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finity及任务加载讲解

Activity和任务

如前所述,一个activity可以启动另外一个,甚至包括与它不处于同一应用程序之中的。举个例子说,假设你想让用户看到某个地方的街道地图。而已经存在一个具有此功能的activity了,那么你的activity所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把请求信息放到一个Intent对象里面,并把它传递给startActivity()。于是地图浏览器就会显示那个地图。而当用户按下BACK键的时候,你的activity又会再一次的显示在屏幕上。

对于用户来说,这看起来就像是地图浏览器是你activity所在的应用程序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实它是在另外一个应用程序中定义,并运行在那个应用程序的进程之中的。Android将这两个activity放在同一个任务中来维持一个完整的用户体验。简单的说,任务就是用户所体验到的“应用程序”。它是安排在一个堆栈中的一组相关的activity。堆栈中的根activity就是启动了这整个任务的那个──一般情况下,它就是用户在应用程序加载器中所选择的。而堆栈最上方的activity则是当前运行的──用户直接对其进行操作的。当一个activity启动另外一个的时候,新的activity就被压入堆栈,并成为当前运行的activity。而前一个activity仍保持在堆栈之中。当用户按下BACK键的时候,当前activity出栈,而前一个恢复为当前运行的activity。

堆栈中保存的其实是对象,所以如果发生了诸如需要多个地图浏览器的情况,就会使得一个任务中出现多个同一Activity子类的实例同时存在,堆栈会为每个实例单独开辟一个入口。堆栈中的Activity永远不会重排,只会压入或弹出。

任务其实就是activity的堆栈,而不是manifest文件中的一个类或者元素。所以你无法撇开activity而为一个任务设置一个值。而事实上整个任务使用的值是在根activity中设置的。比如说,下一节我们会谈及“任务的affinity”,从affinity中读出的值将会设置到任务的根activity之中。

任务中的所有activity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移动的。整个的任务(即activity堆栈)可以移到前台,或退至后台。举个例子说,比如当前任务在堆栈中存有四个activity──三个在当前activity之下。当用户按下HOME键的时候,回到了应用程序加载器,然后选择了一个新的应用程序(也就是一个新任务)。则当前任务遁入后台,而新任务的根activity显示出来。然后,过了一小会儿,用户再次回到了应用程序加载器而又选择了前一个应用程序(上一个任务)。于是那个任务,带着它堆栈中所有的四个activity,再一次的到了前台。当用户按下BACK键的时候,屏幕不会显示出用户刚才离开的activity(上一个任务的根activity)。取而代之,当前任务的堆栈中最上面的activity被弹出,而同一任务中的上一个activity显示了出来。

上述的种种即是activity和任务的默认行为模式。但是有一些方法可以改变所有这一切。activity和任务的联系、任务中activity的行为方式都被启动那个activity的Intent对象中设置的一系列标记和manifest文件中那个activity中的<activity>元素的系列属性之间的交互所控制。无论是请求发出者和回应者在这里都拥有话语权。

我们刚才所说的这些关键Intent标记如下:

FLAG_ACTIVITY_NEW_TASK
FLAG_ACTIVITY_CLEAR_TOP
FLAG_ACTIVITY_RESET_TASK_IF_NEEDED
FLAG_ACTIVITY_SINGLE_TOP

而关键的<activity>属性是:

taskAffinity
launchMode
allowTaskReparenting
clearTaskOnLaunch
alwaysRetainTaskState
finishOnTaskLaunch

接下来的一节会描述这些标记以及属性的作用,它们是如何互相影响的,以及控制它们的使用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

Affinity(吸引力)和新任务

默认情况下,一个应用程序中的activity相互之间会有一种Affinity──也就是说,它们首选都归属于一个任务。然而,可以在<activity>元素中把每个activity的taskAffinity属性设置为一个独立的affinity。于是在不同的应用程序中定义的activity可以享有同一个affinity,或者在同一个应用程序中定义的activity有着不同的affinity。affinity在两种情况下生效:当加载activity的Intent对象包含了FLAG_ACTIVITY_NEW_TASK 标记,或者当activity的allowTaskReparenting属性设置为“true”。

FLAG_ACTIVITY_NEW_TASK标记

如前所述,在默认情况下,一个新activity被另外一个调用了startActivity()方法的activity载入了任务之中。并压入了调用者所在的堆栈。然而,如果传递给startActivity()的Intent对象包含了FLAG_ACTIVITY_NEW_TASK标记,系统会为新activity安排另外一个任务。一般情况下,如同标记所暗示的那样,这会是一个新任务。然而,这并不是必然的。如果已经存在了一个与新activity有着同样affinity的任务,则activity会载入那个任务之中。如果没有,则启用新任务。

allowTaskReparenting 属性

如果一个activity将allowTaskReparenting属性设置为“true”。它就可以从初始的任务中转移到与其拥有同一个affinity并转向前台的任务之中。比如说,一个旅行应用程序中包含的预报所选城市的天气情况的activity。它与这个应用程序中其它的activity拥有同样的affinity(默认的affinity)而且允许重定父级。你的另一个activity启动了天气预报,于是它就会与这个activity共处与同一任务之中。然而,当那个旅行应用程序再次回到前台的时候,这个天气预报activity就会被再次安排到原先的任务之中并显示出来。

如果在用户的角度看来,一个.apk文件中包含了多于一个的“应用程序”,你可能会想要为它们所辖的activity安排不一样的affinity。

加载模式

<activity>元素的launchMode属性可以设置四种不同的加载模式:

"standard"(默认值)
"singleTop"
"singleTask"
"singleInstance"

这些模式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 哪个任务会把持对intent做出响应的activity。对“standard”和“singleTop”模式而言,是产生intent(并调用 startActivity())的任务──除非Intent对象包含FLAG_ACTIVITY_NEW_TASK标记。而在这种情况下,如同上面Affinitie和新任务一节所述,会是另外一个任务。

相反,对“singleTask”和“singleInstance”模式而言,activity总是位于任务的根部。正是它们定义了一个任务,所以它们绝不会被载入到其它任务之中。

  • activity是否可以存在多个实例。一个“standard”或“singleTop”的activity可以被多次初始化。它们可以归属于多个任务,而一个任务也可以拥有同一activity的多个实例。

相反,对“singleTask”和“singleInstance”的activity被限定于只能有一个实例。因为这些activity都是任务的起源,这种限制意味着在一个设备中同一时间只允许存在一个任务的实例。

  • 在实例所在的任务中是否会有别的activity。一个“singleInstance”模式的activity将会是它所在的任务中唯一的activity。如果它启动了别的activity,那个activity将会依据它自己的加载模式加载到其它的任务中去──如同在intent中设置了FLAG_ACTIVITY_NEW_TASK 标记一样的效果。在其它方面,“singleInstance”模式的效果与“singleTask”是一样的。

剩下的三种模式允许一个任务中出现多个activity。“singleTask”模式的activity将是任务的根activity,但它可以启动别的activity并将它们置入所在的任务中。“standard”和“singleTop”activity则可以在堆栈的任意位置出现。

  • 是否要载入新的类实例以处理新的intent。对默认的"standard"模式来说,对于每个新intent都会创建一个新的实例以进行响应,每个实例仅处理一个intent。“singleTop”模式下,如果activity位于目的任务堆栈的最上面,则重用目前现存的activity来处理新的intent。如果它不是在堆栈顶部,则不会发生重用。而是创建一个新实例来处理新的intent并将其推入堆栈。

举例来说,假设一个任务的堆栈由根activityA和activityB、C和位于堆栈顶部的D组成,即堆栈A-B-C-D。一个针对D类型的activity的intent抵达的时候,如果D是默认的“standard”加载模式,则创建并加载一个新的类实例,于是堆栈变为A-B-C-D-D。 然而,如果D的载入模式为“singleTop”,则现有的实例会对新intent进行处理(因为它位于堆栈顶部)而堆栈保持A-B-C-D的形态。

换言之,如果新抵达的intent是针对B类型的activity,则无论B的模式是“standard”还是“singleTop” ,都会加载一个新的B的实例(因为B不位于堆栈的顶部),而堆栈的顺序变为A-B-C-D-B。

如前所述,“singleTask”或“singleInstance”模式的activity永远不会存在多于一个实例。所以实例将处理所有新的intent。一个“singleInstance”模式的activity永远保持在堆栈的顶部(因为它是那个堆栈中唯一的一个activity),所以它一直坚守在处理intent的岗位上。然而,对一个“singleTask”模式的activity来说,它上面可能有,也可能没有别的activity和它处于同一堆栈。在有的情况下,它就不在能够处理intent的位置上,则那个intent将被舍弃。(即便在intent被舍弃的情况下,它的抵达仍将使这个任务切换至前台,并一直保留)

当一个现存的activity被要求处理一个新的intent的时候,会调用onNewIntent()方法来将intent对象传递至activity。(启动activity的原始intent对象可以通过调用getIntent()方法获得。)

请注意,当一个新的activity实例被创建以处理新的intent的时候,用户总可以按下BACK键来回到前面的状态(回到前一个activity)。但当使用现存的activity来处理新intent的时候,用户是不能靠按下BACK键回到当这个新intent抵达之前的状态的。

想获得更多关于加载模式的内容,请参阅 <activity> 元素的描述。

清理堆栈

如果用户离开一个任务很长一段时间,系统会清理该任务中除了根activity之外的所有activity。当用户再次回到这个任务的时候,除了只剩下初始化activity尚存之外,其余都跟用户上次离开它的时候一样。这样做的原因是:在一段时间之后,用户再次回到一个任务的时候,他们更期望放弃他们之前的所作所为,做些新的事情。

这些属于默认行为,另外,也存在一些activity的属性用以控制并改变这些行为:

alwaysRetainTaskState属性

如果一个任务的根activity中此属性设置为“true”,则上述默认行为不会发生。任务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保留它堆栈内的所有activity。

clearTaskOnLaunch属性

如果一个任务的根activity中此属性设置为“true”,则每当用户离开这个任务和返回它的时候,堆栈都会被清空至只留下rootactivity。换句话说,这是alwaysRetainTaskState的另一个极端。哪怕仅是过了一小会儿,用户回到任务时,也是见到它的初始状态。

finishOnTaskLaunch属性

这个属性与clearTaskOnLaunch属性相似,但它仅作用于单个的activity,而不是整个的task。而且它可以使任意activity都被清理,甚至根activity也不例外。当它设置为“true”的时候,此activity仅做为任务的一部分存在于当前回话中,一旦用户离开并再次回到这个任务,此activity将不复存在。

此外,还有别的方式从堆栈中移除一个activity。如果一个intent对象包含FLAG_ACTIVITY_CLEAR_TOP标记,而且目标任务的堆栈中已经存在了一个能够响应此intent的activity类型的实例。则这个实例之上的所有activity都将被清理以使它位于堆栈的顶部来对intent做出响应。如果此时指定的activity的加载模式为“standard”,则它本身也会从堆栈中移除,并加载一个新的实例来处理到来的intent。这是因为加载模式为“standard”的activity总会创建一个新实例来处理新的intent。

FLAG_ACTIVITY_CLEAR_TOP与FLAG_ACTIVITY_NEW_TASK经常合并使用。这时,这些标记提供了一种定位其它任务中现存的activity并将它们置于可以对intent做出响应的位置的方法。

启动任务

当一个activity被指定一个“android.intent.action.MAIN”做为动作,以及“android.intent.category.LAUNCHER”做为类别的intent过滤器之后(在前述intent过滤器一节中已经有了这个示例),它就被设置为一个任务的入口点。这样的过滤器设置会在应用程序加载器中为此activity显示一个图标和标签,以供用户加载任务或加载之后在任意时间回到这个任务。

第二个能力相当重要:用户必须可以离开一个任务,并在一段时间后返回它。出于这个考虑,加载模式被设定为“singleTask”和“singleInstance”的activity总是会初始化一个新任务,这样的activity仅能用于指定了一个MAIN和LAUNCHER过滤器的情况之下。我们来举例说明如果没指定过滤器的情况下会发生的事情:一个intent加载了一个“singleTask”的activity,初始化了一个新任务,用户在这个任务中花费了一些时间来完成工作。然后用户按下了HOME键。于是任务被要求转至后台并被主屏幕所掩盖。因为它并没有在应用程序加载器中显示图标,这将导致用户无法再返回它。

类似的困境也可由FLAG_ACTIVITY_NEW_TASK标记引起。如果此标记使一个activity启动了一个新任务继而用户按下了HOME键离开了它,则用户必须要有一些方法再次回到这个任务。一些实体(诸如通知管理器)总是在另外的任务中启动新activity,而不是做为它们自己的一部分,所以它们总是将FLAG_ACTIVITY_NEW_TASK标记包含在intent里面并传递给startActivity()。如果你写了一个能被外部实体使用这个标记调用的activity,你必须注意要给用户留一个返回这个被外部实体启动的任务的方法。

当你不想让用户再次返回一个activity的情况下,可以将 <activity> 元素的 finishOnTaskLaunch设置为“true”。参见前述清理堆栈。.

进程和线程

当一个应用程序开始运行它的第一个组件时,Android会为它启动一个Linux进程,并在其中执行一个单一的线程。默认情况下,应用程序所有的组件均在这个进程的这个线程中运行。

然而,你也可以安排组件在其他进程中运行,而且可以为任意进程衍生出其它线程。

进程

组件运行所在的进程由manifest文件所控制。组件元素——<activity>, <service>, <receiver>和<provider>——都有一个 process 属性来指定组件应当运行于哪个进程之内。这些属性可以设置为使每个组件运行于它自己的进程之内,或一些组件共享一个进程而其余的组件不这么做。它们也可以设置为令不同应用程序的组件在一个进程中运行——使应用程序的组成部分共享同一个Linux用户ID并赋以同样的权限。<application>元素也有一个process属性,以设定所有组件的默认值。

所有的组件实例都位于特定进程的主线程内,而对这些组件的系统调用也将由那个线程进行分发。一般不会为每个实例创建线程。因此,某些方法总是运行在进程的主线程内,这些方法包括诸如View.onKeyDown()这样报告用户动作以及后面 组件生命周期一节所要讨论的生命周期通告的。这意味着组件在被系统调用的时候,不应该施行长时间的抑或阻塞的操作(诸如网络相关操作或是循环计算),因为这将阻塞同样位于这个进程的其它组件的运行。你应该如同下面线程一节所叙述的那样,为这些长时间操作衍生出一个单独的线程进行处理。

在可用内存不足而又有一个正在为用户进行服务的进程需要更多内存的时候,Android有时候可能会关闭一个进程。而在这个进程中运行着的应用程序也因此被销毁。当再次出现需要它们进行处理的工作的时候,会为这些组件重新创建进程。

在决定结束哪个进程的时候,Android会衡量它们对于用户的相对重要性。比如说,相对于一个仍有用户可见的activity的进程,它更有可能去关闭一个其activity已经不为用户所见的进程。也可以说,决定是否关闭一个进程主要依据在那个进程中运行的组件的状态。这些状态将在后续的一节组件生命周期中予以说明。

线程

尽管你可以把你的应用程序限制于一个单独的进程中,有时,你仍然需要衍生出一个线程以处理后台任务。因为用户界面必须非常及时的对用户操作做出响应,所以,控管activity的线程不应用于处理一些诸如网络下载之类的耗时操作。所有不能在瞬间完成的任务都应安排到不同的线程中去。

线程在代码中是以标准Java Thread对象创建的。Android提供了很多便于管理线程的类: Looper用于在一个线程中运行一个消息循环, Handler用于处理消息,HandlerThread 用于使用一个消息循环启用一个线程。

线程安全方法

在一些情况下,你所实现的方法有可能会被多于一个的线程所调用,所以它们必须被写成线程安全的。

对于我们上一节所讨论的RPC机制中的可以被远程调用的方法来说,这是必须首先考虑的。如果针对一个IBinder对象中实现的方法的调用源自这个IBinder对象所在的进程时,这个方法将会在调用者的线程中执行。然而,如果这个调用源自其它的进程,则这个方法将会在一个线程池中选出的线程中运行,这个线程池由Android加以管理,并与IBinder存在于同一进程内;这个方法不会在进程的主线程内执行。反过来说,一个服务的 onBind() 方法应为服务进程的主线程所调用,而实现了由 onBind()返回的对象(比如说,一个实现了RPC方法的Stub的子类)的方法将为池中的线程所调用。因为服务可以拥有多于一个的客户端,而同一时间,也会有多个池中的线程调用同一个IBinder方法。因此IBinder方法必须实现为线程安全的。

类似的,一个内容提供者能接受源自其它进程的请求数据。尽管ContentResolver和ContentProvider类隐藏了交互沟通过程的管理细节,ContentProvider会由query() insert() delete() update()getType()方法来相应这些请求,而这些方法也都是由那个内容提供者的进程中所包涵的线程池提供的,而不是进程的主线程本身。所以这些有可能在同一时间被很多线程调用的方法也必须被实现为线程安全的。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