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IT缘何落后于印度

经济观察报:从国内IT服务状况看,国内企业普遍赢利水平低下,其中有市场的原因,也有企业自身的原因。与印度等国家IT服务企业相比,您认为造成国内IT服务企业缺乏竞争力的关键原因是什么?
叶远扬(麦肯锡公司信息技术咨询业务负责人、麦肯锡香港分公司董事):目前,中国IT服务业的收入由于国内需求的扩大而有所增长——希望获得定制化软件方案的中小企业需求在增加,但2004年总收入尚不及印度年收入(127亿美元)的一半。

  要为企业的长期发展服务,在管理水平、人才积累以及对行业应用的深入了解等方面,市场对国内IT服务企业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

  国际性公司对质量有很高的要求,而中国的IT服务公司不够重视架构、设计和测试,造成质量低下这是一个巨大的差距。同时,中国没有一个强有力的行业组织,例如像印度的NASSCOM(国家软件及服务公司协会),来向海外推广本国的行业。

  中国的IT服务公司多以客户为中心,要满足客户的每一个需求,甚至是项目开始之后,还会试图为满足客户的每一个变化而进行修改。这就造成项目内容不断变动。此外,很多项目没有完善的合同,而且建立在非正式关系的基础之上,这使情况变得更糟糕,并最终导致项目失败。

  经济观察报:赢利能力和融资能力都决定了企业的规模,资金是保障企业扩大规模的基础,对技术人才储备、队伍稳定都有重要作用。业内有这样的观点,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亚太地区IT服务市场的并购和重组将难以避免。您怎么看待这一观点?

  叶远扬:对此,麦肯锡发现:和其他市场相比,中国的IT服务市场规模不够而且份额极度分散。例如,2004年,中国最大的十家软件公司只占国内市场总额的20%,而印度是近45%。中国前10位的供应商的市场份额已从2002年的25%下滑到2004年的20%。

  一般来说,规模较小的企业不大靠得住,与之开展合作的风险较大。企业规模较小,核心员工就容易流失,由于财力有限,不见得能够支撑到项目完成,没有能力而且业务范围也不允许接大订单。中国的软件企业如果规模上不去,就无法赢得大型国际客户。中国软件业要有效参与外包业务的国际竞争,就必须整合。如果有更多的并购或者重组就不会那么分散了。可惜,这还没有发生。

  经济观察报:目前很多国内的系统集成商在做低端的硬件集成工作,如果中国的IT服务市场开始整合,国内中小IT服务厂商生存空间是否会更为狭窄﹖国内厂商如何增强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的能力﹖

  叶远扬:当前,中国IT服务市场上跨国公司以及大型国有企业的需求被国际化IT公司所占据,而不是本土公司。本土公司有被挤出顶级业务的风险。为了整合,需要进行三种变革:首先,公司必须从一个只有本省基地的区域性公司成长为真正的国内巨头。这需要企业在思想和目标上有所转变以及足够的政府扶持。其次,公司必须培养收购和合并所需的技能,而它们现在都不具备这些技能。再次,公司必须运用正式的流程,例如人力资源方面,才能像大公司一样有效地运作,而不是像一个非正式的刚起步的企业那样。

  经济观察报:对于国内大多数集成和开发服务商,增强自己的软件开发和服务能力仍然是他们面临的一大挑战。目前,中国软件企业只有少数企业通过了CMM认证;但有专家认为,CMM认证并不是提高中国软件企业竞争力的最重要的因素,它更适合做外包的企业。您如何看待这个观点?

  叶远扬:确实,CMM只是一个流程文档化和流程可重复性的认证。如专家所说,这是软件成功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你还需要有很强的质量意识、架构能力、设计技能以及重视软件测试。今天,在大多数中国的软件公司中,这些还是非常欠缺的。国内厂商需要通过提高软件开发和服务能力增强自己在行业中的不可替代性,从而增强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此外,还需要有很强的人力资源方面的技能来网罗和管理人才。另外,项目管理和IT架构也是两项关键技能。

  经济观察报:从IT服务自身看,企业要获得发展,一方面是业务人才和IT复合型人才在高端咨询方面的积累;另一方面是提高运营过程中项目管理的水平。中国IT服务企业应该造就什么样的核心竞争能力?

  叶远扬:中国的IT服务企业应主要造就三大核心竞争能力:首先,项目管理、质量控制、软件测试以及软件设计的能力,以确保工作的最高质量。其次,专业组织内的人力资源相关技能,以保留、培训及培养专业人才。再次,并购的技能。只有将这些能力整合才能促进中国的IT服务企业更快发展。

    虽然甲骨文在收购仁科后的整合仍未最后完成,我们无法确知其消化状况如何,但毫无疑问,软件巨人的胃口很不错。甲骨文近日又开始了与德国同行SAP的收购争夺战,这次被争夺的对象是一家名叫Retek的商业零售软件商。

    通过并购快速扩大规模,并在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正在成为IT服务市场一个趋势。然而,同样的故事并未在中国上演。

    麦肯锡香港分公司董事叶远扬表示:“可惜,国内IT企业间的并购重组还没有发生。”

    叶远扬与同事进行研究发现,和其他市场相比,中国的IT服务格局规模不够而且极度分散。2004年,中国最大的十家软件公司在国内市场份额的占比只有20%;而在印度,这个数字接近45%.尤其关键的是,这一格局有越来越分散的趋势。麦肯锡的这项研究表明,中国前10位的供应商的市场份额从2002年的25%下滑到2004年的20%.

    麦肯锡在一份《中国是否具备IT服务领域的竞争力?》的研究报告中指出,中国IT服务市场的结构性缺陷正在妨碍这些IT企业竞争力的培养。

    麦肯锡的调查显示,中国IT服务业的收入总量还不到印度年收入的一半,国内最大十家软件公司只占国内市场20%的份额。而且,在中国8000余家软件服务企业中,只有5家公司的员工人数超过了2000人。

    叶远扬说,中国企业的规模如果上不去,其竞争力将大大受限,从而无法有效参与国际竞争。

    解决的出路无他,并购或者联盟。

    在这一点上,麦肯锡并非孤家寡人。IDC亚太亦在2005年2月底发布报告称,国内IT服务业格局将发生改变。在《亚太(除日本外)IT服务业竞争格局更新》中,IDC认为,由于IT服务市场的竞争加剧,不具可持续性的支离破碎局面进一步恶化,行业重组将不可避免。

    在由国际化IT公司主导的中国市场上,本土公司如果不及时进行整合,有被挤出顶级业务的风险。

    叶表示,首先公司必须从一个只有本省基地的区域性公司成长为真正的国内巨头。这需要思想、目标的转变以及足够的政府扶持;其次,公司必须培养收购和合并所需的技能,而它们现在都不具备这些技能;再次, 公司必须运用正式的流程(例如人力资源方面),才能像大公司一样有效地运作,而不是像一个非正式的刚起步的企业那样。

    “IT服务标准”争议

    几乎所有的IT服务报告都把中印两国的情况做了对比。结论不言而喻:中国企业仍需要向自己的邻居学习。

    尤其在软件外包领域,已经赢得一定国际声誉的印度公司生生抢走了70%的市场份额,中国的外包公司,只拿到10%.

    然而,2月底在北京举行的中印软件峰会上,印度企业的表现并非像在占领市场上那样咄咄逼人,他们满口在谈“合作”。

    有消息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意促成一项中印两国企业间的合作。按照合作计划,中印将共同组建一家员工数超过1万人规模、年营收最少在4亿美金左右的超级合资软件公司。

    然而,Gartner公司的代表建议中印两国在合作前最好先对IT服务标准进行界定,以便于进行标准化的数据传输和有效沟通。

    业内人士对此持赞同观点。联想亚信总裁俞兵认为,目前的市场环境确实需要IT服务标准的界定。这样客户方和服务方才能够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服务的承诺,从而保证沟通的顺畅和合作的高效。而涉及国际间的IT服务合作(如离岸外包业务等),合作双方更应该了解全球的标准,以实现优势互补,谋求共同的发展。

    计世资讯软件与服务研究部分析师曹开彬认为,制定IT服务标准有利于产业链的形成和市场的成熟。但他同时发出警告信号说:“中国企业在参与标准制定中,必须注意到中国企业在外包产业链中的层次,不要留下中国企业只能做低端业务的形象。”

    曹开彬对中国企业可能形成不利的“刻板形象”的判断并非杞人忧天。据统计,中国外包企业的总收入中,有65%来自日本客户发包的低价值应用软件开发外包业务。而在利润丰厚的软件设计外包业务领域,印度企业则牢牢控制着制高点。

    制定IT服务标准的困难还来自定义的模糊及实施的复杂性。IBM中国研究中心叶天正博士认为,在IT服务行业变化状态下,新的模式和旧的模式之间服务标准的定义还比较模糊,还有待形成共同的语言。

    缺乏主导者的市场

    支离破碎的国内IT服务市场上,仍缺乏绝对的主导者。

    Gartner的调查显示,中国IT服务市场的前三甲分别为IBM、HP和神州数码。然而即使是占据头把交椅的IBM,其市场份额也不过5%左右。

    刚刚过去的2004年国内IT服务市场,其情形也是如此。易观咨询提供的数据表明,IBM占了2004年国内IT服务市场8.3%的份额,而神州数码和HP的占比分别为5.2%和4.9%.

    本土企业仍有机会提升其竞争力,以在市场洗牌中占得先机。

    当然,在麦肯锡看来,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扩大自己的规模。在中国8000余家IT服务企业中,近75%的企业员工不到50人。可惜的是,国内IT服务企业并未意识到并购、重组乃是当务之急。麦肯锡的调查显示,只有12%的IT服务企业希望通过并购来提升其竞争力。

    叶远扬认为,国内IT服务企业要想取得较快的发展,提升其竞争力,必须注重其并购能力的培养。目前,已经有几家印度软件企业正在考虑收购中国的软件企业。在“攘外”之前,国内IT服务企业还必须“安内”。

    曹开彬认为,规模小的IT服务企业也有其竞争力,这便是基于对业务深刻理解的专业能力。曹认为,在软件外包市场,发包方为了控制风险,一般会选择大公司作为合作伙伴。但他认为庞大外包市场亦有小公司的存身之地。规模尚小的外包公司通过提高其专业能力,加强有效沟通,也同样能开辟自己的生存空间。

    留住专业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是国内IT服务企业提高竞争力的第二门必修课。叶远扬认为,保留并培训专业人才有助于提升国内IT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不容乐观的是,目前很多企业并不重视人才的发展。

    而且,我国向IT服务市场输送的软件人才仍存在巨大的缺口。赛迪顾问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软件业仍有20-30万左右的人才缺口。由于70%以上的高端软件人才由高等院校培养,而他们平均只有几千行的编程经验。中国仍需要大量的低端软件人才,这为2004年总量已达33.5亿元的IT培训市场创造了极大的空间。
来源:http://www.weste.net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