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noDB存储引擎有三大特性非常令人激动,它们分别是插入缓冲、两次写和自适应哈希,本篇文章先介绍第一个特性 - 插入缓冲(insert buffer)
id int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30),
primary key (id));
我们创建了一个表,表的主键是id,id列式自增长的,即当执行插入操作时,id列会自动增长,页中行记录按id顺序存放,不需要随机读取其它页的数据。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即聚集索引),插入操作效率很高。
在上一篇《MySQL - 浅谈InnoDB存储引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InnoDB的内存中有单独一块叫“插入缓冲”的区域,下面我们详细来介绍它。
非聚集索引写性能问题
为了阐述非聚集索引写性能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id int auto_increment,
name varchar(30),
primary key (id));
我们创建了一个表,表的主键是id,id列式自增长的,即当执行插入操作时,id列会自动增长,页中行记录按id顺序存放,不需要随机读取其它页的数据。因此,在这样的情况下(即聚集索引),插入操作效率很高。
但是,在大部分应用中,很少出现表中只有一个聚集索引的情况,更多情况下,表上会有多个非聚集的secondary index (辅助索引)。比如,对于上一张表t,业务上还需要按非唯一的name字段查找,则表定义改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