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

(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2014年5月

  


  


版权声明

本白皮书版权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并受法律

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白皮书文字或者观点

的,应注明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

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前  言

正如我院2011、2013年移动互联网白皮书所预计,今天,移动

互联网已经成为最大的信息消费市场、最活跃的创新领域、最强的

ICT产业驱动力量——2013年全球移动业务收入达到1.6万亿美元,

相当于全球GDP的2.28%,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近10亿部,达到PC

的3倍;移动互联网重构了互联网服务的模式与生态,全球应用程

序下载次数累计超过5000亿;网络流量的激增更驱动LTE成为历史

上发展最快的移动通信技术。仅7年时间,ICT核心的技术平台体系

完成从PC(Wintel)到智能手机(Android&iOS+ARM)的颠覆,全球

计算平台中移动操作系统的占比超过50%,视频、微博等主要互联网

平台来自移动计算平台(Android/iOS)的流量超过50%,移动芯片

年度出货量则达到PC芯片的5倍。伴随技术与平台迁移的是技术发

展模式变革,移动互联网带动开源、开放成为主要技术的主导发展

模式,以开源技术开放体系构建纵向整合的生态系统使产业竞合迈

向新高度。

在智能手机年增长率刚刚低于50%之际,新的计算革命已经开启,智

能硬件、可穿戴设备甚至汽车互联网、新型机器人沿着移动互联网

的发展道路不断向各个产业领域蔓延,促进经济乃至社会变革。在

这场变革当中,我国企业表现出了良好的反应能力、创新意识、进

取精神,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实现了升级发展。为探讨最新的形势与

趋势,与业界分享我们的观点,我院推出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

版),希望共同推动我国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目  录

一、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1

(一) ICT产业的核心技术平台/体系颠覆性迁移.................................................1

(二)开放与开源成为主流技术的主导发展模式..................................................2

(三)互联网应用服务体系与商业模式重建..........................................................4

(四)移动互联网推动LTE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移动通信技术......................6

(五)智能终端产业步入成熟发展期......................................................................8

(六)移动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加速渗透............................................................13

二、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15

(一)纵向整合与横向融合交相辉映....................................................................15

(二)产业水平化探索进入新阶段........................................................................18

(三)移动芯片成为集成电路乃至整个业界焦点................................................21

(四)新一轮计算革命开启....................................................................................25

三、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方向与机遇..................................................................28

(一)开源背景下我国核心技术的发展路径........................................................29

(二)我国自主移动互联网应用生态的创建与发展............................................30

(三)以移动芯片为契机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升级........................................33

(四)我国智能终端厂商迈上新征程....................................................................36

四、应对移动互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40

(一) 移动数据流量的爆炸增长改变信息通信业发展格局................................40

(二) 知识产权将是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长期问题............................................42

(三) 应对日益严峻的安全挑战............................................................................45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一、国内外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

在过去的一年当中,移动互联网再次获得了巨大规模之上的高

速增长,在过去几年发展的基础上,完成了ICT产业核心技术平台/

体系的颠覆和互联网应用服务体系与商业模式的重建,也推动了LTE

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移动通信技术,移动互联网驱动的经济和社

会生活变革正在拉开更大序幕,从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甚至第一产

业延伸,我们正处于这场更大变革的起点之上。

(一) ICT产业的核心技术平台/体系颠覆性迁移

ICT产业的核心技术平台/体系的颠覆是移动互联网所带来的最

深刻的影响之一,即从PC(Wintel)主导的计算平台向移动智能终

端(Android&iOS+ARM)技术体系的迁移。产业链的所有关键环节

终端、操作系统、芯片、应用都围绕着这场变迁发生颠覆性变化,

目前已经达到或者远远超过50%这一临界数字:近三年全球移动智能

终端出货量年均增长率超过50%,2013年近10亿部,已达PC的3

倍;全球计算平台(含PC和移动智能终端)中移动操作系统(Android

和iOS)的占比超过50%,视频、微博等主要互联网平台来自移动计

算平台(Android/iOS)的流量超过50%,移动芯片年度出货量则达

到PC芯片的5倍,移动芯片和操作系统已经成为全球计算平台的主

流技术。

与此变迁相对应,是全球ICT产业的市场格局、产业体系、业

1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务模式乃至开发者阵营的大变换:占据产业制高点长达二十年之久、

被认为牢不可破的Wintel体系被颠覆,谷歌和苹果双雄争霸;Intel

为核心的垂直一体化芯片产业受到ARM开放模式的巨大冲击,水平

分工细化的移动芯片体系凸显优势;互联网从网页世界变成Web+APP

的世界,互联网服务的基本形态、用户体验、开发组织被改变,与

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高度关联的API接口与应用商店成为应用创

新的关键要素;互联网业务的格局与模式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重建,

移动即时消息、移动支付、O2O及相关移动流量平台成为互联网业务

的重心,商业模式围绕新的业务从无到有发展,移动互联网也驱动

互联网更深层次影响社会生活。

移动芯片和操作系统不仅侵蚀乃至占据了原有 PC的服务和制

造领域、影响了互联网业务的格局与模式,更向广阔领域扩展:可

穿戴设备(如AndroidWear)、智能电视,甚至汽车互联网(以谷歌

的OAA、苹果的Carplay为代表),移动芯片和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

统成为当今业界影响力最大、渗透力最强、最具发展活力的技术领

域。

(二)开放与开源成为主流技术的主导发展模式

与主流技术的迁移(从PC到智能手机)相对应,移动互联网带

动开源开放达到新的高度,终端平台主流的操作系统和芯片从封闭、

有限开放演变为开源开放。

终端主流软件平台的开源化发展是软件领域最重要的里程碑之

一。谷歌的Android引领了终端计算平台系统软件的开源浪潮,也

2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在商业上获得了巨大成功,有力推动了信息产业各个领域的开源发

展。除GMS(GoogleMobileService)和部分驱动程序以外,Android

是完全开源的,通过开源模式,谷歌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聚集了庞

大的产业力量,迅速主导了全球移动互联网的产业生态。

ARM的开放授权模式改变了集成电路产业的格局。ARM以开放式

的内核授权和架构授权两种模式主导了移动芯片体系架构的发展,

市场份额超过90%,并正对服务器等新的领域产生影响。基于传统封

闭模式的X86虽统治了PC领域,但在移动领域市场份额不足1%。

除了软件平台与处理器以外,移动互联网带动开源进一步向硬

件发展,即开源硬件——设计图、原料表和其上执行的软件通过开

源的方式授权。开源硬件借鉴了开源软件的思想,同属开源文化的

一部分,并带来了创客空间、众筹模式等创新。目前较为著名的包

括Arduino、Pcduino等开源硬件平台,开源硬件以及创新的商业模

式一起推动了小众化新型智能终端发展。

智能终端的操作系统、开源硬件与数据库、浏览器引擎、开发

工具甚至网络层面的开源运动(SDN/NFV)一起推动了开源跃升到了

一个新的高度。

ICT产业各个层面主流技术的开源开放对我国核心技术自主创

新具有特别的意义,今天我们的自主创新不仅要寻求技术突破,还

要高度重视生态系统的发展。以快速迭代的自主技术为核心以开源

开放模式构建生态系统成为当今业界巨头竞争的主导模式之一,在

开源背景下,我国产业界需要深入思考如何进行技术创新与构建自

3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主生态。

(三)互联网应用服务体系与商业模式重建

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颠覆了互联网世界以网页为核心的应用

形态,催生了全新的应用服务体系,并重建了商业模式。

当前,APP仍然是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主导形态。以网页为核

心的应用形态无法成功迁移至移动领域,而应用商店的服务体系快速

被用户接受,当前原生应用程序商店仍是应用聚合的主导平台,2013

年年底,苹果 App Store与谷歌 Google Play应用下载规模均达到

500亿次,应用规模均超过100万个。同时,产业界持续探索新型应

用形态,其中 HTML 5由于其功能性能仍不及原生 APP,同时缺乏核

心应用作为推广抓手,发展相对缓慢。而以微信为代表的超级APP模

式,在APP中融入互联网要素实现平台化发展,通过快速迭代满足了

用户的诉求,推动了应用形态的再次升级。

超级应用的能力持续提升,基于超级应用平台的服务体系不断扩

充。领军企业纷纷扩充其核心APP功能,并在应用内实现邮件、即时

消息、SNS、支付、浏览功能的调用,从而扩展其应用生态。比如腾

讯微信凭借其 6亿用户优势不断完善其服务体系,除原有浏览器/流

量平台,目前已包括搜索、电商、媒体、O2O、互联网金融等诸多领

域,通过服务体系的扩充为用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新浪微博同样

融入LBS、支付、浏览等核心要素,并试图通过提升用户体验扩大用

户规模。此外,腾讯、阿里、百度等企业,探索通过深度挖掘移动即

时消息、手机支付、地图等能力,在自身核心应用领域搭建超级APP

平台。

4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与互联网时代云侧为王不同,由于用户体验与交互环境的不同,

移动互联网时代云与端并立成为互联网服务的竞争要素。移动互联网

时代终端应用的入口作用凸显,浏览器、地图、移动即时通信、餐饮、

娱乐、购物、旅行、支付等客户端应用成为应用服务的关键界面、导

流的重要方式,亦成为各方巨头竞争的焦点,由于移动互联网服务发

展迅速,业界巨头通常来不及通过自身能力进行业务开发,因此业界

涌现出众多针对移动互联网收购案,其中谷歌先后收购电子商务企业

ChannelIntelligence、社交地图服务Waze、手机内容分享服务Bump

等,Facebook则以高额收购图片分享服务  Instagram以及移动即时

通信服务WhatsApp。国内互联网行业整合案也此起彼伏,百度以18.5

亿美元收购 91无线,阿里巴巴以 2.94亿美元入股高德,腾讯则以

2.14亿美元入股京东。

硬件成为移动互联网应用发展的要素。移动互联网拓展了虚拟世

界和现实世界交互的界面,但与桌面互联网世界中软件几乎是唯一要

素不同,移动互联网中硬件形态的快速发展促使移动应用出现颠覆式

创新,比如 Google Glass带来的第一视角增强现实应用等,目前智

能眼镜的应用范畴已涉及视频、新闻、社交、导航等诸多领域,此外

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不断涌现,相应的创新应用也应接

不暇,硬件已经成为业务创新的关键要素。

峰回路转,移动互联网应用的盈利前景无限,迅速实现商业模式

重建。移互联网用户规模与盈利规模不匹配的问题几年来制约着移动

互联网应用的进一步发展,其中2012年用户平均使用移动终端的时

长占所有媒体的10%,而移动广告收益仅为整体收入的1%。但2013

年,移动广告总规模达接近180亿美元,同比增长105% ,其中

5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Facebook的广告收入已达31.43亿美元接近广告总收入的40%。此外

2014年第一季度Twitter的移动广告收入更是占据其总收入的80%。

在商业盈利的憧憬下,移动互联网应用爆发发展,特别是通过线上与

线下结合重建商业模式,互联网企业重新梳理并与第三方重新建立独

立于桌面互联网之外的新的商业契约,初步构建了移动支付、旅游、

打车、餐饮、移动IM、微博客等诸多移动领域的新型生态系统。

(四)移动互联网推动  LTE成为历史上发展最快的移动

通信技术

全球LTE持续提速,市场引爆速度快于3G。4G正式商用四年来,

在全球范围内持续快速扩张,据GSA统计,截至2014年1月,全球

97个国家/地区共计部署263张LTE商用网络,LTE用户超过2亿。

LTE在初期的发展速度已远超当年的WCDMA,2013年表现得尤为突

出,在全球已建LTE商用网络中,近一半是在2013年推出的,同时

2013年LTE用户的年增幅达到166%,是其他移动通信技术增长的7

倍以上。同时,LTE在广度和深度方面也实现了全面突破,4G成为

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新热点所在,美国LTE网络覆盖率已达到90%,

随着中国和印度等亚太市场的加入,将推动全球LTE市场再创新高,

预计未来4年内4G网络将覆盖全球1/8的移动用户。

LTE改写全球3G通信产业格局,美日韩抢先成为发展热点。目

前LTE发展在地区、运营商两方面均呈现出集中化态势,全球LTE

用户95%在北美和亚太地区,美、日、韩三国更是领跑全球,合计占

比约80%;LTE用户超过千万的运营商共4家,超百万的只有14家,

6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绝大部分网络的用户数不超过20万。LTE集中化发展的同时也在不

断改写全球移动通信产业格局,欧洲众运营商虽率先推出4G商用网

络,但受到经济不振、早期3G投资过高且发展不够有力等多重因素

影响,LTE发展动力不足,被后期商用的北美、亚太等地区后来居上。

目前欧洲仅开通50多张LTE网络,且规模均较小,整体LTE用户占

比不足10%。

我国4G市场正式启动,将快速进入  TD-LTE市场爆发期。2013

年12月4日,我国为三个运营商发放了TD-LTE牌照,并分配了

210MHz频谱资源,标志着全球潜力最大的LTE市场正式启动。在此

之前,我国业界对TD-LTE进行了5年研发及试验,在相关技术、产

品、组网性能和产业链服务支撑能力等均得到验证,已形成了由10

家系统、14家芯片(FDD16家)、80多家终端组成的TD-LTE产业生

态链,为商用后4G市场的快速繁荣做好了充分准备,2014年在终端

产品丰富程度、运营商补贴力度、网络覆盖完整度等方面均将全面

实现增强,带动市场快速进入规模扩展阶段。通过中国市场的大力

发展,TD-LTE的国际影响力将得到显著提升,预计2014年全球

TD-LTE用户将超过5000万户,在LTE用户中的占比将上升到20%。

移动互联网成为推动LTE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互联网服务移

动化浪潮势不可挡,但现阶段众多的应用服务因受限于3G/2G网络

能力而无法得到开展,如视频会议、视频通话、视频监控等视频类

应用,云存储等大流量交互类应用等。LTE带来的是更大的带宽、更

高的容量、更低的每比特成本,将有力促进上述移动互联网应用服

7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务的发展。同时,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的发展直接带来移动数据流

量的大幅提升,是促进运营收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韩国移动数据

流量在部署LTE两年半的时间内增长了80倍,SKT更是借此扭转3G

时代ARPU连年下降的趋势,其LTEARPU比智能机平均ARPU高22%。

与应用服务发展相匹配的是,移动智能终端在LTE终端中的比例从

2011年中的10%快速增长到2013年的37%,预计将很快超过数据类

终端,成为LTE最主要的终端类型。

(五)智能终端产业步入成熟发展期

移动智能终端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电子产品分支。移动智能

终端自2007年起步以来高歌猛进,在2010年末首次超过PC同期出

货量,其后进入高规模高增长阶段,至2013年其出货量首次超过功

能手机,约为PC同期出货量的3倍,以年出货10亿部的市场体量

成为当今市场容量最大的电子产品分支。手机智能化进程带动计算

机与电视设备革新,促使平板电脑、智能电视继智能手机后进入高

增长通道,2013年平板电脑年出货达到1.8亿部,首次超越同期笔

记本出货量,预计两年内将全面超越PC产品。终端智能化浪潮对电

视等简单信息产品的革新将更为迅速和彻底,2013年智能电视形成

了百分百以上的超高增长,逐渐成为家电品牌厂商新品发布的标准

形式,在2014年将保持增速成为新的规模化智能产品体系。

8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数据来源:IDC、Gartner

图1:2008年-2013年主要个人计算设备出货量一览表

中国已成为全球智能终端增长的绝对主导力量,并引领全球移

动市场智能化演进。2012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2.58亿部,份额

超过全球1/3,并以167%的增幅远超全球水平,一举超越2012年之

前历年之和。2013年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更达到4.23亿部,全球份

额贡献逼近50%。在智能化方面,2012年二季度我国手机出货中,

智能手机占有率已超越功能手机达52%,领先全球整一年时间完成历

史更替(全球在2013年二季度首次超越50%达到52%),而至2013

年四季度,我国新出货手机的智能化比例已高达75%。

移动智能终端深刻改变信息产业全球产业格局。移动智能终端

早期发展较慢,但自2007年苹果发布iPhone以来发展迅猛,不到7

年时间规模就超越了功能手机,其中从2008年至2012年均保持了

超过50%以上的年增长率,而PC自20世纪70、80年代发展至2011

年才至顶峰。在这段转折迅猛的产业变革中,能否迅速的把握机遇,

9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对于各国政府如何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争取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

领先地位至关重要。在智能终端发展的7年当中,欧洲、日本在移动

通信与早期应用和终端中形成的领先局面在数年内全面瓦解,美国

在信息通信技术创新中的综合优势得到全面发挥和强化,并通过开

源操作系统打通硬件生态,构建了以美国企业间紧密的纵向联系为

根基的产业生态系统,主导了当前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变

革与创新。而韩国、台湾则抓住智能终端及芯片与元器件的重要机

遇,获得较好发展,但集中于硬件的产业集聚尚难以形成相互关联

的产业生态

当前传统智能手机产品已经逐步进入稳定态势。一是2013年智

能手机市场总体增速明显放缓,全年出货10亿部,至2014年第一

季度同比增速已跌至22%,在全球第一季度手机出货统计中,智能机

比例已经达到62.7%。二是利润率持续下滑,苹果和三星净利润均出

现一定程度的回落,国产厂商中除知名品牌大多处于盈亏边缘。三

是核心技术趋于稳固并进一步集中,无论是移动操作系统还是移动

芯片都高度集中于Android、ARM类软硬平台,这些平台的版本演进

速度决定了智能手机产品的更替节奏,使得行业领先者和落后者之

间的技术差距逐渐减小。

10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数据来源:Gartner

图2:2011年-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分季度销量图

当前全球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智能手机排行榜。全球中高端智能

机市场经历七年洗牌后,也已经进入了相对稳定的发展通道。三星、

苹果凭借中高端产线优势,分别代表Android和iOS两大阵营高居

全球智能手机前两位,但在2014年第一季度出现了小幅下降(苹果

-1.6%,三星-1.7%)。华为、联想、LG、中兴等企业稳随其后,其中

华为、联想增幅较大,但与苹果、三星仍存较大差距。

表1: 2014年1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Top   5

设备商

出货量

份额

较2013年1季度增幅

1.三星

2.苹果

3.华为

4.联想

5. LG

其它

85

30.2%

15.5%

4.9%

4.6%

4.4%

40.5%

100.0%

22%

43.7

13.7

12.9

12.3

113.9

281.5

16.8%

47.3%

63.3%

19.4%

35.2%

28.6%

数据来源:IDC

总计

11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随着移动智能终端在主流市场中的增速放缓,同质化竞争加剧,

终端企业更加积极的探索智能手机产品边界。一方面智能手机的大

屏化经过2012年起的不断突破后形成多个细分空间,4.5寸、5寸、

5.5-6寸各踞一方;另一方面7寸平板手机将成为新的中间产品领

域。7寸以下MINI平板因便携灵巧博得消费者青睐,支持3G上网与

通话功能逐渐成标配,2013年具备通信功能的平板电脑已经超过70

款,三星、华为、联想等均推出此类产品。6寸以上智能机将逐渐成

为2014年的主流规格产品,如华为Ascend  Mate已配备6.1寸屏,

GalaxyNote8.0配备8寸屏,华硕FonePad配备7寸屏。智能手机与

平板手机在屏幕边界上已经逐渐模糊,在电池容量与体积选择上也

开始趋同,加剧了手机与平板厂商之间的竞争,平板OEM与全志、

瑞芯微等平台的长期磨合优势也将会对国内智能机市场带来新的变

化因素。此外,终端厂商亦围绕产品外观和制式换代开展新品研发。

终端产品普遍在现有架构下基于4G网络换代机遇推动产品线升级,

4G多模多频智能机、数据卡、平板电脑等产品相继上市,在产品功

能与外观设计上形成一定差异,如索尼关注智能机影像能力的不断

提升;魅族围绕大屏产品,在硬件与UI上进行创新;HTC强调工业

感设计与硬件水准,在HTC One M8新品中实现一体化机身;小米推

崇高性价比的硬件产品和互联网式的软件设计理念;华为、联想、

中兴等品牌企业更是细分了多产线之间的设计差异,围绕明星机型

宣传塑造与产品外观及软件设计呼应的品牌形象。

12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新尺寸平板电脑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促使大小品牌商都能够在

各个地区不同市场区隔中分得一杯羹,并进一步扩展平板电脑市场

容量。

专栏1平板电脑产品多元化发展

平板电脑在 2012年之前一直由  iPad所定义的  9.7寸产品线引领着产业发

展,但 2013年基于  Android的小尺寸平板电脑在产品形态和出货规模上均获得

实质突破。

尺寸分化。2013年内,联想与联发科合作推出三款平板新品以中低价位挺

进 7英寸和 10英寸产品区间;惠普转战  Android生态首次推出  Slate7平板产品,

定价于 169美元;华为  MediaPad、荣耀 X1等聚焦  7英寸平板手机产品线。

功能多元。在产品形态上,不同的尺寸选择也推动着平板电脑的差异化设

计,如三星推出的 Galaxy Note 8.0主打  S pen手写、通话功能和多窗口模式,

索尼 Xperia Tablet Z主打三防和极致轻薄的设计,华硕  Fone Pad主打手机接驳

平板基座的多用途理念。

市场调整。大量以市场占有量为目标的低价平板新品避开与 iPad价格上的

正面相冲,并丰富了用户对平板电脑的使用场景,但也对传统的 1000元及以

下的中国白牌平板电脑企业形成挤压,其结果将在 2014年得到显现。

(六)移动互联网在社会生活中加速渗透

相比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对传统行业具有更深远影响。移

动互联网借助移动终端本身的移动性、便捷性快速融入诸多实体产

业,从而带动了实体产业的发展。以移动支付为例,移动支付通过

各类APP与社会服务业广泛融合,在公共交通、零售行业、餐饮行

业都得到普及,未来现金与信用卡的使用量或将大幅度下降,将有

可能促使金融业中成本较高的大型金融网点逐步减少,用于前台现

金与现金卡处理的资源将更多用于电子支付数据的处理。微信等新

型移动即时通信产品的问世不仅丰富了短信、电话的内容与表现形

13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式,更融入了资讯、以及生活的各类信息,从而打通线上线下,深

刻影响生产生活,推动传统产业变革和新兴业态的发展。当前移动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诸如交通、餐饮、服装、旅游、支付等领域。例

如LBS与打车服务的结合促使打车类应用急速增长,目前已有近百

款打车软件,其中嘀嘀打车用户已突破4000万,2014年1月10日

至2月9日订单总数超过2100万;线上与线下服务的结合促使餐饮、

服装等行业进一步发展,大众点评、阿里、腾讯等企业相继进军O2O

领域,其中大众点评2013年下半年O2O订单总数已超过百万。O2O

将互联网与线下实体店对接,实现互联网落地,提升用户体验,O2O

的商业模式将持续不断的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社交与移动支付的

结合更颠覆了人们对于移动互联网的认知,微信红包在短短两天时

间里吸引500万用户,红包发放总量超过2000万个,移动社交支付

亦成为互联网金融的新战场。

移动互联网服务还将进一步向第一和第二产业延伸。移动互联

网应用的变革始于社会服务业,在社会服务主要行业逐步实现移动

数据化后,移动互联网将由前端服务接口向中间销售链、后端生产

链延伸,形成对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深刻变革。这种变化在互联

网时代已经出现,如淘宝类大型电子商务平台通过电子贸易平台的

构建,促生中国网商群体,弱化了传统商贸渠道在消费业中的主导

作用,通过前端销售模式的变革逐步整合了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

中小型生产能力,对服装、小商品制造行业、小型农贸及加工业的

信息化形成促进,而移动互联网将进一步拓宽应用范围与深度,通

14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过零售业、餐饮业、交通业、传媒业的不断渗透,改变着小商品制

造、汽车生产、内容生产等更多领域。

二、全球移动互联网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网在产业巨头引领的终端软件、硬件与服务垂直一体

化整合发展的背景下经过七年高速发展,规模得到快速扩张,同时,

业界一直在探索产业的水平化路径,技术、终端、应用等加速横向

融合,特别是超级APP带来水平化模式的重要创新。移动互联网关

键要素仍在不断耦合升级,在智能终端及软硬件技术交替演进当中,

新一轮计算革命已然开启。

(一)纵向整合与横向融合交相辉映

全球移动互联网产业巨头持续推进基于操作系统的纵向一体化

整合以进一步放大产业生态整体优势,与此对应,众多企业积极探

索横向融合拓展,移动互联网技术产业要素正面向信息通信乃至传

统产业领域全面加速渗透。

以操作系统为战略基点开展产业链纵向整合仍是当前移动互联

网产业竞争的核心主线,全球科技巨头在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领

域持续激烈争夺,形成2+X”产业格局,Android拥有绝对领先优

势。自2007年发布起至2011年三季度全球市场即首次过半,Android

起步后发展速度高达苹果iOS同期六倍,至今已主导市场超过两年,

2013年其更以78.4%的份额绝对领先,规模化成功远超Symbian最

辉煌的时期。另一个主要竞争者,苹果iOS系统则伴随新产品发布,

15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市场份额呈周期上扬特征,2013年份额达到15.6%,连同Android

两强共同占据了全球绝大部分市场。微软经过几年努力上升到3.2%,

黑莓则继续下滑至1.9%,其它各类操作系统仅占1%份额。而曾经的

移动操作系统领导者Symbian则在短短几年内市场份额快速下滑并

退出历史舞台。Android在中国市场的主导优势更为凸显。2013年

四季度Android以新增市场94.6%的绝对领先优势主导国内市场,受

其挤压其它国际操作系统份额均落后于全球平均水平(苹果iOS为

4.2%,微软Windows为0.8%)。

操作系统是产业链纵向整合的基石,凭借隐性控制机制谷

歌整合打造并深刻影响Android产业生态。谷歌在开源Android代

码的同时,通过创新运作机制拥有了对Android硬件生态的极大影

响力:一是在项目组织上,Android彻底摒弃了传统依托开源社区的

开放互动组织方式,转而采用几乎完全以谷歌员工团队为主体的集

中式独家运作;二是在名义上的资源授权上实质采用了分级授权机

制,谷歌拥有最新版本Android源代码发布对象与提供时间、技术

支持服务、兼容性认证等控制权,这些共同构成了对终端企业的控

制链;三是在演进机制上, Android每一最新版本发布都会仅选择

一家终端企业与芯片企业作为紧密伙伴。在这一系列控制机制的影

响下,伴随Android市场份额持续攀升,谷歌对全球硬件生态控制

力越来越强。此外,谷歌通过GMS(Google Mobile Service)体系

获得了全球应用市场主导优势。谷歌通过 Android内置了一系列未

开源的基础性自有应用服务,其中既包括规模与苹果应用商店相当、

16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全球规模最大的Google Play应用商店,也包括邮箱、移动语音、

地图、搜索、云存储等其他关键应用服务领域的重要基础性移动业

务,这些共同构成了一个极具市场竞争力的应用服务体系(GMS)。谷

歌凭借其显著市场优势及隐性控制机制,推动国内外合作终端企业

普遍签署了全球市场统一的搭载协议,谷歌GMS借此渠道主导当前

全球应用服务市场。

移动互联网技术产业要素面向 ICT乃至传统线下产业领域全面

横向融合演进。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芯片、交互等关键技术持

续跨界渗透。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移动芯片、交互、传感等发

端于移动互联网的关键技术应用已超越传统手机范畴,成为跨整个

ICT产业的通用基础设施:在移动操作系统方面,苹果基于iOS系统

定制研发iWatch手表,推出车载专用iOS版本,谷歌Android系统

正向谷歌眼镜、谷歌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甚至工业控制设备延伸,近

期还成立了开放汽车联盟(OAA,Open Automotive Alliance),意图

面向广大汽车市场。在移动芯片方面,谷歌眼镜、三星手表等已发

布可穿戴设备均基于既有成熟移动芯片产品,Facebook、百度等互

联网企业正积极探索采用基于ARM芯片架构的服务器。在人机交互

领域,发端于移动互联网的多点触摸、增强现实、智能语音、眼动

交互等创新人机界面更已逐步成为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间的通用标

准体验入口。移动智能终端向泛终端形态融合拓展演绎。移动智能

终端的爆发增长深刻重构了以个人电脑为代表的传统智能终端产业

格局,不仅如此,移动互联网正深度融合物联网技术,快速向可穿

17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戴设备、智能家居、车联网等泛终端垂直领域延伸,国内外众多科

技企业纷纷积极投入探索发展智能电视、车载设备、智能手环、智

能戒指、智能鞋等创新形态终端,特斯拉更推出智能电动汽车试图

革命性重新定义驾驶体验并变革汽车产业,空前规模的泛终端统一

竞争空间正加速形成。

(二)产业水平化探索进入新阶段

虽然产业巨头以手机操作系统为核心通过生态系统竞争,占据了

产业主导地位,但随着互联网、终端制造等相关产业参与者相继进入,

并纷纷试图通过自有优势冲破现有纵向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水平化探

索的效果开始显现,目前已出现三种主要的水平化发展路径。一是以

Facebook、Firefox为代表,试图通过HTML5等新型Web技术,在操

作系统及软件平台层面实现产业水平化演进;二是以腾讯、新浪为代

表,通过打造超级APP的新型业务模式,推动产业水平化演进;三是

以模块化手机(中兴、MOTO)为代表,尝试通过统一移动终端硬件组

件标准,探索产业水平化发展新途径。

在软件层面,HTML5等新型Web技术,已成为业界实现水平化演

进的重要方向,但发展重点不断迁移。基于 HTML5研发新型 Web OS

替代原有操作系统成为业界的首要探索方向。随着移动应用的加速繁

荣,多平台适配的门槛愈发凸显,Facebook及  Firefox先后推出基

于HTML5的操作系统或软件平台,试图通过新型web技术有效解决原

生 OS平台分裂等问题,并满足应用跨平台和“一次开发,多处运行”

的需求。但由于HTML5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其仍存在诸多不成

熟的因素,如对终端能力支持不足、处理能力较弱、产业各主体博弈

18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导致平台标准不统一等等,故通过新型 Web技术在根源上瓦解原生

OS与应用间紧耦合绑定的策略难以达成目标。随后,围绕自身的核

心能力搭建新型应用分发渠道,在现有软件平台之上构建应用平台,

成为业界探索发展的重要方向。其中 Facebook利用其庞大的用户基

数以及累积数年的用户社交关系,探索通过Facebook App Center解

除平台与应用的耦合关系,但其实质仍是向原生商店导流,目前其导

向苹果AppStore的月访问量已达数亿次,而由于缺乏核心竞争优势,

其影响力仍与原生应用商店差距较远。基于开源平台抢夺用户的第一

界面(Launcher),是业界软件层面水平化探索的另一方向。其中

Facebook、Kakao、国内的久邦数码等公司都推出了类似的Launcher

应用,部分应用发展迅速,但目前看纯粹的桌面 UI根本无法动摇产

业主导者的竞争优势。

在应用服务层面,基于原生操作系统,并在其上层搭建自身生态

体系/超级应用,已成功实现产业水平化演进的新突破。我国互联网

企业在全球巨头构建的垂直化发展模式之上探索创立了一条独特的

发展路径和发展模式,即通过用户规模优势,不断融入新型业务能力,

以互联网方式,构建一个超级应用,并在超级应用之上建立自己的应

用体系,在另外一条路径上成功实现了产业的水平化发展。其中腾讯

微信、百度轻应用等是典型代表,前者不断融入LBS、移动支付、社

交、二维码等重要属性,后者则通过搜索与轻应用的紧密结合实现自

身APP能力扩充,这些超级应用均借助其桌面互联网用户群优势,快

速实现应用服务的模式创新与分发,并通过开放标准化API,实现基

于其自身应用平台的跨操作系统、跨终端的服务特性。从目前的产业

实践看,虽然龙头企业凭借软件平台优势成功打造了当前移动互联网

19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纵向一体化格局,但软件技术并不是打破封锁的唯一途径,通过应用

服务的模式创新或将更有效地推动产业水平化演进。

在基础硬件层面,模块化手机探索将硬件接口标准化,或将开启

智能终端硬件水平化发展的新变革。移动终端芯片的SoC(Systemon

a Chip)模式促使移动终端硬件领域体系林立。目前,大部分移动智

能终端采用了集成芯片,即在芯片上集成 CPU、GPU、内存控制器等

模块,Soc使芯片厂商在工艺制造、结构框架及功能设计等环节高度

耦合,手机的各个部分实际上难以拆解。模块化手机概念的推出,将

手机分为固定的多个模块,并采用相同标准,或将实现硬件水平化创

新。MOTO、中兴等企业推出了模块化手机概念,探索将移动终端分为

多个模块组件,各个模块组件可随时自由更换,模块化手机的发展将

大幅降低智能终端的硬件门槛,用户可通过更换相应组件进行智能终

端的组装与升级,模块化手机的发展或将带来终端硬件的水平化革

命。但真正意义上实现手机的模块化发展存较大挑战。一是,为解决

移动终端高性能与便携、功耗的主要矛盾,硬件高度集成已成为当前

发展的必然趋势,体积与功耗等问题将成为模块化手机发展的首要挑

战;二是,当前移动领域发展需要软硬件的协同配合,包括软件操作

系统对底层 CPU、GPU的调度等问题,如何在软件操作系统层面自发

适应不同硬件,同样面临巨大挑战;三是,模块化标准较难统一,目

前MOTO Prject Ara探索将智能终端分为WIFI、蓝牙、存储、电池、

天线、处理器六个模块,而中兴 Eco-Mobius Phone则探索将智能终

端分为屏幕、处理器、电池和摄像头四大独立模块,标准的分散同样

将制约模块化手机的进一步发展。

20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三)移动芯片成为集成电路乃至整个业界焦点

移动芯片主导集成电路市场增长,重塑集成电路产业格局。2012

年全球移动芯片市场规模已比肩PC,随着智能终端市场的持续增长

及PC的不断萎缩,移动互联网已成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关键推动

力,2013年移动芯片需求首次超过PC,消费迁移所导致的集成电路

整体产业结构性变革已成定局,未来这一趋势仍将继续深化。以移

动芯片为中心的集成电路产业新格局初步建立,产业主导者也在不

断博弈的过程中易位,ARM崛起成为芯片基础技术的新领导者,全球

90%以上的移动智能终端处理器采用了ARM架构;芯片设计企业高通

市值一度超越PC龙头英特尔,成为新一代霸主,其两年前还仅为英

特尔的一半;芯片代工企业台积电的市值也在不断逼近英特尔,二

者差距快速缩小。

移动芯片带动制造技术不断演进,再造集成电路发展模式。从

集成电路的产业构成来看,集成电路制造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占比

超过50%,制造技术因而也成为整个集成电路技术发展的核心。受移

动智能终端市场的需求引发,移动芯片工艺技术近几年始终保持快

速升级的态势,带动制造技术在不断逼近摩尔定律极限的同时仍保

持活跃创新,从2007年以来,台积电工艺升级周期已由三年一代缩

短为两年一代,2014年进入20nm节点。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引领者

Intel也已加大对移动芯片工艺技术的投入力度,在下一代14nm节

点即将实现PC及服务器芯片与移动芯片工艺技术的同步升级。快速

21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迭代的芯片产品及快速升级的工艺技术对芯片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研

发及资金要求,集成电路既有发展模式不断被深化,在制造和设计

分离的基础上,继续分化出专注于IP核研发的企业,并通过开放式

发展降低了芯片设计技术门槛,目前取得ARM基础架构技术授权的

芯片设计企业已达300多家。同时,随着移动芯片功能多样化及工

艺高端化发展,IP核、设计及制造技术的升级难度均大幅提升,亟

需产业多环节协同创新、通力合作以实现突破。如在移动芯片的工

艺及相关IP核研发上,设计和制造的合作深度远超其它领域;而在

新工艺研发及产业建设中,制造企业即与设计企业共同进行技术研

发和关键参数调试,台积电通过和高通的紧密合作保证了28nm量产

的快速实现,中芯国际40nm产线的量产也得益于与展讯的紧密合作。

移动芯片初步呈现应用处理芯片(AP)和通信基带芯片(BB)

并重、外围加速的技术创新态势。移动芯片由基带、射频、应用处

理器、GPS、蓝牙、音视频处理、传感器等多种芯片构成,其中,基

带芯片是通信的中枢,控制射频芯片共同实现通信功能,技术核心

是对通信协议算法及信号的处理;应用处理芯片类似于CPU,主要处

理计算功能,承载操作系统、处理人机交互和丰富的移动互联应用。

二者共同保证了智能终端核心功能的实现,成为移动芯片近几年发

展创新的关键。此外,传感、电源控制、连接型芯片等外围技术也

在加速进步。以传感为例,近年来继加速度、光线、距离之后,电

子罗盘、陀螺仪等相继进入广泛应用后,目前指纹识别的引入则为

22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个人安全验证、移动支付、行业应用等提供了更多硬件能力支撑。

LTE多模多频芯片实现全面突破,面向未来 LTE-A芯片研发开

始起步。通信芯片(通信基带芯片和射频芯片)与移动通信网络发

展紧密相关,随着LTE商用,2G/3G/  LTE等多网长期共存状况使得

多模多频成为通信芯片发展的重点,并在多模多频所需的射频芯片、

射频前端整合方面也需要同步增强。目前高通在技术和市场上暂时

实现领先,占据LTE多模多频芯片绝大多数市场份额,其已推出包

括全部移动通信制式的28nm六模基带芯片,并配有高度集成的射频

前端解决方案RF360芯片,能够支持全球4GLTE网络实现世界手机。

但随着MTK以及海思的产品在2014上半年商用、展讯及联芯等在

2014年底商用,整个LTE多模多频芯片市场格局将在2014年中发生

转折。同时,LTE正在酝酿新一轮演进、增强,连带LTE-A多模芯片

的研发也已提上日程。

应用处理芯片围绕处理能力呈现双路径并行升级。为了满足移

动应用创新的需求,2013年应用处理芯片围绕处理能力形成两条技

术升级路径:一是继续加大多核复用程度,以MTK、三星等推出的八

核芯片为代表,基于ARM最新的big.LITTLE技术,能够实现八核灵

活调度;二是通过提升单个核的处理能力来实现整体升级,以苹果、

高通等推出的64位ARM架构芯片为代表。目前,两条技术路径呈现

出交叠融合的发展态势,芯片基础架构在向64位升级的同时也充分

借鉴已有的多核并行技术,实现处理能力的重大跃升,MTK、高通等

23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多家企业在2014年初密集发布一系列多核64位芯片。但多核64位

处理器的规模普及仍需操作系统及上层应用等支持,目前Android

对此的优化仍在进行当中。

多功能集成单芯片及turnkey一体化解决方案仍是发展的重要

方向。移动芯片多功能集成趋势也在持续加强,重点整合应用处理

器和通信基带处理器的集成型单芯片因性价比、功耗控制等优势而

快速发展,全球智能手机出货中单芯片方案占比超过50%,我国则接

近90%。目前单芯片已经突破多用于低端机的传统发展理念,近年高

通的全线进入及联发科的快速升级实现了中高端及高端市场的全面

突破,三星galaxy系列的多个版本终端即采用了高通的集成单芯片

产品。Marvell、展讯、联芯等也是集成型芯片的重要参与者,Intel

收购英飞凌为后续集成单芯片的发展积累更多技术基础;而苹果、

三星和英伟达目前仍主要集中在独立应用处理芯片的研发。除此外,

联发科首创的整合操作系统在内的完整软硬件一体化智能终端解决

方案极大降低研发成本,对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助力不少,国内的

展讯、联芯等基本实现同步发展,高通、Marvell等也充分切合市场

需求而快速跟进。

移动芯片仍在加速向更多领域渗透,影响未来格局。除智能手

机、平板电脑外,移动芯片正在向可穿戴及智能电视等更多领域渗

透。部分可穿戴终端与智能手机架构类似,并需考虑到操作系统匹

配及应用兼容等问题,业界大多直接基于成熟的移动芯片产品进行

24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研发,如谷歌眼镜、三星手表等。但为了满足可穿戴芯片所需的更

低功耗、更高集成等差异化需求,移动芯片设计企业也纷纷针对可

穿戴设备推出芯片产品,如英特尔的超小超低功耗Quark处理器、

君正的智能手表芯片、博通的无线连接平台WICED等。同时,移动

芯片的应用也正在向服务器等领域扩展,而移动芯片与开源硬件等

的融合更为其在物联网的创新应用孕育更多可能,对整个集成电路

产业的影响也更为深远。

(四)新一轮计算革命开启

智能手机刚刚进入普及期,但新一轮计算革命已经初露端倪。

基于智能硬件的新型智能终端设备,融合丰富感知能力并以可穿戴

等新型应用模式融入人类生活当中,正在开启一个新的计算时代。

与目前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基本形态和技术架构已然相对固定不同

的是,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形态、功能定位和交互界面皆为重新定义,

成为当前国际巨头争相创新的焦点所在。2013年,谷歌推出的Google

Glass正式开启了面向新型交互的可穿戴设备先河,索尼和三星等也

纷纷跟进推出智能手表等满足用户新型交互需求的产品。除此外,

众多创新型企业快速兴起,如Pebble Technology和Misfit

Wearables等,推出了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引发业界高度关注,Pebble

Watch更是成为首个在众筹平台Kickstarter上融资超过千万美元

的项目。虽然可穿戴技术尚未被广泛使用,但它在医疗、健康、信

息交互等领域中所激发和展现的无穷潜力,已经开始显现出巨大的

25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商业价值。据国际咨询机构预测,全球可穿戴设备将由2014年的1

亿台增长到2018年的3亿台。

可穿戴设备与现有智能终端技术架构迥异,带动智能终端技术

多元化创新。可穿戴设备正处于产业发展的关键节点,在产业积极

参与下其短板技术有了重大进展:一是基于OLED的柔性显示技术有

望在今年步入商用,推动传统智能终端进一步变革产品形态,从而

实现产品定位的升级,并使得智能穿戴相较智能手机而言,具有更

为丰富的外观形态。二是基于磁感应的无线充电技术逐步成熟,苹

果已注册对1-3米范围内设备进行无线充电的近场磁共振技术,

配合可穿戴设备低功耗芯片和软件优化将有效缓解早期设备在能源

方面的掣肘。三是谷歌推出了针对可穿戴设备的开源操作系统

Android Wear,不仅整合了搜索、语音、位置、健身等诸多智能手

表主流应用,而且融合googlenow等云端服务、开放丰富的应用程

序接口,为可穿戴产业提供基础软件和服务平台,推动其快速规模

化发展。

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将极大促进现有移动应用体系的繁荣。可穿

戴设备作为用户接入互联网的新方式和新入口,为应用提供了更多

的场景、更多的数据以及更多的能力。一方面,可穿戴设备增强用

户捕捉和加工信息的能力,从而实现更准确的决策。另一方面,用

户通过可穿戴与终端深度融合,令信息的传递和交互更加便捷直接,

加速信息的互联和共享,改变用户行为模式和行动效率,目前基于

可穿戴新型应用生态模式正在建立。

26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除了可穿戴之外,汽车电子等也深受智能终端革命的影响,深

刻变革传统行业。车载系统与可穿戴设备的融合,带来车辆信息展

示和驾驶员状态监控的智能设备的兴起。如PebbleWatch与奔驰汽

车合作设计的应用可展示车辆静态信息;尼桑汽车推出的概念智能

眼镜和手表,在监控司机身体情况的同时,还可以将车辆行驶信息

罗列在使用者眼前。此外,车载电子智能系统的开发将汽车的

二块屏作为新的应用呈现平台而撬动更大的市场价值。苹果针对

车载信息系统开发了 Carplay系统,实现 iOS系统在汽车领域的映

射,通过iPhone可以与苹果的一切平台、工具、产品对接。谷歌的

开放汽车联盟和特斯拉基于 Linux自主研发的车载系统也是基

于类似思路设计。

智能终端革命仍在加速蔓延,开源硬件助力更多传统终端的智

能化再造。一方面,开源智能硬件与开源软件相结合,为新型智能

终端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谷歌发布的OpenAccessoryAPI+ADK

将Android与Arduino有机结合起来,对整个泛终端产业而言,此

类开源技术可以使得解决方案的实现更普遍、经济规模要求更低、

重组成本也更少。另一方面,开源智能硬件创新终端生产和制造模

式,创意团队/开发者在依据市场需求完成产品原型设计之后,通过

众筹平台采用预售模式招募启动资金,进而根据需求实现定量生产,

有效解决了传统硬件制造模式中产品与市场需求脱节、投入成本大、

回收周期长等问题。开源硬件所基于的这种C2B方式不仅能够实现

从设计到产品的快速转换,而且极大的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了开

27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发风险,使得硬件复兴成为目前产业发展的又一热点所在,不仅吸

引了谷歌、微软等巨头争相布局基础软硬件技术平台,也涌现出了

一大批创意团队。

终端计算革命加速推进移动互联网与物联网的深度融合。在医

疗领域,血压仪、运动手环/腕带等围绕健康跟踪和管理的硬件创新

多以监控预防为目的,重在提升用户生活质量,变被动疾病治疗为

主动健康管理,推动医疗行业发展理念变革。在智能家居领域,家

庭网关技术作为创新的基本元素,实现远程控制现有家居设备,并

有望融入社区信息、市政管理、公共服务体系等,以此为基础促进

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整个智慧产业的快速普及。在交通领域,车

载控制系统与车辆交互进行感知控制,并与交通系统交互获取路况

信息,以创新模式实现交通疏导、车位调度、加油站导航等车联网

应用需求。

三、我国移动互联网发展方向与机遇

正如我院2011、2013年移动互联网白皮书所预计,移动互联网

对我国来说是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在过去的几年当中,我国产业界

在桌面互联网和移动通信领域的发展基础上,紧跟移动互联网发展

趋势,凭借巨大的市场优势、终端产业集群优势和相对完备的产业

链,实现了终端企业的快速转型,占据了国内移动互联网应用的主

流市场,诸多企业甚至具备了世界级的影响力,对产业生态的控制

28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力进一步提升。在核心技术开源开放的背景下,我国产业亦有实现

核心技术产业特别是操作系统和集成电路突破的重大机遇。更进一

步,对我国来说,特别有意义的是移动互联网应用推动的经济和社

会管理变革,推动各行各业创建新的发展模式,大大提升经济效率,

甚至催生新的产业,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

驱动力量。

(一)开源背景下我国核心技术的发展路径

移动互联网带动的、从端到云甚至到硬件(开源硬件)的主流

技术开源化浪潮,对我国自主创新意义重大。开源技术能够极大缩

短我国产业的学习曲线,借助全球的开源成果、人类的共同财富,

我国产业界能够在技术巨匠的肩膀上发展自己的技术产业。

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开源和移动芯片内核及架构开放式授

权对我国部分核心技术特别是操作系统和芯片技术的发展路径产生

实质影响——在 PC时代由于 Windows的闭源和  Intel的封闭产业

链,以及我国较差的技术产业基础,我国很难在桌面PC的核心技术

方面有所建树,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技术开源开放的背景下,我

国产业界在一开始就融入到全球的主流技术创新当中:我国有近10

家公司参与了操作系统的深度研发/改进,更多的公司参与到芯片设

计乃至制造当中。

在主流技术开源开放背景下,我国信息技术产业核心技术自主

创新的路径更为清晰。不论是多年的技术创新经验,还是近几年的

29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产业实践,都证明参与研发并融入主流生态、进行局部技术创新并

获取一定市场份额、全面提高技术能力和对产业的掌控力、最终建

立自主的技术产业生态是当前我国核心技术创新的更佳路径,与此

相对比,在我国技术产业水平还未达到相应高度、参与的又是完全

的市场竞争情况下,一开始就脱离全球主流生态构建所谓完全自主

的技术平台和生态系统的路径,并不恰当。

开源开放背景下融入主流技术生态的自主创新仍将面临巨大挑

战。在主流技术生态中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需要在激烈的技术产

业竞争中,更迅速的技术迭代提高技术自主能力、更贴近用户需求

扩大市场份额、更低的产业成本提升产业掌控力、更准确的构建知

识产权体系避免市场风险,以及逐步、适时构建与技术相衔接的产

业生态。开源开放背景下的自主创新绝非捷径,而是在准确洞察技

术趋势基础上,紧扣产业发展要素,逐步介入深层次的技术研发,

并构建自主生态,在全球竞争中持续磨练与不断提升的复杂过程。

(二)我国自主移动互联网应用生态的创建与发展

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服务迅速形成巨大规模。在用户方面,伴

随移动智能终端的快速普及,我国已拥有全球最大的移动终端用户

规模,移动互联网用户数超过8亿。在应用规模及下载规模方面,截

至2014年2月,我国主要第三方应用商店应用规模累计接近400万

个,累计下载规模已超过3000亿次。在开发者方面,我国开发者已

超过40万,其中个人开发者超过10万人,企业开发者超过30万。

30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在核心应用方面,微信用户规模已突破 6亿,月活跃用户超过  2.7

亿,单日文本传输量高达127亿次,UC  Web用户规模突破5亿。在

应用渠道方面,我国拥有超过50家第三方应用商店,是我国重要的

应用聚合平台。

我国互联网企业发挥原有优势,在我国移动互联网的几乎所有

主要领域都占据了主导地位,构建了本土的移动互联网应用体系,

我国企业已成为应用服务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一是,通过技术与业

务模式创新,诸如移动即时消息、移动浏览器、轻应用等新型业务

平台快速发展,成功搭建了以超级应用为核心的应用生态。二是,快

速跟进原生操作系统发展动态,我国的应用商店等移动互联网特有

业务持续规模发展。三是,诸多业务创新发展,借助LBS、移动支付

等技术,实现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移动互联网进一步向社会生活领

域渗透。

我国领军互联网企业通过自我颠覆式创新、Web平台、依托自

身传统优势等各种路径,搭建移动互联网新型应用生态,其影响力

已初具成效。特别显著的是我国企业通过自我颠覆式创新实现的业

务发展,甚至超越了国外的超级互联网企业。

31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专栏2我国移动互联网应用创新

腾讯。腾讯借助微信而不是 QQ,成功搭建了以自身 APP为核心的应用生

态初期微信借助 QQ的用户规模,并通过融入邮件、新闻等热门功能,推进其

初期用户规模快速增长,并成功构建其基础内容分发的服务能力。随后,在应

用层面,微信不断引入公众账号、朋友圈、二维码、移动支付等能力,实现了

应用生成、分发、获取(支付)的完美闭环。

UC。UC借助  Web平台——移动浏览器优势,探索打造基于  HTML5的开

放平台,并搭建自身应用生态。UC依托其内核优势及对  HTML5标准的支持

能力,实现在移动浏览器内部即可直接打开游戏、视频、音乐、阅读等应用,

成功改变了原有 Web网页的展现形式,同时  UC实现与微博分享、网页翻译、

视频播放等插件的互相调用,部分解决了 HTML5技术的性能短板,建立了用

户规模较大的 Web应用生态。

百度。百度借助搜索的传统优势,通过移动搜索与轻应用相结合,快速搭

建自身应用生态。为快速建立移动搜索领域优势,百度先后融入地图、知道、

文库、贴吧等互联网核心应用,并快速集成智能语音、二维码、应用下载等移

动核心服务,使其移动搜索份额由 2012年  30%快速增长至 70%。随后,百度

探索通过与轻应用结合,促进了移动 APP与智能搜索的紧密结合,实现了搜索

即服务创新。

当前,应用程序商店商店仍然是移动互联网重要入口,与全球巨

头的应用商店不同,我国第三方应用商店面临独特挑战,发展潜力仍

然巨大。总体上看,原生应用商店模式下应用营销能力进入瓶颈,其

中 APP Store已拥有超过 50万僵尸应用,Google  Play下载量小于

50次的应用接近24%,开发者热情或将衰减,应用规模增速同样将趋

于稳定。国内应用商店均针对Android平台,同质化竞争仍是发展的

重要挑战。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对我国 22个主流应用商

店检测显示,相同一款应用平均在7个平台上发布,多数应用在3-12

个平台上同时发布,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但我国应用商店总体上仍

良性快速发展,并可有效满足应用的长尾化需求,其中 Top 10的应

32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用下载量占应用下载总规模的 15%,Top 100的应用仅占下载总量的

31%,70%的应用占据99%下载量,我国仅有3.87%的应用为僵尸应用。

在网络、终端硬件及人机交互等技术进一步升级的背景下,新兴

应用发展具有更为巨大的潜力。在网络方面,4G时代将进一步激发

新应用、新服务的创新,4G技术在数据传输速率、网络带宽等方面

均实现全面突破,并将推动移动即时消息类应用进一步实现高清视

频、多人语音等高带宽服务,此外移动学习、智慧交通等应用服务同

样将获得新的提升。在终端硬件方面,目前已有诸多可穿戴设备通过

心率传感器实现对用户心率的实时监测,随着终端形态及传感器的进

一步升级,移动应用将更加自然地融入到人们健康、生活、学习、娱

乐等各个领域。在人机交互方面,Leap Motion等体感技术的快速发

展,将彻底改变用户与终端的交互体验,并带动移动应用服务模式的

创新与兴起。总的来看,伴随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移动应用将在

通信、零售、餐饮、交通等各个领域持续创新,并带动形成新一批具

有影响力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企业。

(三)以移动芯片为契机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升级  

移动芯片已经成为整个集成电路发展的最重要的领域之一,也

是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创新的主要方向。

我国已初步实现从无芯有芯的跨越,技术和市场实

现双突破。借助国内市场的有力带动和对全球开放性技术成果的借

鉴,并依托国家对TD-SCDMA及集成电路的大力支持,国内企业在移

动芯片领域已实现市场应用的重大突破,彻底扭转2G时代终端芯片

几乎全部依赖进口的现状,并在近三年实现快速崛起。2013年国产

33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芯片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超过25%,并在部分市场表现突出。如

展讯以超过50%的份额位列TD-SCDMA市场第一;全志、瑞芯微等通

过为中低端平板电脑提供独立应用处理芯片,年出货量亦达到数千

万级别。另一方面,国内企业对诸多移动芯片关键技术也实现了重

大突破,并实现多领域的同步推进。一是,多家企业已实现 LTE基

带芯片的商用供货,展讯、海思、联芯等已开展TD-LTE、TD-SCDMA、

LTE-FDD、GSM和WCDMA五模基带芯片的研发,并采用目前最先进的

28nm工艺设计,预计2014年底即可实现商用。同时,国内对

LTE-Advanced多模芯片的研发也正在进行,预计2014年可发布测试

样片。二是,四核已成为主流平台,国内企业在结合LTE多模多频

基带芯片研发、加紧实现单芯片平台的同时,也在密切跟踪八核、

64位等新的计算升级技术。三是,对平板电脑及可穿戴等领域也积

极拓展,展讯、联芯均发布了集成移动通信模块的平板电脑芯片平

台,君正基于MIPS指令集设计的处理器芯片,已被果壳电子等诸多

智能硬件采用。

我国产业界已全面缩小与国际主流水平差距,为继续从有芯

强芯的升级奠定良好基础。整体而言,相较集成电路的其他

领域,移动芯片在设计和制造两大环节已逐渐缩小与国际领先企业

的差距。从设计的角度来看,在LTE多模多频通信芯片、多核应用

处理芯片、集成型单芯片等关键产品设计方面,与国际主流水平间

的差距已缩小至一年以内。从制造的角度来看,中芯国际近几年对

34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先进制造技术的掌握也在加速,2012年第三季度实现40nm工艺量

产,随后对收入贡献即快速攀升,到2013年第四季度已经达到

16.3%,全年收入贡献则达到12%。目前中芯国际28nm产线已初步具

备量产条件,但相比较台积电的20nm而言,3-5年的技术差距依然

存在。国内涌现出的一批移动芯片企业,在国际舞台上也崭露头角,

2013年展讯销售额破10亿美元,成为国内首个跨入10亿美元俱

乐部的芯片设计公司;华为海思虽未面向公开市场,但始终重视

技术积累,目前其已成为国内首家获得ARM架构授权资格的企业,

将通过加大对应用处理芯片基础架构的深度修改和优化,为后续的

差异化竞争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我国集成电路突破的先导领域,移动芯片未来技术产业升

级的机遇大于挑战。目前我国正处在创新突破可期和掉队风险亦存

的重要关口,在看到国内移动芯片已形成创新突破和发展提升的产

业技术条件的同时,也应充分认识到背后存在的重重挑战。例如国

产移动芯片多以中低端市场为主、利润率低,国内现有企业规模均

较小、研发投入有限,多数采用跟随的技术演进策略,在核心技术、

关键IP核掌握、工艺设计等方面依然滞后等等。挑战虽然客观存在,

但未来我国移动芯片技术产业升级也面临着重大的机遇。一是,随

着2013年底4G的正式商用,我国有望后来居上,未来将建成全球

最大的LTE网络。国内已有的市场优势再次被放大,LTE终端成为智

能终端市场的又一激励,目前三大运营商计划集采规模约达1亿部,

35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为国内移动芯片产业规模的快速放大提供良好契机。二是,国内移

动芯片产业各环节已经认识到产业联动对协同发展、整体提升的重

要带动作用,目前通过政府推动、组建联盟、企业合作等多种方式

积极推进虚拟IDM产业生态模式的形成,为后续芯片与整机

芯片设计与制造IP核与芯片设计参与主体间资源协调、优

化和紧密合作的实现营造更为良好的发展环境。三是,国内移动芯

片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与合作,在全球产业地位得以提升

的同时,也在迅速跟进全球技术发展趋势,并与国际巨头形成良好

的合作关系,如高通与中芯国际、展讯与台积电等,利于更好借鉴

和利用国际优势资源、提升自身竞争实力。

(四)我国智能终端厂商迈上新征程

我国智能终端市场趋于平稳,产品性能持续提升,产业协同创

新提速。依赖近几年智能手机出货量的快速增长,国内市场实现了

较大的规模发展,市场覆盖率的提升导致出货量同比增速放缓,但

出货量占比依然在提高,至2013年已达到73.1%。同时,我国智能

终端在品牌影响力、高端拓展、协同创新等方面也取得不俗成绩:

一是单品牌与单款型出货量已取得实质进展。2013年华为、联想、

酷派智能手机国内出货量均超过苹果,华为、联想的部分款型单季

度出货量超过苹果和三星。二是国产手机厂商齐力向中高端市场迈

进,力求抢占利润高地。2013年以来,包括中华酷联等在内的

多家企业陆续发布多款中高端机型,其中华为Ascend P6半年销量

36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超过600万部,联想将K900定位成进军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里程碑

式产品,中兴为高端手机建立独立运营团队以形成对现有手机产品

品牌体系的补充和延伸。三是终端产业从协同生产走向协同创新,

国产芯片、设计企业与终端厂商联动增强并大幅缩减研发成本和周

期。单厂商出货能力持续走高带动其产业链条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

强,如华为联合海思共同攻坚高端智能机,加强垂直整合及优化,

提高产品性能和利润率,实现产品差异化设计,提升竞争力。

国内智能终端市场结构发生调整,本土厂商不断塑造提升中国

手机品牌。2013年以前,中低端市场由中华酷联与运营商的定制市

场、OPPO/步步高代表的公开市场和小米创造的电商市场平分,是国

产品牌的天下。2013年以后,三星低价放量冲击低端市场格局,S7

568(售价599元)、S5831等机型成千元档王牌。同时,在中高端

市场,苹果、三星市场优势正逐步弱化,华为P6、联想K900、中兴

Nubia等均已取得较大突破。目前国产终端在高端市场涉足仍然较

少,三星占据TD-SCDMA制式高端市场大部分份额,苹果、三星共同

占据WCDMA和CDMA2000制式高端市场大部分份额,但预计随着国产

品牌质量的快速提升,高端机市场格局也将逐步调整。国内企业纷

纷发力中高端及高端市场,在提升终端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也有助

于推动我国电子制造业从产能优势向品牌优势转变,进一步塑造中

国品牌生态。

现有智能终端同质化现象突出,硬件创新进入调整期。区别于

功能手机时代消费者对外观的关注,智能手机时代的竞争更多在于

37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产品的应用和体验。目前智能手机几乎都具备了大薄清快(屏幕

大、机身薄、屏幕清晰、处理器速度快)的特点,产品同质化现象

明显。2013年出产的智能手机中,99%的智能手机为直板款式、94%

的智能手机采用Android操作系统、66.8%的手机配备了双核及以上

的CPU、81.2%的智能手机屏幕在4.0英寸及以上、53%的智能手机像

素在500万及以上。在此背景下,智能终端的硬件创新进入调整期,

我国厂商在屏幕尺寸、材质、音效、摄像等方面进行了微创新探索。

国内可穿戴市场发展潜力巨大,有望成为终端产业创新升级的

重要推动力。虽然目前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尚未真正放量,但未来

发展潜力巨大。一是,可穿戴设备通过与人体的实时接触提供全方

位的健康指标检测和预警服务,将有效提高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以满足用户日益增加的健康需求。基于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成熟

的智能医疗平台应用,便于医疗健康类智能穿戴设备的落地,目前

已有百度咕咚手环、华为TalkBand等多款可穿戴产品。二是,可穿

戴设备产业链逐步完善,显示、能耗控制和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已

逐步得以突破。随着谷歌、三星、中兴、华为、酷派、联想等巨头

的积极布局,整个供应链的生态将得到极大提升。三是,智能可穿

戴设备所具备的解放双手、随时在线、感知环境、全网连接、平台

支撑以及优越的人机交互特性等特性将带来良好的用户体验,能够

使其契合更多领域应用。最后,移动互联网泛终端边界逐渐模糊,

用户在手机上使用最多的三个功能,即时聊天、语音通话和看时间,

38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都可通过智能可穿戴设备替代,并且拥有更佳的适用性。针对以上

特点,我国有很多厂商紧密跟踪国际前沿智能穿戴产业发展,实时

掌握关键技术发展动态,并不断推进实用型可穿戴设备的发展。

39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四、应对移动互联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当前移动数据流量的爆发性增长和OTT业务的快速发展正在改

变信息通信业原有的业务模式、商业模式与未来走向,产业格局的

变化、业界参与者之间的矛盾冲突、市场规模的此消彼长被业界高

度关注。此外,知识产权和安全也是涉及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对

产业影响具有普遍性的两大问题,因此,针对移动互联网发展面临

的问题和挑战,本白皮书着重对流量、知识产权和安全这三个问题

进行探讨。

(一)移动数据流量的爆炸增长改变信息通信业发展格局

电信业互联网化进程加速,后向流量经营、能力开放运营等成

为电信运营商转型与创新方向。当前,产业环境正在向去电信化

互联网中心化演进。传统的移动语音和短信业务日渐式微,

互联网已成为信息消费的主体。据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  1

月移动电话去话时长同比增长3.8%,远低于上年同期增幅;移动本

地、长途去话MOU同比分别下降5.9%和6.2%;移动短信业务量同比

下降4.5%。而以OTT类应用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业务则大行其道,

目前韩国 KaKao每日信息发送量达到运营商短信总数的 3倍。在此

背景下,流量后向付费模式成为实现多方共赢、引领运营商转型的

新方向,包括通过后向流量经营为用户省钱省流量,消除流量恐慌、

40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激发使用热情;为内容应用提供商吸引流量敏感性用户、刺激消费,

有效提升应用的粘性、活跃度等。目前国内外已开展较多的探索,

Facebook在45个国家为用户提供免流量的文字版应用,波士顿创业

公司 Aquto跟移动运营商合作让用户以收看广告的方式换取免费流

量;国内的微信沃卡、广发银行流量智省、阿里巴巴流量

800”业务等均实现用户使用、企业买单。能力开放运营成为运

营商牵动价值链、进行业务创新的另一方向。通过能力开放平台运

营商将自身资源、渠道优势与互联网公司技术创新能力相结合,提

供内容服务、增值业务、营销渠道、计费及结算、客户服务等,力

图打造综合竞争优势提升产业链地位。

移动数据流量与 OTT业务已经成为整个移动行业最主要的收入

增长动力,并将彻底改变产业链价值走向。一是移动数据流量和应

用服务正逐渐成为运营商收入主体,话音和数据收入此消彼涨趋势

明显。2013年我国移动互联网流量达到132138.1万GB,相较2009

年增加了10倍。就运营商而言,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移动数据业务

收入的增速均超过30%,中国联通移动服务收入中非话音业务收入占

比达到45.6%。二是OTT从寄生向宿主进化,正从破坏整个产业链价

值的搅局者向价值链中心转变。从整个行业看,2013年移动数据及

互联网业务收入对行业收入增长的贡献已经达到 75.7%,同比增长

48.4%。预计到2022年,OTT业务收入将占据整个全球移动行业份额

的40%。

41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针对不断改变的产业格局,未来发展和行业监管要继续推动移

动互联网技术业务创新,促进网络技术升级演进,并保障构建公平

竞争环境。一是要推动移动互联网技术业务和商业模式创新,鼓励

业务开发、业务提供、产业组织等向跨界融合转变,通过平台开放、

产业链协作、数据聚合等打造多元化的生态系统。二是加大移动网

络建设投资、促进网络技术升级演进,通过建设深广覆盖的高性能

LTE网络,为移动互联网业务创新发展提供保障。三是引导电信运营

商和 OTT服务商加强合作,通过协同网络优化、业务优势互补等多

种方式,共同解决对网络资源的占用问题。四是促进电信业务监管

从事前向事后转变,通过加强企业自律与行业监管相结合,创造公

平竞争环境、保护企业的公平竞争。

(二)知识产权将是我国企业发展面临的长期问题

移动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的军备竞赛依然活跃,多家企业

通过专利收购防御预期风险。移动互联网诞生六年来,围绕智能终

端诉讼量飙升五倍之多,并且高速增长有愈演愈烈之势,围绕智能

终端的市场竞争已日趋白热化,知识产权则成为竞争的有力武器。

但移动互联网专利所涉技术领域众多,涵盖通信标准、无线收发、

音视频编解码、声音图像处理、节能节电、人机交互、传感触控、

操作系统、软件应用等众多软硬件关键技术领域,而专利储备非一

日之功,曾被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裁定的HTC侵权苹果的两

42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项专利早在 1994年和 1996年申请,单靠企业一己之力在短时间内

难以扭转知识产权不足的被动局面。因而,借由收购扩充专利实力、

维护竞争地位,则成为企业的普遍选择。2013年来以此为目的收购

案频发,包括微软收购诺基亚、联想收购摩托罗拉移动、高通收购

惠普专利等,强强联手的态势将有望助力现有知识产权体系的快速

完善和对预期风险的有效防御。

国际巨头纷纷面向未来积极展开专利布局,抢占下一程竞争制

高点。与专利纠纷愈演愈烈相对应的是,国际巨头针对新兴领域的

专利布局也是如火如荼。以目前新型智能终端的典型代表可穿戴设

备为例,据相关机构研究显示,谷歌早在2010年就开始陆续围绕智

能眼镜进行专利申请,涵盖底层硬件结构、功耗、安全、人机交互、

设备协同、外观设计等方方面面,对智能眼镜的基础技术光路结

构/光学原理等方面更是做了全面细致的专利储备;苹果围绕智能手

表的专利布局则更为久远及深刻,其目前已提交百余件针对智能手

表/手镯等手腕类终端的专利申请,尤其是对采用柔性屏幕的手表类

产品在触控界面、操作模式等多项功能定位均与此类产品下阶段发

展重点非常吻合。除此外,国际巨头针对可穿戴等新型领域的并购

也已展开,谷歌从富士康公司购买了可穿戴设备专利、微软计划斥

资两亿美元收购 Osterhout设计集团的可穿戴专利等。但与现有智

能终端专利格局不同的是,可穿戴等新兴领域更多元化,很多技术

领域都是传统巨头不占优势甚至没有涉足的领域,而且创新型企业

43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的不断涌现,都将导致整个专利格局更为复杂,面向未来制高点之

争也将更为激烈。

我国各界普遍加大对知识产权的重视力度。一方面,初具国际

竞争实力的国内企业紧抓全球重大的专利收购机遇,快速提升整体

竞争力。联想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对联想而言,从知识产权角度

非常重要,通过这次并购联想获得了2000余项专利,以及后续更多

的交叉授权专利,将为联想进军国际成熟市场提供相对有效的专利

业务保护。另一方面,国内监管机构加快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013年发改委对高通的反垄断调查引发业界热议,虽目前仍未有相

关结论披露,但这是我国利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产业发展、营造公

平合理竞争与合作环境的一个重要信号,表明国内各界已普遍意识

到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对开放创新及持续发展的重要

意义。

虽然目前我国处于专利战直接波及的初始阶段,但长远影响不

容小觑。一是,国内终端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快速提升,2013

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中,华为、联想均进入前五名,出货规模的增

长带来了诉讼成本效益的提高,受到微软、苹果、诺基亚等厂商打

压/征收专利许可费的风险也随之增大。目前智能终端领域专利侵权

赔偿额较高,少则几百万美元,多则几亿美元,国内企业终端发展

多追求高配低价,甚至不惜以成本价拼市场,一旦高额专利许可费

用避不可避,大部分中低端机型将无利可图,许多企业将不得不面

44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临破产转型的境地。二是,目前国内企业纷纷加快海外拓展,欧美

市场偏重中高端且运营商渠道较为稳定,契合国内企业高端化、品

牌化的发展路径。但欧美等发达国家同时也是专利纠纷较多的区域,

苹果、三星、HTC、摩托罗拉等专利纠纷案即多发于此。以我国终端

企业目前的知识产权储备,向此类国家出口产品面临着更高的专利

风险。三是,我国始终坚持对自主技术的研发突破,在目前移动互

联网技术开放化、开源化发展的大趋势下,我国研发自主技术不可

避免的会借鉴已有技术成果,若无缜密的规避设计,也会带来风险。

未来仍需多策并举以应对知识产权威胁。一是,继续强化移动

互联网领域的专利协同布局,加大对核心专利的重视力度,提升自

身知识产权防御能力。二是,针对可穿戴等新型智能终端、 HTML5

等新一代技术所涉专利问题加快系统研究,重视前瞻性专利布局。

三是,探索统一专利池的构建,增强全产业专利授权及谈判能力。

四是,探索构建国内企业面临知识产权危机时的商业保护伞机制。

(三)应对日益严峻的安全挑战

移动互联网安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性问题,涉及终端设备、移

动网络和业务应用等各个方面,当前移动互联网安全出现一些新动

向,手机病毒、预装应用、BYOD、伪基站和移动支付均显现出严重

1

的安全问题。

手机病毒持续增长,并逐步向操作系统底层渗透。有关数据显

1  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

,指携带自己的电脑、手机、平板等进行移动办公。

45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示,2013年我国手机病毒继续呈现爆发式增长,病毒样本数已从2010

年的6000余例发展到70万例,其中安卓系统上的恶意程序占据主

流。恶意吸费代码增长尤其迅猛,其采用病毒生产传播与人工诈骗

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了完整的黑色利益链条,给手机用户带来了严

重的经济损失。据手机安全公司统计,2013年受恶意吸费代码感染

的终端数量高达1400万,用户直接经济损失超过7000万元。此外,

手机病毒正加速向Linux内核驱动层渗透,并不断增加破解难度。

以Android病毒为例,一是恶意代码在自我保护和加密技术上有了

新的突破,新出现的APK伪加密利用Android系统不判断是否加密

处理修改APK加密标志位,使得PC端无法正确解压APK。二是应用

代码混淆技术进一步发展,代码乱序、字符串处理使得恶意代码无

法进行逆向分析。三是恶意代码加固方式越来越深入系统底层,出

现了Java和so注入、动态库加壳、动态加载dex和内存加载dex

等方式。随着智能手机的迅速普及和功能的日趋强大,黑客视线正

逐渐由传统互联网转移至移动互联网,病毒与反病毒的战场也逐步

扩展到Linux内核驱动层,病毒攻击和感染的方式不断增加,使手

机用户面临更严峻的安全挑战。

应用发布推广渠道安全审核薄弱,预装应用软件绑架用户进行

消费。一是当前用于标识应用及开发者基本信息的数字证书不是由

权威第三方机构发放,应用开发者大多利用Android平台提供的签

名工具生成自签名、发布APK文件,这种机制导致恶意应用程序的

46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开发者难以被追溯。此外,由于我国对上线应用程序的安全审核缺

乏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技术保障,部分渠道甚至完全通过聚合方式推

广应用,并成为手机病毒泛滥的主要推手。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

研究院信测平台对国内部分应用商店上线应用检测数据显示,恶意

程序的平均占比超过4%,部分占比甚至超过20%。二是预装应用软

件规模庞大、影响广泛,2013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累计测

试预装软件31万款,其中24%的预装应用在第一次送测时存在收集/

修改用户数据、流量耗费、费用损失、信息泄露等不良行为,如擅

自收集修改用户通讯录、调用终端通信功能等。

BYOD推动病毒木马以个人终端为跳板,加速向企业、公共领域

蔓延。一是智能终端与移动网络的发展使得企业信息安全发生较大

变化。随着智能手机软硬件技术体系的跨界延伸,企业网络接入终

端更加丰富,存在移动终端、交通装置、医疗设备、体感设备、工

业控制设备、网络设备等多种类型,企业网络边界也变得模糊,信

息交换与处理不再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这也使得 APT攻击成为

网络现实。二是BYOD应用给大多数企业带来新的挑战,个人应用和

企业应用并存使得企业数据存在非授权访问风险。用户在外部网络

使用移动终端可能会被恶意程序感染,在接入企业内部网络时迅速

传播并进行数据窃取或者网络破坏,甚至导致网络瘫痪。此外,用

户在安装非企业内部应用时也可能因内嵌恶意程序给企业网络带来

潜伏式的攻击,如恶意程序刻意搜集企业内部信息,当用户进入外

47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部网络时,数据被自动转发出来。

伪基站利用公共通信频率搜集用户终端信息、发送欺诈短信,

极大危害了国家通信安全和社会公共秩序。伪基站也称圈地短信发

送平台、小区短信发射系统等,通过短信群发器、短信发信机等设

备,搜索以其为中心、一定半径范围内的移动终端信息,伪装成运

营商基站并任意冒用他人手机号码强行向用户发送诈骗、广告推销

等短信息。伪基站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影响用户正常通

信业务、导致网络拥塞。由于用户手机信号被强制连接到该设备上,

将无法正常使用运营商提供的服务,一般需要脱网8~12秒才能恢

复正常,部分手机则必须开关机才能重新入网。伪基站还会导致手

机用户频繁地更新位置,使得该区域的无线网络资源紧张并出现网

络拥塞现象。二是垃圾短信、诈骗短信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

利益,由于假基站可以模拟诸如110、120等任何号码,不仅会造成

个人财产的损失,还会引发公共信息安全问题。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交易安全及用户身份识别问题亟待解决。

2014年3月13日,央行下发紧急文件《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关

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要求

立即暂停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和虚拟信用卡相关业务。该举措

不仅是贯彻落实中央加强监管影子银行的精神,也是由于条码

(二维码)应用于支付领域有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不明确,相

关支付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质疑;而虚拟信用卡突破了现有信用

48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4年)

卡业务模式,在落实客户身份识别义务、保障客户信息安全等方面

尚不成熟。一是基于手机短信验证的移动金融身份认证存在安全漏

洞。一旦手机卡被复制或验证短信被劫持转发等情况发生,犯罪分

子可以非法控制被害人的手机银行,甚至帮助被害人注册开通

手机银行,进行犯罪活动。在二维码支付业务流程中,用户扫码也

容易被植入恶意木马从而导致第三方支付账户被盗用。二是支付指

令与验证指令单通道通讯传输易被劫持攻击。银行和第三方公司在

提供移动支付服务时均采取了相关指令验证安全措施,但由于客户

与银行之间单通道的通讯传输方式容易受网络中间人、浏览器劫持

所攻击,金融机构难以确认客户端操作者的身份,无法识别并阻止

对支付指令的篡改。

针对新的安全挑战,有必要采取积极有效地应对措施。一是推

广权威第三方移动应用签名认证,确保应用开发者、发布渠道和检

测机构可溯源。二是加强应用商店、终端厂商的安全管理和日常监

督监测,落实安全责任。三是支持研发BYOD安全管理系统方案,减

少企业信息安全隐患。四是加强运营商与相关机构协作,加大对

基站的查处力度。五是鼓励开发者研发推广安全的二维码软件,

提高二维码制作和扫描工具安全检测能力;同时要求互联网信息服

务提供者将二维码载体形式及信息内容纳入企业信息监测审核。

49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址:北京市海淀区花园北路52号

邮政编码:100191

联系电话:010-62304839、62301204

真:010-62304980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