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用户栈和内核栈

     操作系统中,每个进程会有两个栈,一个用户栈,存在于用户空间,一个内核栈,存在于内核空间。当进程在用户空间运行时,cpu堆栈指针寄存器里面的内容是用户堆栈地址,使用用户栈;当进程在内核空间时,cpu堆栈指针寄存器里面的内容是内核栈空间地址,使用内核栈。

     内核栈是内存中属于操作系统空间的一块区域,其主要用途为:
1)保存中断现场,对于嵌套中断,被中断程序的现场信息依次压入系统栈,中断返回时逆序弹出;

2)保存操作系统子程序间相互调用的参数、返回值、返回点以及子程序(函数)的局部变量。
用户栈是用户进程空间中的一块区域,用于保存用户进程的子程序间相互调用的参数、返回值、返回点以及子程序(函数)的局部变量。

PS:那么为什么不直接用一个栈,何必浪费那么多的空间呢?            
1)如果只用系统栈。系统栈一般大小有限,如果中断有16个优先级,那么系统栈一般大小为15(只需保存15个低优先级的中断,另一个高优先级中断处理程序处于运行),但用户程序子程序调用次数可能很多,那样15次子程序调用以后的子程序调用的参数、返回值、返回点以及子程序(函数)的局部变量就不能被保存,用户程序也就无法正常运行了。

2)如果只用用户栈。我们知道系统程序需要在某种保护下运行,而用户栈在用户空间(即cpu处于用户态,而cpu处于核心态时是受保护的),不能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或相当困难)。
### ARM架构中内核用户的区别及工作机制 在ARM架构中,内核用户是操作系统管理内存任务执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各自服务于不同的目的,并在不同的特权级别下运行。 #### 内核 内核是操作系统内核的一部分,用于存储内核级别的函数调用信息。每当一个进程从用户模式切换到内核模式时(例如,通过系统调用或中断),当前的上下文会被保存到内核中。这样可以确保当处理完内核模式下的操作后,能够正确地恢复到用户模式并继续执行原来的程序。 - 内核通常位于内核空间的高地址区域,以防止与用户空间的数据发生冲突。 - 每个进程都有自己的内核,其大小一般固定,由内核配置决定。 - 内核的管理由操作系统负责,用户程序无法直接访问或修改它。 #### 用户 用户则是每个用户进程私有的空间,用于存储用户程序中的函数调用信息。它随着用户程序的执行动态增长缩小。 - 用户位于用户空间的低地址区域,靠近程序代码数据段。 - 用户的大小可以根据需要动态调整,通常受限于系统的资源限制。 - 用户的增长方向通常是向低地址方向进行的,而内核则可能向高地址方向增长。 #### 工作机制 在ARM架构中,的工作机制涉及到处理器模式特权级别的切换。ARM处理器支持多种工作模式,包括用户模式、快速中断模式、外部中断模式、管理模式、数据访问终止模式、未定义指令中止模式以及系统模式等。 - 当用户程序执行系统调用或者遇到异常时,处理器会切换到相应的特权模式,并自动保存当前的状态到对应的内核中。 - 一旦进入内核模式,所有的操作都将使用内核来进行函数调用局部变量的分配。 - 完成内核模式下的处理后,通过恢复之前保存的状态,处理器返回到用户模式,并继续使用用户执行用户程序。 为了保证安全性稳定性,操作系统会对用户内核之间的转换进行严格的控制。例如,在Linux内核中,当进程执行系统调用时,会触发软中断,导致处理器切换到管理模式,并跳转到特定的处理例程,此时处理器会自动保存当前的寄存器状态到内核中[^2]。 ```assembly ; 示例伪代码展示系统调用进入内核的过程 ; 当用户程序执行svc指令时,处理器切换到管理模式 ; 并跳转到向量表中的SVC处理入口 SVC_Handler: ; 保存现场 mrs r0, spsr stmfd sp!, {r0-r12, lr} ; 调用具体的系统调用处理函数 bl do_svc ; 恢复现场 ldmfd sp!, {r0-r12, pc}^ ``` 这段伪代码展示了当用户程序执行`svc`指令时,如何进入内核模式并处理系统调用。可以看到,处理器会自动保存寄存器状态到内核中,然后调用处理函数,最后恢复现场并返回用户模式。 #### 总结 内核用户在ARM架构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分别服务于内核模式用户模式下的函数调用需求。它们之间的转换机制确保了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同时也支持了高效的上下文切换异常处理。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