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编程思想之多线程

       利用对象,可将一个程序分割成相互独立的区域。我们通常也需要将一个程序转换成多个独立运行的子任务。

象这样的每个子任务都叫作一个“线程”(Thread)。编写程序时,可将每个线程都想象成独立运行,而且都有自己的专用CPU。“进程”是指一种“自包容”的运行程序,有自己的地址空间。“多任务”操作系统能同时运行多个进程(程序)——但实际是由于CPU分时机制的作用,使每个进程都能循环获得自己的CPU时间片。但由于轮换速度非常快,使得所有程序好象是在“同时”运行一样。“线程”是进程内部单一的一个顺序控制流。因此,一个进程可能容纳了多个同时执行的线程。

     多线程的应用范围很广。但在一般情况下,程序的一些部分同特定的事件或资源联系在一起,同时又不想为它而暂停程序其他部分的执行。这样一来,就可考虑创建一个线程,令其与那个事件或资源关联到一起,并让它独立于主程序运行。一个很好的例子便是“Quit”或“退出”按钮——我们并不希望在程序的每一部分代码中都轮询这个按钮,同时又希望该按钮能及时地作出响应(使程序看起来似乎经常都在轮询它)。事实上,多线程最主要的一个用途就是构建一个“反应灵敏”的用户界面。

1、 反应灵敏的用户界面

作为我们的起点,请思考一个需要执行某些CPU密集型计算的程序。由于CPU“全心全意”为那些计算服务,所以对用户的输入十分迟钝,几乎没有什么反应。在这里,我们用一个合成的applet/application(程序片/应用程序)来简单显示出一个计数器的结果:

//: Counter1.java
// A non-responsive user interface
package c14;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wt.event.*;
import java.applet.*;

public class Counter1 extends Applet {
  private int count = 0;
  private Button 
    onOff = new Button("Toggle"),
    start = new Button("Start");
  private TextField t = new TextField(10);
  private boolean runFlag = true;
  public void init() {
    add(t);
    start.addActionListener(new StartL());
    add(start);
    onOff.addActionListener(new OnOffL());
    add(onOff);
  }
  public void go() {
    while (true) {
      try {
        Thread.currentThread().sleep(1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if(runFlag) 
        t.setText(Integer.toString(count++));
    }
  }
  class StartL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go();
    }
  }
  class OnOffL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runFlag = !runFlag;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ounter1 applet = new Counter1();
    Frame aFrame = new Frame("Counter1");
    aFrame.addWindowListener(
      new WindowAdapter() {
        public void windowClosing(WindowEvent e) {
          System.exit(0);
        }
      });
    aFrame.add(applet, BorderLayout.CENTER);
    aFrame.setSize(300,200);
    applet.init();
    applet.start();
    aFrame.setVisible(true);
  }
} ///:~

在这个程序中,go()方法正是程序全心全意服务的对待:将当前的count(计数)值置入TextField(文本字段)t,然后使count增值。
go()内的部分无限循环是调用sleep()。sleep()必须同一个Thread(线程)对象关联到一起,而且似乎每个应用程序都有部分线程同它关联(事实上,Java本身就是建立在线程基础上的,肯定有一些线程会伴随我们写的应用一起运行)。所以无论我们是否明确使用了线程,都可利用Thread.currentThread()产生由程序使用的当前线程,然后为那个线程调用sleep()。注意,Thread.currentThread()是Thread类的一个静态方法。
注意sleep()可能“掷”出一个InterruptException(中断违例)——尽管产生这样的违例被认为是中止线程的一种“恶意”手段,而且应该尽可能地杜绝这一做法。再次提醒大家,违例是为异常情况而产生的,而不是为了正常的控制流。在这里包含了对一个“睡眠”线程的中断,以支持未来的一种语言特性。
一旦按下start按钮,就会调用go()。研究一下go(),你可能会很自然地(就象我一样)认为它该支持多线程,因为它会进入“睡眠”状态。也就是说,尽管方法本身“睡着”了,CPU仍然应该忙于监视其他按钮“按下”事件。但有一个问题,那就是go()是永远不会返回的,因为它被设计成一个无限循环。这意味着actionPerformed()根本不会返回。由于在第一个按键以后便陷入actionPerformed()中,所以程序不能再对其他任何事件进行控制(如果想出来,必须以某种方式“杀死”进程——最简便的方式就是在控制台窗口按Ctrl+C键)。
这里最基本的问题是go()需要继续执行自己的操作,而与此同时,它也需要返回,以便actionPerformed()能够完成,而且用户界面也能继续响应用户的操作。但对象go()这样的传统方法来说,它却不能在继续的同时将控制权返回给程序的其他部分。这听起来似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就象CPU必须同时位于两个地方一样,但线程可以解决一切。“线程模型”(以及Java中的编程支持)是一种程序编写规范,可在单独一个程序里实现几个操作的同时进行。根据这一机制,CPU可为每个线程都分配自己的一部分时间。每个线程都“感觉”自己好象拥有整个CPU,但CPU的计算时间实际却是在所有线程间分摊的。
线程机制多少降低了一些计算效率,但无论程序的设计,资源的均衡,还是用户操作的方便性,都从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综合考虑,这一机制是非常有价值的。当然,如果本来就安装了多块CPU,那么操作系统能够自行决定为不同的CPU分配哪些线程,程序的总体运行速度也会变得更快(所有这些都要求操作系统以及应用程序的支持)。多线程和多任务是充分发挥多处理机系统能力的一种最有效的方式。

   1.1 从线程继承
为创建一个线程,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从Thread类继承。这个类包含了创建和运行线程所需的一切东西。Thread最重要的方法是run()。但为了使用run(),必须对其进行过载或者覆盖,使其能充分按自己的吩咐行事。因此,run()属于那些会与程序中的其他线程“并发”或“同时”执行的代码。
下面这个例子可创建任意数量的线程,并通过为每个线程分配一个独一无二的编号(由一个静态变量产生),从而对不同的线程进行跟踪。Thread的run()方法在这里得到了覆盖,每通过一次循环,计数就减1——计数为0时则完成循环(此时一旦返回run(),线程就中止运行)。

//: SimpleThread.java
// Very simple Threading example

public class SimpleThread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int countDown = 5;
  private int threadNumber;
  private static int threadCount = 0;
  public SimpleThread() {
    threadNumber = ++threadCount;
    System.out.println("Making " + threadNumber);
  }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
      System.out.println("Thread " + 
        threadNumber + "(" + countDown + ")");
      if(--countDown == 0) return;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or(int i = 0; i < 5; i++)
      new SimpleThread().start();
    System.out.println("All Threads Started");
  }
} ///:~

run()方法几乎肯定含有某种形式的循环——它们会一直持续到线程不再需要为止。因此,我们必须规定特定的条件,以便中断并退出这个循环(或者在上述的例子中,简单地从run()返回即可)。run()通常采用一种无限循环的形式。也就是说,通过阻止外部发出对线程的stop()或者destroy()调用,它会永远运行下去(直到程序完成)。
在main()中,可看到创建并运行了大量线程。Thread包含了一个特殊的方法,叫作start(),它的作用是对线程进行特殊的初始化,然后调用run()。所以整个步骤包括:调用构建器来构建对象,然后用start()配置线程,再调用run()。如果不调用start()——如果适当的话,可在构建器那样做——线程便永远不会启动。
下面是该程序某一次运行的输出(注意每次运行都会不同):
Making 1
Making 2
Making 3
Making 4
Making 5
Thread 1(5)
Thread 1(4)
Thread 1(3)
Thread 1(2)
Thread 2(5)
Thread 2(4)
Thread 2(3)
Thread 2(2)
Thread 2(1)
Thread 1(1)
All Threads Started
Thread 3(5)
Thread 4(5)
Thread 4(4)
Thread 4(3)
Thread 4(2)
Thread 4(1)
Thread 5(5)
Thread 5(4)
Thread 5(3)
Thread 5(2)
Thread 5(1)
Thread 3(4)
Thread 3(3)
Thread 3(2)
Thread 3(1)

可注意到这个例子中到处都调用了sleep(),然而输出结果指出每个线程都获得了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CPU执行时间。从中可以看出,尽管sleep()依赖一个线程的存在来执行,但却与允许或禁止线程无关。它只不过是另一个不同的方法而已。
亦可看出线程并不是按它们创建时的顺序运行的。事实上,CPU处理一个现有线程集的顺序是不确定的——除非我们亲自介入,并用Thread的setPriority()方法调整它们的优先级。
main()创建Thread对象时,它并未捕获任何一个对象的句柄。普通对象对于垃圾收集来说是一种“公平竞赛”,但线程却并非如此。每个线程都会“注册”自己,所以某处实际存在着对它的一个引用。这样一来,垃圾收集器便只好对它“瞠目以对”了。
2、 Daemon线程
“Daemon”线程的作用是在程序的运行期间于后台提供一种“常规”服务,但它并不属于程序的一个基本部分。因此,一旦所有非Daemon线程完成,程序也会中止运行。相反,假若有任何非Daemon线程仍在运行(比如还有一个正在运行main()的线程),则程序的运行不会中止。
通过调用isDaemon(),可调查一个线程是不是一个Daemon,而且能用setDaemon()打开或者关闭一个线程的Daemon状态。如果是一个Daemon线程,那么它创建的任何线程也会自动具备Daemon属性。
下面这个例子演示了Daemon线程的用法:
//: Daemons.java
// Daemonic behavior
import java.io.*;

class Daemon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SIZE = 10;
  private Thread[] t = new Thread[SIZE];
  public Daemon() { 
    setDaemon(true);
    start();
  }
  public void run() {
    for(int i = 0; i < SIZE; i++)
      t[i] = new DaemonSpawn(i);
    for(int i = 0; i < SIZE; i++)
      System.out.println(
        "t[" + i + "].isDaemon() = " 
        + t[i].isDaemon());
    while(true) 
      yield();
  }
}

class DaemonSpawn extends Thread {
  public DaemonSpawn(int i) {
    System.out.println(
      "DaemonSpawn " + i + " started");
    start();
  }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yield();
  }
}

public class Daemon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hread d = new Daemon();
    System.out.println(
      "d.isDaemon() = " + d.isDaemon());
    // Allow the daemon threads to finish
    // their startup processes:
    BufferedReader stdin =
      new BufferedReader(
        new InputStreamReader(System.in));
    System.out.println("Waiting for CR");
    try {
      stdin.readLine();
    } catch(IOException e) {}
  }
} ///:~

Daemon线程可将自己的Daemon标记设置成“真”,然后产生一系列其他线程,而且认为它们也具有Daemon属性。随后,它进入一个无限循环,在其中调用yield(),放弃对其他进程的控制。在这个程序早期的一个版本中,无限循环会使int计数器增值,但会使整个程序都好象陷入停顿状态。换用yield()后,却可使程序充满“活力”,不会使人产生停滞或反应迟钝的感觉。
一旦main()完成自己的工作,便没有什么能阻止程序中断运行,因为这里运行的只有Daemon线程。所以能看到启动所有Daemon线程后显示出来的结果,System.in也进行了相应的设置,使程序中断前能等待一个回车。如果不进行这样的设置,就只能看到创建Daemon线程的一部分结果(试试将readLine()代码换成不同长度的sleep()调用,看看会有什么表现)。
3、Java如何共享资源
对一种特殊的资源——对象中的内存——Java提供了内建的机制来防止它们的冲突。由于我们通常将数据元素设为从属于private(私有)类,然后只通过方法访问那些内存,所以只需将一个特定的方法设为synchronized(同步的),便可有效地防止冲突。在任何时刻,只可有一个线程调用特定对象的一个synchronized方法(尽管那个线程可以调用多个对象的同步方法)。下面列出简单的synchronized方法:
synchronized void f() { /* ... */ }
synchronized void g() { /* ... */ }
每个对象都包含了一把锁(也叫作“监视器”),它自动成为对象的一部分(不必为此写任何特殊的代码)。调用任何synchronized方法时,对象就会被锁定,不可再调用那个对象的其他任何synchronized方法,除非第一个方法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并解除锁定。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为一个对象调用f(),便不能再为同样的对象调用g(),除非f()完成并解除锁定。因此,一个特定对象的所有synchronized方法都共享着一把锁,而且这把锁能防止多个方法对通用内存同时进行写操作(比如同时有多个线程)。
每个类也有自己的一把锁(作为类的Class对象的一部分),所以synchronized static方法可在一个类的范围内被相互间锁定起来,防止与static数据的接触。
注意如果想保护其他某些资源不被多个线程同时访问,可以强制通过synchronized方法访问那些资源。
  3.1 计数器的同步
装备了这个新关键字后,我们能够采取的方案就更灵活了:可以只为TwoCounter中的方法简单地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下面这个例子是对前例的改版,其中加入了新的关键字:
//: Sharing2.java
// Using the synchronized keyword to prevent
// multiple access to a particular resource.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wt.event.*;
import java.applet.*;

class TwoCounter2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boolean started = false;
  private TextField 
    t1 = new TextField(5),
    t2 = new TextField(5);
  private Label l = 
    new Label("count1 == count2");
  private int count1 = 0, count2 = 0;
  public TwoCounter2(Container c) {
    Panel p = new Panel();
    p.add(t1);
    p.add(t2);
    p.add(l);
    c.add(p);
  }    
  public void start() {
    if(!started) {
      started = true;
      super.start();
    }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un() {
    while (true) {
      t1.setText(Integer.toString(count1++));
      t2.setText(Integer.toString(count2++));
      try {
        sleep(5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synchTest() {
    Sharing2.incrementAccess();
    if(count1 != count2)
      l.setText("Unsynched");
  }
}

class Watcher2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Sharing2 p;
  public Watcher2(Sharing2 p) { 
    this.p = p;
    start();
  }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
      for(int i = 0; i < p.s.length; i++)
        p.s[i].synchTest();
      try {
        sleep(5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

public class Sharing2 extends Applet {
  TwoCounter2[] s;
  private static int accessCount = 0;
  private static TextField aCount = 
    new TextField("0", 10);
  public static void incrementAccess() {
    accessCount++;
    aCount.setText(Integer.toString(accessCount));
  }
  private Button 
    start = new Button("Start"),
    observer = new Button("Observe");
  private boolean isApplet = true;
  private int numCounters = 0;
  private int numObservers = 0;
  public void init() {
    if(isApplet) {
      numCounters = 
        Integer.parseInt(getParameter("size"));
      numObservers = 
        Integer.parseInt(
          getParameter("observers"));
    }
    s = new TwoCounter2[numCounters];
    for(int i = 0; i < s.length; i++)
      s[i] = new TwoCounter2(this);
    Panel p = new Panel();
    start.addActionListener(new StartL());
    p.add(start);
    observer.addActionListener(new ObserverL());
    p.add(observer);
    p.add(new Label("Access Count"));
    p.add(aCount);
    add(p);
  }
  class StartL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for(int i = 0; i < s.length; i++)
        s[i].start();
    }
  }
  class ObserverL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for(int i = 0; i < numObservers; i++)
        new Watcher2(Sharing2.this);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haring2 applet = new Sharing2();
    // This isn't an applet, so set the flag and
    // produce the parameter values from args:
    applet.isApplet = false;
    applet.numCounters = 
      (args.length == 0 ? 5 :
        Integer.parseInt(args[0]));
    applet.numObservers =
      (args.length < 2 ? 5 :
        Integer.parseInt(args[1]));
    Frame aFrame = new Frame("Sharing2");
    aFrame.addWindowListener(
      new WindowAdapter() {
        public void windowClosing(WindowEvent e){
          System.exit(0);
        }
      });
    aFrame.add(applet, BorderLayout.CENTER);
    aFrame.setSize(350, applet.numCounters *100);
    applet.init();
    applet.start();
    aFrame.setVisible(true);
  }
} ///:~

我们注意到无论run()还是synchTest()都是“同步的”。如果只同步其中的一个方法,那么另一个就可以自由忽视对象的锁定,并可无碍地调用。所以必须记住一个重要的规则:对于访问某个关键共享资源的所有方法,都必须把它们设为synchronized,否则就不能正常地工作。
现在又遇到了一个新问题。Watcher2永远都不能看到正在进行的事情,因为整个run()方法已设为“同步”。而且由于肯定要为每个对象运行run(),所以锁永远不能打开,而synchTest()永远不会得到调用。之所以能看到这一结果,是因为accessCount根本没有变化。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能采取的一个办法是只将run()中的一部分代码隔离出来。想用这个办法隔离出来的那部分代码叫作“关键区域”,而且要用不同的方式来使用synchronized关键字,以设置一个关键区域。Java通过“同步块”提供对关键区域的支持;这一次,我们用synchronized关键字指出对象的锁用于对其中封闭的代码进行同步。如下所示:
synchronized(syncObject) {
  // This code can be accessed by only
  // one thread at a time, assuming all
  // threads respect syncObject's lock
}

在能进入同步块之前,必须在synchObject上取得锁。如果已有其他线程取得了这把锁,块便不能进入,必须等候那把锁被释放。
可从整个run()中删除synchronized关键字,换成用一个同步块包围两个关键行,从而完成对Sharing2例子的修改。但什么对象应作为锁来使用呢?那个对象已由synchTest()标记出来了——也就是当前对象(this)!所以修改过的run()方法象下面这个样子:
  public void run() {
    while (true) {
      synchronized(this) {
        t1.setText(Integer.toString(count1++));
        t2.setText(Integer.toString(count2++));
      }
      try {
        sleep(5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这是必须对Sharing2.java作出的唯一修改,我们会看到尽管两个计数器永远不会脱离同步(取决于允许Watcher什么时候检查它们),但在run()执行期间,仍然向Watcher提供了足够的访问权限。
当然,所有同步都取决于程序员是否勤奋:要访问共享资源的每一部分代码都必须封装到一个适当的同步块里。

4、堵塞
一个线程可以有四种状态:
(1) 新(New):线程对象已经创建,但尚未启动,所以不可运行。
(2) 可运行(Runnable):意味着一旦时间分片机制有空闲的CPU周期提供给一个线程,那个线程便可立即开始运行。因此,线程可能在、也可能不在运行当中,但一旦条件许可,没有什么能阻止它的运行——它既没有“死”掉,也未被“堵塞”。
(3) 死(Dead):从自己的run()方法中返回后,一个线程便已“死”掉。亦可调用stop()令其死掉,但会产生一个违例——属于Error的一个子类(也就是说,我们通常不捕获它)。记住一个违例的“掷”出应当是一个特殊事件,而不是正常程序运行的一部分。所以不建议你使用stop()(在Java 1.2则是坚决反对)。另外还有一个destroy()方法(它永远不会实现),应该尽可能地避免调用它,因为它非常武断,根本不会解除对象的锁定。
(4) 堵塞(Blocked):线程可以运行,但有某种东西阻碍了它。若线程处于堵塞状态,调度机制可以简单地跳过它,不给它分配任何CPU时间。除非线程再次进入“可运行”状态,否则不会采取任何操作。

  4.1   为何会堵塞
堵塞状态是前述四种状态中最有趣的,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探讨。线程被堵塞可能是由下述五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1) 调用sleep(毫秒数),使线程进入“睡眠”状态。在规定的时间内,这个线程是不会运行的。
(2) 用suspend()暂停了线程的执行。除非线程收到resume()消息,否则不会返回“可运行”状态。
(3) 用wait()暂停了线程的执行。除非线程收到nofify()或者notifyAll()消息,否则不会变成“可运行”(是的,这看起来同原因2非常相象,但有一个明显的区别是我们马上要揭示的)。
(4) 线程正在等候一些IO(输入输出)操作完成。
(5) 线程试图调用另一个对象的“同步”方法,但那个对象处于锁定状态,暂时无法使用。

亦可调用yield()(Thread类的一个方法)自动放弃CPU,以便其他线程能够运行。然而,假如调度机制觉得我们的线程已拥有足够的时间,并跳转到另一个线程,就会发生同样的事情。也就是说,没有什么能防止调度机制重新启动我们的线程。线程被堵塞后,便有一些原因造成它不能继续运行。
下面这个例子展示了进入堵塞状态的全部五种途径。它们全都存在于名为Blocking.java的一个文件中,但在这儿采用散落的片断进行解释(大家可注意到片断前后的“Continued”以及“Continuing”标志。首先让我们看看基本的框架:

//: Blocking.java
// Demonstrates the various ways a thread
// can be blocked.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wt.event.*;
import java.applet.*;
import java.io.*;

 The basic framework ///
class Blockable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Peeker peeker;
  protected TextField state = new TextField(40);
  protected int i;
  public Blockable(Container c) {
    c.add(state);
    peeker = new Peeker(this, c);
  }
  public synchronized int read() { return i; }
  protected synchronized void update() {
    state.setText(getClass().getName()
      + " state: i = " + i);
  }
  public void stopPeeker() { 
    // peeker.stop(); Deprecated in Java 1.2
    peeker.terminate(); // The preferred approach
  }
}

class Peeker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Blockable b;
  private int session;
  private TextField status = new TextField(40);
  private boolean stop = false;
  public Peeker(Blockable b, Container c) {
    c.add(status);
    this.b = b;
    start();
  }
  public void terminate() { stop = true; }
  public void run() {
    while (!stop) {
      status.setText(b.getClass().getName()
        + " Peeker " + (++session)
        + "; value = " + b.read());
       try {
        sleep(1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 ///:Continued

Blockable类打算成为本例所有类的一个基础类。一个Blockable对象包含了一个名为state的TextField(文本字段),用于显示出对象有关的信息。用于显示这些信息的方法叫作update()。我们发现它用getClass.getName()来产生类名,而不是仅仅把它打印出来;这是由于update()不知道自己为其调用的那个类的准确名字,因为那个类是从Blockable衍生出来的。
在Blockable中,变动指示符是一个int i;衍生类的run()方法会为其增值。
针对每个Bloackable对象,都会启动Peeker类的一个线程。Peeker的任务是调用read()方法,检查与自己关联的Blockable对象,看看i是否发生了变化,最后用它的status文本字段报告检查结果。注意read()和update()都是同步的,要求对象的锁定能自由解除,这一点非常重要。

    1. 睡眠
这个程序的第一项测试是用sleep()作出的:
///:Continuing
/ Blocking via sleep() ///
class Sleeper1 extends Blockable {
  public Sleeper1(Container c) { super(c);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un() {
    while(true) {
      i++;
      update();
       try {
        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
  
class Sleeper2 extends Blockable {
  public Sleeper2(Container c) { super(c); }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
      change();
       try {
        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change() {
      i++;
      update();
  }
} ///:Continued

在Sleeper1中,整个run()方法都是同步的。我们可看到与这个对象关联在一起的Peeker可以正常运行,直到我们启动线程为止,随后Peeker便会完全停止。这正是“堵塞”的一种形式:因为Sleeper1.run()是同步的,而且一旦线程启动,它就肯定在run()内部,方法永远不会放弃对象锁定,造成Peeker线程的堵塞
Sleeper2通过设置不同步的运行,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只有change()方法才是同步的,所以尽管run()位于sleep()内部,Peeker仍然能访问自己需要的同步方法——read()。在这里,我们可看到在启动了Sleeper2线程以后,Peeker会持续运行下去。

    2. 暂停和恢复
这个例子接下来的一部分引入了“挂起”或者“暂停”(Suspend)的概述。Thread类提供了一个名为suspend()的方法,可临时中止线程;以及一个名为resume()的方法,用于从暂停处开始恢复线程的执行。显然,我们可以推断出resume()是由暂停线程外部的某个线程调用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用到一个名为Resumer(恢复器)的独立类。演示暂停/恢复过程的每个类都有一个相关的恢复器。如下所示:
///:Continuing
/// Blocking via suspend() ///
class SuspendResume extends Blockable {
  public SuspendResume(Container c) {
    super(c);    
    new Resumer(this); 
  }
}

class SuspendResume1 extends SuspendResume {
  public SuspendResume1(Container c) { super(c);}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un() {
    while(true) {
      i++;
      update();
      suspend(); // Deprecated in Java 1.2
    }
  }
}

class SuspendResume2 extends SuspendResume {
  public SuspendResume2(Container c) { super(c);}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
      change();
      suspend(); // Deprecated in Java 1.2
    }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change() {
      i++;
      update();
  }
}

class Resumer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SuspendResume sr;
  public Resumer(SuspendResume sr) {
    this.sr = sr;
    start();
  }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
       try {
        sleep(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sr.resume(); // Deprecated in Java 1.2
    }
  }
} ///:Continued

SuspendResume1也提供了一个同步的run()方法。同样地,当我们启动这个线程以后,就会发现与它关联的Peeker进入“堵塞”状态,等候对象锁被释放,但那永远不会发生。和往常一样,这个问题在SuspendResume2里得到了解决,它并不同步整个run()方法,而是采用了一个单独的同步change()方法。
对于Java 1.2,大家应注意suspend()和resume()已获得强烈反对,因为suspend()包含了对象锁,所以极易出现“死锁”现象。换言之,很容易就会看到许多被锁住的对象在傻乎乎地等待对方。这会造成整个应用程序的“凝固”。尽管在一些老程序中还能看到它们的踪迹,但在你写自己的程序时,无论如何都应避免。本章稍后就会讲述正确的方案是什么。

    3. 等待和通知
通过前两个例子的实践,我们知道无论sleep()还是suspend()都不会在自己被调用的时候解除锁定。需要用到对象锁时,请务必注意这个问题。在另一方面,wait()方法在被调用时却会解除锁定,这意味着可在执行wait()期间调用线程对象中的其他同步方法。但在接着的两个类中,我们看到run()方法都是“同步”的。在wait()期间,Peeker仍然拥有对同步方法的完全访问权限。这是由于wait()在挂起内部调用的方法时,会解除对象的锁定。
我们也可以看到wait()的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采用一个以毫秒为单位的参数,它具有与sleep()中相同的含义:暂停这一段规定时间。区别在于在wait()中,对象锁已被解除,而且能够自由地退出wait(),因为一个notify()可强行使时间流逝。
第二种形式不采用任何参数,这意味着wait()会持续执行,直到notify()介入为止。而且在一段时间以后,不会自行中止。
wait()和notify()比较特别的一个地方是这两个方法都属于基础类Object的一部分,不象sleep(),suspend()以及resume()那样属于Thread的一部分。尽管这表面看有点儿奇怪——居然让专门进行线程处理的东西成为通用基础类的一部分——但仔细想想又会释然,因为它们操纵的对象锁也属于每个对象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可将一个wait()置入任何同步方法内部,无论在那个类里是否准备进行涉及线程的处理。事实上,我们能调用wait()的唯一地方是在一个同步的方法或代码块内部。若在一个不同步的方法内调用wait()或者notify(),尽管程序仍然会编译,但在运行它的时候,就会得到一个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非法监视器状态违例),而且会出现多少有点莫名其妙的一条消息:“current thread not owner”(当前线程不是所有人”。注意sleep(),suspend()以及resume()都能在不同步的方法内调用,因为它们不需要对锁定进行操作。
只能为自己的锁定调用wait()和notify()。同样地,仍然可以编译那些试图使用错误锁定的代码,但和往常一样会产生同样的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违例。我们没办法用其他人的对象锁来愚弄系统,但可要求另一个对象执行相应的操作,对它自己的锁进行操作。所以一种做法是创建一个同步方法,令其为自己的对象调用notify()。但在Notifier中,我们会看到一个同步方法内部的notify():
synchronized(wn2) {
  wn2.notify();
}

其中,wn2是类型为WaitNotify2的对象。尽管并不属于WaitNotify2的一部分,这个方法仍然获得了wn2对象的锁定。在这个时候,它为wn2调用notify()是合法的,不会得到IllegalMonitorStateException违例。
///:Continuing
/// Blocking via wait() ///
class WaitNotify1 extends Blockable {
  public WaitNotify1(Container c) { super(c);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un() {
    while(true) {
      i++;
      update();
       try {
        wait(1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

class WaitNotify2 extends Blockable {
  public WaitNotify2(Container c) {
    super(c);
    new Notifier(this);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un() {
    while(true) {
      i++;
      update();
       try {
        wait();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
}

class Notifier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WaitNotify2 wn2;
  public Notifier(WaitNotify2 wn2) {
    this.wn2 = wn2;
    start();
  }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
       try {
        sleep(20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synchronized(wn2) {
        wn2.notify();
      }
    }
  }
} ///:Continued

若必须等候其他某些条件(从线程外部加以控制)发生变化,同时又不想在线程内一直傻乎乎地等下去,一般就需要用到wait()。wait()允许我们将线程置入“睡眠”状态,同时又“积极”地等待条件发生改变。而且只有在一个notify()或notifyAll()发生变化的时候,线程才会被唤醒,并检查条件是否有变。因此,我们认为它提供了在线程间进行同步的一种手段。

    4. IO堵塞
若一个数据流必须等候一些IO活动,便会自动进入“堵塞”状态。在本例下面列出的部分中,有两个类协同通用的Reader以及Writer对象工作(使用Java 1.1的流)。但在测试模型中,会设置一个管道化的数据流,使两个线程相互间能安全地传递数据(这正是使用管道流的目的)。
Sender将数据置入Writer,并“睡眠”随机长短的时间。然而,Receiver本身并没有包括sleep(),suspend()或者wait()方法。但在执行read()的时候,如果没有数据存在,它会自动进入“堵塞”状态。如下所示:
///:Continuing
class Sender extends Blockable { // send
  private Writer out;
  public Sender(Container c, Writer out) { 
    super(c);
    this.out = out; 
  }
  public void run() {
    while(true) {
      for(char c = 'A'; c <= 'z'; c++) {
         try {
          i++;
          out.write(c);
          state.setText("Sender sent: " 
            + (char)c);
          sleep((int)(3000 * Math.random()));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catch (IOException e) {}
      }
    }
  }
}

class Receiver extends Blockable {
  private Reader in;
  public Receiver(Container c, Reader in) { 
    super(c);
    this.in = in; 
  }
  public void run() {
    try {
      while(true) {
        i++; // Show peeker it's alive
        // Blocks until characters are there:
        state.setText("Receiver read: "
          + (char)in.read());
      }
    } catch(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Continued

这两个类也将信息送入自己的state字段,并修改i值,使Peeker知道线程仍在运行。

    5. 测试
令人惊讶的是,主要的程序片(Applet)类非常简单,这是大多数工作都已置入Blockable框架的缘故。大概地说,我们创建了一个由Blockable对象构成的数组。而且由于每个对象都是一个线程,所以在按下“start”按钮后,它们会采取自己的行动。还有另一个按钮和actionPerformed()从句,用于中止所有Peeker对象。由于Java 1.2“反对”使用Thread的stop()方法,所以可考虑采用这种折衷形式的中止方式。
为了在Sender和Receiver之间建立一个连接,我们创建了一个PipedWriter和一个PipedReader。注意PipedReader in必须通过一个构建器参数同PipedWriterout连接起来。在那以后,我们在out内放进去的所有东西都可从in中提取出来——似乎那些东西是通过一个“管道”传输过去的。随后将in和out对象分别传递给Receiver和Sender构建器;后者将它们当作任意类型的Reader和Writer看待(也就是说,它们被“上溯”造型了)。
Blockable句柄b的数组在定义之初并未得到初始化,因为管道化的数据流是不可在定义前设置好的(对try块的需要将成为障碍):
///:Continuing
/// Testing Everything ///
public class Blocking extends Applet {
  private Button 
    start = new Button("Start"),
    stopPeekers = new Button("Stop Peekers");
  private boolean started = false;
  private Blockable[] b;
  private PipedWriter out;
  private PipedReader in;
  public void init() {
     out = new PipedWriter();
    try {
      in = new PipedReader(out);
    } catch(IOException e) {}
    b = new Blockable[] {
      new Sleeper1(this),
      new Sleeper2(this),
      new SuspendResume1(this),
      new SuspendResume2(this),
      new WaitNotify1(this),
      new WaitNotify2(this),
      new Sender(this, out),
      new Receiver(this, in)
    };
    start.addActionListener(new StartL());
    add(start);
    stopPeekers.addActionListener(
      new StopPeekersL());
    add(stopPeekers);
  }
  class StartL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if(!started) {
        started = true;
        for(int i = 0; i < b.length; i++)
          b[i].start();
      }
    }
  }
  class StopPeekersL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 Demonstration of the preferred 
      // alternative to Thread.stop():
      for(int i = 0; i < b.length; i++)
        b[i].stopPeeker();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Blocking applet = new Blocking();
    Frame aFrame = new Frame("Blocking");
    aFrame.addWindowListener(
      new WindowAdapter() {
        public void windowClosing(WindowEvent e) {
          System.exit(0);
        }
      });
    aFrame.add(applet, BorderLayout.CENTER);
    aFrame.setSize(350,550);
    applet.init();
    applet.start();
    aFrame.setVisible(true);
  }
} ///:~

在init()中,注意循环会遍历整个数组,并为页添加state和peeker.status文本字段。
首次创建好Blockable线程以后,每个这样的线程都会自动创建并启动自己的Peeker。所以我们会看到各个Peeker都在Blockable线程启动之前运行起来。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在Blockable线程启动的时候,部分Peeker会被堵塞,并停止运行。弄懂这一点,将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堵塞”这一概念的认识。

5、死锁
由于线程可能进入堵塞状态,而且由于对象可能拥有“同步”方法——除非同步锁定被解除,否则线程不能访问那个对象——所以一个线程完全可能等候另一个对象,而另一个对象又在等候下一个对象,以此类推。这个“等候”链最可怕的情形就是进入封闭状态——最后那个对象等候的是第一个对象!此时,所有线程都会陷入无休止的相互等待状态,大家都动弹不得。我们将这种情况称为“死锁”。尽管这种情况并非经常出现,但一旦碰到,程序的调试将变得异常艰难。
就语言本身来说,尚未直接提供防止死锁的帮助措施,需要我们通过谨慎的设计来避免。如果有谁需要调试一个死锁的程序,他是没有任何窍门可用的。

    1. Java 1.2对stop(),suspend(),resume()以及destroy()的反对
为减少出现死锁的可能,Java 1.2作出的一项贡献是“反对”使用Thread的stop(),suspend(),resume()以及destroy()方法。
之所以反对使用stop(),是因为它不安全。它会解除由线程获取的所有锁定,而且如果对象处于一种不连贯状态(“被破坏”),那么其他线程能在那种状态下检查和修改它们。结果便造成了一种微妙的局面,我们很难检查出真正的问题所在。所以应尽量避免使用stop(),应该采用Blocking.java那样的方法,用一个标志告诉线程什么时候通过退出自己的run()方法来中止自己的执行。
如果一个线程被堵塞,比如在它等候输入的时候,那么一般都不能象在Blocking.java中那样轮询一个标志。但在这些情况下,我们仍然不该使用stop(),而应换用由Thread提供的interrupt()方法,以便中止并退出堵塞的代码。
//: Interrupt.java
// The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using stop()
// when a thread is blocked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wt.event.*;
import java.applet.*;

class Blocked extends Thread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run() {
    try {
      wait(); // Blocks
    } catch(Interrupted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Interrupted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Exiting run()");
  }
}

public class Interrupt extends Applet {
  private Button 
    interrupt = new Button("Interrupt");
  private Blocked blocked = new Blocked();
  public void init() {
    add(interrupt);
    interrupt.addActionListener(
      new ActionListener() {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System.out.println("Button pressed");
          if(blocked == null) return;
          Thread remove = blocked;
          blocked = null; // to release it
          remove.interrupt();
        }
      });
    blocked.star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nterrupt applet = new Interrupt();
    Frame aFrame = new Frame("Interrupt");
    aFrame.addWindowListener(
      new WindowAdapter() {
        public void windowClosing(WindowEvent e) {
          System.exit(0);
        }
      });
    aFrame.add(applet, BorderLayout.CENTER);
    aFrame.setSize(200,100);
    applet.init();
    applet.start();
    aFrame.setVisible(true);
  }
} ///:~

Blocked.run()内部的wait()会产生堵塞的线程。当我们按下按钮以后,blocked(堵塞)的句柄就会设为null,使垃圾收集器能够将其清除,然后调用对象的interrupt()方法。如果是首次按下按钮,我们会看到线程正常退出。但在没有可供“杀死”的线程以后,看到的便只是按钮被按下而已。
suspend()和resume()方法天生容易发生死锁。调用suspend()的时候,目标线程会停下来,但却仍然持有在这之前获得的锁定。此时,其他任何线程都不能访问锁定的资源,除非被“挂起”的线程恢复运行。对任何线程来说,如果它们想恢复目标线程,同时又试图使用任何一个锁定的资源,就会造成令人难堪的死锁。所以我们不应该使用suspend()和resume(),而应在自己的Thread类中置入一个标志,指出线程应该活动还是挂起。若标志指出线程应该挂起,便用wait()命其进入等待状态。若标志指出线程应当恢复,则用一个notify()重新启动线程。我们可以修改前面的Counter2.java来实际体验一番。尽管两个版本的效果是差不多的,但大家会注意到代码的组织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所有“听众”都使用了匿名的内部类,而且Thread是一个内部类。这使得程序的编写稍微方便一些,因为它取消了Counter2.java中一些额外的记录工作。
//: Suspend.java
// The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using suspend()
// and resume(), which have been deprecated
// in Java 1.2.
import java.awt.*;
import java.awt.event.*;
import java.applet.*;

public class Suspend extends Applet {
  private TextField t = new TextField(10);
  private Button 
    suspend = new Button("Suspend"),
    resume = new Button("Resume");
  class Suspendable extends Thread {
    private int count = 0;
    private boolean suspended = false;
    public Suspendable() { start(); }
    public void fauxSuspend() { 
      suspended = true;
    }
    public synchronized void fauxResume() {
      suspended = false;
      notify();
    }
    public void run() {
      while (true) {
        try {
          sleep(100);
          synchronized(this) {
            while(suspended)
              wait();
          }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t.setText(Integer.toString(count++));
      }
    }
  } 
  private Suspendable ss = new Suspendable();
  public void init() {
    add(t);
    suspend.addActionListener(
      new ActionListener() {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ss.fauxSuspend();
        }
      });
    add(suspend);
    resume.addActionListener(
      new ActionListener() {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 {
          ss.fauxResume();
        }
      });
    add(resu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uspend applet = new Suspend();
    Frame aFrame = new Frame("Suspend");
    aFrame.addWindowListener(
      new WindowAdapter() {
        public void windowClosing(WindowEvent e){
          System.exit(0);
        }
      });
    aFrame.add(applet, BorderLayout.CENTER);
    aFrame.setSize(300,100);
    applet.init();
    applet.start();
    aFrame.setVisible(true);
  }
} ///:~

Suspendable中的suspended(已挂起)标志用于开关“挂起”或者“暂停”状态。为挂起一个线程,只需调用fauxSuspend()将标志设为true(真)即可。对标志状态的侦测是在run()内进行的。就象本章早些时候提到的那样,wait()必须设为“同步”(synchronized),使其能够使用对象锁。在fauxResume()中,suspended标志被设为false(假),并调用notify()——由于这会在一个“同步”从句中唤醒wait(),所以fauxResume()方法也必须同步,使其能在调用notify()之前取得对象锁(这样一来,对象锁可由要唤醍的那个wait()使用)。如果遵照本程序展示的样式,可以避免使用wait()和notify()。
Thread的destroy()方法根本没有实现;它类似一个根本不能恢复的suspend(),所以会发生与suspend()一样的死锁问题。然而,这一方法没有得到明确的“反对”,也许会在Java以后的版本(1.2版以后)实现,用于一些可以承受死锁危险的特殊场合。
大家可能会奇怪当初为什么要实现这些现在又被“反对”的方法。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大概是由于Sun公司主要让技术人员来决定对语言的改动,而不是那些市场销售人员。通常,技术人员比搞销售的更能理解语言的实质。当初犯下了错误以后,也能较为理智地正视它们。这意味着Java能够继续进步,即便这使Java程序员多少感到有些不便。就我自己来说,宁愿面对这些不便之处,也不愿看到语言停滞不前。

5、优先级
线程的优先级(Priority)告诉调试程序该线程的重要程度有多大。如果有大量线程都被堵塞,都在等候运行,调试程序会首先运行具有最高优先级的那个线程。然而,这并不表示优先级较低的线程不会运行(换言之,不会因为存在优先级而导致死锁)。若线程的优先级较低,只不过表示它被准许运行的机会小一些而已。
可用getPriority()方法读取一个线程的优先级,并用setPriority()改变它。

6、线程组
所有线程都隶属于一个线程组。那可以是一个默认线程组,亦可是一个创建线程时明确指定的组。在创建之初,线程被限制到一个组里,而且不能改变到一个不同的组。每个应用都至少有一个线程从属于系统线程组。若创建多个线程而不指定一个组,它们就会自动归属于系统线程组。
线程组也必须从属于其他线程组。必须在构建器里指定新线程组从属于哪个线程组。若在创建一个线程组的时候没有指定它的归属,则同样会自动成为系统线程组的一名属下。因此,一个应用程序中的所有线程组最终都会将系统线程组作为自己的“父”。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