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E的陷阱

8 篇文章 0 订阅

坦白说,使用这个标题无非是希望能够吸引你的眼球,这篇文章的目的仅仅是为了揭示一些ACE缺陷的。文章适合的读者是对ACE(ADAPTIV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有一定研究,或者正在使用ACE从事项目开发的人士参考。如果你对C++还是新手,甚至包括ACE知识初学者,(但你想飞的更高),建议你收藏这篇文档以后阅读。
秉承陷阱系列文章的传统,我只是通过一些辩证的角度去看ACE的一些不足,对于ACE的强大和优美我就不再作赞美。从2000年,到现在,ACE在中国已经从星星之火,开始有燎原之势。这一方面说明ACE的优美和实力已经逐步得到大家的认可(我所知道的Adobe reader的使用ACE,估计是为了跨平台,国内的大量电信的网管,计费,智能网软件也使用ACE),一方面要感谢的是的马维达这位国内少有的职业作家,国内的ACE的中文资料(包括大量免费资料)都出自这位老兄。
但ACE无疑是复杂的,能够畅快的遨游在其中的绝对不是泛泛之辈。没有对网络,设计模式,操作系统有一定的底蕴,想痛快的驾驭ACE无疑是较难的。另外,由于ACE仍然处在逐步发展的过程中。他的很多问题仍然有待进一步完善。重要的是一些文案的不足,受众面狭小,导致许多ACE的使用者在使用ACE的时候会碰上很多问题。这篇文案就是用于彻底揭示部分这些问题。希望大家能在更加顺捷的使用它。
另外,请注意我使用的陷阱这个术语,而不是原罪。(C Trap and Pitfalls 倒有很多应该是Original sin)ACE还在不停的发展中。很多问题可能会在以后的版本中间改进。所以在我认为的的确是问题的章节后面,我会附上知道错误的版本号。


1               我将什么列为陷阱


1.1               低效的模块
作为一个代码级的中间件。ACE无疑是高效的,但是坦白说ACE的代码不是非常完美的。ACE的很多地方提供的是一个框架解决方案,为了保证框架的可移植和通用,代码中大量使用了virtual 函数,Bridge模式,多线程下的锁操作,甚至有相当的new操作……,这些东西都限制ACE的性能。所以个人谨慎的将ACE的效率定义为中上。
个人认为,一般情况下,如果你使用ACE的API代替系统API,速度应该降低0.01%以下,主要导致这些差役在于ACE的再次封装,而函数栈的调用成本应该可以几乎不计。ACE的优势在高性能的系统架构,而不是绝对的函数性能,如果你要再考虑在加入系统框架的其它功能呢,(举一个例子,当你想把定时器优美的合入你的代码时),ACE就有足够的优势让你选择他。【注】




在此啰嗦一句,同样也有很多人质疑STL的性能。所有好的类库一样,他带来优势的同时也会有一定的遗憾,比如少量性能降低。但是如果说他们的性能不好,那是无稽之谈。(不信,把你认为性能差的代码给我写写看。)建议固步自封的程序员不要再干买椟还珠的事情,先去读读那些优美的代码。


但是和所有的框架一样,ACE也有不少的地方的地方是性能的暗礁,你最好绕开。当然一般而言ACE会提供多条道路,重要的是你能选择正确。
1.2               设计缺陷
ACE的有多个层次,侧记缺陷这类错误往往出现在ACE的高阶封装中。同时由于ACE是一个跨平台的中间件。所以为了平台的兼容性,ACE做了很多折中和弥补,有些是很漂亮的,但有些却不是非常理想。
1.3               使用不便的地方
所有的代码都是不完美的,特别是ACE这种要让无数人在无数环境下使用的软件。很多使用不便的问题都是来自我个人的一些习惯,这些算是苛责了。
1.4               容易误解或者误用的地方
由于ACE的庞大性,很多时候大家会错误的理解使用ACE的某些代码实现某些特性。在此将写一些曾经让我们栽跟头的阴沟写出来。另一方面,ACE的文档的某些介绍也存在含混,会误导大家的理解,错误的地方。




2               ACE的链接Link错误
很多人在Windows使用ACE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以下的Link错误。
Why do I get errors while using 'TryEnterCriticalSection'?/ace/OS.i(2384) : error C2039:'TryEnterCriticalSection': is not a member of '`global namespace''
复制代码


其实这个错误不是由于ACE导致的,只是编译器把这个赃栽倒了ACE上。出现这个错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一些关键宏定义冲突,一般是_WIN32_WINNT,'TryEnterCriticalSection' 这个函数是NT4.0后才出现的函数,如果这个宏被定义的小于0x0400或者没有定义,那么就会出现这个错误。
所以最简单的处理方法是在自己的预定义头文件中加入一行。


#if !defined (_WIN32_WINNT)# define _WIN32_WINNT 0x0400#endif
复制代码




其实ACE自己对于宏的处理是比较严谨的,ACE的config-win32-common.h中间就有这行定义,所以在一般而言,可以将ACE的头文件包含定义放在在顶部,这样也可以避免这个编译错误。
预定义头文件是一个良好的编程习惯,你可以将自己的大部分宏定义,include包含的本工程以外的外部.h文件。简言之就是预定义头文件中使用#include<>,表示包含工程以外文件,自己工程内部只使用#include””,表示包含当前工程目录下的文件。大部分C/C++的程序员都有过链接和一些预定义冲突错误消耗大量的时间,原来我也是如此,但是在掌握预定义头文件方法后,我几乎没有为这个问题折磨过。其实Virsual C++ 在生产MFC工程的时候,会自动帮你自动生产一个预定义头文件stdafx.h,只是我们不善利用而已。




其实对于很多编译器,使用预定义头文件还可以加快编译速度。Virusal C++的预定义会生产一个pch文件,基本可以提高编译速度一倍。Virusal C++的工程中间有专门的预定义头文件设置。C++ Builder采用可以采用的编译宏(好像是专用的)加快编译速度。大致的原理是编译器会在对预定义头文件中包含的文件进行与处理,在外部文件没有发生改动的时候,编译器可以使用编译这些文件生成的中间文件加快编译速度。




3               不要使用ACE_Timer_Hash
ACE有一个非常优美的定时器队列模型,他提供了4种定时器Queue让大家使用:ACE_Timer_Heap,ACE_Timer_Wheel,ACE_High_Res_Timer,ACE_Timer_Hash。在《C++ Network Programming Volume 2 - Systematic Reuse with ACE and Frameworks》中间有相应的说明,其中按照说明最诱人的的是:
ACE_Timer_Hash, which uses a hash table to manage the queue. Like the timing wheel implementation, the average-case time required to schedule, cancel, and expire timers is O(1) and its worst-case is O(n).


但是遗憾的是,ACE_Timer_Hash其实是性能最差的。几乎不值得使用。我曾经也被诱惑过,但是在测试中间发现,文档中所述根本不属实,在一个大规模定时器的程序中,我使用ACE_Timer_Hash发现性能非常不理想,检查后发现ACE的源代码如下:
template <class TYPE, class FUNCTOR, class ACE_LOCK, class BUCKET> intACE_Timer_Hash_T<TYPE, FUNCTOR, ACE_LOCK, BUCKET>::expire (const ACE_Time_Value &cur_time){  // table_size_为Hash的桶尺寸,如果要避免冲突,桶的数量应该尽量大,//每个桶可以理解为一个Hash开链的链表  // Go through the table and expire anything that can be expired  //遍历所有的桶  for (size_t i = 0;       i < this->table_size_;       ++i)    {     //在每个桶中检查是否有要进行超时处理的元素      while (!this->table_->is_empty ()             && this->table_->earliest_time () <= cur_time)        {          …………
复制代码
简单说明一下上面的代码,ACE_Timer_Hash_T采用开链的Hash方式,每个桶就是一个链表,在超时检查时所有的桶中是由有要进行超时处理的元素。所以在超时处理中ACE采用了遍历所有元素的方法。但悖论是如果你希望Hash的冲突不大,你就必须将桶的个数调整的尽量多。我在测试中将上述的程序的Time_Queue替换为标准的的ACE_Timer_Heap,发现性能提高数百倍。
冷静下来思考一下,这也是正常的。对于一个Hash的实现,保证查询的速度,也就是通过定时器ID进行操作的速度是足够快的。但是实际上对于定时器操作,最大的成本应该是寻找要超时的定时器,对于Hash这种数据结构,只能采用迭代遍历的方式……, 所以采用Hash的低效是正常的。而原文应该改为schedule, cancel,的最好时间复杂度是O(1),最差是O(n),而expire的时间复杂度始终是O(n)。




这个问题在ACE自己的文档《Design, Performance, and Optimization of Timer Strategies for Real-time ORBs》中间也有较为正确的描述。




这个问题至少倒5.6.1的版本还是存在的。我个人估计也不会得到解决。Hash的特性摆在那儿呢,除非ACE采用更加复杂的数据结构。




4               Reactor定时器的精度取决于实现
由于Reactor在各个平台的默认实现都取决于平台的实现,比如在Windows下默认的Reactor是WFMO_REACTOR,而在Linux和UNIX平台,默认的Reactor是Select_Reactor,而Reactor的实现往往取决于使用的反应器底层实现,而这些反应器的时间精度就决定了你的定时器的时间精度。下表大致反馈了一些常用的定时器的实现。
                                                                                                                                                        表1 常用Raactor的实现


Reactor




反应器的底层实现




时间精度




ACE_Select_Reactor




select函数




使用struct timeval结构进行超时处理; timeval 结构可以精确倒微秒。




Dev_Poll_Reactor




poll或者而epoll




timeout参数的单位是毫秒。




ACE_WFMO_REACTOR




WaitForMultipleObjects




dwMilliseconds 的参数单位是毫秒




















不过作为服务器的开发,我倒想不出什么地方需要精确到0.1s定时器的地方,了解一下差异性就足够了。


5               WFMO_Reactor的与众不同
WFMO_Reactor是ACE_Reactor在Windows下的默认实现(为什么不选择ACE_Select_Reactor作为默认实现,可能是基于效率和强大性的考虑),WFMO_Reactor的低层使用的函数是WaitForMultipleObjects和WSAEventSelect,WSAEnumNetworkEvents。其中WaitForMultipleObjects函数用于处理线程,互斥量,信号灯,事件,定时器等事件,而WSAEventSelect用于处理网络IO事件。
由于Windows API和操作系统的特性不一样,WFMO_Reactor在很多地方的表现和其他平台不一致。 【注】




【注】其实这两个问题在《C++ Network Programming Volume 2 - Systematic Reuse with ACE and Frameworks》中4.4 The ACE_WFMO_Reactor Class有说明。这儿算是借花献佛。




5.1               WFMO_Reactor只能处理62个句柄
由于WaitForMultipleObjects不是一个处理大量事件的函数,其最多处理64个事件句柄,而WFMO_Reactor自身为了处理使用了2个句柄,所以一个WFMO_Rector对象只能处理。
如果你想做大规模的网络接入,62个事件句柄显然是不够的,特别是要同时处理IO事件时,导致这个不足的应该是WFMO_Reactor的设计者的一个选择。在赋予WFMO_Reactor强大的特性的同时,WFMO_Reactor的设计者只能让网络IO事件的数量委屈一下了。
5.2               WRITE_MASK触发机制
WFMO_Reactor 选择的是Windows的WSAEventSelect 函数作为网络的IO的反应器。但是WSAEventSelect函数的FD_WRITE的事件处理和传统的IO反应器(select)不同。下面是MSDN的描述。
The FD_WRITE network event is handled slightly differently. An FD_WRITE network event is recorded when a socket is first connected with connect/WSAConnect or accepted with accept/WSAAccept, and then after a send fails with WSAEWOULDBLOCK and buffer space becomes available. Therefore, an application can assume that sends are possible starting from the first FD_WRITE network event setting and lasting until a send returns WSAEWOULDBLOCK. After such a failure, the application will find out that sends are again possible when an FD_WRITE network event is recorded and the associated event object is set.


简单翻译就是,只有在三种条件下,WSAEventSelect才会发出FD_WRITE通知,一是使用connect或WSAConnect,一个套接字成功建立连接后;二是使用accept或WSAAccept,套接字被接受以后;三是若send、WSASend、sendto或WSASendTo函数返回失败,而且错误是WSAEWOULDBLOCK错误后,缓冲区的空间再次变得可用时。【注】




【注】这种触发方式在IO反应器或者说IO多路复用模型中应该被称为边缘触发方式。select函数好像没有这种触发方式而是水平触发方式, Epoll是支持这种方式的,但是默认还是水平触发,这种方式可能有更高的效率,但是代码更加难写。




可以这么理解,WSAEventSelect认为套接字基本都是可写状态,它认为你应该大胆send。只有send出现WSAEWOULDBLOCK失败后,你才需要使用WSAEventSelect反应器。【注】
所以对于WFMO_Reactor的,你不可能依靠注册(或者是唤醒)IO句柄进行写操作,WMFO_Reactor很有可能不会去回调你的handle_output函数。




【注】对于网络套接字,只要缓冲区还有空间就可以直接发送,除非缓冲区没有空间了,才可能出现阻塞错误,所以直接send失败的可能性很小,另外反复调用注册IO句柄一类的操作其实是比较耗时的。其实先send,如果send失败再注册IO句柄到反应器的方式应该是一种更加高效的方式,高压力的通讯服务器应该选择这个编写方式。
我自己的通信服务器通过这个改造,提高的性能在15%左右(CPU占用率下降)。




由于WFMO_Reactor的这些特点,其实很大的限制了Reactor的可移植性。其实个人感觉如果你对系统特性没有那么多要求,在Windows下选择Select_Reactor替换WFMO_Reactor是更好的选择。




6               尽量使用ID取消ACE_Event_Handler定时器
ACE的Reactor 提供了两种方式取消定时器:virtual int cancel_timer (ACE_Event_Handler *event_handler,                            int dont_call_handle_close = 1);virtual int cancel_timer (long timer_id,                            const void **arg = 0,                            int dont_call_handle_close = 1);
复制代码




一种是使用定时器ID取消定时器,这个ID是定时器是的返回值,一种是采用相应的ACE_Event_Handler指针取消定时器。一般情况下使用ACE_Event_Handler的指针取消定时器无疑是最简单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却不是一个高效的实现。所以如果您的程序有大规模的定时器设置取消操作,建议尽量使用ID取消定时器。我们用ACE_Timer_Heap和ACE_Timer_Has两个Timer_Queue剖析一下。
6.1               ACE_Timer_Heap如何根据Event_handler取消
先选择最常用的Time_Queue ACE_Timer_Heap举例,其使用ACE_Event_Handler关闭定时器的代码是:
template <class TYPE, class FUNCTOR, class ACE_LOCK> intACE_Timer_Heap_T<TYPE, FUNCTOR, ACE_LOCK>::cancel (const TYPE &type,                                                   int dont_call){  // Try to locate the ACE_Timer_Node that matches the timer_id.  //循环比较所有的的ACE_Event_Handler的指针是否相同  for (size_t i = 0; i < this->cur_size_; )    {      if (this->heap_->get_type () == type)        {          ………………        }   }
复制代码


而使用TIMER_ID关闭的代码如下,它是通过数组下标进行的定位操作。
template <class TYPE, class FUNCTOR, class ACE_LOCK> intACE_Timer_Heap_T<TYPE, FUNCTOR, ACE_LOCK>::cancel (long timer_id,                                                   const void **act,                                                   int dont_call){  //通过数组下标操作,速度当然奇快无比。  ssize_t timer_node_slot = this->timer_ids_[timer_id];  ……  //跟进数组ID进行操作  else    {      ACE_Timer_Node_T<TYPE> *temp =        this->remove (timer_node_slot);    }}
复制代码


对于ACE_Timer_Heap,采用ACE_Event_Handler指针取消定时器的方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应该就是O(N)。由于ACE的的一个Event_handler可能对应多个定时器,所以必须检查所有的才能确保取消所有的相关定时器。
6.2               ACE_Timer_Hash如何根据Event_handler取消
对于Timer_Hash,其通过ACE_Event_Handler关闭定时器的代码是:
template <class TYPE, class FUNCTOR, class ACE_LOCK, class BUCKET> intACE_Timer_Hash_T<TYPE, FUNCTOR, ACE_LOCK, BUCKET>::cancel (const TYPE &type,                                                           int dont_call){   Hash_Token<TYPE> **timer_ids = 0;  //根据Event Handler有一个定时器new一个数组出来  ACE_NEW_RETURN (timer_ids,                  Hash_Token<TYPE> *[this->size_],                  -1);  size_t pos = 0;  //根据定时器的个数再进行取消  for (i = 0;       i < this->table_size_;       ++i)    {      ACE_Timer_Queue_Iterator_T<TYPE,                                 ACE_Timer_Hash_Upcall<TYPE, FUNCTOR, ACE_LOCK>,                                 ACE_Null_Mutex> &iter =        this->table_->iter ();
复制代码


可以看到Timer_Hash的cancel比ACE_Timer_Heap的cancel(Event_Handler)要好一点点。但是其中也有new和delete操作,这些操作也不是高效操作。
所以说在大规模的定时器使用中,推荐你还是使用定时器的ID取消定时器更加高效的多。




7               注意ACE_Pipe的实现
ACE_Pipe是一个跨平台的管道实现。标准情况来讲,采用的实现,但是在最大的两个平台Windows和Linux上,ACE的实现是采用的Socket实现。
intACE_Pipe:open (int buffer_size){  ACE_TRACE ("ACE_Pipe:open"); #if defined (ACE_LACKS_SOCKETPAIR) || defined (__Lynx__)   //绑定了一个本地端口,0.0.0.0,然后找到相应的端口,用于后面的链接  if (acceptor.open (local_any) == -1      || acceptor.get_local_addr (my_addr) == -1)    result = -1;  else    {        // Establish a connection within the same process.      if (connector.connect (writer, sv_addr) == -1)        result = -1;  ……
复制代码




所以很多管道特性所特有的东西,在这两个平台上是无法使用ACE_Pipe实现的。比如,管道的特性可以保证在暂时没有接受者的情况下使用,而Socket是不可能有这个特性的。你必须保证先有接受者,后有发送者的时序。
所以在这些平台上最好不用这个封装。


8               慎用Reactor Notify机制
在Reactor的模式,有一种辅助的通知机制,Notify机制,简单说就是通过通知发起者调用notify函数,notify的消息被保存在一个管道中,handle_event的处理中会检查这个管道中是否有通知数据,如果有就根据通知的消息,会根据默认的通知消息的类型去调用hanle_input等函数。
从设计的角度将,这个机制无疑是非常优美的,对于Reactor,它在IO驱动以外,提供了一种新的驱动方式。但是从实现角度来讲,这个机制要慎用。原因有两个。
8.1               ACE Reactor的默认Notify方式采用的是ACE_Pipe
ACE Reactor的默认Notify方式采用的是ACE_Pipe,所以ACE_Pipe在Windows和Linux平台上的问题,Notify机制把ACE_Pipe的缺陷一个不少的继承了,而且问题更加多。
/**
   * Contains the ACE_HANDLE the ACE_Dev_Poll_Reactor is listening   * on, as well as the ACE_HANDLE that threads wanting the attention   * of the ACE_Dev_Poll_Reactor will write to.   */  ACE_Pipe notification_pipe_;
复制代码




原来在调试ACE代码的时候,我发现只要一使用Reactor,即使只使用定时器(除非明确不使用Notify),防火墙都会报警有监听端口。我曾经对此大惑不解,直到读了ACE的这部分原代码。这样做的坏处有很多。第一个是由于采用的阻塞IO。速度会慢很多,第二个由于是单线程的处理,如果在压力极大的情况下,可能出现死锁的问题。比如在有大规模的Notify的情况下,发送缓冲区很可能会被塞满(由于是单线程,这时不会有接受者),同时由于为了简化,ACE_Pipe采用的IO是阻塞的,所以会导致整个程序死锁。第三就是这样的情况下ACE_Pipe会打开一个临时的端口,而且会绑定所有的IP(0.0.0.0),如果对于一个安全要求严格的的场景,这个将是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注】




【注】在一个安全要求严格的环境下,这个临时端口轻则可以让你的服务器轻易陷于崩溃,重则可以让你整个网络被黑客攻陷。




不过还好的是ACE的开发者估计自己也意识倒了这个麻烦。所以提供了另外一种消息队列的方式。你可以通过定义ACE_HAS_REACTOR_NOTIFICATION_QUEUE的宏编译ACE,这样ACE将不使用ACE_Pipe作为Notify消息的管道,而使用一个自己的内存队列保存Notify消息,这个队列是动态扩展的。而且由于是内存操作,性能方面没有太大问题。




大体位置在重复编译的卫哨后面,#include /**/ "ace/pre.h"前面。保证这个宏起到作用。
#ifndef ACE_CONFIG_LINUX_H#define ACE_CONFIG_LINUX_H //使用内存队列作为Notify Queue#define ACE_HAS_REACTOR_NOTIFICATION_QUEUE #include /**/ "ace/pre.h"
复制代码






这个问题到5.6.1还是存在的,估计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也不会得到解决。
8.2               考虑不周的Reactor Notify机制
同上,这也应该是一个BUG,Reactor Notify的代码有考虑不周的地方。Notify机制的本质是提供了一条消息队列让大家有方法调用Event_handler,但是存在一种可能,在你的通知消息在消息队列的时候,Event_hanlder由于后面的处理可能已经handle_close了。但是ACE的dispatch_notify却没有考虑倒这一点(或者说考虑倒这一点也不好解决)。
ACE_Select_Reactor_Notify::dispatch_notify函数的代码。intACE_Select_Reactor_Notify::dispatch_notify (ACE_Notification_Buffer &buffer){…………ACE_Event_Handler *event_handler =        buffer.eh_;       bool const requires_reference_counting =        event_handler->reference_counting_policy ().value () ==        ACE_Event_Handler::Reference_Counting_Policy::ENABLED;       //如果此时这个ACE_Event_Handler已经被handle_close了,你如何是好。。。。      switch (buffer.mask_)        {        case ACE_Event_Handler::READ_MASK:        case ACE_Event_Handler::ACCEPT_MASK:          result = event_handler->handle_input (ACE_INVALID_HANDLE);
复制代码




这个bug到5.6.1还没有解决。我觉得这个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暂时还没有提BUG),但是得到解决的方式却仍然是低效的方案(还记得取消定时器的那个缺陷吗)。
如果你仔细看过上面的几节,你也许会发出惊叹,啊,又是Reactor Notify?对,又是它。看起来我好像一直在和ACE的Notify机制在做对,但它的确让我吃了无数的苦头。这部分的设计的确有一点画蛇添足的感觉,而且由于跨平台性等原因,这个东东的实现一直不如意。其实自己使用ACE的实现(比如Message_Queue)一套这样的机制应该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不苛求了。
如果你用不到Notify机制,最好在ACE_Reactor初始化的时候彻底关闭Notify机制。很多Reactor的初始化函数都提供了关闭notify pipe的方式。比如ACE_Select_Reactor_T的open函数的disable_notify_pipe参数。当其为1的时候表示关闭notify 管道。
//disable_notify_pipe参数为1时表示关闭NOTIFY PIPE,不使用他
template <class ACE_SELECT_REACTOR_TOKEN> intACE_Select_Reactor_T<ACE_SELECT_REACTOR_TOKEN>:open  (size_t size,   int restart,   ACE_Sig_Handler *sh,   ACE_Timer_Queue *tq,   int disable_notify_pipe, /*  等于==1表示关闭notify机制 */   ACE_Reactor_Notify *notify)
复制代码




9               ACE_Dev_Poll_Reactor的处理优先级严重偏向定时器
不使用POLL和EPOLL【注】的人,估计不太知道这个ACE_Dev_Poll_Reactor,但实际上。特别是Linux下的EPOLL(一个IO多路服用模型),这是Linux大规模接入的重要法宝,从目前的表现来看,其他平台上还没有可以超越EPOLL的东西,Windows下的异步IO的性能也还远远逊于EPOLL。




如果要使用EPOLL而不是POLL,要使用宏ACE_HAS_EVENT_POLL编译ACE,大体位置在重复编译的卫哨后面,#include /**/ "ace/pre.h"前面。保证起到作用。
#ifndef ACE_CONFIG_LINUX_H#define ACE_CONFIG_LINUX_H// ACE_HAS_EVENT_POLL宏用于定义使用EPOLL模块,同时注意不同LINUX平台下编译可能有少量//不同。我曾经使用过的一个内核2.4的Slackware平台,要在编译ACE的时候加入 –lepoll,可能是由于//其是打补丁增加的功能#define ACE_HAS_EVENT_POLL #include /**/ "ace/pre.h"
复制代码




但也许是由于这个东西过新还是由于设计者是一个定于时间要求很敏感的人。的设计明显的是定时器优先。但是了解EPOLL和POLL的人都知道,UNIX和Linux设计这两个咚咚的目的就是解决大规模IO复用。不是为了保证定时器优先,所以我对这个设计很是不解,郁闷。其大体思路为,
1.)  先检查定时器超时的队列,计算最小的超时时间,用于IO等待。
2.)  触发IO事件
3.)  处理超时的Handler,如果有超时的事件,返回(1)。这点我看得最郁闷。
4.)  再分发处理IO事件
可以看到在处理超时句柄的时候,ACE_Dev_Poll_Reactor发现有超时的事件会返回到检查超时队列。所以如果在Reactor同时有定时处理,IO的优先级会很低。
其实这个的设计者也知道这个问题。他在代码中间做了如下的记录。
intACE_Dev_Poll_Reactor::dispatch (Token_Guard &guard){……  // Handle timers early since they may have higher latency  // constraints than I/O handlers.  Ideally, the order of  // dispatching should be a strategy...  if ((result = this->dispatch_timer_handler (guard)) != 0)    return result;
复制代码




由于EPOLL的特性,使用它大部分都是为了处理大规模的IO请求,定时器其实只有少量的需求,不是我们需求的重点。
这个问题到最近的5.6.1版本没有得到解决。
我曾经反馈过这个问题。但是得到没有明确的解答。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自己重载这个类,然后自己实现相应的函数。触发IO事件后立即分发IO事件,而且加入了一个IO的优先级别。在多次IO处理的循环后在进入时间事件处理。保证时间处理的粒度在1s以内基本就可以了
10         Event_Handler在程序退出前应该自己关闭
在程序退出的【注】,我们往往不会自己关闭Event_Handler,而寄希望Reactor 的清理。但是实际情况会复杂很多。使用的时候必须当心。






【注】是否要在退出的时候清理所有分配的内存?在普通的操作系统中,程序的退出会回收所有的分配内存。所以很多人会逃避在最后阶段的清理分配的内存。但是这实在不是一个良好的喜欢。一方面对于很多OS(比如嵌入系统)不会回收内存资源,一些内核资源(UNIX)也不会在进程退出后释放,编程就应该要养成清理的好习惯,更何况不进行释放在内存检查的软件一般会报错,如果不清理会干扰我们对于内存泄露的定位。


10.1           Reactor的close可能不会关闭Event_Handler
理论上讲,ACE_Reactor提供了一个close函数,所有的Event_Handler应该统一在这个函数进行关闭。


ACE_Reactor采用的是模式,封装了不同Reactor的实现。这些实现的close函数未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就我的阅读和尝试来看,Select_Reactor在close函数关闭了所有的IO句柄相关的Event_Handler,而Dev_Poll_Reactor的close实现就没有关闭。


Select_Reactor的close代码。


template <class ACE_SELECT_REACTOR_TOKEN> int


ACE_Select_Reactor_T<ACE_SELECT_REACTOR_TOKEN>::close (void)


{


  ……


  //在handler_rep的close函数会关闭所有的register的句柄的handler,调用他们的


  //handle_close函数


  this->handler_rep_.close ();


Dev_Poll_Reactor的close的调用了函数ACE_Dev_Poll_Reactor_Handler_Repository::close,而后有逐步调用了unbind_all,remove_reference。


//close会经过多级调用到ACE_Dev_Poll_Reactor_Handler_Repository:: unbind_all


//unbind被unbind_all函数调用decr_refcnt == true


int


ACE_Dev_Poll_Reactor_Handler_Repository::unbind (ACE_HANDLE handle,


                                       bool decr_refcnt)


{……


  // remove_reference函数没有调用handle_close,而是减去了引用计数


    if (decr_refcnt)


    this->handlers_[handle].event_handler->remove_reference ();


……


}






ACE_Event_Handler::Reference_Count


ACE_Event_Handler::remove_reference (void)


{


    //如果打开了引用计数,则使用应用计数方式管理方式。但是代码默认不采用应用计数模式


    //所以下面的代码都无法执行


    if (reference_counting_required)


    {


//减去引用计数


      Reference_Count result =


        --this->reference_count_;


      //如果已经没用引用个数了,删除自己。


      if (result == 0)


        delete this;


}










可以看到ACE_Event_Handler的代码默认不采用应用计数模式,(eference_counting_required默认为DISABLED)而Dev_Poll_Reactor却非要使用引用计数模式去清理Event_Handler。


我对Dev_Poll_Reactor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表示不解。也对Dev_Poll_Reactor提交过BUG,但是Dev_Poll_Reactor的开发者不认为这样有什么不妥,本人E文羞涩,无法说服具体的开发人员,不过在提交BUG时,居然得到了Douglas反馈(他开始时认同我的看法),对于他们的执着和认真还是表示敬仰。


10.2           可能会导致重复释放引发Coredump
这个问题是在工作中调试一个BUG出现的。


在测试一个服务器的时候发现Coredump发生kill进程,让其退出在之后,会出现Coredump文件。Coredump显示出现问题的地方在。


#1  0x0805bc7b in ~ACE_Timer_Heap_T (this=0x82d3ec8) at /usr/local/ACE_wrappers/ace/Timer_Queue_T.cpp:442


#2  0x0805b86d in ~ACE_Singleton (this=0x82cca70) at egg_application.cpp:52


#3  0x08056785 in ACE_Singleton<EggSvrdAppliction, ACE_Null_Mutex>::cleanup (this=0x82dfb90)


由于希望改变ACE_Time_Queue的特性(数量),我替换Reactor的默认Time_Queue,所以必须自己销毁自己管理的TimeQueue。而在外部最后销毁的时候出现Coredump。由于和Time_Queue相关,我检查了所有的Timer相关的Event_handler,发现有一个Event_handler没有自己主动调用handler_close释放,这个Event_handler只有定时器,没有注册任何IO事件。修改代码为主动释放后,再次测试就发现Coredump的问题得到解决。


我检查了一下原有代码堆栈的调用顺序,找到了问题原因。


(1)ACE_Reactor::close,实际调用ACE_Select_Reactor::close


(2) Select_Reactor::close 尝试关闭所有的IO句柄相关的Event_handler,但由于Time_Queue是外部传入的参数,所以不清理Time_Queue。


(3)Time_Queue清理,Time_Queue的析构函数被调用,Time_Queue的析构函数会释放所有的定时器相关的Event_handler。而他的释放还会调用hanlder_close。但是这是Reactor对象已经销毁了。所以造成了Coredump。


注意由于Reactor的封装了Event_handler定时器,IO句柄,Notify机制等回调接口。所以Event_handler可能只关联到IO句柄,也可能只关联定时器,同时Reactor的模型决定了他的内部管理是复杂的。而在释放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生交错的问题,而,像上面问题的Event_handler就只关联的定时器,所以在Reactor的close的时候没有关闭。从而导致在后面的清理工作中产生时序问题。


最简单的方式还是自己在程序退出前清理释放所有的Event_handler.再调用Reactor的close。






11         调整系统时钟导致ACE定时器丢失
由于我们采用的服务器一般都是靠纽扣电池作为能源驱动和记录时钟,一般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时间误差。所以很多大规模的分布系统都有校时操作,特别是一些对时钟要求精确的分布式系统(比如计费等),往往都会有一个主机提供精确时钟服务(其可能采用GPS校时),其他服务器通过这台服务器校时,校时操作一般都是直接改变系统时钟。


ACE的定时器都是采用Event_Handler进行处理,而Event_Handler一般而言都是采用绝对时间作为记录超时的时间戳,但是绝对时间的方式在系统时钟被调整的时候,会导致“丢失”部分定时器的处理,导致一些问题。


在设置定时器时,schedule_timer函数通过gettimeofday得到定时器时间点的时间。


template <class ACE_SELECT_REACTOR_TOKEN> long


ACE_Select_Reactor_T<ACE_SELECT_REACTOR_TOKEN>::schedule_timer


  (ACE_Event_Handler *handler,


   const void *arg,


   const ACE_Time_Value &delay_time,


   const ACE_Time_Value &interval)


{


  // schedule_timer记录的是系统时间,


  if (0 != this->timer_queue_)


    return this->timer_queue_->schedule


      (handler,


       arg,


       timer_queue_->gettimeofday () + delay_time,


       interval);


}


在派发定时器的过程中也是调用gettimeofday函数。


template <class TYPE, class FUNCTOR, class ACE_LOCK> ACE_INLINE int


ACE_Timer_Queue_T<TYPE, FUNCTOR, ACE_LOCK>::expire (void)


{


  if (!this->is_empty ())


    return this->expire (this->gettimeofday () + timer_skew_);


  else


    return 0;


}


可以看出,如果在schedule_timer后,将系统时钟向前调节(调慢)以后,原有的定时器将要经过更多的时间才能触发。从而导致这段时间内定时器无法触发。从而造成定时器丢失。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有2个,简单方法是将系统时钟校准的频度提高,保证每次校准的时候,系统的时钟出现的偏差都不会影响时钟的定时器触发。


另外一种是ACE的Timer_Queue自己提供的方法,通过上面的代码我们可以发现,其实ACE_Timer_Queue_T::gettimeofday是一个调用的是一个函数指针。默认使用ACE_OS:: gettimeofday函数,这个函数可以替换的。


  void gettimeofday (ACE_Time_Value (*gettimeofday)(void));


ACE提供一个依赖于操作系统的高解析定时器,ACE_High_Res_Timer,这个类是通过OS的TICK数量来得到更加精确的时钟的【注】。






【注】OS在启动后,都会有一个TICK在不断的计数,这个TICK就像一个打点计数器,每次增加1.一般计数周期就是一个CPU周期。






由于CPU的TICK不会随着你调整系统时钟而调整。所以可以看做是一个相对值。ACE_High_Res_Timer可以根据相对值计算得到非常精确的程序运行时钟,。直接使用ACE_High_Res_Timer:: gettimeofday_hr函数作为ACE_Timer_Queue_T::gettimeofday函数指针。并且在程序的开始部分使用函数,ACE_High_Res_Timer::global_scale_factor (),用于激活高精度定时器。【注】






【注】这个方法得益于原来公司的两位同事zhangtianhu和liaobincai的一个终结。在此怀念一下和他们共事的日子。另外,我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个方法,由于获取CPU的TICK的获取很有可能是一个内核操作,效率可能不高。


采用上述的两个方法基本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12         ACE的CDR中的字节对齐问题
大家应该都知道计算机中间都有字节对齐问题。CPU访问内存的时候,如果从特定的地址开始访问一般可以加快速度,比如在32位机器上,如果一个32位的整数被放在能被32模除等于0的地址上,只需要访问一次,而如果不在,可能要访问两次。但是这样就要求一些数据从特定的地址开始,而不是顺序排放(中间会有一些空余的地址),这就是字节对齐。


而ACE CDR的估计也是为了加快速度,从而在CDR编码上默认也使用了字节对齐。所以在ACE的CDR编解码过程中,传入的参数地址最好是能符合字节对齐规则,否则可能会编解码错误。


ACE_OutputCDR构造函数会调用一个函数mb_align调整传入的地址参数成为地址对齐地址。但是其的调整函数ACE_ptr_align_binary不知处于什么考虑,不是按照机器的对齐长度而是采用的 ACE_CDR::MAX_ALIGNMENT(64bit,长度为8BYTPES)作为参数地址。那么ACE_OutputCDR的内部地址是按照8字节作为对齐的,但是ACE_InputCDR却没有将内部地址调整为模除64等于0的地址上,而只是调整为模除32(在32位机器上)等于0的地址。






void


ACE_CDR::mb_align (ACE_Message_Block *mb)


{


#if !defined (ACE_CDR_IGNORE_ALIGNMENT)


  //如果使用字节对齐方式,使用最大的对齐方式调整内存。调整为模除64等于0的地址上。


  char * const start = ACE_ptr_align_binary (mb->base (),


                                             ACE_CDR::MAX_ALIGNMENT);


#else


……


}


使用一段简单的代码可以测试发现这个问题。






char *tmp_buffer = new char [2048];


//使用一个无法对齐的参数作为ACE_InputCDR,ACE_OutputCDR的参数地址,


char *tmp_data = tmp_buffer +1;






// output_cdr调整了对齐的起始地址为8字节的默认


ACE_OutputCDR output_cdr(tmp_data,512);


ACE_InputCDR input_cdr(tmp_data,512);






ACE_CDR::ULong cdr_long = 123;


bool bret =false;


//


bret = output_cdr.write_ulong(cdr_long);


// cdr_long 不等于123,而是一个错误无效数据。


bret = input_cdr.read_ulong(cdr_long);










其实如果编解码的BUFF都采用相同的对齐方式,那么理论上也不应该出现问题,最多是出现为了对齐而进行填补的空隙,但是这样能带来CPU的效率提升,也是好事。但是由于ACE_OutputCDR的一个地址调整。却可能导致编解码的BUFFER不一致,我不能肯定这到底是一个错误还是作者有他自己的考虑。


这个问题到5.6.1还存在。我已经提交了问题报告。


当然有一个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定义宏ACE_CDR_IGNORE_ALIGNMENT【注】,只要定义了这个宏,ACE就不会使用字节对齐处理CDR编码。使用这个方法的,编码占用空间会压缩一些,但效率上可能低一点(其实未必,因为为了字节对齐还要耗费一些计算时间),






【注】ACE不知道为什么在代码中使用两个不使用字节对齐的宏,一个是在CDR_Base.h CDR_Base.cpp 文件中使用的是ACE_CDR_IGNORE_ALIGNMENT,在CDR_Stream.cpp和CDR_Stream.h文件上使用的宏ACE_LACKS_CDR_ALIGNMENT。


我一般将两个宏都定义上。






13         尽量使用STL而不是ACE的容器
这个纯属个人感觉(偏见)。我有如下理由不使用ACE的容器:


l      一些实现不符合大家对于容器的认识,比如ACE_DLList,在其中存放的居然是对象的指针而不是拷贝。你还必须记住去释放ACE_DLList内部管理的指针。


l      ACE容器的迭代器不符合STL的要求,从而造成ACE的容器无法使用STL的各种模板算法和函数。总不能因为ACE容器失去STL算法这片森林吧。


l      现在的编译器上已经非常普遍实现了STL,想找一个还不支持STL的编译器应该都不容易了。


l      ACE的容器中间有大量指针,所以ACE的容器也不可能用在共享内存中。其的应用场景和STL没有本质区别。


ACE的文档《The.ACE.Programmers.Guide》中间也说过:


That being said, the standard C++ containers are recommended for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when you are using ACE.


所以在可以使用STL的情况下,还是优先使用STL。






14         ACE的日志的不如意
ACE的日志部分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实现,在多线程和多进程模型下都能较好的效率和安全使用。但是却又少量的不足,让人意犹未尽。


14.1           无法替换的时间戳格式
ACE日志对于时间戳的格式是固定的,采用的是格式,这个格式在西方人看起来估计还比较顺眼,在东方人眼中却不如人意。更好的方式当然是时间戳的函数可以重载。或者用函数对象(指针)作为参数传入。


虽然这部分代码可以重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要大动干戈只修正这个问题感觉却又不值得的。


14.2           日志策略的初始化方式别扭
ACE提供了一个日志策略类ACE_Logging_Strategy辅助大家定义日志策略。但是他的初始化参数却是命令行参数,而不是变量参数。


int


ACE_Logging_Strategy::init (int argc, ACE_TCHAR *argv[])


你必须使用这样的命令行去初始化日志策略模块。


-m1024 -N10 -fSTDERR|OSTREAM -s../log/c4ad.log


试问有几个服务器的开发人员会将这些日志策略的初始化放到命令行参数上去。


14.3           没有按天(时间)分割日志文件的方式
ACE_Logging_Strategy的日志文件的分割策略采用的是按照文件大小分割文件,文件的序号采用滚动的,但这种日志分割方式无法根据文件时间了解日志内容,(由于文件序号要滚动,序号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都一样),你只能grep所有的日志寻找你要的内容。


而在我看来,最好日志分割方式肯定是按照日期进行分割日志文件。每天创建一个新的日志文件,可以方便分割日志。清理和管理的工作量大大降低。


14.4           日志槽的方式
ACE_Logging_Strategy采用的是日志槽的方式Enable或者Disable某些级别的日志。但是感觉多少有点不自然的,ACE自己的日志级别本身就是分级的。个人感觉应该是如果日志输出的日志级别大于定义的级别就能输出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解决ACE_Logging_Strategy的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扩展这个类。实现自己的日志策略类。


15         ACE_Time_Value的赋值效率
ACE_Time_Value是使用ACE会大量使用类。但是他的部分函数没有高效的实现。比如构造函数:


ACE_INLINE


ACE_Time_Value::ACE_Time_Value (time_t sec, suseconds_t usec)


和set函数


ACE_INLINE void


ACE_Time_Value::set (time_t sec, suseconds_t usec)


为了规范用户的赋值,在这些函数的最后都会调用normalize函数。


void ACE_Time_Value::normalize (void)


但如果你的赋值的微秒数值不合适(过大)时,normalize却不是一个高效实现。下面简单摘取normalize的一段代码。


void


ACE_Time_Value::normalize (void)


{






  //如果赋值的大于微秒数值大于1s。


  if (this->tv_.tv_usec >= ACE_ONE_SECOND_IN_USECS)


    {


      /*! \todo This loop needs some optimization.       */


      //作者都认为这个代码要优化


      //那么进入循环,每次减去1000000的微秒单位,在秒的单位+1,上帝呀。


do


        {


          ++this->tv_.tv_sec;


          this->tv_.tv_usec -= ACE_ONE_SECOND_IN_USECS;


        }


      while (this->tv_.tv_usec >= ACE_ONE_SECOND_IN_USECS);


    }


  …………


}


很不理解为什么会写成如此的低效。为什么不直接使用除法呢,我很不理解。所以如果你在代码的主循环中如果使用了ACE_Time_Value,使用上面的那些函数就可能掉入陷阱。


解决方法是尽量使用函数sec和usec赋值,这些函数不会调用normalize,这两个函数会直接赋值。如果非要使用上面的那些函数方式,也一定不要使用过大的(错误的)时间参数。


这个问题到5.6.1还没有得到修正。


16         非阻塞网络函数封装不一致
ACE的非阻塞网络函数参数设计有不合理的地方。ACE_SOCK_Stream和ACE_SOCK_Connector在非阻塞的的调用的接口对于ACE_Time_Value *timeout参数的使用不一致,一个要使用NULL,一个却要使用ACE_Time_Value::zero。


ACE_SOCK_Stream,非阻塞调用send函数的时候【注】,timeout参数必须填写为NULL。它最后调用的是ACE::send。将ACE_Time_Value填写为ACE_Time_Value::zero (0,0)是不行的。如果填写ACE_Time_Value::zero,会大大降低这个非阻塞调用的性能。


ssize_t


ACE::send (ACE_HANDLE handle,


           const void *buf,


           size_t n,


           int flags,


           const ACE_Time_Value *timeout)


{


  if (timeout == 0)


    return ACE_OS::send (handle, (const char *) buf, n, flags);


  else


    {


      ………… 


    }


}


  timeout);










注意使用非阻塞的的IO要调用recv,send函数,而不要调用recv_n,send_n这些函数接口,这些函数接口如果timeout参数传递NULL,表示阻塞。


另外非阻塞IO还是要自己设置Socket的选项。


但是ACE_SOCK_Connector却采用另外一个封装方式,其是传入一个NULL表示阻塞,而传入ACE_Time_Value::zero (0,0)表示进行非阻塞链接操作。


   * @param timeout     Pointer to an @c ACE_Time_Value object with amount


   *                    of time to wait to connect. If the pointer is 0


   *                    then the call blocks until the connection attempt


   *                    is complete, whether it succeeds or fails.  If


   *                    *timeout == {0, 0} then the connection is done


   *                    using nonblocking mode.  In this case, if the


   *                    connection can't be made immediately, this method


   *                    returns -1 and errno == EWOULDBLOCK.


  int connect (ACE_SOCK_Stream &new_stream,


               const ACE_Addr &remote_sap,


               const ACE_Time_Value *timeout = 0,


               const ACE_Addr &local_sap = ACE_Addr::sap_any,


               int reuse_addr = 0,


               int flags = 0,


               int perms = 0,


               int protocol = 0);


大家在处理这些IO时务必当心。






17         过于前卫的Makefile方式
这个”陷阱”的说法有点吹毛求疵,ACE提供了一种很前卫的Makefile方式,他定义了Makefile的基础变量,以及包括规则。如果使用他来辅助Makefile的书写,特别是在跨平台开发中,你可以大大节省Makefile开发时间。


BIN   = hello_ace


BUILD = $(VBIN)


SRC = $(addsuffix .cpp,$(BIN))


LIBS = -lMyOtherLib


LDFLAGS = -L$(PROJ_ROOT)/lib


#---------------------------------------------------


#Include macros and targets


#---------------------------------------------------


include $(ACE_ROOT)/include/makeinclude/wrapper_macros.GNU


include $(ACE_ROOT)/include/makeinclude/macros.GNU


include $(ACE_ROOT)/include/makeinclude/rules.common.GNU


include $(ACE_ROOT)/include/makeinclude/rules.nonested.GNU


include $(ACE_ROOT)/include/makeinclude/rules.bin.GNU


include $(ACE_ROOT)/include/makeinclude/rules.local.GNU


但是麻烦就在于ACE的这些Makefile方法几乎没有一个文档帮助说明,我一直无法理解$VBIN到底是什么。这也许,另外,定义到规则这一层也大大限制了大家对Makefile的扩展能力。这就有一点点高不成低不就的味道了,Makefile的新手几乎不可能了解ACE的Makefile,老手又会因为特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踌躇。而我个人一般只使用ACE定义的Makefile变量。这些变量大部分在wrapper_macros.GNU,platform_macros.GNU


                                                                                                                                                    表2 ACE Mafile的变量定义


变量
描述


AR
ar 命令的名字


ARFLAGS 
ar 的参数


CC 
C编译器的命令的


CXX 
C++编译器的命令


RC 
资源编译器命令的名字


COMPILE.c      
编译C文件的命令行,  一般为(CC) $(CFLAGS) $(CPPFLAGS) -c


COMPILE.cc  
编译C++文件的命令行,一般为(CXX) $(CCFLAGS) $(CPPFLAGS) $(PTDIRS) –c 


COMPILEESO.cc     




$(CXX) $(CCFLAGS) $(CPPFLAGS) $(PTDIRS),没太搞明白,不知道为什么和SO有关,好像是为了修正错误增加的。不理也罢






CPPFLAGS 




C,C++语言编译的预标志,比如DEFINDE等. CPPFLAGS += $(DEFFLAGS) $(INCLDIRS)


CFLAGS 




C语言编译选项


CCFLAGS 








C++语言编译选项


DCFLAGS          
Debugging 程序的C语言编译选项,一般在有debug=1变量时有效


DCCFLAGS         




Debugging 程序的C++语言编译选项,一般在有debug=1变量时有效


DEFFLAGS
C++ 预处理的DEFINE部分


DLD 
dynamic linker 动态库link命令的名字,


LD 
linker 命令的名字


IDL 




CORBA IDL compiler 命令的名字


INCLDIRS
INCLUDE的头文件


LDFLAGS           




ld linker flags


LINK.c 
链接C文件的命令行


LINK.cc 
链接C++文件的命令行,一般为(PURELINK) $(PRELINK) $(LD) $(CCFLAGS) $(CPPFLAGS) $(PTDIRS)


MAKEFLAGS 
Flags that are passed into the compilation from the commandline


OCFLAGS 




Optimizing 程序的C语言编译选项


OCCFLAGS 




Optimizing 程序的C++语言编译选项


PIC               
PIC就是position independent code


PCFLAGS
profiling 程序的C语言编译选项 profiling是什么不要问我。


PCCFLAGS
profiling 程序的C++语言编译选项


PRELINK
LINK之前执行的命令


PURELINK
purify 执行的命令,purify是什么不要问我。


PWD 




得到当前目录的命令


PTDIRS            




模板文件的路径定义


RM 




删除工具的命令


ACE_MKDIR         




递归创建的目录


SOFLAGS 
生成.so库时候的参数


SOLINK.cc 
生成.so库时候的命令行


VAR
Variant identifier suffix


VDIR
Directory for object code          .obj/


VSHDIR
Directory for shared object code   .shobj/




看起来变量很多,其实要记住和使用的可以很少,你需要留意的主要是.cc结尾的变量就可以了。我们可以使用ACE MakreFile的变量,方便我们的Makefile开发。比如:


我的Makefile,就使用了$(LINK.cc), $(COMPILE.cc)两个宏。


#使用ACE的wrapper_macros.GNU的定义变量


include $(ACE_ROOT)/include/makeinclude/wrapper_macros.GNU






#得到C,CPP文件的列表


SRC_FILE = $(wildcard ./*.cpp )






#通过.C,.CPP文件名称得到.O文件名称,.o 文件放在../../object/exampleexe/目录下


O_FILE = $(patsubst ./%.cpp, ../../object/exampleexe/%.o, $(CPP_FILE))






#输出文件exe_file


OUTFILE = ../../bin/exampleexe


# LIB_ALL为 –l文件和-L目录的定义


$(OUTFILE): $(O_FILE)


   $(LINK.cc) -o$(OUTFILE) $(O_FILE)  $(LIB_ALL)  


#.o输出文件放在../../object/目录下


../../object/exampleexe/%.o : ./%.cpp


   $(COMPILE.cc) $(INC_ALL) $< -o $@ 


   


clean:


   $RM -f $(OUTFILE) $(O_FILE)


是不是也很酷,轻松实现Makefile的跨越平台移植。


18         共享内存的与位置无关分配?
在文档《ACE Programmer's Guide, The: Practical Design Patterns for Network and Systems Programming》中介绍了一种与位置无关的共享内存分配,但是实际上这种方式并不是太理想。按照文章中的介绍的方式,其实主要是采用ALWAYS_FIXED参数,使用制定的基地址作为共享内存的地址。同时使用辅助类保证2个进程使用相对地址使用共享内存。


      ACE_MMAP_Memory_Pool_Options options


        (ACE_DEFAULT_BASE_ADDR,


         ACE_MMAP_Memory_Pool_Options::ALWAYS_FIXED);


      ACE_NEW_RETURN (g_allocator,


                      ALLOCATOR (BACKING_STORE,


                                 BACKING_STORE,


                                 &options),


                      -1);


      ACE_DEBUG ((LM_DEBUG,


                  ACE_TEXT ("Mapped to base address %@\n"),


                  g_allocator->base_addr ()));






      showRecords ();






但是,首先要求大家能使用相同的基地址,按照ACE给出的例子。其给出默认基地址一个宏ACE_DEFAULT_BASE_ADDR(在Linux下是0x80000000)。因为地址空间管理都是操作系统的负责的事情,所以要求使用同一块共享内存的2个进程分配的基地址是一样的是很不靠谱的事情。采用这种方式可能有2个后果,第一如果你要使用多个共享内存,你要自己计算管理进程空间,第二你程序可移植性很低,甚至会出现在一台机器上可以运行,在另外1台机器无法运行。所以大家慎用这个特性比较好。把程序的可靠运行寄托于运气好,这不应该是一个程序员的作风。


所以对于共享内存,如果希望实现与位置无关的分配,我个人的忠告如下:


l      一开始分配足够的空间,不要再进行扩展【注】。因为扩展共享内存可能意味着原来所有的共享内存相关指针会失效。


l      各自进程管理自己的地址空间,共享内存内部不要保存任何指针(特别不要在共享内存内保存指针),所有的地址都使用相对值。这样才能保证重入,和基础地址变化下不出现问题。






《ACE Programmer's Guide, The: Practical Design Patterns for Network and Systems Programming》中间还提出过处理共享内存池封装,但考虑到涉及所有的共享内存地址的都要调整。不是太认可这种方式。


另外由于ACE的容器都使用了指针,不建议在共享内存中使用ACE的容器。






19         自己初始化Timer_Queue的尺寸
如果你的应用有大量的定时器,你最好自己控制Timer_Queue的尺寸。原因如下。默认的ACE的Timer_Queue初始化的尺寸不大,一般只有44个。而原有的尺寸不能满足你的要求的时候,Timer_Queue会自动增长,以Timer_Heap为例,增长的方式是扩大一倍空间。在性能要求严格环境下,多次增长队列的尺寸对性能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下面是空间调整函数grow_heap的部分代码剖析。


template <class TYPE, class FUNCTOR, class ACE_LOCK> void


ACE_Timer_Heap_T<TYPE, FUNCTOR, ACE_LOCK>::grow_heap (void)


{


  //调整为最大尺寸的两倍


  size_t new_size = this->max_size_ * 2;


ACE_Timer_Node_T<TYPE> **new_heap = 0;


  //NEW新的空间,将原有的空间的数据拷贝回来。


  ACE_NEW (new_heap,


           ACE_Timer_Node_T<TYPE> *[new_size]);


  ACE_OS::memcpy (new_heap,


                  this->heap_,


                  this->max_size_ * sizeof *new_heap);


  delete [] this->heap_;


  this->heap_ = new_heap;


  //后面还有多个空间要扩展和调整


  ……


  this->max_size_ = new_size;


}


其实这和std::vector一样,如果你知道要使用多少空间,先调用reserve预分配空间会大大加快后面的执行速度。如果你知道要使用多少个定时器,告知底层,它会帮你提前分配好空间,否则他会采用他认为合理的方式和尺寸。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你先估算你大致需要使用的Timer数量,在初始化是告诉Timer_Queue。但是Reactor没有办法通过使用参数调整Time_Queue的大小,你必须自己进行替换Time_Queue来实现目的。方法大致如下:


ACE_Timer_Queue *timer_queue_=NULL;


//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Time_Queue的尺寸


timer_queue_ = new ACE_Timer_Heap(maxaccept + maxconnect + 16);


    ACE_Reactor::instance(new ACE_Reactor(new ACE_Select_Reactor(NULL,timer_queue_,1),1),1);


这样你就替换了Reactor的Timer_Queue,同时你要记住在程序运行退出前自己释放的你申请的timer_queue_;


10         Event_Handler在程序退出前应该自己关闭
在程序退出的【注】,我们往往不会自己关闭Event_Handler,而寄希望Reactor 的清理。但是实际情况会复杂很多。使用的时候必须当心。


【注】是否要在退出的时候清理所有分配的内存?在普通的操作系统中,程序的退出会回收所有的分配内存。所以很多人会逃避在最后阶段的清理分配的内存。但是这实在不是一个良好的喜欢。一方面对于很多OS(比如嵌入系统)不会回收内存资源,一些内核资源(UNIX)也不会在进程退出后释放,编程就应该要养成清理的好习惯,更何况不进行释放在内存检查的软件一般会报错,如果不清理会干扰我们对于内存泄露的定位。


10.1           Reactor的close可能不会关闭Event_Handler
理论上讲,ACE_Reactor提供了一个close函数,所有的Event_Handler应该统一在这个函数进行关闭。
ACE_Reactor采用的是模式,封装了不同Reactor的实现。这些实现的close函数未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就我的阅读和尝试来看,Select_Reactor在close函数关闭了所有的IO句柄相关的Event_Handler,而Dev_Poll_Reactor的close实现就没有关闭。
Select_Reactor的close代码。
template <class ACE_SELECT_REACTOR_TOKEN> intACE_Select_Reactor_T<ACE_SELECT_REACTOR_TOKEN>::close (void){  ……  //在handler_rep的close函数会关闭所有的register的句柄的handler,调用他们的  //handle_close函数  this->handler_rep_.close ();
复制代码




Dev_Poll_Reactor的close的调用了函数ACE_Dev_Poll_Reactor_Handler_Repository::close,而后有逐步调用了unbind_all,remove_reference。
//close会经过多级调用到ACE_Dev_Poll_Reactor_Handler_Repository:: unbind_all//unbind被unbind_all函数调用decr_refcnt == trueintACE_Dev_Poll_Reactor_Handler_Repository::unbind (ACE_HANDLE handle,                                       bool decr_refcnt){……  // remove_reference函数没有调用handle_close,而是减去了引用计数    if (decr_refcnt)    this->handlers_[handle].event_handler->remove_reference (); …… } ACE_Event_Handler::Reference_CountACE_Event_Handler::remove_reference (void){    //如果打开了引用计数,则使用应用计数方式管理方式。但是代码默认不采用应用计数模式    //所以下面的代码都无法执行    if (reference_counting_required)    {//减去引用计数      Reference_Count result =        --this->reference_count_;      //如果已经没用引用个数了,删除自己。      if (result == 0)        delete this;}
复制代码




可以看到ACE_Event_Handler的代码默认不采用应用计数模式,(eference_counting_required默认为DISABLED)而Dev_Poll_Reactor却非要使用引用计数模式去清理Event_Handler。
我对Dev_Poll_Reactor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表示不解。也对Dev_Poll_Reactor提交过BUG,但是Dev_Poll_Reactor的开发者不认为这样有什么不妥,本人E文羞涩,无法说服具体的开发人员,不过在提交BUG时,居然得到了Douglas反馈(他开始时认同我的看法),对于他们的执着和认真还是表示敬仰。
10.2           可能会导致重复释放引发Coredump
这个问题是在工作中调试一个BUG出现的。
在测试一个服务器的时候发现Coredump发生kill进程,让其退出在之后,会出现Coredump文件。Coredump显示出现问题的地方在。
#1  0x0805bc7b in ~ACE_Timer_Heap_T (this=0x82d3ec8) at /usr/local/ACE_wrappers/ace/Timer_Queue_T.cpp:442#2  0x0805b86d in ~ACE_Singleton (this=0x82cca70) at egg_application.cpp:52#3  0x08056785 in ACE_Singleton<EggSvrdAppliction, ACE_Null_Mutex>::cleanup (this=0x82dfb90)
复制代码




由于希望改变ACE_Time_Queue的特性(数量),我替换Reactor的默认Time_Queue,所以必须自己销毁自己管理的TimeQueue。而在外部最后销毁的时候出现Coredump。由于和Time_Queue相关,我检查了所有的Timer相关的Event_handler,发现有一个Event_handler没有自己主动调用handler_close释放,这个Event_handler只有定时器,没有注册任何IO事件。修改代码为主动释放后,再次测试就发现Coredump的问题得到解决。
我检查了一下原有代码堆栈的调用顺序,找到了问题原因。
(1)ACE_Reactor::close,实际调用ACE_Select_Reactor::close
(2) Select_Reactor::close 尝试关闭所有的IO句柄相关的Event_handler,但由于Time_Queue是外部传入的参数,所以不清理Time_Queue。
(3)Time_Queue清理,Time_Queue的析构函数被调用,Time_Queue的析构函数会释放所有的定时器相关的Event_handler。而他的释放还会调用hanlder_close。但是这是Reactor对象已经销毁了。所以造成了Coredump。
注意由于Reactor的封装了Event_handler定时器,IO句柄,Notify机制等回调接口。所以Event_handler可能只关联到IO句柄,也可能只关联定时器,同时Reactor的模型决定了他的内部管理是复杂的。而在释放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发生交错的问题,而,像上面问题的Event_handler就只关联的定时器,所以在Reactor的close的时候没有关闭。从而导致在后面的清理工作中产生时序问题。
最简单的方式还是自己在程序退出前清理释放所有的Event_handler.再调用Reactor的close。
11         调整系统时钟导致ACE定时器丢失
由于我们采用的服务器一般都是靠纽扣电池作为能源驱动和记录时钟,一般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都会出现时间误差。所以很多大规模的分布系统都有校时操作,特别是一些对时钟要求精确的分布式系统(比如计费等),往往都会有一个主机提供精确时钟服务(其可能采用GPS校时),其他服务器通过这台服务器校时,校时操作一般都是直接改变系统时钟。
ACE的定时器都是采用Event_Handler进行处理,而Event_Handler一般而言都是采用绝对时间作为记录超时的时间戳,但是绝对时间的方式在系统时钟被调整的时候,会导致“丢失”部分定时器的处理,导致一些问题。
在设置定时器时,schedule_timer函数通过gettimeofday得到定时器时间点的时间。
template <class ACE_SELECT_REACTOR_TOKEN> longACE_Select_Reactor_T<ACE_SELECT_REACTOR_TOKEN>::schedule_timer  (ACE_Event_Handler *handler,   const void *arg,   const ACE_Time_Value &delay_time,   const ACE_Time_Value &interval){  // schedule_timer记录的是系统时间,  if (0 != this->timer_queue_)    return this->timer_queue_->schedule      (handler,       arg,       timer_queue_->gettimeofday () + delay_time,       interval);}
复制代码




在派发定时器的过程中也是调用gettimeofday函数。
template <class TYPE, class FUNCTOR, class ACE_LOCK> ACE_INLINE intACE_Timer_Queue_T<TYPE, FUNCTOR, ACE_LOCK>::expire (void){  if (!this->is_empty ())    return this->expire (this->gettimeofday () + timer_skew_);  else    return 0;}
复制代码




可以看出,如果在schedule_timer后,将系统时钟向前调节(调慢)以后,原有的定时器将要经过更多的时间才能触发。从而导致这段时间内定时器无法触发。从而造成定时器丢失。
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法有2个,简单方法是将系统时钟校准的频度提高,保证每次校准的时候,系统的时钟出现的偏差都不会影响时钟的定时器触发。
另外一种是ACE的Timer_Queue自己提供的方法,通过上面的代码我们可以发现,其实ACE_Timer_Queue_T::gettimeofday是一个调用的是一个函数指针。默认使用ACE_OS:: gettimeofday函数,这个函数可以替换的。
  void gettimeofday (ACE_Time_Value (*gettimeofday)(void));


ACE提供一个依赖于操作系统的高解析定时器,ACE_High_Res_Timer,这个类是通过OS的TICK数量来得到更加精确的时钟的【注】。


【注】OS在启动后,都会有一个TICK在不断的计数,这个TICK就像一个打点计数器,每次增加1.一般计数周期就是一个CPU周期。


由于CPU的TICK不会随着你调整系统时钟而调整。所以可以看做是一个相对值。ACE_High_Res_Timer可以根据相对值计算得到非常精确的程序运行时钟,。直接使用ACE_High_Res_Timer:: gettimeofday_hr函数作为ACE_Timer_Queue_T::gettimeofday函数指针。并且在程序的开始部分使用函数,ACE_High_Res_Timer::global_scale_factor (),用于激活高精度定时器。【注】


【注】这个方法得益于原来公司的两位同事zhangtianhu和liaobincai的一个终结。在此怀念一下和他们共事的日子。另外,我没有仔细研究过这个方法,由于获取CPU的TICK的获取很有可能是一个内核操作,效率可能不高。


采用上述的两个方法基本可以避免这个问题。
12         ACE的CDR中的字节对齐问题
大家应该都知道计算机中间都有字节对齐问题。CPU访问内存的时候,如果从特定的地址开始访问一般可以加快速度,比如在32位机器上,如果一个32位的整数被放在能被32模除等于0的地址上,只需要访问一次,而如果不在,可能要访问两次。但是这样就要求一些数据从特定的地址开始,而不是顺序排放(中间会有一些空余的地址),这就是字节对齐。
而ACE CDR的估计也是为了加快速度,从而在CDR编码上默认也使用了字节对齐。所以在ACE的CDR编解码过程中,传入的参数地址最好是能符合字节对齐规则,否则可能会编解码错误。
ACE_OutputCDR构造函数会调用一个函数mb_align调整传入的地址参数成为地址对齐地址。但是其的调整函数ACE_ptr_align_binary不知处于什么考虑,不是按照机器的对齐长度而是采用的ACE_CDR::MAX_ALIGNMENT(64bit,长度为8BYTPES)作为参数地址。那么ACE_OutputCDR的内部地址是按照8字节作为对齐的,但是ACE_InputCDR却没有将内部地址调整为模除64等于0的地址上,而只是调整为模除32(在32位机器上)等于0的地址。
voidACE_CDR::mb_align (ACE_Message_Block *mb){#if !defined (ACE_CDR_IGNORE_ALIGNMENT)  //如果使用字节对齐方式,使用最大的对齐方式调整内存。调整为模除64等于0的地址上。  char * const start = ACE_ptr_align_binary (mb->base (),                                             ACE_CDR::MAX_ALIGNMENT);#else……}
复制代码




使用一段简单的代码可以测试发现这个问题。
char *tmp_buffer = new char [2048];//使用一个无法对齐的参数作为ACE_InputCDR,ACE_OutputCDR的参数地址,char *tmp_data = tmp_buffer +1; // output_cdr调整了对齐的起始地址为8字节的默认ACE_OutputCDR output_cdr(tmp_data,512);ACE_InputCDR input_cdr(tmp_data,512); ACE_CDR::ULong cdr_long = 123;bool bret =false;//bret = output_cdr.write_ulong(cdr_long);// cdr_long 不等于123,而是一个错误无效数据。bret = input_cdr.read_ulong(cdr_long);
复制代码




其实如果编解码的BUFF都采用相同的对齐方式,那么理论上也不应该出现问题,最多是出现为了对齐而进行填补的空隙,但是这样能带来CPU的效率提升,也是好事。但是由于ACE_OutputCDR的一个地址调整。却可能导致编解码的BUFFER不一致,我不能肯定这到底是一个错误还是作者有他自己的考虑。
这个问题到5.6.1还存在。我已经提交了问题报告。
当然有一个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定义宏ACE_CDR_IGNORE_ALIGNMENT【注】,只要定义了这个宏,ACE就不会使用字节对齐处理CDR编码。使用这个方法的,编码占用空间会压缩一些,但效率上可能低一点(其实未必,因为为了字节对齐还要耗费一些计算时间),


【注】ACE不知道为什么在代码中使用两个不使用字节对齐的宏,一个是在CDR_Base.h CDR_Base.cpp 文件中使用的是ACE_CDR_IGNORE_ALIGNMENT,在CDR_Stream.cpp和CDR_Stream.h文件上使用的宏ACE_LACKS_CDR_ALIGNMENT。
我一般将两个宏都定义上。


13         尽量使用STL而不是ACE的容器
这个纯属个人感觉(偏见)。我有如下理由不使用ACE的容器:
l      一些实现不符合大家对于容器的认识,比如ACE_DLList,在其中存放的居然是对象的指针而不是拷贝。你还必须记住去释放ACE_DLList内部管理的指针。
l      ACE容器的迭代器不符合STL的要求,从而造成ACE的容器无法使用STL的各种模板算法和函数。总不能因为ACE容器失去STL算法这片森林吧。
l      现在的编译器上已经非常普遍实现了STL,想找一个还不支持STL的编译器应该都不容易了。
l      ACE的容器中间有大量指针,所以ACE的容器也不可能用在共享内存中。其的应用场景和STL没有本质区别。
ACE的文档《The.ACE.Programmers.Guide》中间也说过:
That being said, the standard C++ containers are recommended for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when you are using ACE.


所以在可以使用STL的情况下,还是优先使用STL。
14         ACE的日志的不如意
ACE的日志部分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实现,在多线程和多进程模型下都能较好的效率和安全使用。但是却又少量的不足,让人意犹未尽。
14.1           无法替换的时间戳格式
ACE日志对于时间戳的格式是固定的,采用的是格式,这个格式在西方人看起来估计还比较顺眼,在东方人眼中却不如人意。更好的方式当然是时间戳的函数可以重载。或者用函数对象(指针)作为参数传入。
虽然这部分代码可以重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要大动干戈只修正这个问题感觉却又不值得的。
14.2           日志策略的初始化方式别扭
ACE提供了一个日志策略类ACE_Logging_Strategy辅助大家定义日志策略。但是他的初始化参数却是命令行参数,而不是变量参数。
int
ACE_Logging_Strategy::init (int argc, ACE_TCHAR *argv[])


你必须使用这样的命令行去初始化日志策略模块。
-m1024 -N10 -fSTDERR|OSTREAM -s../log/c4ad.log


试问有几个服务器的开发人员会将这些日志策略的初始化放到命令行参数上去。
14.3           没有按天(时间)分割日志文件的方式
ACE_Logging_Strategy的日志文件的分割策略采用的是按照文件大小分割文件,文件的序号采用滚动的,但这种日志分割方式无法根据文件时间了解日志内容,(由于文件序号要滚动,序号文件的最后修改时间都一样),你只能grep所有的日志寻找你要的内容。
而在我看来,最好日志分割方式肯定是按照日期进行分割日志文件。每天创建一个新的日志文件,可以方便分割日志。清理和管理的工作量大大降低。
14.4           日志槽的方式
ACE_Logging_Strategy采用的是日志槽的方式Enable或者Disable某些级别的日志。但是感觉多少有点不自然的,ACE自己的日志级别本身就是分级的。个人感觉应该是如果日志输出的日志级别大于定义的级别就能输出应该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解决ACE_Logging_Strategy的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扩展这个类。实现自己的日志策略类。
15         ACE_Time_Value的赋值效率
ACE_Time_Value是使用ACE会大量使用类。但是他的部分函数没有高效的实现。比如构造函数:
ACE_INLINEACE_Time_Value::ACE_Time_Value (time_t sec, suseconds_t usec)
复制代码




和set函数
ACE_INLINE voidACE_Time_Value::set (time_t sec, suseconds_t usec)
复制代码




为了规范用户的赋值,在这些函数的最后都会调用normalize函数。
void ACE_Time_Value::normalize (void)
复制代码




但如果你的赋值的微秒数值不合适(过大)时,normalize却不是一个高效实现。下面简单摘取normalize的一段代码。
voidACE_Time_Value::normalize (void){   //如果赋值的大于微秒数值大于1s。  if (this->tv_.tv_usec >= ACE_ONE_SECOND_IN_USECS)    {      /*! /todo This loop needs some optimization.       */      //作者都认为这个代码要优化      //那么进入循环,每次减去1000000的微秒单位,在秒的单位+1,上帝呀。do        {          ++this->tv_.tv_sec;          this->tv_.tv_usec -= ACE_ONE_SECOND_IN_USECS;        }      while (this->tv_.tv_usec >= ACE_ONE_SECOND_IN_USECS);    }  …………}
复制代码




很不理解为什么会写成如此的低效。为什么不直接使用除法呢,我很不理解。所以如果你在代码的主循环中如果使用了ACE_Time_Value,使用上面的那些函数就可能掉入陷阱。
解决方法是尽量使用函数sec和usec赋值,这些函数不会调用normalize,这两个函数会直接赋值。如果非要使用上面的那些函数方式,也一定不要使用过大的(错误的)时间参数。
这个问题到5.6.1还没有得到修正。
16         非阻塞网络函数封装不一致
ACE的非阻塞网络函数参数设计有不合理的地方。ACE_SOCK_Stream和ACE_SOCK_Connector在非阻塞的的调用的接口对于ACE_Time_Value *timeout参数的使用不一致,一个要使用NULL,一个却要使用ACE_Time_Value::zero。
ACE_SOCK_Stream,非阻塞调用send函数的时候【注】,timeout参数必须填写为NULL。它最后调用的是ACE::send。将ACE_Time_Value填写为ACE_Time_Value::zero (0,0)是不行的。如果填写ACE_Time_Value::zero,会大大降低这个非阻塞调用的性能。
ssize_tACE::send (ACE_HANDLE handle,           const void *buf,           size_t n,           int flags,           const ACE_Time_Value *timeout){  if (timeout == 0)    return ACE_OS::send (handle, (const char *) buf, n, flags);  else    {      …………    }}  timeout);
复制代码






注意使用非阻塞的的IO要调用recv,send函数,而不要调用recv_n,send_n这些函数接口,这些函数接口如果timeout参数传递NULL,表示阻塞。
另外非阻塞IO还是要自己设置Socket的选项。


但是ACE_SOCK_Connector却采用另外一个封装方式,其是传入一个NULL表示阻塞,而传入ACE_Time_Value::zero (0,0)表示进行非阻塞链接操作。
  * @param timeout     Pointer to an @c ACE_Time_Value object with amount
   *                    of time to wait to connect. If the pointer is 0   *                    then the call blocks until the connection attempt   *                    is complete, whether it succeeds or fails.  If   *                    *timeout == {0, 0} then the connection is done   *                    using nonblocking mode.  In this case, if the   *                    connection can't be made immediately, this method   *                    returns -1 and errno == EWOULDBLOCK.  int connect (ACE_SOCK_Stream &new_stream,               const ACE_Addr &remote_sap,               const ACE_Time_Value *timeout = 0,               const ACE_Addr &local_sap = ACE_Addr::sap_any,               int reuse_addr = 0,               int flags = 0,               int perms = 0,               int protocol = 0);
复制代码




大家在处理这些IO时务必当心。
17         过于前卫的Makefile方式
这个”陷阱”的说法有点吹毛求疵,ACE提供了一种很前卫的Makefile方式,他定义了Makefile的基础变量,以及包括规则。如果使用他来辅助Makefile的书写,特别是在跨平台开发中,你可以大大节省Makefile开发时间。
BIN   = hello_aceBUILD = $(VBIN)SRC = $(addsuffix .cpp,$(BIN))LIBS = -lMyOtherLibLDFLAGS = -L$(PROJ_ROOT)/lib#---------------------------------------------------#Include macros and targets#---------------------------------------------------include $(ACE_ROOT)/include/makeinclude/wrapper_macros.GNUinclude $(ACE_ROOT)/include/makeinclude/macros.GNUinclude $(ACE_ROOT)/include/makeinclude/rules.common.GNUinclude $(ACE_ROOT)/include/makeinclude/rules.nonested.GNUinclude $(ACE_ROOT)/include/makeinclude/rules.bin.GNUinclude $(ACE_ROOT)/include/makeinclude/rules.local.GNU
复制代码




但是麻烦就在于ACE的这些Makefile方法几乎没有一个文档帮助说明,我一直无法理解$VBIN到底是什么。这也许,另外,定义到规则这一层也大大限制了大家对Makefile的扩展能力。这就有一点点高不成低不就的味道了,Makefile的新手几乎不可能了解ACE的Makefile,老手又会因为特殊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踌躇。而我个人一般只使用ACE定义的Makefile变量。这些变量大部分在wrapper_macros.GNU,platform_macros.GNU
                                                                                                                                                    表2 ACE Mafile的变量定义
变量
描述
AR
ar 命令的名字
ARFLAGS
ar 的参数
CC
C编译器的命令的
CXX
C++编译器的命令
RC
资源编译器命令的名字
COMPILE.c     
编译C文件的命令行,  一般为(CC) $(CFLAGS) $(CPPFLAGS) -c
COMPILE.cc
编译C++文件的命令行,一般为(CXX) $(CCFLAGS) $(CPPFLAGS) $(PTDIRS) –c
COMPILEESO.cc   
$(CXX) $(CCFLAGS) $(CPPFLAGS) $(PTDIRS),没太搞明白,不知道为什么和SO有关,好像是为了修正错误增加的。不理也罢
CPPFLAGS
C,C++语言编译的预标志,比如DEFINDE等. CPPFLAGS += $(DEFFLAGS) $(INCLDIRS)
CFLAGS
C语言编译选项
CCFLAGS
C++语言编译选项
DCFLAGS         
Debugging 程序的C语言编译选项,一般在有debug=1变量时有效
DCCFLAGS        
Debugging 程序的C++语言编译选项,一般在有debug=1变量时有效
DEFFLAGS
C++ 预处理的DEFINE部分
DLD
dynamic linker 动态库link命令的名字,
LD
linker 命令的名字
IDL
CORBA IDL compiler 命令的名字
INCLDIRS
INCLUDE的头文件
LDFLAGS         
ld linker flags
LINK.c
链接C文件的命令行
LINK.cc
链接C++文件的命令行,一般为(PURELINK) $(PRELINK) $(LD) $(CCFLAGS) $(CPPFLAGS) $(PTDIRS)
MAKEFLAGS
Flags that are passed into the compilation from the commandline
OCFLAGS
Optimizing 程序的C语言编译选项
OCCFLAGS
Optimizing 程序的C++语言编译选项
PIC              
PIC就是position independent code
PCFLAGS
profiling 程序的C语言编译选项 profiling是什么不要问我。
PCCFLAGS
profiling 程序的C++语言编译选项
PRELINK
LINK之前执行的命令
PURELINK
purify 执行的命令,purify是什么不要问我。
PWD
得到当前目录的命令
PTDIRS           
模板文件的路径定义
RM
删除工具的命令
ACE_MKDIR        
递归创建的目录
SOFLAGS
生成.so库时候的参数
SOLINK.cc
生成.so库时候的命令行
VAR
Variant identifier suffix
VDIR
Directory for object code          .obj/
VSHDIR
Directory for shared object code   .shobj/
看起来变量很多,其实要记住和使用的可以很少,你需要留意的主要是.cc结尾的变量就可以了。我们可以使用ACE MakreFile的变量,方便我们的Makefile开发。比如:
我的Makefile,就使用了$(LINK.cc), $(COMPILE.cc)两个宏。
#使用ACE的wrapper_macros.GNU的定义变量include $(ACE_ROOT)/include/makeinclude/wrapper_macros.GNU #得到C,CPP文件的列表SRC_FILE = $(wildcard ./*.cpp ) #通过.C,.CPP文件名称得到.O文件名称,.o 文件放在../../object/exampleexe/目录下O_FILE = $(patsubst ./%.cpp, ../../object/exampleexe/%.o, $(CPP_FILE)) #输出文件exe_fileOUTFILE = ../../bin/exampleexe# LIB_ALL为 –l文件和-L目录的定义$(OUTFILE): $(O_FILE)   $(LINK.cc) -o$(OUTFILE) $(O_FILE)  $(LIB_ALL) #.o输出文件放在../../object/目录下../../object/exampleexe/%.o : ./%.cpp   $(COMPILE.cc) $(INC_ALL) [        DISCUZ_CODE_118        ]lt; -o $@  clean:   $RM -f $(OUTFILE) $(O_FILE)
复制代码




是不是也很酷,轻松实现Makefile的跨越平台移植。
18         共享内存的与位置无关分配?
在文档《ACE Programmer's Guide, The: Practical Design Patterns for Network and Systems Programming》中介绍了一种与位置无关的共享内存分配,但是实际上这种方式并不是太理想。按照文章中的介绍的方式,其实主要是采用ALWAYS_FIXED参数,使用制定的基地址作为共享内存的地址。同时使用辅助类保证2个进程使用相对地址使用共享内存。
ACE_MMAP_Memory_Pool_Options options
     
        (ACE_DEFAULT_BASE_ADDR,         ACE_MMAP_Memory_Pool_Options::ALWAYS_FIXED);      ACE_NEW_RETURN (g_allocator,                      ALLOCATOR (BACKING_STORE,                                 BACKING_STORE,                                 &options),                      -1);      ACE_DEBUG ((LM_DEBUG,                  ACE_TEXT ("Mapped to base address %@/n"),                  g_allocator->base_addr ()));       showRecords ();
复制代码




但是,首先要求大家能使用相同的基地址,按照ACE给出的例子。其给出默认基地址一个宏ACE_DEFAULT_BASE_ADDR(在Linux下是0x80000000)。因为地址空间管理都是操作系统的负责的事情,所以要求使用同一块共享内存的2个进程分配的基地址是一样的是很不靠谱的事情。采用这种方式可能有2个后果,第一如果你要使用多个共享内存,你要自己计算管理进程空间,第二你程序可移植性很低,甚至会出现在一台机器上可以运行,在另外1台机器无法运行。所以大家慎用这个特性比较好。把程序的可靠运行寄托于运气好,这不应该是一个程序员的作风。
所以对于共享内存,如果希望实现与位置无关的分配,我个人的忠告如下:
l      一开始分配足够的空间,不要再进行扩展【注】。因为扩展共享内存可能意味着原来所有的共享内存相关指针会失效。
l      各自进程管理自己的地址空间,共享内存内部不要保存任何指针(特别不要在共享内存内保存指针),所有的地址都使用相对值。这样才能保证重入,和基础地址变化下不出现问题。


《ACE Programmer's Guide, The: Practical Design Patterns for Network and Systems Programming》中间还提出过处理共享内存池封装,但考虑到涉及所有的共享内存地址的都要调整。不是太认可这种方式。
另外由于ACE的容器都使用了指针,不建议在共享内存中使用ACE的容器。


19         自己初始化Timer_Queue的尺寸
如果你的应用有大量的定时器,你最好自己控制Timer_Queue的尺寸。原因如下。默认的ACE的Timer_Queue初始化的尺寸不大,一般只有44个。而原有的尺寸不能满足你的要求的时候,Timer_Queue会自动增长,以Timer_Heap为例,增长的方式是扩大一倍空间。在性能要求严格环境下,多次增长队列的尺寸对性能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下面是空间调整函数grow_heap的部分代码剖析。
template <class TYPE, class FUNCTOR, class ACE_LOCK> voidACE_Timer_Heap_T<TYPE, FUNCTOR, ACE_LOCK>::grow_heap (void){  //调整为最大尺寸的两倍  size_t new_size = this->max_size_ * 2; ACE_Timer_Node_T<TYPE> **new_heap = 0;  //NEW新的空间,将原有的空间的数据拷贝回来。  ACE_NEW (new_heap,           ACE_Timer_Node_T<TYPE> *[new_size]);  ACE_OS::memcpy (new_heap,                  this->heap_,                  this->max_size_ * sizeof *new_heap);  delete [] this->heap_;  this->heap_ = new_heap;  //后面还有多个空间要扩展和调整  ……  this->max_size_ = new_size;}
复制代码




其实这和std::vector一样,如果你知道要使用多少空间,先调用reserve预分配空间会大大加快后面的执行速度。如果你知道要使用多少个定时器,告知底层,它会帮你提前分配好空间,否则他会采用他认为合理的方式和尺寸。
所以最好的方法是你先估算你大致需要使用的Timer数量,在初始化是告诉Timer_Queue。但是Reactor没有办法通过使用参数调整Time_Queue的大小,你必须自己进行替换Time_Queue来实现目的。方法大致如下:
ACE_Timer_Queue *timer_queue_=NULL;//根据自己的需要调整Time_Queue的尺寸timer_queue_ = new ACE_Timer_Heap(maxaccept + maxconnect + 16);    ACE_Reactor::instance(new ACE_Reactor(new ACE_Select_Reactor(NULL,timer_queue_,1),1),1);
复制代码




这样你就替换了Reactor的Timer_Queue,同时你要记住在程序运行退出前自己释放的你申请的timer_queue_;
20         杂项
这一节列一些ACE使用中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20.1           ACE_Reactor的初始化应尽量提前
由于为了一些自己需要的特性,我一般会自己初始化ACE_Reactor,而不是让系统默认初始化。要注意必须在程序的最开始就初始化ACE_Reactor。
由于ACE的很多代码都会使用ACE_Reactor,包括日志的策略类。所以ACE_Reactor必须在这些代码前面,否则会出现奇怪的错误,比如无法响应某些IO,我至少掉到这个陷阱里面5次。
20.2           ACE_SOCK_Stream不会在析构关闭
有OO基础的程序都会放资源的释放放入析构中间去。所以我看到ACE_SOCK_Stream也以为他的在析构中关闭Socket的句柄,但是事实是ACE_SOCK_Stream必须自己显式调用close函数关闭Socket句柄。
当然,这倒不是ACE的设计缺陷,而是ACE的ACE_SOCK_Stream是一个可以出现在堆栈,可以作为参数传递,进行赋值的类,如果在析构中关闭,就无法实现这些功能了。
实现决定设计。辨证呀。
20.3           handle_events函数的ACE_Time_Value参数
Reactor的handle_events参数里面的有一个ACE_Time_Value参数,注意这个参数是一个传入传出参数。
  virtual int handle_events (ACE_Time_Value &max_wait_time);


由于Reactor内部同时要管理定时器和IO句柄,所以ACE很可能不能等待你制定的时间长度,所以他会在传出参数告诉你剩余的等待时间。这时你可以让ACE继续等待剩余时间。但在主循环处理中,你不能这样做,因为经过多次调用后,ACE_Time_Value参数会变成0(ACE_Time_Value::zero)。这是会导致hanlde_events空转,会导致CPU占用率很高。
对于大部分主循环的程序,都不需要这样做,而应该重新制定一个等待时间。
20.4           正确理解ACE_Singleton的加锁
ACE_Singleton的模板参数是可以带一个锁参数的。
template <class TYPE, class ACE_LOCK>
class ACE_Singleton : public ACE_Cleanup


但你可能会错误理解这个锁参数的用途。
typedef ACE_Singleton<Manager, ACE_Thread_Mutex> MANAGER;MANAGER::instance()->ProcessFunA();
复制代码




初学者可能会疑惑加锁的是不是ProcessFunA,的处理被加锁了。但是实际上ACE_Singleton的锁只保护ACE_Singleton内部的指针分配和销毁不出现重入。也就是保护instance函数内部的指针分配和释放部分。代码剖析如下:
template <class TYPE, class ACE_LOCK> TYPE *ACE_Singleton<TYPE, ACE_LOCK>::instance (void){          //加锁部分的代码,使用GUARD方式保护new          ACE_GUARD_RETURN (ACE_LOCK, ace_mon, *lock, 0);          if (singleton == 0)            {              ACE_NEW_RETURN (singleton, (ACE_Singleton<TYPE, ACE_LOCK>), 0);            }  ……  return &singleton->instance_;}
复制代码




其实理解函数栈调用的兄弟应该很容易理解这个问题,ProcessFunA 函数入栈的时候instance函数已经出栈了。instance函数内部加(解)的锁无法影响后续的调用。
20.5           ACE_DEBUG的两层括号
这儿只是分析(猜测)一下ACE_DEBUG两层括号的来由。用习惯了Windows下面跟踪宏TRACE的人开始用ACE的调试宏ACE_DEBUG的宏都会有点不习惯,因为你必须写两层括号。
#if defined (ACE_NLOGGING)#define ACE_DEBUG(X) do {} while (0)   /*注意ACE定义的是(X)*/#else#define ACE_DEBUG(X) /  do { /    ACE_Log_Msg *ace___ = ACE_Log_Msg::instance (); /    ace___->log X; /          /*注意这儿,这个奇怪的写法*/  } while (0)#endif//使用实例,ACE_DEBUG((LM_ERROR,"i=%d./n",i++));
复制代码




比较起来,对于Windows下的TRACE宏的定义如下:
#ifdef _DEBUG#define TRACE ATLTRACE#else#define TRACE   __noop      /* MSVC特有的一个标识符,用于忽视后面的参数 */#endif
复制代码




而ACE_DEBUG的定义比TRACE的定义是多一层(X)的,所以你必须写两层括号,ACE实际上将内层括号的内容全部作为宏参数使用了。
我曾经对这两层括号疑惑了很久。因为我觉得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绕开两个括号,(你可以写一个日志类尝试一下)
#if defined (ACE_NLOGGING)// 直接定义为一个函数的名字,当然这儿还要改写其他的很多代码#define Z_DEBUG  ACE_Log_Msg::instance ()->log   #else#define Z_DEBUG#endif
复制代码




这样的在没有定义ACE_NLOGGING的时候,Z_DEBUG(LM_ERROR,"i=%d./n",i++);会被替换成,(LM_ERROR,"i=%d./n",i++),这样也不会有任何输出效果。
直到有一次发现GCC2.9的环境下编译类似代码,GCC会对这样的代码会产生告警,我大致明白了ACE_DEBUG设计者的苦衷。只有双层括号的方法才能彻底让这行代码不起任何告警。
另外使用两层括号也有性能上的好处,大家注意代码被替换成(LM_ERROR,"i=%d./n",i++)后,i++的代码还是要执行,在我自己测试中,即使是在GCC的O3级别的优化编译中,这样的代码也不会被优化掉。而如果采用ACE_DEBUG的设计,统一替换为do {} while (0),这行代码则必然将被优化掉。而对于MSVC的编译器,他提供一个特别的标识符__noop帮助编译器优化。
21         总结和如何用好ACE21.1           实践,不断尝试
大学毕业生中能成为好的程序员绝对不是纯粹考试得高分死记公式拿奖学金的同学 ,而是那些熬夜写代码的狂人,哈哈。
计算机是一门实践科学,你只有不断尝试才能进步。
21.2           阅读的ACE代码
好像是Linus(虽然他好像有点抵触C++,哈哈),好像是Linus Torvalds在回答一个提问者时说:“请去阅读我的代码”。了解一个实现,发现问题的最好方式还是阅读源代码。代码面前,了无秘密。
当然ACE的代码阅读起来不是一件那么舒心的事情。开发者们采用的是一些非常传统的UNIX习惯,比如对齐方式采用2个空格缩进,单行if语句不用{}包含,稍显奇特的inc文件方式,另外,为了支持跨平台特性,ACE的代码用了大量的宏。这都无疑增加了阅读的难度。不过总体说了,ACE的代码比较起Linux内核代码和很多其他类库的代码还是好的多,至少注释很清晰,而且Doxgen生产的文档很酷,也够用。
21.3           了解操作系统和平台特性
由于ACE是一个跨平台实现。如果你了解平台的实现。不光你阅读代码的速度会快很多,也会让你对实现的困惑就会越少,让你的代码避开效率的陷阱,你的实现就会越高效。
21.4           好好学习C++
不需要OO的封装,不用美妙的设计模式,没有对效率的执着追求,没有惊艳的范化设计,用C++干什么?但没有这些信仰,也就不会有ACE,而且没有这些信仰要程序员做什么?
21.5           慎用高阶特性
在ACE的使用过程中,发现ACE的主要问题出在一些高阶实现上。所以如果你要使用高阶特性最好能了解背后的实现。
21.6           为ACE作出贡献
多用ACE,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ACE的开发者和ACE社区。
22         后记22.1           作者介绍
笔名:雁渡寒潭(insailer@gmail.com)
曾星  腾讯公司互动娱乐后台开发程序员,目前从事游戏后台设计开发
个人兴趣范围:大规模分布系统的架构设计,高容量,大压力的服务器设计;跨平台开发;数据库的设计,原理和调优;多核(CPU)环境下的程序设计;OO和设计模式;C++和STL以及模板,ACE。欢迎大家交流。
22.2           参考文档
                                                                                                                                                                   表3 参考的文档
参考书目
作者/译者
说明
《C++ Network Programming Volume 1_Mastering Complexity With ACE and Patterns》
Douglas C. Schmidt, Stephen D. Huston
很多问题在这本书的副栏都有描述,如果你看的很认真,也许不会想我这样碰暗礁。
《C++网络编程卷1:运用ACE和模式消除复杂性》
於春景
《C++ Network Programming Volume 2 - Systematic Reuse with ACE and Frameworks》
Douglas C. Schmidt, Stephen D. Huston
很多问题在这本书的副栏都有描述,如果你看的很认真,也许不会想我这样碰暗礁。
《C++网络编程,卷2,基于ACE和框架的系统化复用》
马维达
《The.ACE.Programmers.Guide》
Stephen D. Huston, James CE Johnson, Umar Syyid
《ACE程序员指南》
马维达
《ACE自适配通信环境中文技术文档》
马维达
ACE html
ACE用Doxgen自动生成的文档
22.3           文章说明和版权声明
此文档是耗费两年时间总结一些自己在使用ACE的7年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在凑够了20个标题后才进行发布。后面也许会根据自己的一些新的发现修正补充一下文档,也许。
本着自由的精神,阅读者可以无须授权就可以自由的转载这个文档,我只保留作者的署名权利,也就是说,你转载只需保留这段说明和文档的完整性(但你不能修改这个文档,谢谢)。
这篇文档也是为了回馈一下这些年来为自由软件奋斗的人,也谢谢周围陪我一起玩ACE的Rong,Sonicmao,Awayfang等兄弟们。最后感谢一下Annie,她忍受了我整理文档而不陪她看电视。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