线程池只有一个线程, 若多个任务被提交到此线程池, 那么会被缓冲到队列,当线程空闲时,按照FIFO的方式进行处理. 2.固定数量线程池 ExecutorService newFixedThreadPool = Executors.newFixedThreadPool(5); 和创建单一线程池类似, 不同的是线程池中有多个线程, 可以并行处理任务, 若多个线程任务被提交到此线程池, 会有以下执行过程: 如果线程的数量未达到指定数量, 则创建新线程执行任务. 如果线程池的数量达到了指定数量, 而且此时有线程是空闲的, 则取出空闲线程来执行任务. 如果没有线程是空闲的, 则将任务缓冲到队列, 当线程空闲的时候, 按照FIFO的方式进行处理. FIFO: 先进先出 3.带缓冲的线程池 该线程池中, 核心线程池长度为0, 线程池最大长度为Integer.MAX_VALUE.以SynchronousQueue作为等待队列, 从而每次往队列中插入一个元素, 必须等待另一个线程从这个队列删除一个元素. 定时调度 4.定时调度的线程池 ExecutorService newCachedThreadPool = Executors.newScheduledThreadPool(); ScheduledExecutorService newScheduledThreadPool = Executors.newScheduledThreadPool(5); ExecutorService newWorkStealingPool = Executors.newWorkStealingPool() 线程池家族 线程池的顶层接口是Executor, 这个接口定义了一个核心方法executor(Runnable command), 这个方法最后被ThreadPoolExecutor类实现, 这个方法用来传入任务, 并且该类是线程池的核心类, 构造方法如下 : public ThreadPoolExecutor(int corePoolSize,int maximumPoolSize,long keepAliveTime,TimeUnit unit,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 public ThreadPoolExecutor(int corePoolSize,int maximumPoolSize,long keepAliveTime,TimeUnit unit,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ThreadFactory threadFactory); public ThreadPoolExecutor(int corePoolSize,int maximumPoolSize,long keepAliveTime,TimeUnit unit,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handler); public ThreadPoolExecutor(int corePoolSize,int maximumPoolSize,long keepAliveTime,TimeUnit unit,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 ThreadFactory threadFactory,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handler); 参数意义: CorePoolSize: 核心线程池大小, 如果核心线程池有空闲的位置, 新的任务就会被核心线程池新建一个线程执行, 执行完毕不会销毁线程, 线程会进入缓冲队列等待再次被运行 MaximunPoolSize: 线程池能创建最大的线程数量, 如果核心线程池和缓冲队列都已经满了, 新的任务就会进来创建新的线程来执行, 但是数量不能超过maximunPoolSize, 否则采取拒绝接受任务策略 KeepAliveTime: 非核心线程能够空闲的最长时间, 超过时间, 线程终止, 这个参数默认只有在线程数量超过核心线程池大小时, 才会起作用. Unit: 时间单位, 和keepAliveTime配合使用. WorkQueue: 缓冲队列, 用来存放等待被执行的任务 ThreadFactory: 线程工厂, 用来创建线程, 一般有三个选择 ArrayBlockingQueue LinkedBlockingQueue SynchronousQueue Handler :拒绝处理策略, 线程数量大于最大线程数量就会拒绝处理策略, 四种策略为 ThreadPoolExecutor.AbortPolicy:丢弃任务并抛出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异常。 ThreadPoolExecutor.DiscardPolicy:也是丢弃任务,但是不抛出异常。 ThreadPoolExecutor.DiscardOldestPolicy:丢弃队列最前面的任务,然后重新尝试执行任务(重复此过程) ThreadPoolExecutor.CallerRunsPolicy:由调用线程处理该任务 Executor接口有一个子接口ExecutorService, ExecutorService的实现类AbstracExecutorService, 而ThreadPoolExecutor正是AbstracExecutorService的子类. ThreadPoolExecutor还有两个常用的方法shutdown和submit,两者都用来关闭线程池, 但是submit有一个结果返回. 线程池任务执行 当执行executor(Runnable command)方法后, 传入一个任务, public void execute(Runnable command) { if (command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if (poolSize >= corePoolSize || !addIfUnderCorePoolSize(command)) { if (runState == RUNNING && workQueue.offer(command)) { if (runState != RUNNING || poolSize == 0) ensureQueuedTaskHandled(command); } else if (!addIfUnderMaximumPoolSize(command)) reject(command); } } (传入的对象实现了Runnable接口, 这就解释了: 为什么实现多线程的方式中继承Thread类不能使用线程池了) 执行过程: 首先判断任务是否为空, 为空抛出空指针异常, 否则执行下一个判断: 当前线程数量是否小于核心线程线程数量, 是,则执行addIfUbderCorePollSize(command)方法, 在核心线程池中创建新的线程, 并且执行这个任务 总结: 如果当前线程池中的数目小于corePollSize, 则每来一个任务, 就会创建一个新的线程去执行这个任务 如果当前线程池中的线程数目>=corePollSize, 则每来一个任务, 会尝试将其添加到缓冲队列中, 如果添加成功, 则该任务会等待空闲线程将其取出去执行, 如果添加失败(一般是以为任务队列已经满了), 则会尝试创建新的线程去执行这个任务. 如果当前线程池中的线程数目达到maximunPoolSize, 则会采取任务拒绝策略进行处理. 如果线程池中的线程数量大于corePoolSize时, 如果某线程空闲时间超过keepAliveTime, 线程将被终止, 直至线程池中的线程数目小于等于corePoolSize; 如果允许核心池中的线程设置存活时间, 那么核心池中的线程空闲时间超过keepAliveTime, 线程也会被终止.
ThreadLocal类是Java多线程编程中非常有用的一个类,它提供了一种线程本地变量的机制。线程本地变量是指每个线程都有自己独立的变量副本,互不干扰,可以避免线程间的数据共享问题。下面是ThreadLocal类的用法及一些深入的解释。 1. 基本用法: ThreadLocal类的使用非常简单,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实现: - 创建ThreadLocal对象:`ThreadLocal<T> threadLocal = new ThreadLocal<>()` - 设置线程本地变量:`threadLocal.set(value)` - 获取线程本地变量:`T value = threadLocal.get()` - 清除线程本地变量:`threadLocal.remove()` 2. 实际应用: ThreadLocal类在多线程编程中有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以下场景中: - 数据库连接管理:每个线程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数据库连接,避免了线程间共享连接的问题。 - 事务管理:每个线程可以独立管理自己的事务,避免了事务数据的混乱。 - 用户身份信息传递:在Web应用中,可以将用户身份信息存储到ThreadLocal中,方便不同组件访问。 - 线程上下文信息传递:可以将一些线程上下文信息存储到ThreadLocal中,方便不同线程间的信息传递。 3. 实现原理: ThreadLocal类的实现原理比较复杂,它通过一个ThreadLocalMap来维护每个线程的变量副本。在每个ThreadLocal对象中都有一个ThreadLocalMap实例,用于存储线程本地变量的值。当调用ThreadLocal的set方法时,实际上是将值存储到当前线程的ThreadLocalMap中;当调用get方法时,实际上是从当前线程的ThreadLocalMap中获取值。 4. 注意事项: - 内存泄漏:由于ThreadLocalMap中的Entry对象使用ThreadLocal的弱引用作为键,如果ThreadLocal没有被及时清理,可能会导致内存泄漏问题。因此,在使用完ThreadLocal后,应该调用remove方法进行清理。 - 初始化值:通过重写ThreadLocal的initialValue方法,可以为每个线程的变量副本提供一个初始值。 总结: ThreadLocal类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式来实现线程本地变量。它在多线程编程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避免线程间数据共享的问题。但需要注意内存泄漏和初始值的问题。希望以上解释对你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