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FC关键技术

查资料看到一篇文章,可以参考。
MFC 六大关键技术之 初始化过程
我并不认为 MFC 减轻了程序员们的负担, MFC 出现的目的虽然似乎是为了让程序员不用懂得太多就可以进行视窗编程,但本人在 MFC 里徘徊了很久很久(因为那时没有书本详细介绍 MFC 的原理),毫无收获。可能朋友们会说,怎么一定要了解 MFC 的具体呢, “ 黑箱 ” 作业不行吗?这不是微软的初衷吗?

  不行!!!如果这样,我宁愿永远不选择 MFC !在学电脑之前,本人学习的东西大都与艺术不无关系,小学时参加过全国书画比赛获银奖。儿时的爱好就是在一张纸上随心所欲地画画! MFC“ 黑箱 ” 就象一幅硕大的抽象画(抽象到你不能理解),它用铅笔勾画好线条,然后请你填颜色。  

  我们怎么能忍受 “ 黑箱 ” 作业?我们选择 C++ ,就是因为它够自由,够艺术,我们可以在此放飞幻想。所以,我们要攻克 MFC 。

  伟大孙老师在剖析 MFC 的时候虽然尽心尽力,但可能由于篇幅所限,说得并不大清楚(我相信许多学员都有这方面的感受)。在此,我突发奇想,想与大家一同分享一下著名的 MFC 六大关键技术。

  从什么地方开始讲起好呢?我觉得回到最初摸索 MFC 的时候,从基本谈起最好。

  因为我知道,一个走过来程序员,总是忘记了当初自己是怎么走过来的,忘记了一个学员最想知道的是什么。一个小小的问题(一两句话就可以解释的),足学以令手无寸铁的学员头大半个月,所以,我努力回忆当初是怎么让自己豁然开朗的。

  转入正题, MFC 的六大关键技术包括:

   ·MFC 程序的初始化过程
   · 运行时类型识别( RTTI )
   · 动态创建
   · 永久保存
   · 消息映射
   · 消息传递
  
   MFC 程序的初始化过程

   1 、设计一个简单完整 MFC 程序,产生一个窗口。当然这不能让 AppWizard 自动为我们生成。我们可以在 Win32 Application 工程下面那样写:
#include  < afxwin.h >
class MyApp : public CWinApp
{
  public:
   BOOL InitInstance() // ② 程序入点
   {
    CFrameWnd *Frame=new CFrameWnd();// 构造框架
    m_pMainWnd=Frame; // 将 m_pMainWnd 设定为 Frame;
    Frame- > Create(NULL," 最简单的窗口 ");// 建立框架
    Frame- > ShowWindow(SW_SHOW); // 显示框架
    return true; // 返回
   }
};
MyApp theApp; // ① 建立应用程序。

  设定链接 MFC 库,运行,即可看见一个窗口。

  从上面,大家可以看到建立一个 MFC 窗口很容易,只用两步:一是从 CWinApp 派生一个应用程序类(这里是 MyApp ), , 然后建立应用程序对象( theApp ),就可以产生一个自己需要的窗口 ( 即需要什么样就在 InitInstance() 里创建就行了 ) 。

  整个程序,就改写一个 InitInstance() 函数,创建那么一个对象( theApp ) , 就是一个完整的窗口程序。这就是 “ 黑箱 ” 作业的魅力!!!!

  在我们正想为微软鼓掌的时候,我们突然觉得心里空荡荡的,我们想知道微软帮我们做了什么事情,而我们想编自己的程序时又需要做什么事情,那怕在上面几行的程序里面,我们还有不清楚的地方,比如,干嘛有一个 m_pMainWnd 指针变量,它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呢?想一想在 DOS 下编程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呵,我们需要什么变量,就声明什么变量,需要什么样的函数,就编写什么样的函数,或者引用函数库 …… 但是现在我们怎么办!!!

  我们可以逆向思维一下, MFC 要达到这种效果,它是怎么做的呢?首先我们要弄明白, VC 不是一种语言,它就象我们学 c 语言的时候的一个类似记事本的编辑器(请原谅我的不贴切的比喻),所以,在 VC 里面我们用的是 C++ 语言编程, C++ 才是根本(初学者总是以为 VC 是一门什么新的什么语言,一门比 C++ 先进很多的复杂语言,汗)。说了那么多,我想用一句简单的话概括 “MFC‘ 黑箱 ’ 就是帮助我们插入了 ‘C++ 代码 ’ 的东西 ” 。

  既然 MFC 黑箱帮我们插入了代码,那么大家想想它会帮我们插入什么样的代码呢?他会帮我们插入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代码吗?当然不会,所以它插入的实际上是每次编写窗口程序必须的,通用的代码。

  再往下想,什么才是通用的呢?我们每次视窗编程都要写 WinMain() 函数,都要有注册窗口,产生窗口,消息循环,回调函数 …… 即然每次都要的东西,就让它们从我们眼前消失,让 MFC 帮忙写入!

  要知道 MFC 初始化过程,大家当然可以跟踪执行程序。孙老师的第三课跟踪了很长一段时间,我相信大家都有点晕头转向。本人觉得那怕你理解了 MFC 代码,也很容易让人找不着北,我们完全不懂的时候,在成千上万行程序的迷宫中如何能找到出口?

  我们要换一种方法,不如就来重新编写个 MFC 库吧,哗!大家不要笑,小心你的大牙,我不是疯子(虽然疯子也说自己不疯)。我们要写的就是最简单的 MFC 类库,就是把 MFC 宏观上的,理论上的东西写出来。我们要用最简化的代码,简化到刚好能运行。

  既然,我们这一节写的是 MFC 程序的初始化过程,上面我们还有了一个可执行的 MFC 程序。程序中只是用了两个 MFC 类,一个是 CWinApp, 另一个是 CFrameWnd 。当然,还有很多同样重要 MFC 类如视图类,文档类等等。但在上面的程序可以不用到,所以暂时省去了它(总之是为了简单)。

  好,现在开始写 MFC 类库吧 …… 唉,面前又有一个大难题,就是让大家背一下 MFC 层次结构图。天,那张鱼网怎么记得住,但既然我们要理解他,总得知道它是从那里派生出来的吧。

  考虑到大家都很辛苦,那我们看一下上面两个类的父子关系 ( 箭头代表派生 ) :
CObject- > CCmdTarget- > CWinThread- > CWinApp- >自己的重写了 InitInstance() 的应用程序类。
CObject (同上) - > CCmdTarget (同上) - > CWnd- > CFrameWnd

  看到层次关系图之后,终于可以开始写 MFC 类库了。按照上面层次结构,我们可以写以下六个类(为了直观,省去了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
/
class CObiect{};//MFC 类的基类。
class CCmdTarget : public CObject{};
------------------------------------------------
class CWinThread : public CCmdTarget{};
class CWinApp : public CWinThread{};
------------------------------------------------
class CWnd : public CCmdTarget{};
class CFrameWnd : public CWnd{};
/

  大家再想一下,在上面的类里面,应该有什么?大家马上会想到, CWinApp 类或者它的基类 CCmdTarget 里面应该有一个虚函数 virtual BOOL InitInstance(), 是的,因为那里是程序的入口点,初始化程序的地方,那自然少不了的。可能有些朋友会说,反正 InitInstance() 在派生类中一定要重载,我不在 CCmdTarget 或 CWinApp 类里定义,留待 CWinApp 的派生类去增加这个函数可不可以。扯到这个问题可能有点越说越远,但我想信 C++ 的朋友对虚函数应该是没有太多的问题的。总的来说,作为程序员如果清楚知道基类的某个函数要被派生类用到,那定义为虚函数要方便很多。也有很多朋友问, C++ 为什么不自动把基类的所有函数定义为虚函数呢,这样可以省了很多麻烦,这样所有函数都遵照派生类有定义的函数就调用派生类的,没定义的就调用基类的,不用写 virtual 的麻烦多好!其实,很多面向对象的语言都这样做了。但定义一个虚函数要生成一个虚函数表,要占用系统空间,虚函数越多,表就越大,有时得不偿失!这里哆嗦几句,是因为往后要说明的消息映射中大家更加会体验到这一点,好了,就此打往。

  上面我们自己解决了一个问题,就是在 CCmdTarge 写一个 virtual BOOL InitInstance() 。
大家再下想,我们还要我们 MFC“ 隐藏 ” 更多的东西: WinMain() 函数,设计窗口类,窗口注册,消息循环,回调函数 …… 我们马上想到封装想封装他们。大家似乎隐约地感觉到封装 WinMain() 不容易 ,  觉得 WinMain() 是一个特殊的函数,许多时候它代表了一个程序的起始和终结。所以在以前写程序的时候,我们写程序习惯从 WinMain() 的左大括写起,到右大括弧返回、结束程序。  

  我们换一个角度去想,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到 WinMain() 外面去做,许多初学者们,总觉得 WinMain() 函数天大的函数,什么函数都好象要在它里面才能真正运行。其实这样了解很片面,甚至错误。我们可以写一个这样的 C++ 程序:

#include  < iostream.h >
class test{
  public:
   test(){cout << " 请改变你对 main() 函数的看法! " << endl;}
};
test test1;
/**************************/
void main(){}

  在上面的程序里,入口的 main() 函数表面上什么也不做,但程序执行了(注:实际入口函数做了一些我们可以不了解的事情),并输出了一句话(注:全局对象比 main() 首先运行)。现在大家可以知道我们的 WinMain() 函数可以什么都不做,程序依然可以运行,但没有这个入口函数程序会报错。

  那么 WinMain() 函数会放哪个类上面呢,请看下面程序:
#include  < afxwin.h >
class MyApp : public CWinApp
{
  public:
   BOOL InitInstance() // ② 程序入点
   {
    AfxMessageBox(" 程序依然可以运行! ");
    return true;
   }
};

MyApp theApp; // ① 建立应用程序。

  大家可以看到,我并没有构造框架,而程序却可以运行了 —— 弹出一个对话框(如果没有 WinMain() 函数程序会报错)。上面我这样写还是为了直观起见,其实我们只要写两行程序:
#include  < afxwin.h >
CWinApp theApp; 
// 整个程序只构造一个 CWinApp 类对象,任可事情,程序就可以运行!

  所以说,只要我们构造了 CWinApp 对象,就可以执行 WinMain() 函数。我们马上相信 WinMain() 函数是在 CWinApp 类或它的基类中,而不是在其他类中。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我们知道编写 C++ 程序的时候,不可能让你在一个类中包含入口函数, WinMain() 是由系统调用,跟我们的平时程序自身调用的函数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可以暂时简单想象成,当 CWinApp 对象构造完的时候, WinMain() 跟着执行。

  现在大家明白了,大部分的 “ 通用代码(我们想封装隐藏的东西) ” 都可以放到 CWinApp 类中,那么它又是怎样运行起来的呢?为什么构造了 CWinApp 类对象就 “ 自动 ” 执行那么多东西。

  大家再仔细想一下, CWinApp 类对象构造之后,它会 “ 自动 ” 执行自己的构造函数。那么我们可以把想要 “ 自动 ” 执行的代码放到 CWinApp 类的构造函数中。

  那么 CWinApp 类可能打算这样设计(先不计较正确与否):
class CWinApp : public CWinThead{
  public:
   virtual BOOL InitInstance(); // 解释过的程序的入点
   CWinApp ::CWinApp(){ // 构造函数
   
    WinMain(); // 这个是大家一眼看出的错误
    Create(); // 设计、创建、更新显示窗口
    Run(); // 消息循环
    //
   }
};

  写完后,大家又马上感觉到似乎不对, WinMain() 函数在这里好象真的一点用处都没有,并且能这样被调用吗(请允许我把手按在圣经上声明一下: WinMain() 不是普通的函数,它要肩负着初始化应用程序,包括全局变量的初始化,是由系统而不是程序本身调用的, WinMain() 返回之后,程序就结束了,进程撤消)。再看 Create() 函数,它能确定设计什么样的窗口,创建什么样的窗口吗?如果能在 CWinApp 的构造函数里确定的话,我们以后设计 MFC 程序时窗口就一个样,变得写程序变有必要。再看 Run() 函数,它能在 WinMain() 函数外面运行吗?

  回过头来,我们可以让 WinMain() 函数一条语句都不包含吗?不可以,我们看一下 WinMain()  函数的四个参数:
WinMain(HINSTANCE, HINSTANCE, LPSTR, int)

  其中第一个参数指向一个实例句柄,我们在设计 WNDCLASS 的时候一定要指定实例句柄。我们窗口编程,肯定要设计窗口类。所以, WinMain() 再简单也要这样写:
int WinMain(HINSTANCE hinst, HINSTANCE hPrevInstance, LPSTR lpCmdLine, int nCmdShow)
{ hInstance=hinst }

  既然实例句柄要等到程序开始执行才能知道,那么我们用于创建窗口的 Create() 函数也要在 WinMain ()内部才能执行 [ 因为如果等到 WinMain ()执行完毕后,程序结束,进程撤消,当然 Create() 也不可能创建窗口 ]

  那么 Run()( 消息循环 ) 放在那里执行好呢?众所周知,消息循环就是相同的那么几句代码,但我们也不要企图把它放在 WinMain ()函数之外执行。

  所以我们在 WinMain ()函数里面,我们程序要象以下这样写
WinMain ( …… )
{
  …… 窗口类对象执行创建窗口函数 ……
  …… 程序类对象执行消息循环函数 ……
}

  对于 WinMain ()的问题,得总结一下,我们封装的时候是不可以把它封装到 CWinApp 类里面,但由于 WinMain ()的不变性(或者说有规律可循), MFC 完全有能力在我们构造 CWinApp 类对象的时候,帮我们完成那几行代码。
转了一个大圈,我们仿佛又回到了 SDK 编程的开始。但现在我们现在能清楚地知道,表面上 MFC 与 SDK 编程截然不同,但实质上 MFC 只是用类的形式封装了 SDK 函数,封装之后,我们在 WinMain ()函数中只需要几行代码,就可以完成一个窗口程序。我们也由此知道了应如何去封装应用程序类( CWinApp )和主框架窗口类( CFrameWnd )。下面把上开始设计这两个类。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忽略这两个类的基类和派生类的编写,可能大家会认为这是一种很不负责任的做法,但本人觉得这既可减轻负担,又免了大家在各类之间穿来穿去,更好理解一些(我们在关键的地方作注明)。还有,我把全部代码写在同一个文件中,让大家看起来不用那么吃力,但这是最不提倡的写代码方法,大家不要学哦!
#include  < windows.h >
HINSTANCE hInstance;

class CFrameWnd 
{
  HWND hwnd;
  public:
   CFrameWnd(); // 也可以在这里调用 Create()
   virtual ~CFrameWnd();
   int Create(); // 类就留意这一个函数就行了!
   BOOL ShowWnd();
};
class CWinApp1 
{
  public:
   CFrameWnd* m_pMainWnd;// 在真正的 MFC 里面
   // 它是 CWnd 指针,但这里由于不写 CWnd 类
   // 只要把它写成 CFrameWnd 指针
   CWinApp1* m_pCurrentWinApp;// 指向应用程序对象本身
   CWinApp1();
   virtual ~CWinApp1();
   virtual BOOL InitInstance();//MFC 原本是必须重载的函数,最重要的函数!!!!
   virtual BOOL Run();// 消息循环
};
CFrameWnd::CFrameWnd(){}
CFrameWnd::~CFrameWnd(){}

int CFrameWnd::Create() // 封装创建窗口代码  
{
  WNDCLASS wndcls;
  wndcls.style=0;
  wndcls.cbClsExtra=0;
  wndcls.cbWndExtra=0;
  wndcls.hbrBackground=(HBRUSH)GetStockObject(WHITE_BRUSH);
  wndcls.hCursor=LoadCursor(NULL,IDC_CROSS);
  wndcls.hIcon=LoadIcon(NULL,IDC_ARROW);
  wndcls.hInstance=hInstance;
  wndcls.lpfnWndProc=DefWindowProc;// 默认窗口过程函数。
  // 大家可以想象成 MFC 通用的窗口过程。
  wndcls.lpszClassName=" 窗口类名 ";
  wndcls.lpszMenuName=NULL;
  RegisterClass(&wndcls);

  hwnd=CreateWindow(" 窗口类名 "," 窗口实例标题名 ",WS_OVERLAPPEDWINDOW,0,0,600,400,NULL,NULL,hInstance,NULL);
  return 0;
}

BOOL CFrameWnd::ShowWnd()// 显示更新窗口
{
  ShowWindow(hwnd,SW_SHOWNORMAL);
  UpdateWindow(hwnd);
  return 0;
}

/
CWinApp1::CWinApp1()
{
  m_pCurrentWinApp=this;
}
CWinApp1::~CWinApp1(){}
// 以下为 InitInstance() 函数, MFC 中要为 CWinApp 的派生类改写,
// 这里为了方便理解,把它放在 CWinApp 类里面完成!
// 你只要记住真正的 MFC 在派生类改写此函数就行了。
BOOL CWinApp1::InitInstance()
{
  m_pMainWnd=new CFrameWnd;
  m_pMainWnd- > Create();
  m_pMainWnd- > ShowWnd();
  return 0;
}

BOOL CWinApp1::Run()// 封装消息循环
{
  MSG msg;
  while(GetMessage(&msg,NULL,0,0))
  {
   TranslateMessage(&msg);
   DispatchMessage(&msg);
  }
  return 0;
} // 封装消息循环

CWinApp1 theApp; // 应用程序对象(全局)

int WINAPI WinMain( HINSTANCE hinst, HINSTANCE hPrevInstance, LPSTR lpCmdLine, int nCmdShow)
{
  hInstance=hinst;
  CWinApp1* pApp=theApp.m_pCurrentWinApp;
  // 真正的 MFC 要写一个全局函数 AfxGetApp ,以获取 CWinApp 指针。
  pApp- > InitInstance();
  pApp- > Run();
  return 0;
}

  代码那么长,实际上只是写了三个函数,一是 CFrameWnd 类的 Create(), 第二个是 CWinApp 类的 InitInstance() 和 Run() 。在此特别要说明的是 InitInstance() ,真正的 MFC 中,那是我们跟据自己构造窗口的需要,自己改写这个函数。

  大家可以看到,封装了上面两个类以后,在入口函数 WinMain 中就写几行代码,就可以产生一个窗口程序。在 MFC 中,因为 WinMain 函数就是固定的那么几行代码,所以 MFC 绝对可以帮我们自动完成( MFC 的特长就是帮我们完成有规律的代码),所以我们创造 MFC 应用程序的时候,看不到 WinMain 函数。

  写到这里, MFC 六大关键技术之一: MFC 程序的初始化过程(模拟),就差不多写完了。回头看一下,居然写了八千多字,原本以为写完六大关键技术也不用写那么多字,现在还觉得庆幸的是不把文档、视类牵连进去,否则更不知写到何时。

  还有五大关键技术没有写,我还应该写下去吗?上面写了八千多字,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敲进去,每个例子都是自己生硬地想出来。用了十多个小时,换来的可能更多是论坛中朋友们的漫骂,讥讽!

  但我觉得还是值得的,我一向认为 VC 没有敌人,只有朋友,放眼周围,发觉学 VC 的朋友越来越少,也没有发现多少招收 VC 程序员的地方。记得读大学的时候,我遇到一位搞美术的师兄,本来同行如敌国(我曾经搞过美术)。师兄美术功底很好,但他从来没有在学校获过美术一等奖,原因评奖的不懂得欣赏他的作品。我的出现,他深刻地体会到了:多一个朋友,会少一分孤独!有时觉得学习 VC 的朋友是英雄(但我不是英雄,因为我学 VC 多年来无甚突破),是值得尊敬的人物,大家交流一下,纠正一下自己的错误,真是一种福份 ……
 
MFC 六大关键技术之 运行时类型识别 (RTTI)
运行时类型识别(RTTI)即是程序执行过程中知道某个对象属于某个类,我们平时用C++编程接触的RTTI一般是编译器的RTTI,即是在新版本的VC++编译器里面选用“使能RTTI”,然后载入typeinfo.h文件,就可以使用一个叫typeid()的运算子,它的地位与在C++编程中的sizeof()运算子类似的地方(包含一个头文件,然后就有一个熟悉好用的函数)。typdid()关键的地方是可以接受两个类型的参数:一个是类名称,一个是对象指针。所以我们判别一个对象是否属于某个类就可以象下面那样: 
if (typeid (ClassName)== typeid(*ObjectName)){ 
((ClassName*)ObjectName)->Fun(); 

象上面所说的那样,一个typeid()运算子就可以轻松地识别一个对象是否属于某一个类,但MFC并不是用typeid()的运算子来进行动态类型识别,而是用一大堆令人费解的宏。很多学员在这里很疑惑,好象MFC在大部分地方都是故作神秘。使们大家编程时很迷惘,只知道在这里加入一组宏,又在那儿加入一个映射,而不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加入这些东东。 
其实,早期的MFC并没有typeid()运算子,所以只能沿用一个老办法。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一下,如果MFC早期就有template(模板)的概念,可能更容易解决RTTI问题。 
所以,我们要回到“古老”的年代,想象一下,要完成RTTI要做些什么事情。就好像我们在一个新型(新型到我们还不认识)电器公司里面,我们要识别哪个是电饭锅,哪个是电磁炉等等,我们要查看登记的各电器一系列的信息,我们才可以比较、鉴别,那个东西是什么! 
要登记一系列的消息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用数组登记对象。但如果用数组,我们要定义多大的数组才好呢,大了浪费空间,小了更加不行。所以我们要用另一种数据结构——链表。因为链表理论上可大可小,可以无限扩展。 
链表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简单地说,它是在一个对象里面保存了指向下一个同类型对象的指针。我们大体可以这样设计我们的类: 
struct CRuntimeClass 

……类的名称等一切信息…… 
CRuntimeClass * m_pNextClass;//指向链表中下一CRuntimeClass对象的指针 
}; 
链表还应该有一个表头和一个表尾,这样我们在查链表中各对象元素的信息的时候才知道从哪里查起,到哪儿结束。我们还要注明本身是由哪能个类派生。所以我们的链表类要这样设计: 
struct CRuntimeClass 

……类的名称等一切信息…… 
CRuntimeClass * m_pBaseClass;//指向所属的基类。 
CRuntimeClass * m_pNextClass;//定义表尾的时候只要定义此指针为空就可以 了。 
static CRuntimeClass* pFirstClass;//这里表头指针属于静态变量,因为我们知道static变量在内存中只初始化一次,就可以为各对象所用!保证了各对象只有一个表头。 
}; 
有了CRuntimeClass结构后,我们就可以定义链表了: 
static CRuntimeClass classCObject={NULL,NULL};//这里定义了一个CRuntimeClass对象,因为classCObject无基类,所以m_pBaseClass为NULL。因为目前只有一个元素(即目前没有下一元素),所以m_pNextClass为NULL(表尾)。 
至于pFirstClass(表头),大家可能有点想不通,它到什么地方去了。因为我们这里并不想把classCObject作为链表表头,我们还要在前面插入很多的CRuntimeClass对象,并且因为pFirstClass为static指针,即是说它不是属于某个对象,所以我们在用它之前要先初始化:CRuntimeClass* CRuntimeClass::pFirstClass=NULL; 
现在我们可以在前面插入一个CRuntimeClass对象,插入之前我得重要申明一下:如果单纯为了运行时类型识别,我们未必用到m_pNextClass指针(更多是在运行时创建时用),我们关心的是类本身和它的基类。这样,查找一个对象是否属于一个类时,主要关心的是类本身及它的基类, 
CRuntimeClass classCCmdTarget={ &classCObject, NULL}; 
CRuntimeClass classCWnd={ &classCCmdTarget ,NULL }; 
CRuntimeClass classCView={ &classCWnd , NULL }; 
好了,上面只是仅仅为一个指针m_pBaseClass赋值(MFC中真正CRuntimeClass有多个成员变量和方法),就连接成了链表。假设我们现在已全部构造完成自己需要的CRuntimeClass对象,那么,这时候应该定义表头。即要用pFirstClass指针指向我们最后构造的CRuntimeClass对象——classCView。 
CRuntimeClass::pFirstClass=&classCView; 
现在链表有了,表头表尾都完善了,问题又出现了,我们应该怎样访问每一个CRuntimeClass对象?要判断一个对象属于某类,我们要从表头开始,一直向表尾查找到表尾,然后才能比较得出结果吗。肯定不是这样! 
大家可以这样想一下,我们构造这个链表的目的,就是构造完之后,能够按主观地拿一个CRuntimeClass对象和链表中的元素作比较,看看其中一个对象中否属于你指定的类。这样,我们需要有一个函数,一个能返回自身类型名的函数GetRuntimeClass()。 
上面简单地说一下链表的过程,但单纯有这个链表是没有任何意义。回到MFC中来,我们要实现的是在每个需要有RTTI能力的类中构造一个CRuntimeClass对象,比较一个类是否属于某个对象的时候,实际上只是比较CRuntimeClass对象。 
如何在各个类之中插入CRuntimeClass对象,并且指定CRuntimeClass对象的内容及CRuntimeClass对象的链接,这里起码有十行的代码才能完成。在每个需要有RTTI能力的类设计中都要重复那十多行代码是一件乏味的事情,也容易出错,所以MFC用了两个宏代替这些工作,即DECLARE_DYNAMIC(类名)和IMPLEMENT_DYNAMIC(类名,基类名)。从这两个宏我们可以看出在MFC名类中的CRuntimeClass对象构造连接只有类名及基类名的不同! 
到此,可能会有朋友问:为什么要用两个宏,用一个宏不可以代换CRuntimeClass对象构造连接吗?个人认为肯定可以,因为宏只是文字代换的游戏而已。但我们在编程之中,头文件与源文件是分开的,我们要在头文件头声明变量及方法,在源文件里实具体实现。即是说我们要在头文件中声明: 
public: 
static CRuntimeClass classXXX //XXX为类名 
virtual CRuntime* GetRuntimeClass() const; 
然后在源文件里实现: 
CRuntimeClass* XXX::classXXX={……}; 
CRuntime* GetRuntimeClass() const; 
{ return &XXX:: classXXX;}//这里不能直接返回&classXXX,因为static变量是类拥有而不是对象拥有。 
我们一眼可以看出MFC中的DECLARE_DYNAMIC(类名)宏应该这样定义: 
#define DECLARE_DYNAMIC(class_name) public: static CRuntimeClass class##class_name; virtual CRuntimeClass* GetRuntimeClass() const; 
其中##为连接符,可以让我们传入的类名前面加上class,否则跟原类同名,大家会知道产生什么后果。 
有了上面的DECLARE_DYNAMIC(类名)宏之后,我们在头文件里写上一句 
DECLARE_DYNAMIC(XXX) 
宏展开后就有了我们想要的: 
public: 
static CRuntimeClass classXXX //XXX为类名 
virtual CRuntime* GetRuntimeClass() const; 
对于IMPLEMENT_DYNAMIC(类名,基类名),看来也不值得在这里代换文字了,大家知道它是知道回事,宏展开后为我们做了什么,再深究真是一点意义都没有! 
有了此链表之后,就像有了一张存放各类型的网,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RTTI。CObject有一个函数BOOL IsKindOf(const CRuntimeClass* pClass) const;,被它以下所有派生员继承。 
此函数实现如下: 
BOOL CObject::IsKindOf(const CRuntimeClass* pClass) const 

CRuntimeClass* pClassThis=GetRuntimeClass();//获得自己的CRuntimeClass对象指针。 
while(pClassThis!=NULL) 

if(pClassThis==pClass) return TRUE; 
pClassThis=pClassThis->m_pBaseClass;//这句最关键,指向自己基类,再回头比较,一直到尽头m_pBaseClass为NULL结束。 

return FALSE; 


说到这里,运行时类型识别(RTTI)算是完成了。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一直重感冒。我曾一度在想,究竟写这东西是为了什么。因为如果我把这些时间用在别的地方(甚至帮别人打打字),应该有数百元的报酬。 
是什么让“嗜财如命”的我继续写下去?我想,无非是想交几个计算机的朋友而已。计算机是大家公认高科技的东西,但学习它的朋友大多只能默默无闻,外界的朋友也不知道怎么去认识你。程序员更不是“潮流”的东西,更加得不到别人的认可。 
有一件个人认为很典型的事情,有一天,我跟一个朋友到一个单位里面。里面有一个女打字员。朋友看着她熟练的指法,心悦诚服地说:“她的电脑水平比你的又高了一个很高的层次!”,那个女的打字高手亦自豪地说:“我靠电脑为生,电脑水平肯定比你(指笔者)的好一点!换着是你,如果以电脑为生,我也不敢说好过你!”。虽然我想声明我是计算机专业的,但我知道没有理解,所以我只得客气地点头。 
选择电脑“潮流”的东西实际是选择了平凡,而选择做程序员就是选择了孤独!幸好我不是一个专门的程序员,但即使如此,我愿意做你们的朋友,因为我爱你们!
 
MFC 六大关键技术之 动态创建
动态创建就是运行时创建指定类的对象,在 MFC 中大量使用。如框架窗口对象、视对象,还有文档对象都需要由文档模板类对象来动态的创建。我觉得这是每个 MFC 的学习者很希望理解的问题。
初次接触 MFC 的时候,很容易有这样的迷惘。 MFC 的几大类不用我们 设计 也就罢了,但最疑惑的是不用我们实例化对象。本来最直观的理解就是,我们需要框架的时候,亲手写上 CFrameWnd myFrame ;需要视的时候,亲自打上 CView myView;……
但 MFC 不给我们这个机会,致使我们错觉窗口没有实例化就弹出来了!就象画了张电视机的电路图就可以看电视一样令人难以置信。但大伙想了一下,可能会一拍脑门,认为简单不过: MFC 自动帮我们完成 CView myView 之流的代码不就行了么!!!其实不然,写 MFC 程序的时候,我们几乎要对每个大类进行派生改写。换句话说, MFC 并不知道我们打算怎样去改写这些类,当然也不打算全部为我们 “ 静态 ” 创建这些类了。即使静态了创建这些类也没有用,因为我们从来也不会直接利用这些类的实例干什么事情。我们只知道,想做什么事情就往各大类里塞,不管什么变量、方法照塞,塞完之后,我们似乎并未实例化对象,程序就可以运行!
要做到把自己的类交给 MFC , MFC 就用同一样的方法,把不同的类一一准确创建,我们要做些什么事情呢?同样地,我们要建立链表,记录各类的关键信息,在动态创建的时候找出这些信息,就象上一节 RTTI 那样!我们可以设计一个类:
struct CRuntimeClass{
     LPCSTR m_lpszClassName;                // 类名指针
     CObject* (PASCAL *m_pfnCreateObject)();   // 创建对象的函数的指针
      CRuntimeClass* m_pBaseClass;                         // 讲 RTTI 时介绍过
     CRuntimeClass* m_pNextClass;            // 指向链表的下一个元素 ( 许多朋友说上一节讲 RTTI 时并没有用到这个指针,我原本以为这样更好理解一些,因为没有这个指针,这个链表是无法连起来,而 m_pBaseClass 仅仅是向基类走,在 MFC 的树型层次结构中 m_pBaseClass 是不能遍历的 )
        CObject* CreateObject();                 // 创建对象
     static CRuntimeClass* PASCAL Load();    // 遍历整个类型链表,返回符合动态创建的对象。
 static CRuntimeClass* pFirstClass;        // 类型链表的头指针
};
一下子往结构里面塞了那么多的东西,大家可以觉得有点头晕。至于 CObject* (PASCAL *m_pfnCreateObject)(); ,这定义函数指针的方法,大家可能有点陌生。函数指针在 C++ 书籍里一般被定为选学章节,但 MFC 还是经常用到此类的函数,比如我们所熟悉的回调函数。简单地说 m_pfnCreateObject 即是保存了一个函数的地址,它将会创建一个对象。即是说,以后, m_pfnCreateObject 指向不同的函数,我们就会创建不同类型的对象。
有函数指针,我们要实现一个与原定义参数及返回值都相同一个函数,在 MFC 中定义为:
static CObject* PASCAL CreateObject(){return new XXX};//XXX 为类名。类名不同,我们就创建不同的对象。
由此,我们可以如下构造
CRuntimeClass 到链表:
CRuntimeClass classXXX={
类名,
…… ,
XXX::CreateObject() ,    //m_pfnCreateObject 指向的函数
RUNTIME_CLASS( 基类名 ) // RUNTIME_CLASS 宏可以返回 CRuntimeClass 对象指针。
NULL      //m_pNextClass 暂时为空,最后会我们再设法让它指向旧链表表头。
};
这样,我们用函数指针 m_pfnCreateObject (指向 CreateObject 函数 ) ,就随时可 new 新对象了。并且大家留意到,我们在 设计 CRuntimeClass 类对时候,只有类名(和基类名)的不同(我们用 XXX 代替的地方),其它的地方一样,这正是我们想要的,因为我们动态创建也象 RTTI 那样用到两个宏,只要传入类名和基类作宏参数,就可以满足条件。
即是说,我们类说明中使用 DECLARE_DYNCREATE ( CLASSNMAE )宏和在类的实现文件中使用 IMPLEMENT_DYNCREATE ( CLASSNAME , BASECLASS )宏来为我们加入链表,至于这两个宏怎么为我们建立一个链表,我们自己可以玩玩文字代换的游戏,在此不一一累赘。但要说明的一点就是:动态创建宏 xxx_DYNCREATE 包含了 RTTI 宏,即是说,  xxx_DYNCREATE 是 xxx_DYNAMIC 的 “ 增强版 ” 。
到此,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上节课没有明讲的 m_pNextClass 指针。因为 MFC 层次结构是树状的,并不是直线的。如果我们只有一个 m_pBaseClass 指针,它只会沿着基类上去,会漏掉其它分支。在动态创建时,必需要检查整个链表,看有多少个要动态创建的对象,即是说要从表头( pFirstClass )开始一直遍历到表尾( m_pNextClass=NULL ),不能漏掉一个 CRuntimeClass 对象。
所以每当有一个新的链表元素要加入链表的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使新的链表元素成为表头,并且 m_pNextClass 指向原来链表的表头,即像下面那样(当然,这些不需要我们操心,是 RTTI 宏帮助我们完成的):
pNewClass->m_pNextClass=CRuntimeClass::pFirstClass;// 新元素的 m_pNextClass 指针指向想加入的链表的表头。
CRuntimeClass::pFirstClass=pNewClass;// 链表的头指针指向刚插入的新元素。
好了,有了上面的链表,我们就可以分析动态创建了。
有一了张有类名,函数指针,动态创建函数的链表,我们就可以知道应该按什么步骤去动态创建了: 1 、获得一要动态创建的类的类名(假设为 A )。 2 、将 A 跟链表里面每个元素的 m_lpszClassName 指向的类名作比较。 3 、若找到跟 A 相同的类名就返回 A 所属的 CRuntimeClass 元素的指针。 4 、判断 m_pfnCreateObject 是否有指向创建函数,有则创建对象,并返回该对象。代码演示如下(以下两个函数都是 CRuntimeClass 类函数):
/// 以下为根据类名从表头向表尾查找所属的 CRuntimeClass 对象
CRuntimeClass* PASCAL CRuntimeClass::Load()
{
char szClassXXX[64];
CRuntimeClass* pClass;
cin>>szClassXXX;      // 假定这是我们希望动态创建的类名
for(pClass=pFirstClass;pClass!=NULL;pClass=pClass->m_pNextClass)
{
        if(strcmp(szClassXXX,pClass->m_lpszClassName)==0)
        return pClass;
}
        return NULL
}
/// 根据 CRuntimeClass 创建对象 ///
CObject* CRuntimeClass::CreateObject()
{
        if(m_pfnCreateObject==NULL) return NULL;
        CObject *pObject;
pObject=(* m_pfnCreateObject)();        // 函数指针调用
        return pObject;                                  
}
有了上面两个函数,我们在程序执行的时候调用,就可以动态创建对象了。
我们还可以更简单地实现动态创建,大家注意到,就是在我们的程序类里面有一个 RUNTIME_CLASS(class_name) 宏,这个宏在 MFC 里定义为:
RUNTIME_CLASS(class_name) ((CRuntimeClass*)(&class_name::class##class_name))
作用就是得到类的 RunTime 信息,即返回 class_name 所属 CRuntimeClass 的对象。在我们的应用程序员类 (CMyWinApp) 的 InitInstance() 函数下面的 CSingleDocTemplate 函数中,有:
RUNTIME_CLASS(CMyDoc),
        RUNTIME_CLASS(CMainFrame),       // main SDI frame window
        RUNTIME_CLASS(CMyView)
构造文档模板的时候就用这个宏得到文档、框架和视的 RunTime 信息。有了 RunTime 信息,我们只要一条语句就可以动态创建了,如:
classMyView->CreateObject();      // 对象直接调用用 CRuntimeClass 本身的 CreateObject()
现在,细心的朋友已经能清楚动态创建需要的步骤:
1 、定义一个不带参数的构造函数(默认构造函数);因为我们是用 CreateObject() 动态创建,它只有一条语句就是 return new XXX ,不带任何参数。所以我们要有一个无参构造函数。
2 、类说明中使用 DECLARE_DYNCREATE ( CLASSNMAE )宏;和在类的实现文件中使用 IMPLEMENT_DYNCREATE ( CLASSNAME , BASECLASS )宏;这个宏完成构造 CRuntimeClass 对象,并加入到链表中。
3 、使用时先通过宏 RUNTIME_CLASS 得到类的 RunTime 信息,然后使用 CRuntimeClass 的成员函数 CreateObject 创建一个该类的实例。
4 、 CObject* pObject = pRuntimeClass->CreateObject();// 完成动态创建。
MFC 六大关键技术之 永久保存 ( 串行化 )
先用一句话来说明永久保存的重要:弄懂它以后,你就越来越像个程序员了!

如果我们的程序不需要永久保存,那几乎可以肯定是一个小玩儿。那怕我们的记事本、画图等小程序,也需要保存才有真正的意义。

对于 MFC 的很多地方我不甚满意,总觉得它喜欢拿一组低能而神秘的宏来故弄玄虚,但对于它的连续存储( serialize )机制,却是我十分钟爱的地方。在此,可让大家感受到面向对象的幸福。

MFC 的连续存储( serialize )机制俗称串行化。 “ 在你的程序中尽管有着各种各样的数据, serialize 机制会象流水一样按顺序存储到单一的文件中,而又能按顺序地取出,变成各种不同的对象数据。 ” 不知我在说上面这一句话的时候,大家有什么反应,可能很多朋友直觉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只是说了一个 “ 爽 ” 字就没有下文了。

要实现象流水一样存储其实是一个很大的难题。试想,在我们的程序里有各式各样的对象数据。如画图程序中,里面设计了点类,矩形类,圆形类等等,它们的绘图方式及对数据的处理各不相同,用它们实现了成百上千的对象之后,如何存储起来?不想由可,一想头都大了:我们要在程序中设计函数 store() ,在我们单击 “ 文件 / 保存 ” 时能把各对象往里存储。那么这个 store() 函数要神通广大,它能清楚地知道我们设计的是什么样的类,产生什么样的对象。大家可能并不觉得这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程序有能力知道我们的类的样子,对象也不过是一块初始化了存储区域罢了。就把一大堆对象 “ 转换 ” 成磁盘文件就行了。

即使上面的存储能成立,但当我们单击 “ 文件 / 打开 ” 时,程序当然不能预测用户想打开哪个文件,并且当打开文件的时候,要根据你那一大堆垃圾数据 new 出数百个对象,还原为你原来存储时的样子,你又该怎么做呢?

试想,要是我们有一个能容纳各种不同对象的容器,这样,用户用我们的应用程序打开一个磁盘文件时,就可以把文件的内容读进我们程序的容器中。把磁盘文件读进内存,然后识别它 “ 是什么对象 ” 是一件很难的事情。首先,保存过程不像电影的胶片,把景物直接映射进去,然后,看一下胶片就知道那是什么内容。可能有朋友说它象录像磁带,拿着录像带我们看不出里面变化的磁场信号,但经过录像机就能把它还原出来。

其实不是这样的,比如保存一个矩形,程序并不是把矩形本身按点阵存储到磁盘中,因为我们绘制矩形的整个过程只不过是调用一个 GDI 函数罢了。它保存只是坐标值、线宽和某些标记等。程序面对 “00 FF” 这样的东西,当然不知道它是一个圆或是一个字符!

拿刚才录像带的例子,我们之所以能最后放映出来,前提我们知道这对象是 “ 录像带 ” ,即确定了它是什么类对象。如果我们事先只知道它 “ 里面保存有东西,但不知道它是什么类型的东西 ” ,这就导致我们无法把它读出来。拿录像带到录音机去放,对录音机来说,那完全是垃圾数据。即是说,要了解永久保存,要对动态创建有深刻的认识。

现在大家可以知道困难的根源了吧。我们在写程序的时候,会不断创造新的类,构造新的对象。这些对象,当然是旧的类对象(如 MyDocument )从未见过的。那么,我们如何才能使文档对象可以保存自己新对象呢,又能动态创建自己新的类对象呢?

许多朋友在这个时候想起了 CObject 这个类,也想到了虚函数的概念。于是以为自己 “ 大致了解 ” 串行化的概念。他们设想: “ 我们设计的 MyClass (我们想用于串行化的对象)全部从 CObject 类派生, CObject 类对象当然是 MyDocument 能认识的。 ” 这样就实现了一个目的:本来 MyDocument 不能识别我们创建的 MyClass 对象,但它能识别 CObject 类对象。由于 MyClass 从 CObject 类派生,我产的新类对象 “ 是一个 CObject” ,所以 MyDocument 能把我们的新对象当作 CObiect 对象读出。或者根据书本上所说的:打开或保存文件的时候, MyDocument 会调用 Serialize (), MyDocument 的 Serialize ()函会呼叫我们创建类的 Serialize 函数 [ 即是在 MyDocument Serialize ()中调用: m_pObject->Serialize() ,注意:在此 m_pObject 是 CObject 类指针,它可以指向我们设计的类对象 ] 。最终结果是 MyDocument 的读出和保存变成了我们创建的类对象的读出和保存,这种认识是不明朗的。

有意思还有,在网上我遇到几位自以为懂了 Serialize 的朋友,居然不约而同的犯了一个很低级得让人不可思议的错误。他们说: Serialize 太简单了! Serialize ()是一个虚函数,虚函数的作用就是 “ 优先派生类的操作 ” 。所以 MyDocument 不实现 Serialize ()函数,留给我们自己的 MyClass 对象去调用 Serialize () …… 真是哭笑不得,我们创建的类 MyClass 并不是由 MyDocument 类派生, Serialize ()函数为虚在 MyDocument 和 MyClass 之间没有任何意义。 MyClass 产生的 MyObject 对象仅仅是 MyDocument 的一个成员变量罢了。

话说回来,由于 MyClass 从 CObject 派生,所以 CObject 类型指针能指向 MyClass 对象,并且能够让 MyClass 对象执行某些函数(特指重载的 CObject 虚函数),但前提必须在 MyClass 对象实例化了,即在内存中占领了一块存储区域之后。不过,我们的问题恰恰就是在应用程序随便打开一个文件,面对的是它不认识的 MyClass 类,当然实例化不了对象。

幸好我们在上一节课中懂得了动态创建。即想要从 CObject 派生的 MyClass 成为可以动态创建的对象只要用到 DECLARE_DYNAMIC/IMPLEMENT_DYNAMIC 宏就可以了(注意:最终可以 Serialize 的对象仅仅用到了 DECLARE_SERIAL/IMPLEMENT_SERIAL 宏,这是因为 DECLARE_SERIAL/IMPLEMENT_SERIAL 包含了 DECLARE_DYNAMIC/IMPLEMENT_DYNAMIC 宏)。

从解决上面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分步理解了:

1 、  Serialize 的目的:让 MyDocument 对象在执行打开 / 保存操作时,能读出(构造)和保存它不认的 MyClass 类对象。

2 、  MyDocument 对象在执行打开 / 保存操作时会调用它本身的 Serialize ()函数。但不要指望它会自动保存和读出我们的 MyClass 类对象。这个问题很容易解决,就直接在 MyDocument:: Serialize () {

//  在此函数调用 MyClass 类的 Serialize ()就行了!即

MyObject. Serialize () ;

}

3 、我们希望 MyClass 对象为可以动态创建的对象,所以要求在 MyClass 类中加上 DECLARE_DYNAMIC/IMPLEMENT_DYNAMIC 宏。

但目前的 Serialize 机制还很抽象。我们仅仅知道了表面上的东西,实际又是如何的呢?下面作一个简单深刻的详解。

先看一下我们文档类的 Serialize ()

void CMyDoc::Serialize(CArchive& ar)

{

if (ar.IsStoring())

{

// TODO: add storing code here

}

else

{

// TODO: add loading code here

}

}

目前这个子数什么也没做(没有数据的读出和写入), CMyDoc 类正等待着我们去改写这个函数。现在假设 CMyDoc 有一个 MFC 可识别的成员变量 m_MyVar, 那么函数就可改写成如下形式:

void CMyDoc::Serialize(CArchive& ar)

{

if (ar.IsStoring()) // 读写判断

{

ar<<m_MyVar; // 写

}

else

{

ar>>m_MyVar; // 读

}

}

许多网友问:自己写的类(即 MFC 未包含的类)为什么不行?我们在 CMyDoc 里包含自写类的头文件 MyClass.h ,这样 CMyDoc 就认识 MyDoc 类对象了。这是一般常识性的错误, MyDoc 类认识 MyClass 类对象与否并没有用,关键是 CArchive 类,即对象 ar 不认识 MyClass (当然你梦想重写 CArchive 类当别论)。 “>>” 、 “<<” 都是 CArchive 重载的操作符。上面 ar>>m_MyVar 说白即是在执行一个以 ar 和 m_MyVar  为参数的函数,类似于 function(ar,m_MyVar) 罢了。我们当然不能传递一个它不认识的参数类型,也因此不会执行 function(ar,m_MyObject) 了。

[ 注:这里我们可以用指针。让 MyClass 从 Cobject 派生,一切又起了质的变化,假设我们定义了: MyClass *pMyClass = new MyClass; 因为 MyClass 从 CObject 派生,根据虚函数原理, pMyClass 也是一个 CObject* ,即 pMyClass 指针是 CArchive 类可认识的。所以执行上述 function(ar, pMyClass) ,即 ar << pMyClass 是没有太多的问题(在保证了 MyClass 对象可以动态创建的前提下)。 ]



回过头来,如果想让 MyClass 类对象能 Serialize ,就得让 MyClass 从 CObject 派生, Serialize ()函数在 CObject 里为虚, MyClass 从 CObject 派生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要求去改写它,象上面改写 CMyDoc::Serialize ()方法一样。这样 MyClass 就得到了属于 MyClass 自己特有的 Serialize ()函数。

现在,程序就可以这样写:

……

#include “MyClass.h”

……

void CMyDoc::Serialize(CArchive& ar)

{

// 在此调用 MyClass 重写过的 Serialize()

m_MyObject. Serialize(ar); // m_MyObject 为 MyClass 实例

}

至此,串行化工作就算完成了,一即简单直观:从 CObject 派生自己的类,重写 Serialize ()。在此过程中,我刻意安排:在没有用到 DECLARE_SERIAL/IMPLEMENT_SERIAL 宏,也没有用到 CArray 等模板类的前提下就完成了串行化的工作。我看过某些书,总是一开始就讲 DECLARE_SERIAL/IMPLEMENT_SERIAL 宏或马上用 CArray 模板,让读者觉得串行化就是这两个东西,导致许多朋友因此找不着北。

大家看到了,没有 DECLARE_SERIAL/IMPLEMENT_SERIAL 宏和 CArray 等数据结构模板也依然可以完成串行化工作。


现在可以腾出时间讲一下大家觉得十分抽象的 CArchive 。我们先看以下程序(注:以下程序包含动态创建等,请包含 DECLARE_SERIAL/IMPLEMENT_SERIAL 宏)

void MyClass::Serialize(CArchive& ar)

{

if (ar.IsStoring()) // 读写判断

{

ar<< m_pMyVar; // 问题: ar  如何把 m_pMyVar 所指的对象变量保存到磁盘?

}

else

{

pMyClass = new MyClass; // 准备存储空间

ar>> m_pMyVar;

}

}

要回答上面的问题,即 “ar<<XXX” 的问题。和我们得看一下模拟 CArchive 的代码。

“ar<<XXX” 是执行 CArchive 对运算符 “<<” 的重载动作。 ar 和 XXX 都是该重载函数中的一参数而已。函数大致如下:

CArchive& operator<<( CArchive& ar, const CObject* pOb)

{

…………

// 以下为 CRuntimeClass 链表中找到、识别 pOb 资料。

CRuntimeClass* pClassRef = pOb->GetRuntimeClass();

// 保存 pClassRef 即类信息(略)

((CObject*)pOb)->Serialize();// 保存 MyClass 数据

…………

}

从上面可以看出,因为 Serialize() 为虚函数,即 “ar<<XXX” 的结果是执行了 XXX 所指向对象本身的 Serialize() 。对于 “ar>>XXX” ,虽然不是 “ar<<XXX” 逆过程,大家可能根据动态创建和虚函数的原理料想到它。

至此,永久保存算是写完了。在此过程中,我一直努力用最少的代码,详尽的解释来说明问题。以前我为本课题写过一个版本,并在几个论坛上发表过,但不知怎么在网上遗失(可能被删除)。所以这篇文章是我重写的版本。记得第一个版本中,我是对 DECLARE_SERIAL/IMPLEMENT_SERIAL 和可串行化的数组及链表对象说了许多。这个版本中我对 DECLARE_SERIAL/IMPLEMENT_SERIAL 其中奥秘几乎一句不提,目的是让大家能找到中心,有更简洁的永久保存的概念,我觉得这种感觉很好!
 
MFC 六大关键技术之 消息映射 命令传递

         题外话:刚开始学视窗程序设计的时候,我就打印了一本Windows消息详解,里面列举了各种已定义消息的意义和作用,共10多页,在编程的时候翻翻,有时觉得很受用。我发觉很多编程的朋友,虽然每天都面对消息,却很少关注它。C++程序员有一个通病,很想写“自己”的程序,即每一行代码都想自己写出来。如果用了一些库,总希望能完全理解库里的类或函数是怎么一回事,否则就“不踏实”。对于消息,许多朋友只关心常用的几个,对其余的漠不关心。其实,Windows中有很多不常用的消息却很有用,程序员可能通过响应这些消息实现更简捷的编程。 

说到消息,在MFC中,“最熟悉的神秘”可算是消息映射,那是我们刚开始接触MFC时就要面对的东西。有过SDK编程经验的朋友转到MFC编程的时候,一下子觉得什么都变了样。特别是窗口消息及对消息的处理跟以前相比,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如文档不是窗口,是怎样响应命令消息的呢? 

初次用MFC编程,我们只会用MFC ClassWizard为我们做大量的东西,最主要的是添加消息响应。记忆中,如果是自已添加消息响应,我们应何等的小心翼翼,对BEGIN_MESSAGE_MAP()……END_MESSAGE_MAP()更要奉若神灵。它就是一个魔盒子,把我们的咒语放入恰当的地方,就会发生神奇的力量,放错了,自己的程序就连“命”都没有。 

据说,知道得太多未必是好事。我也曾经打算不去理解这神秘的区域,觉得编程的时候知道自己想做什么就行了。MFC外表上给我们提供了东西,直观地说,不但给了我个一个程序的外壳,更给我们许多方便。微软的出发点可能是希望达到“傻瓜编程”的结果,试想,谁不会用ClassWizard?大家知道,Windows是基于消息的,有了ClassWizard,你又会添加类,又会添加消息,那么你所学的东西似乎学到头了。于是许多程序员认为“我们没有必要走SDK的老路,直接用MFC编程,新的东西通常是简单、直观、易学……” 

到你真正想用MFC编程的时候,你会发觉光会ClassWizard的你是多么的愚蠢。MFC不是一个普通的类库,普通的类库我们完全可以不理解里面的细节,只要知道这些类库能干什么,接口参数如何就万事大吉。如string类,操作顺序是定义一个string对象,然后修改属性,调用方法。 

但对于MFC,你并不是在你的程序中写上一句“#include MFC.h”,然后就在你的程序中用MFC类库。 

MFC是一块包着糖衣的牛骨头。你很轻松地写出一个单文档窗口,在窗口中间打印一句“I love MFC!”,然后,恶梦开始了……想逃避,打算永远不去理解MFC内幕?门都没有!在MFC这个黑暗神秘的洞中,即使你打算摸着石头前行,也注定找不到出口。对着MFC这块牛骨头,微软温和、民主地告诉你“你当然可以选择不啃掉它,咳咳……但你必然会因此而饿死!” 

消息映射与命令传递体现了MFC与SDK的不同。在SDK编程中,没有消息映射的概念,它有明确的回调函数中,通过一个switch语句去判断收到了何种消息,然后对这个消息进行处理。所以,在SDK编程中,会发送消息和在回调函数中处理消息就差不多可以写SDK程序了。 

在MFC中,看上去发送消息和处理消息比SDK更简单、直接,但可惜不直观。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我们想自定义一个消息,SDK是非常简单直观的,用一条语句:SendMessage(hwnd,message/*一个大于或等于WM_USER的数字*/,wparam,lparam),之后就可以在回调函数中处理了。但MFC就不同了,因为你通常不直接去改写窗口的回调函数,所以只能亦步亦趋对照原来的MFC代码,把消息放到恰当的地方。这确实是一样很痛苦的劳动。 

要了解MFC消息映射原理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我们可以逆向思维,想象一下消息映射为我们做了什么工作。MFC在自动化给我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比如,所有的MFC窗口都使用同一窗口过程,即所有的MFC窗口都有一个默认的窗口过程。不象在SDK编程中,要为每个窗口类写一个窗口过程。 

对于消息映射,最直截了当地猜想是:消息映射就是用一个数据结构把“消息”与“响应消息函数名”串联起来。这样,当窗口感知消息发生时,就对结构查找,找到相应的消息响应函数执行。其实这个想法也不能简单地实现:我们每个不同的MFC窗口类,对同一种消息,有不同的响应方式。即是说,对同一种消息,不同的MFC窗口会有不同的消息响应函数。 

这时,大家又想了一个可行的方法。我们设计窗口基类(CWnd)时,我们让它对每种不同的消息都来一个消息响应,并把这个消息响应函数定义为空虚函数。这样,从CWnd派生的窗口类对所有消息都有了一个空响应,我们要响应一个特定的消息就重载这个消息响应函数就可以了。但这样做的结果,一个几乎什么也不做的CWnd类要有几百个“多余”的函数,那怕这些消息响应函数都为纯虚函数,每个CWnd对象也要背负着一个巨大的虚拟表,这也是得不偿失的。 

许多朋友在学习消息映射时苦无突破,其原因是一开始就认为MFC的消息映射的目的是为了替代SDK窗口过程的编写——这本来没有理解错。但他们还有多一层的理解,认为既然是替代“旧”的东西,那么MFC消息映身应该是更高层次的抽象、更简单、更容易认识。但结果是,如果我们不通过ClassWizard工具,手动添加消息是相当迷茫的一件事。 

所以,我们在学习MFC消息映射时,首先要弄清楚:消息映射的目的,不是为是更加快捷地向窗口过程添加代码,而是一种机制的改变。如果不想改变窗口过程函数,那么应该在哪里进行消息响应呢?许多朋友一知半解地认为:我们可以用HOOK技术,抢在消息队列前把消息抓取,把消息响应提到窗口过程的外面。再者,不同的窗口,会有不同的感兴趣的消息,所以每个MFC窗口都应该有一个表把感兴趣的消息和相应消息响应函数连系起来。然后得出——消息映射机制执行步骤是:当消息发生,我们用HOOK技术把本发送到窗口过程的消息抓获,然后对照一下MFC窗口的消息映射表,如果是表里面有的消息,就执行其对应的函数。 

当然,用HOOK技术,我们理论上可以在不改变窗口过程函数的情况下,可以完成消息响应。MFC确实是这样做,但实际操作起来可能跟你的想象差别很大。 

现在我们来编写消息映射表,我们先定义一个结构,这个结构至少有两个项:一是消息ID,二是响应该消息的函数。如下: 

struct AFX_MSGMAP_ENTRY 



UINT nMessage; //感兴趣的消息 

AFX_PMSG pfn; //响应以上消息的函数指针 



当然,只有两个成员的结构连接起来的消息映射表是不成熟的。Windows消息分为标准消息、控件消息和命令消息,每类型的消息包含数百不同ID、不同意义、不同参数的消息。我们要准确地判别发生了何种消息,必须再增加几个成员。还有,对于AFX_PMSG pfn,实际上等于作以下声明: 

void (CCmdTarget::*pfn)(); 

(提示:AFX_PMSG为类型标识,具体声明是:typedef void (AFX_MSG_CALL CCmdTarget::*AFX_PMSG)(void);) 

pfn是不一不带参数和返回值的CCmdTarget类型函数指针,只能指向CCmdTarget类中不带参数和返回值的成员函数,这样pfn更为通用,但我们响应消息的函数许多需要传入参数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我们还要增加一个表示参数类型的成员。当然,还有其它…… 

最后,MFC我们消息映射表成员结构如下定义: 

struct AFX_MSGMAP_ENTRY 



UINT nMessage; //Windows 消息ID 

UINT nCode; // 控制消息的通知码 

UINT nID; //命令消息ID范围的起始值 

UINT nLastID; //命令消息ID范围的终点 

UINT nSig; // 消息的动作标识 

AFX_PMSG pfn; 

}; 

有了以上消息映射表成员结构,我们就可以定义一个AFX_MSGMAP_ENTRY类型的数组,用来容纳消息映射项。定义如下: 

AFX_MSGMAP_ENTRY _messageEntries[]; 

但这样还不够,每个AFX_MSGMAP_ENTRY数组,只能保存着当前类感兴趣的消息,而这仅仅是我们想处理的消息中的一部分。对于一个MFC程序,一般有多个窗口类,里面都应该有一个AFX_MSGMAP_ENTRY数组。我们知道,MFC还有一个消息传递机制,可以把自己不处理的消息传送给别的类进行处理。为了能查找各下MFC对象的消息映射表,我们还要增加一个结构,把所有的AFX_MSGMAP_ENTRY数组串联起来。 

于是,我们定义了一个新结构体: 

struct AFX_MSGMAP 



const AFX_MSGMAP* pBaseMap; //指向别的类的AFX_MSGMAP对象 

const AFX_MSGMAP_ENTRY* lpEntries; //指向自身的消息表 

}; 

之后,在每个打算响应消息的类中这样声明一个变量:AFX_MSGMAP messageMap,让其中的pBaseMap指向基类或另一个类的messageMap,那么将得到一个AFX_MSGMAP元素的单向链表。这样,所有的消息映射信息形成了一张消息网。 

当然,仅有消息映射表还不够,它只能把各个MFC对象的消息、参数与相应的消息响应函数连成一张网。为了方便查找,MFC在上面的类中插入了两个函数(其中theClass代表当前类): 

一个是_GetBaseMessageMap(),用来得到基类消息映射的函数。函数原型如下: 

const AFX_MSGMAP* PASCAL theClass::_GetBaseMessageMap() / 

{ return &baseClass::messageMap; } / 

别一个是GetMessageMap() ,用来得到自身消息映射的函数。函数原型如下: 

const AFX_MSGMAP* theClass::GetMessageMap() const / 

{ return &theClass::messageMap; } / 



有了消息映射表之后,我们得讨论到问题的关键,那就是消息发生以后,其对应的响应函数如何被调用。大家知道,所有的MFC窗口,都有一个同样的窗口过程——AfxWndProc(…)。在这里顺便要提一下的是,看过MFC源代码的朋友都得,从AfxWndProc函数进去,会遇到一大堆曲折与迷团,因为对于这个庞大的消息映射机制,MFC要做的事情很多,如优化消息,增强兼容性等,这一大量的工作,有些甚至用汇编语言来完成,对此,我们很难深究它。所以我们要省略大量代码,理性地分析它。 

对已定型的AfxWndProc来说,对所有消息,最多只能提供一种默认的处理方式。这当然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想通过AfxWndProc最终执行消息映射网中对应的函数。那么,这个执行路线是怎么样的呢? 

从AfxWndProc下去,最终会调用到一个函数OnWndMsg。请看代码: 

LRESULT CALLBACK AfxWndProc(HWND hWnd,UINT nMsg,WPARAM wParam, LPARAM lParam) 



…… 

CWnd* pWnd = CWnd::FromHandlePermanent(hWnd); //把对句柄的操作转换成对CWnd对象。 

Return AfxCallWndProc(pWnd,hWnd,nMsg,wParam,lParam); 



把对句柄的操作转换成对CWnd对象是很重要的一件事,因为AfxWndProc只是一个全局函数,当然不知怎么样去处理各种windows窗口消息,所以它聪明地把处理权交给windows窗口所关联的MFC窗口对象。 

现大,大家几乎可以想象得到AfxCallWndProc要做的事情,不错,它当中有一句: 

pWnd->WindowProc(nMsg,wParam,lParam); 

到此,MFC窗口过程函数变成了自己的一个成员函数。WindowProc是一个虚函数,我们甚至可以通过改写这个函数去响应不同的消息,当然,这是题外话。 

WindowProc会调用到CWnd对象的另一个成员函数OnWndMsg,下面看看大概的函数原形是怎么样的: 

BOOL CWnd::OnWndMsg(UINT message,WPARAM wParam,LPARAM lParam,LRESULT* pResult) 



if(message==WM_COMMAND) 



OnCommand(wParam,lParam); 

…… 



if(message==WM_NOTIFY) 



OnCommand(wParam,lParam,&lResult); 

…… 



const AFX_MSGMAP* pMessageMap; pMessageMap=GetMessageMap(); 

const AFX_MSGMAP_ENTRY* lpEntry; 

/*以下代码作用为:用AfxFindMessageEntry函数从消息入口pMessageMap处查找指定消息,如果找到,返回指定消息映射表成员的指针给lpEntry。然后执行该结构成员的pfn所指向的函数*/ if((lpEntry=AfxFindMessageEntry(pMessageMap->lpEntries,message,0,0)!=NULL) 



lpEntry->pfn();/*注意:真正MFC代码中没有用这一条语句。上面提到,不同的消息参数代表不同的意义和不同的消息响应函数有不同类型的返回值。而pfn是一个不带参数的函数指针,所以真正的MFC代码中,要根据对象lpEntry的消息的动作标识nSig给消息处理函数传递参数类型。这个过程包含很复杂的宏代换,大家在此知道:找到匹配消息,执行相应函数就行!*/ 







以上,大家看到了OnWndMsg能根据传进来的消息参数,查找到匹配的消息和执行相应的消息响应。但这还不够,我们平常响应菜单命令消息的时候,原本属于框架窗口(CFrameWnd)的WM_COMMAND消息,却可以放到视对象或文档对象中去响应。其原理如下: 

我们看上面函数OnWndMsg原型中看到以下代码: 

if(message==WM_COMMAND) 



OnCommand(wParam,lParam); 

…… 



即对于命令消息,实际上是交给OnCommand函数处理。而OnCommand是一个虚函数,即WM_COMMAND消息发生时,最终是发生该消息所对应的MFC对象去执行OnCommand。比如点框架窗口菜单,即向CFrameWnd发送一个WM_COMMAND,将会导致CFrameWnd::OnCommand(wParam,lParam)的执行。 

且看该函数原型 

BOOL CFrameWnd::OnCommand(WPARAM wParam,LPARAM lParam) 



…… 

return CWnd:: OnCommand(wParam,lParam); 



可以看出,它最后把该消息交给CWnd:: OnCommand处理。再看: 

BOOL CWnd::OnCommand(WPARAM wParam,LPARAM lParam) 



…… 

return OnCmdMsg(nID,nCode,NULL,NULL); 



这里包含了一个C++多态性很经典的问题。在这里,虽然是执行CWnd类的函数,但由于这个函数在CFrameWnd:: OnCmdMsg里执行,即当前指针是CFrameWnd类指针,再有OnCmdMsg是一个虚函数,所以如果CFrameWnd改写了OnCommand,程序会执行CFrameWnd::OnCmdMsg(…)。 

对CFrameWnd::OnCmdMsg(…)函数原理扼要分析如下: 

BOOL CFrameWnd:: OnCmdMsg(…) 



CView pView = GetActiveView();//得到活动视指针。 

if(pView-> OnCmdMsg(…)) 

return TRUE; //如果CView类对象或其派生类对象已经处理该消息,则返回。 

……//否则,同理向下执行,交给文档、框架、及应用程序执行自身的OnCmdMsg。 



到此,CFrameWnd:: OnCmdMsg完成了把WM_COMMAND消息传递到视对象、文档对象及应用程序对象实现消息响应。 

写了这么多,我们清楚MFC消息映射与命令传递的大致过程。现在,我们来看MFC“神秘代码”,会发觉好看多了。 

先看DECLARE_MESSAGE_MAP()宏,它在MFC中定义如下: 

#define DECLARE_MESSAGE_MAP() / 

private: / 

static const AFX_MSGMAP_ENTRY _messageEntries[]; / 

protected: / 

static AFX_DATA const AFX_MSGMAP messageMap; / 

virtual const AFX_MSGMAP* GetMessageMap() const; / 

可以看出DECLARE_MESSAGE_MAP()定义了我们熟悉的两个结构和一个函数,显而易见,这个宏为每个需要实现消息映射的类提供了相关变量和函数。 



现在集中精力来看一下BEGIN_MESSAGE_MAP,END_MESSAGE_MAP和ON_COMMAND三个宏,它们在MFC中定义如下(其中ON_COMMAND与另外两个宏并没有定义在同一个文件中,把它放到一起是为了好看): 

#define BEGIN_MESSAGE_MAP(theClass, baseClass) / 

const AFX_MSGMAP* theClass::GetMessageMap() const / 

{ return &theClass::messageMap; } / 

AFX_COMDAT AFX_DATADEF const AFX_MSGMAP theClass::messageMap = / 

{ &baseClass::messageMap, &theClass::_messageEntries[0] }; / 

AFX_COMDAT const AFX_MSGMAP_ENTRY theClass::_messageEntries[] = / 

{ / 



#define ON_COMMAND(id, memberFxn) / 

{ WM_COMMAND, CN_COMMAND, (WORD)id, (WORD)id, AfxSig_vv, (AFX_PMSG)&memberFxn }, 



#define END_MESSAGE_MAP() / 

{0, 0, 0, 0, AfxSig_end, (AFX_PMSG)0 } / 

}; / 



一下子看三个宏觉得有点复杂,但这仅仅是复杂,公式性的文字代换并不是很难。且看下面例子,假设我们框架中有一菜单项为“Test”,即定义了如下宏: 

BEGIN_MESSAGE_MAP(CMainFrame, CFrameWnd) 

ON_COMMAND(ID_TEST, OnTest) 

END_MESSAGE_MAP() 



那么宏展开之后得到如下代码: 

const AFX_MSGMAP* CMainFrame::GetMessageMap() const 

{ return &CMainFrame::messageMap; } 

///以下填入消息表映射信息 

const AFX_MSGMAP CMainFrame::messageMap = 

{ &CFrameWnd::messageMap, &CMainFrame::_messageEntries[0] }; 

//下面填入保存着当前类感兴趣的消息,可填入多个AFX_MSGMAP_ENTRY对象 

const AFX_MSGMAP_ENTRY CMainFrame::_messageEntries[] = 



{ WM_COMMAND, CN_COMMAND, (WORD)ID_TEST, (WORD)ID_TEST, AfxSig_vv, (AFX_PMSG)&OnTest }, // 加入的ID_TEST消息参数 

{0, 0, 0, 0, AfxSig_end, (AFX_PMSG)0 } //本类的消息映射的结束项 

}; 



大家知道,要完成ID_TEST消息映射,还要定义和实现OnTest函数。在此即要在头文件写afx_msg void OnTest()并在源文件中实现它。根据以上所学的东西,我们知道了当ID为ID_TEST的命令消息发生,最终会执行到我们写的OnTest函数。 

    至此,MFC六大关键技术写完了。其中写得最难的是消息映射与命令传递,除了技术复杂之外,最难的是有许多避不开的代码。为了大家看得轻松一点,我把那繁杂的宏放在文章最后,希望能给你阅读带来方便。 

    其实,较早前这就描述过MFC六大关键技术,也在一些论坛上发表过,但后三篇不知如何遗失了。许多朋友向我索稿,但苦于没有备份,也不想枯燥地重写,故推延至今,请大家见谅。 

    还有,许多朋友说(二)(三)写得十分不明白,这也是我意料到的地方。我写文章,很少回头看一下,有时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写了什么。有许多朋友把修改后的版本给我,虽然修改了一点点,甚至仅仅修改了一下错别字,但读起来容易理解很多。对此,我内心十分感激。如果有更多的时间,我会修改一下前面的文章,放到我的网站上去!

  • 1
    点赞
  • 1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3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3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