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oise auto-encoder的一个理解

这几天反复的看denoise auto-encoder的解释,尤其是geometric interpretation。作者写道,本来的数据假定是在一个低纬度的流行结构上,加了噪音之后,这些噪音点就距离这个流行结构要有点远,或者不在这个流行结构上了,那么学习的过程就会去学习在这个本来的流行结构。


个人认为:如果就算不加噪音点,你去学习的还是这个流行结构呢,并且由于噪音点的减少,单纯的对于这个样本来说,你学习的还更准确呢?为啥要加噪音呢?

加了噪音后对这个样本来说,学习到的流行结构过程中,多少回收到噪音数据的影响的,那么对于这个学习样本来说,其实学习到的效果肯定不如没有加噪音的好。那为啥还要加噪音?个人认为 只是单纯的为了增加网络的泛化能力吧? 但是作者并没有这么直接的提出来 是这么个目的。真是奇怪,不知道谁能给点解释?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