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对吴莹莹如此苛刻 吴莹莹也是受害者


在吴莹莹事件中,媒体再次担当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角色。很明显,这是一次炒作,但并非出自吴莹莹本身的炒作。就在第一天出现“21岁女副总裁”新闻的时候,我联系到吴莹莹,她第一句说就是说:“看到记者出的文章,都快哭了”。一直做采访的经历告诉我,这很正常,但一个媒体的记者在采访中面对这样一个没有任何资历,没有出过镜的人物的时候,在文章的方向和标题上肯定会向着某些“扎眼”的字面上靠,要营造出一种新闻效果。而吴莹莹的几个关键词“漂亮”“21岁”“副总裁”“民族舞”等等对于大众来说,这就是一种刺激。“人比人该死,货比货改扔”,只有这种明显的人与人之间的反差才是新闻性的重要根源。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这一事件背后的炒作方应该是学校或者是公司本身,当然参与者本身可能在一开始是本着良好的愿望希望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的,但从参与者本身来讲,应该非常不愿意看到以这样的“报道方向”来赢得人们的眼球,这方面,吴莹莹应该会吸取与媒体打交道的教训。

这让我想起之前亲身经历的一次事件:微软亚洲工程院张宏江院长在接手两三个媒体专访的时候,本来是希望宣传工程院看待人才的标准和方向,畅谈选择软件人才的标准,但他中了一个记者的圈套。或者他不是中了圈套,而是记者在回去之后,从他的话语中选择了一句很随意的话“我们接受到了1万多份的简历,并从中精挑细选了70多人,这些人都非常的优秀。”,很明显,张宏江的意思是希望表达微软招的人非常的优秀,背后的意思是“你看我们从1万多人中才选了70多人”。但记者的文章出来之后,标题变成了“1.2万简历选不出百人微软招聘计划缘何落空”哈哈,很明显,这是一个偷换概念的做法,将表达的话换了一个说法,于是显得张宏江目中无人了。于是造成了众多人开始狂骂,引起了负面的影响。

我想,吴莹莹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肯定也是希望表达出自己多才多艺,能力突出的特点,但被记者转变一下思路,变成了“超人”,进而引起了人们的羡慕--嫉妒--攻击,这就是人性。


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防贼、防盗、防记者。”这其中,吴莹莹虽然获得了名气,有了知名度,但也可以说是受害者,所以我想说,何必对吴莹莹这样一个刚刚进入社会的女孩子如此苛刻呢。

另外说明一下:吴莹莹很早之前就是《程序员》杂志的校园记者,也很早在CSDN开设了blog报道ACM大赛
欢迎访问:   http://blog.csdn.net/wuyingying

友情链接:我有创业项目要找程序员合作,我是程序员要找好的创业项目,请访问SD时代
 

评论 3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闫辉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