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实现C-RAN: 前端回传带来的挑战(一)

助力实现C-RAN: 前端回传带来的挑战

    第一部分

简介  

        中国的移动市场规模为全球之最,2013年,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及中国联通三大运营商的用户总数超过了12亿,相比2012年,增长了11%之多。与此同时,根据Cisco VNI的数据,中国移动网络用户预计将在2013年到2018年间将移动流量提升15——这是全世界最高的增长率之一。然而,尽管中国运营商营收额的增长为全球其他地区的绝大多数移动运营商所艳羡,中国运营商的利润增长却呈现了放缓、甚至是下滑的态势,原因在于运营商需要构建及运营新的LTE网络来满足流量需求。中国移动一家公司就预计将在一年多的时间内部署500,000TD-LTE基站。

        综合这些因素来看,移动运营商显然处于一种两难的困境当中——不得不寻求以更低的单位成本来提供更多容量的新途径。这一挑战使得移动运营商在考虑为无线接入网(RAN)重新构建新的架构,以解决其在容量、CapExOpEx方面的痛点难题。

        在中国移动的率先引领下,C-RAN成为了最受瞩目的新架构。通过将基带处理集中化,网络运营商将得以以更低的成本构建网络,并提供更高的容量。但是,C-RAN也带来了网络的新挑战:前端回传。后端回传的网络用于将eNodeB与采用IP/以太网的无线核心相连接,而前端回传网络则将固定码率CPRI的信号在基站处的远端射频头(Remote Radio Heads, RRH)与总局的基带单元(BBU)之间传送。

 图 1 后端回传vs. 前端回传

  前端回传的市场潜力十分可观:

·        对于移动运营商而言,前端回传对于解决C-RAN承诺的CapEx, Opex与容量提升的问题至关重要。

·        对于光设备OEM而言,前端回传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移动专家在一份2014年的研究报告中预计,2018年一年就会有三百万个RRH分区将会进行集中化[3]。这就意味着多达三百万的CPRI信号需要通过光接入网络来传送,每个分区需要消耗两个端口(一个在RRH端,一个在BBU端),算下来等于六百万个端口的市场!这相当于2018年在OTN基础设备上<10G的客户端口的市场总量的两倍,该市场的庞大由此可见一斑。

       正是由于前端回传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如此引人注目,在2014年十月召开的中国通信标准协会(CCSA)的大会上,中国的移动运营商以及包括PMC-Sierra在内的技术供应商均对此陈述了各自的观点。会上这些演讲主要讲述了运营商的特有环境、需求及迄今为止在研发的解决方案等等。

  本文是从中国视角出发的前端回传研究系列中的第一部分。本部分将着重介绍前端回传的需求,第二部分则将对前端回传的解决方案进行深入探讨。

移动运营商案例研究

        在探讨前端回传的需求之先,先来研究一个典型基站的结构、包含的分区及CPRI配置等等。当下,多数移动网络均围绕着分布式架构而构建,其中每个站点有一个装有基带处理(BBU)、空调及电源的设备室。基站塔上天线的每个分区连接到一个远端射频头(RRH),RRH再通过基于光纤的通用公共射频接口(CPRI)与BBU相连。在C-RAN模型中,CPRI可能会最多传送20km到一个装设有基带设备的集中点。

图2 移动网络的架构

  表 1 展示了一个典型的三个分区的基站配置。从中可以看出,基站的CPRI信号可以轻易地达到9个以上,但对于前端回传而言值得关注的是标注为红色框中的LTE的表项。由此可见,一个典型的中国移动的TD-LTE基站会用到3x CPRI option 7RRHBBU相连。未来,当部署LTE-A电信汇聚网以提升吞吐量时,每个分区的CPRI数目将从2x提升到5x。更进一步而言,所有的运营商均计划部署小基站来提供本地化的容量。这就点出了前端回传至关重要的需求之一:可扩展性。

表1 移动运营商基站配置

  现在将注意力转向电信级前端回传网络的需求。

前端回传网络的需求

  前端回传网络的首要、也是最基本的需求是要能够支持CPRI接口速率。目前全世界移动运营商最普遍采用的速率是CPRI option 3,而CPRI option 7则在中国移动的TD-LTE网络占据了主导。

表 2  CPRI 接口速率及其在支持移动宽带领域的应用

  下一步则是需要满足CPRI3GPP在时间与频率范畴严格的定时及延迟要求。表3中总结了这些需求。

表3 前端回传对CPRI 及3GPP 定时的需求

       由于RRH是基于接收到的CPRI信号来产生时钟信号,所以CPRI信号的抖动需要尽可能小。更重要的是,为了确保能达到3GPPms HARQ的目标,前端回传网络必须要支持往返双程的延迟低于400 μs,即意味着端到端的延迟要控制在150-200 μs的范围内。最后一点,还有一个常常被忽略的需求是精准地了解上联及下联方向延迟的需要,以便为增强的移动功能如基于位置的服务等提供支持。

       前端回传还有若干特定的应用层及操作层的需求,如表3所示。满足上述这些需求的总和才能实现可部署性高、成本低廉的电信级前端回传网络——这对RAN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

表 4 前端回传在应用及操作层的需求 

       所有这些需求的总和导致运营商在考虑如下几个前端回传网络的可能候选:点到点光纤、微波、无源WDM,有源WDMOTN等。

       本系列文章的第二部分将对这些解决方案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 0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面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冲击, 传统通信络正处于进退两难尴尬境地:一方面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冲击, 传统通信络正处于进退两难尴尬境地:一方面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冲击, 传统通信络正处于进退两难尴尬境地:一方面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冲击, 传统通信络正处于进退两难尴尬境地:一方面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冲击, 传统通信络正处于进退两难尴尬境地:一方面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冲击, 传统通信络正处于进退两难尴尬境地:一方面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冲击, 传统通信络正处于进退两难尴尬境地:一方面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冲击, 传统通信络正处于进退两难尴尬境地:一方面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冲击, 传统通信络正处于进退两难尴尬境地:一方面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冲击, 传统通信络正处于进退两难尴尬境地:一方面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冲击, 传统通信络正处于进退两难尴尬境地:一方面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冲击, 传统通信络正处于进退两难尴尬境地:一方面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冲击, 传统通信络正处于进退两难尴尬境地:一方面对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冲击, 传统通信络正处于进退两难尴尬境地:一方为了应对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这耗费投资成本; 为了应对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这耗费投资成本; 为了应对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这耗费投资成本; 为了应对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这耗费投资成本; 为了应对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这耗费投资成本; 为了应对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这耗费投资成本; 为了应对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这耗费投资成本; 为了应对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这耗费投资成本; 为了应对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这耗费投资成本; 为了应对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这耗费投资成本; 为了应对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这耗费投资成本; 为了应对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这耗费投资成本; 为了应对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这耗费投资成本; 为了应对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这耗费投资成本; 为了应对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这耗费投资成本; 为了应对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这耗费投资成本; 为了应对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这耗费投资成本; 为了应对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这耗费投资成本; 为了应对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这耗费投资成本; 为了应对爆发式增长的数据流量,需要加大网络基础设施建这耗费投资成本; 另一方面,网络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成比例收入 回报实际另一方面,网络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成比例收入 回报实际另一方面,网络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成比例收入 回报实际另一方面,网络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成比例收入 回报实际另一方面,网络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成比例收入 回报实际另一方面,网络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成比例收入 回报实际另一方面,网络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成比例收入 回报实际另一方面,网络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成比例收入 回报实际另一方面,网络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成比例收入 回报实际另一方面,网络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成比例收入 回报实际另一方面,网络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成比例收入 回报实际另一方面,网络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成比例收入 回报实际另一方面,网络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成比例收入 回报实际另一方面,网络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成比例收入 回报实际另一方面,网络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成比例收入 回报实际另一方面,网络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成比例收入 回报实际另一方面,网络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成比例收入 回报实际另一方面,网络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成比例收入 回报实际另一方面,网络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成比例收入 回报实际另一方面,网络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成比例收入 回报实际另一方面,网络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成比例收入 回报实际另一方面,网络的扩容数据流量增长并没有给运营商带来成比例收入 回报实际增长缓慢。为了保持续盈利和期,移动运营商必须寻找低成本用户提供无线业务 增长缓慢。为了保持续盈利和期,移动运营商必须寻找低成本用户提供无线业务 增长缓慢。为了保持续盈利和期,移动运营商必须寻找低成本用户提供无线业务 增长缓慢。为了保持续盈利和期,移动运营商必须寻找低成本用户提供无线业务 增长缓慢。为了保持续盈利和期,移动运营商必须寻找低成本用户提供无线业务 增长缓慢。为了保持续盈利和期,移动运营商必须寻找低成本用户提供无线业务 增长缓慢。为了保持续盈利和期,移动运营商必须寻找低成本用户提供无线业务 增长缓慢。为了保持续盈利和期,移动运营商必须寻找低成本用户提供无线业务 增长缓慢。为了保持续盈利和期,移动运营商必须寻找低成本用户提供无线业务 增长缓慢。为了保持续盈利和期,移动运营商必须寻找低成本用户提供无线业务 增长缓慢。为了保持续盈利和期,移动运营商必须寻找低成本用户提供无线业务 增长缓慢。为了保持续盈利和期,移动运营商必须寻找低成本用户提供无线业务 增长缓慢。为了保持续盈利和期,移动运营商必须寻找低成本用户提供无线业务 增长缓慢。为了保持续盈利和期,移动运营商必须寻找低成本用户提供无线业务 增长缓慢。为了保持续盈利和期,移动运营商必须寻找低成本用户提供无线业务 增长缓慢。为了保持续盈利和期,移动运营商必须寻找低成本用户提供无线业务 增长缓慢。为了保持续盈利和期,移动运营商必须寻找低成本用户提供无线业务 增长缓慢。为了保持续盈利和期,移动运营商必须寻找低成本用户提供无线业务 增长缓慢。为了保持续盈利和期,移动运营商必须寻找低成本用户提供无线业务 的方法。 的方法。 再者 ,面向 ,面向 5G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 运营商需要拓展已有的业模式 运营商需要拓展已有的业模式 运营商需要拓展已有的业模式 运营商需要拓展已有的业模式 运营商需要拓展已有的业模式 运营商需要拓展已有的业模式 运营商需要拓展已有的业模式 ,拓展业务 ,拓展业务 ,拓展业务 模式支持垂 模式支持垂 模式支持垂 直行业应用 行业应用 场景 的接入 的接入 需求。 需求。 这就 势必造成了 势必造成了 势必造成了 势必造成了 5G无线网 无线网 必将 支持多类业务的需求。 支持多类业务的需求。 支持多类业务的需求。 支持多类业务的需求。 支持多类业务的需求。 无线云网络 无线云网络 C-RAN RAN作为 5G接入网的关键架构,通过在虚拟化、集中可编排等方面 接入网的关键架构,通过在虚拟化、集中可编排等方面 接入网的关键架构,通过在虚拟化、集中可编排等方面 接入网的关键架构,通过在虚拟化、集中可编排等方面 接入网的关键架构,通过在虚拟化、集中可编排等方面 接入网的关键架构,通过在虚拟化、集中可编排等方面 接入网的关键架构,通过在虚拟化、集中可编排等方面 接入网的关键架构,通过在虚拟化、集中可编排等方面 接入网的关键架构,通过在虚拟化、集中可编排等方面 接入网的关键架构,通过在虚拟化、集中可编排等方面 接入网的关键架构,通过在虚拟化、集中可编排等方面 接入网的关键架构,通过在虚拟化、集中可编排等方面 的 突破性创新,可以更好支持多样的 突破性创新,可以更好支持多样的 突破性创新,可以更好支持多样的 突破性创新,可以更好支持多样的 突破性创新,可以更好支持多样的 突破性创新,可以更好支持多样的 突破性创新,可以更好支持多样的 突破性创新,可以更好支持多样5G业务需求、部署组网,以及灵活自动化的 业务需求、部署组网,以及灵活自动化的 业务需求、部署组网,以及灵活自动化的 业务需求、部署组网,以及灵活自动化的 业务需求、部署组网,以及灵活自动化的 业务需求、部署组网,以及灵活自动化的 业务需求、部署组网,以及灵活自动化的 业务需求、部署组网,以及灵活自动化的 业务需求、部署组网,以及灵活自动化的 业务需求、部署组网,以及灵活自动化的 运维管理需求。 运维管理需求。 运维管理需求。 因此 技术报告总体分四个大 技术报告总体分四个大 技术报告总体分四个大 技术报告总体分四个大 技术报告总体分四个大 部分,对 部分,对 部分,对 5G C-RAN 的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 和技术方案进行 和技术方案进行 和技术方案进行 和技术方案进行 了梳理.
迈向5G-C-RAN:需求、架构与挑战》白皮书 自从2009年,中国移动首次提出C-RAN概念,已有7年。期间中国移动一直保持着每隔几年发布一个版本的C-RAN白皮书,向业界通报C-RAN进展并呼吁业界共同参与C-RAN的研发。这期间,中国移动始终坚定不移地在推进C-RAN集中化部署和协作化技术在现网中的应用,并研究无线云网络,为最终实现无线通信网的“Open & Soft”的目标而奋斗。 自从中国移动的网络进入4G时代,前传网络对传输资源消耗过高而相对应传输资源有限的网络现实,使得C-RAN在中国移动网络的应用受到了一定限制,其发展也相对迟缓。而从2014年起,通过引入无源波分设备WDM(Wavelength-division Multiplexi ng)和CPRI(Common Public Radio Interface,通用公共无线电接口)压缩技术,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前传网络的光纤资源消耗过多的问题。继而,在2015年至2016年年中,中国移动在一年的时间内发起了多省的C-RAN规模部署的验证工作。通过福建、江苏、安徽三省的规模部署和长期运维验证,不仅证明了C-RAN组网方式在综合成本、无线协作化抗干扰、降低能耗等方面优势明显,也证明了C-RAN采用无源WDM(彩光)传输方案的10站以下的小规模集中,降低了对机房的配电、空间、可靠性等要求,通过长期运维,在运维难度、故障率等都未明显上升。2015年的4期TD-LTE建设指导意见中,将C-RAN作为优选建设方式在全网进行推广。目前C-RAN在沿海多省已经开始了全网的应用。 相较于C-RAN的集中化、协作化和绿色节能方面在中移动现网的推进,无线云化的概念也逐渐被业界广泛的接纳,C-RAN在引入网络功能虚拟化NFV(Network Functions Virtualization)框架后,更是带来了无线资源灵活编排的优势。另一方面,面向5G,基于集中/分布单元CU/DU(Centralized Unit/Distributed Unit)的两级架构也已经被业界所认可,这一网络架构与无线云化的结合,构成了5G C-RAN的两个基本要素。随着越来越多的产业界公司开始投入5G C-RAN的研发,联合更多产业合作伙伴共同研究和解决无线云化在5G网络应用上的问题和挑战,将是C-RAN技术研究和产业推进的下一个目标。 本白皮书与2014年初发布的《C-RAN 无线接入网绿色演进 3.0》和2016年联合产业合作伙伴共同发布的《NGFI:下一代前传网络接口》白皮书一脉相承,重点在于阐述无线云网络基本概念和技术要素,通过产业界各方联合发布本白皮书,我们希望进一步促进无线云网络(Cloud-RAN,C-RAN的四个概念之一)的成熟,并加速推进无线云设备的商用进程。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